“是谁?”<br />
“王徽仙。”<br />
王徽仙,字偲娘。<br />
才情出众,擅长诗词,精通琴棋书画四艺。<br />
她虽是山月楼之人,但时常外出,前去京中诗会品评诗文。<br />
假母一再保证:“绝不会是她!她并不缺钱,怎会自甘堕落在暗巷拦人?”<br />
韩六郎:“没准她慕我身强体壮,伺机与我寻欢呢。”<br />
假母无语地斜瞥他一眼,嫌弃之情溢于言表:“谁瞎了眼会看上你?”<br />
若假母所说为真,王徽仙确实看不上胸无点墨的韩六郎。<br />
不过,为了查证。<br />
罗刹还是让假母将王徽仙找来,让韩六郎辨认。<br />
等待的时辰,罗刹找到正在房中吃茶的朱砂:“怪了,你妹妹与七郎呢?”<br />
朱砂示意他坐下:“妹妹腹痛难忍,我让七郎带她回客舍休息。对了,我听七郎说,你们在青楼碰见一个琵琶弹得极好的绝色女子。”<br />
“哪好了?他孤陋寡闻,见谁都觉好。”罗刹面露不屑,“那女子长得不如我,琵琶弹得更是不如我。若非我忙着查案,我真想给他露一手。那首《凤衔芳蕈》,我敢自称天下第一。”<br />
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琵琶,朱砂平静吃茶,许久才打断他滔滔不绝的炫耀:“他有意为之,你看不出来吗?”<br />
罗刹迟疑地点头:“我知道。他与假母眉来眼去,刻意引我去女子的房中。”<br />
段诏巡明里暗里撺掇他留在房中。<br />
他隐约猜到段诏巡别有用心,却不知段诏巡的动机。<br />
毕竟他们二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br />
他实在想不通段诏巡为何要害他?<br />
朱砂递给他一杯茶:“我妹妹呢,万事爱争第一。应是她又见不得我过得好,便使计想拆散我们。”<br />
从大通坊初遇到命案现场的无意重聚,直到时不时的几句挑拨离间之语。<br />
她儿时见过段凤巡的手段,早已习以为常。<br />
苦的是连累了罗刹,心下愧疚。<br />
适才在医馆,段诏巡假装失言说漏嘴,说他们在青楼查案遇到一个乐伎,而罗刹对乐伎似乎很青睐。<br />
段凤巡先是为她鸣不平,后责怪在场的段诏巡没有阻拦罗刹。<br />
她静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差点笑出声。<br />
多年过去,段凤巡搬弄是非的手段,仍是那一套。<br />
假意为你着想,实则句句诛心。<br />
罗刹愕然:“我难道看起来很容易被骗吗?”<br />
朱砂:“若我们心意不坚定,彼此怀疑。一次两次,她总能找到机会。”<br />
“她可真坏。”<br />
“等把平康坊的案子查清,我们再不与她来往。”<br />
两人在房中闲谈半个时辰后,传闻中才貌双绝的王徽仙终于赶来。<br />
韩六郎一看清她的相貌,立刻上蹿下跳大喊:“就是她!”<br />
面对韩六郎的逼近,王徽仙秀眉紧蹙,脸色白了几分:“你是谁?”<br />
朱砂与罗刹站在两人中间,看韩六郎不像在说谎,看王徽仙也不像在说谎。<br />
僵持间,假母口中喃喃说着“脸皮”二字。<br />
须臾,她一拍大腿说想到了:“偲娘有一双生妹妹,去年让人害了!”<br />
王徽仙含泪应是:“湄娘出城赴宴,半道被人凶徒杀害。她死后,被人剥去脸皮,丢在荒草堆。”<br />
湄娘之死,并未在偌大的长安城掀起任何波澜。<br />
唯一记挂她的姐姐,无数次托人催促京兆府找出凶手。<br />
可惜时至今日,一无所获。<br />
众人看向在场的京兆府少尹安少游。<br />
朱砂问道:“安少尹,这案子是怎么回事?”<br />
安少游摊手,如实道来:“查过,没有线索。”<br />
湄娘死在城外偏僻无人的山下。<br />
死后不仅被凶手剥走脸皮,还拿走了身上所有值钱之物。<br />
京兆府查了多月,因一来没有人证,二来死者不过一个乐伎,案子便不了了之。<br />
平康坊两桩剥皮挖心案发生后,有人曾提起去年的这桩杀人剥皮案。<br />
安少游:“本官查过案牍,杀害湄娘的凶手,剥脸皮时用的是水银。而平康坊三桩案子的凶手,用的是一把小刀。”<br />
剥取脸皮的工具不同,行凶手法亦有差异。<br />
因而,京兆府未将两案并案处理。<br />
众人的目光从安少游身上,挪到王徽仙身上。<br />
王徽仙气得捂脸大哭:“我有人证!前两个人死的日子,我在姬府与姬太常吟诗作对,同行之人还有香令!”<br />
“啊?”<br />
既有人证,安少游转身便招呼门外的官差,打算亲自去姬府,找姬太常求证。<br />
朱砂伸手拦住他:“安少尹,我们去吧,你盯着山月楼便是。记住,不准任何人出楼。”<br />
“行。”<br />
朱砂喊走罗刹,一路小跑至姬府旁边的空宅。<br />
照旧翻墙而入,找到在书房看书的姬琮。<br />
一听王徽仙与朝玉阶上月曾去过姬府,姬琮横眉怒目,气得牙痒痒:“好啊好啊南枝,趁我不在,竟敢与她们私会!”<br />
朱砂与罗刹面面相觑:“舅父,不是你做的吗?”<br />
已走进暗室的姬琮,忍不住回头怒吼:“不是我!”<br />
他们说的两个日子,他为筹备赴九阴山之事,忙得抽不开身。<br />
而就在一墙之隔的姬府,南枝却扮成他的样子,与乐伎歌伎吟弄风月,好不快活。<br />
姬琮气冲冲找到南枝质问:“你还敢把她们招来家里!”<br />
南枝心虚解释:“我将要辞官,她们为我送行罢了。再者,我们只是写诗作画,没做别的事。”<br />
姬琮眯着眼,似笑非笑:“你还想做别的事?”<br />
南枝:“我是女子,能做什么事?”<br />
“你想做的事可太多了!”<br />
“姬三郎,你少污蔑我!”<br />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朱砂与罗刹偷听得心急如焚。<br />
好不容易等两人吵完,南枝闹着要回子午山,姬琮抱着她软语相劝。<br />
足足磨蹭了一个时辰之久,姬琮牵着南枝出现在空宅。<br />
南枝道:“我们行飞花令至子时,我怕偲娘与香令独行不安,便亲自送她们归家。我先送香令,再送偲娘,离开已是丑时……”<br />
姬琮阴阳怪气:“你可真贴心,怪不得第二日推我上朝。”<br />
南枝:“姬三郎,你别没事找事。”<br />
姬琮:“你与她们私会时,何曾想过我?”<br />
“哪里私会了?我们光明正大!”<br />
“既然光明正大,怎么不敢让我知道!”<br />
两人愈吵愈烈,还执意要朱砂与罗刹断个是非:“你们来说,到底是谁的错?”<br />
朱砂与罗刹苦不堪言,索性趁两人吵架不备,沿着墙边偷摸溜走。<br />
直到跑出三里外,罗刹才敢喘口气:“他们俩也太能吵了!”<br />
朱砂跑得气喘吁吁:“这事怪南枝。明知舅父不喜欢她与乐伎们来往,还带去府里。她去平康坊找个空宅子,岂非为所欲为?”<br />
罗刹:“南枝姑姑与她们同是女子,为何舅父不喜她们来往?”<br />
朱砂:“没什么,就是舅父的名声不大好,朝中官员私下称他为风流太常。”<br />
“……”<br />
两人抵达山月楼,已是戌时初。<br />
天色昏朦,白日喧闹的长安城安静下来,独独平康坊内红飞翠舞,灯火辉煌。<br />
朱砂将南枝之言,一一告知安少游:“姬太常可为偲娘作证,她丑时才回家。”<br />
第一桩案子有一个人证,称死的方六郎子时徘徊在空宅附近。<br />
而王徽仙酉时至丑时,与姬琮在一起。丑时后,有满院仆从侍女为其作证。<br />
照此推论,王徽仙不会是凶手之一。<br />
罗刹环顾一圈,发觉韩六郎不在:“韩六郎走了吗?”<br />
“我说了不准任何人离开……”安少游皱着眉头,看向窗边的空位,“他人呢?”<br />
王徽仙指指后院:“去后院更衣了。”<br />
她之所以记得清楚,乃是韩六郎走前,特意从她面前走过,还挑眉一笑。<br />
他笑得猥琐,带着毫不掩饰的贪婪和下流。<br />
她恶心得直打颤,掩唇退后几步,才坦荡地与他对视。<br />
去后院更衣的韩六郎,直到这日将尽,依然没有从帘子后走出。<br />
等众人发觉不对,冲去后院找人,他已悬尸东圊,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br />
他的脸皮仍在,死于背后割喉。<br />
安少游一见割喉的手法,便笃定道:“是同一人所为。”<br />
朱砂与罗刹沿着韩六郎悬尸的东圊走了一圈,没有闻到鬼炁,只闻到东圊散发的臭味。<br />
猜测他是如厕时,被凶手从背后偷袭。<br />
罗刹找来留在后院的所有仆役,所有人坚称没有听见任何声响:“他去的东圊位置偏,我们不常去。”<br />
山月楼的后院,有两个东圊。<br />
一个在东,挨着后院入口;一个在西,位于后院深处。
“王徽仙。”<br />
王徽仙,字偲娘。<br />
才情出众,擅长诗词,精通琴棋书画四艺。<br />
她虽是山月楼之人,但时常外出,前去京中诗会品评诗文。<br />
假母一再保证:“绝不会是她!她并不缺钱,怎会自甘堕落在暗巷拦人?”<br />
韩六郎:“没准她慕我身强体壮,伺机与我寻欢呢。”<br />
假母无语地斜瞥他一眼,嫌弃之情溢于言表:“谁瞎了眼会看上你?”<br />
若假母所说为真,王徽仙确实看不上胸无点墨的韩六郎。<br />
不过,为了查证。<br />
罗刹还是让假母将王徽仙找来,让韩六郎辨认。<br />
等待的时辰,罗刹找到正在房中吃茶的朱砂:“怪了,你妹妹与七郎呢?”<br />
朱砂示意他坐下:“妹妹腹痛难忍,我让七郎带她回客舍休息。对了,我听七郎说,你们在青楼碰见一个琵琶弹得极好的绝色女子。”<br />
“哪好了?他孤陋寡闻,见谁都觉好。”罗刹面露不屑,“那女子长得不如我,琵琶弹得更是不如我。若非我忙着查案,我真想给他露一手。那首《凤衔芳蕈》,我敢自称天下第一。”<br />
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琵琶,朱砂平静吃茶,许久才打断他滔滔不绝的炫耀:“他有意为之,你看不出来吗?”<br />
罗刹迟疑地点头:“我知道。他与假母眉来眼去,刻意引我去女子的房中。”<br />
段诏巡明里暗里撺掇他留在房中。<br />
他隐约猜到段诏巡别有用心,却不知段诏巡的动机。<br />
毕竟他们二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br />
他实在想不通段诏巡为何要害他?<br />
朱砂递给他一杯茶:“我妹妹呢,万事爱争第一。应是她又见不得我过得好,便使计想拆散我们。”<br />
从大通坊初遇到命案现场的无意重聚,直到时不时的几句挑拨离间之语。<br />
她儿时见过段凤巡的手段,早已习以为常。<br />
苦的是连累了罗刹,心下愧疚。<br />
适才在医馆,段诏巡假装失言说漏嘴,说他们在青楼查案遇到一个乐伎,而罗刹对乐伎似乎很青睐。<br />
段凤巡先是为她鸣不平,后责怪在场的段诏巡没有阻拦罗刹。<br />
她静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差点笑出声。<br />
多年过去,段凤巡搬弄是非的手段,仍是那一套。<br />
假意为你着想,实则句句诛心。<br />
罗刹愕然:“我难道看起来很容易被骗吗?”<br />
朱砂:“若我们心意不坚定,彼此怀疑。一次两次,她总能找到机会。”<br />
“她可真坏。”<br />
“等把平康坊的案子查清,我们再不与她来往。”<br />
两人在房中闲谈半个时辰后,传闻中才貌双绝的王徽仙终于赶来。<br />
韩六郎一看清她的相貌,立刻上蹿下跳大喊:“就是她!”<br />
面对韩六郎的逼近,王徽仙秀眉紧蹙,脸色白了几分:“你是谁?”<br />
朱砂与罗刹站在两人中间,看韩六郎不像在说谎,看王徽仙也不像在说谎。<br />
僵持间,假母口中喃喃说着“脸皮”二字。<br />
须臾,她一拍大腿说想到了:“偲娘有一双生妹妹,去年让人害了!”<br />
王徽仙含泪应是:“湄娘出城赴宴,半道被人凶徒杀害。她死后,被人剥去脸皮,丢在荒草堆。”<br />
湄娘之死,并未在偌大的长安城掀起任何波澜。<br />
唯一记挂她的姐姐,无数次托人催促京兆府找出凶手。<br />
可惜时至今日,一无所获。<br />
众人看向在场的京兆府少尹安少游。<br />
朱砂问道:“安少尹,这案子是怎么回事?”<br />
安少游摊手,如实道来:“查过,没有线索。”<br />
湄娘死在城外偏僻无人的山下。<br />
死后不仅被凶手剥走脸皮,还拿走了身上所有值钱之物。<br />
京兆府查了多月,因一来没有人证,二来死者不过一个乐伎,案子便不了了之。<br />
平康坊两桩剥皮挖心案发生后,有人曾提起去年的这桩杀人剥皮案。<br />
安少游:“本官查过案牍,杀害湄娘的凶手,剥脸皮时用的是水银。而平康坊三桩案子的凶手,用的是一把小刀。”<br />
剥取脸皮的工具不同,行凶手法亦有差异。<br />
因而,京兆府未将两案并案处理。<br />
众人的目光从安少游身上,挪到王徽仙身上。<br />
王徽仙气得捂脸大哭:“我有人证!前两个人死的日子,我在姬府与姬太常吟诗作对,同行之人还有香令!”<br />
“啊?”<br />
既有人证,安少游转身便招呼门外的官差,打算亲自去姬府,找姬太常求证。<br />
朱砂伸手拦住他:“安少尹,我们去吧,你盯着山月楼便是。记住,不准任何人出楼。”<br />
“行。”<br />
朱砂喊走罗刹,一路小跑至姬府旁边的空宅。<br />
照旧翻墙而入,找到在书房看书的姬琮。<br />
一听王徽仙与朝玉阶上月曾去过姬府,姬琮横眉怒目,气得牙痒痒:“好啊好啊南枝,趁我不在,竟敢与她们私会!”<br />
朱砂与罗刹面面相觑:“舅父,不是你做的吗?”<br />
已走进暗室的姬琮,忍不住回头怒吼:“不是我!”<br />
他们说的两个日子,他为筹备赴九阴山之事,忙得抽不开身。<br />
而就在一墙之隔的姬府,南枝却扮成他的样子,与乐伎歌伎吟弄风月,好不快活。<br />
姬琮气冲冲找到南枝质问:“你还敢把她们招来家里!”<br />
南枝心虚解释:“我将要辞官,她们为我送行罢了。再者,我们只是写诗作画,没做别的事。”<br />
姬琮眯着眼,似笑非笑:“你还想做别的事?”<br />
南枝:“我是女子,能做什么事?”<br />
“你想做的事可太多了!”<br />
“姬三郎,你少污蔑我!”<br />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朱砂与罗刹偷听得心急如焚。<br />
好不容易等两人吵完,南枝闹着要回子午山,姬琮抱着她软语相劝。<br />
足足磨蹭了一个时辰之久,姬琮牵着南枝出现在空宅。<br />
南枝道:“我们行飞花令至子时,我怕偲娘与香令独行不安,便亲自送她们归家。我先送香令,再送偲娘,离开已是丑时……”<br />
姬琮阴阳怪气:“你可真贴心,怪不得第二日推我上朝。”<br />
南枝:“姬三郎,你别没事找事。”<br />
姬琮:“你与她们私会时,何曾想过我?”<br />
“哪里私会了?我们光明正大!”<br />
“既然光明正大,怎么不敢让我知道!”<br />
两人愈吵愈烈,还执意要朱砂与罗刹断个是非:“你们来说,到底是谁的错?”<br />
朱砂与罗刹苦不堪言,索性趁两人吵架不备,沿着墙边偷摸溜走。<br />
直到跑出三里外,罗刹才敢喘口气:“他们俩也太能吵了!”<br />
朱砂跑得气喘吁吁:“这事怪南枝。明知舅父不喜欢她与乐伎们来往,还带去府里。她去平康坊找个空宅子,岂非为所欲为?”<br />
罗刹:“南枝姑姑与她们同是女子,为何舅父不喜她们来往?”<br />
朱砂:“没什么,就是舅父的名声不大好,朝中官员私下称他为风流太常。”<br />
“……”<br />
两人抵达山月楼,已是戌时初。<br />
天色昏朦,白日喧闹的长安城安静下来,独独平康坊内红飞翠舞,灯火辉煌。<br />
朱砂将南枝之言,一一告知安少游:“姬太常可为偲娘作证,她丑时才回家。”<br />
第一桩案子有一个人证,称死的方六郎子时徘徊在空宅附近。<br />
而王徽仙酉时至丑时,与姬琮在一起。丑时后,有满院仆从侍女为其作证。<br />
照此推论,王徽仙不会是凶手之一。<br />
罗刹环顾一圈,发觉韩六郎不在:“韩六郎走了吗?”<br />
“我说了不准任何人离开……”安少游皱着眉头,看向窗边的空位,“他人呢?”<br />
王徽仙指指后院:“去后院更衣了。”<br />
她之所以记得清楚,乃是韩六郎走前,特意从她面前走过,还挑眉一笑。<br />
他笑得猥琐,带着毫不掩饰的贪婪和下流。<br />
她恶心得直打颤,掩唇退后几步,才坦荡地与他对视。<br />
去后院更衣的韩六郎,直到这日将尽,依然没有从帘子后走出。<br />
等众人发觉不对,冲去后院找人,他已悬尸东圊,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br />
他的脸皮仍在,死于背后割喉。<br />
安少游一见割喉的手法,便笃定道:“是同一人所为。”<br />
朱砂与罗刹沿着韩六郎悬尸的东圊走了一圈,没有闻到鬼炁,只闻到东圊散发的臭味。<br />
猜测他是如厕时,被凶手从背后偷袭。<br />
罗刹找来留在后院的所有仆役,所有人坚称没有听见任何声响:“他去的东圊位置偏,我们不常去。”<br />
山月楼的后院,有两个东圊。<br />
一个在东,挨着后院入口;一个在西,位于后院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