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皇后娘娘,您的心情老臣能够理解,可凡事必须师出有名!否则这天下诸国之悠悠众口,怕是难以堵住。”<br />
    王尚书的声音,听着颇有些你糊涂啊的气恼。然后就看见皇后娘娘不慌不忙的,一手拍下想跳起来开张骂街的皇帝。<br />
    “王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是本宫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br />
    你琅琊王氏传承至今,应该书阁之中还放着大华朝的史书吧?<br />
    不妨翻到地理志那里去看一看,五百年前镇阳城还叫仓泽府的时候,它到底是属于哪边的国土?”<br />
    聪明人几乎瞬间就听明白了皇后的意思,而不大聪明的兵部尚书则扭头捅咕了一下站在不远处的令国公。<br />
    “嘘,嘘嘘,老江…”<br />
    “虚你大爷,你别捅咕我!”<br />
    江怀良趁着上头在扯皮的功夫,伸出蹄子往后面蹬了一脚,把徐鄯给踹的呲了呲牙。<br />
    “江憨熊你干啥?”<br />
    “再敢叫老子的诨号,我踹死你!这都搁御前呢,徐鳝头你能不能注意注意分寸?”<br />
    “我…”<br />
    这要不是对方比自己官大一阶又是皇后她爹,兵部尚书指定不能跟这货罢休。恶狠狠的磨了磨牙,把自己心里的火气给硬压下去,才偷摸凑到江怀良身边打听。<br />
    “皇后娘娘说的这是啥意思,我怎么没听明白?大华跟咱大裕有啥关联吗?”<br />
    “没关联。”<br />
    “啊?没关联皇后娘娘提起来干什么?<br />
    那大华都已经被大雍给灭了多少年的,然后大雍又被大啟给灭了,咱们后来又灭了大啟才建了大裕,为啥还要说?”<br />
    “嘿,我他娘的要是能知道,我还能瞪着俩眼珠子搁这儿看吗?别废话也别插嘴,听文官们掰扯不就中了,反正迟早能搞懂!”<br />
    “不是,我记得我好像也算文官来着…”<br />
    “拉倒吧,你个半路出家的歪嘴和尚,识的那些字儿估计都不一定有我多。真搞不明白,先皇怎么就把你给按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了,啧,真是一口好食生生的给糟践了。”<br />
    “我…”<br />
    两个不算多机智的大老粗,非常懂事的往旁边让了让,听那些文官们扯皮。<br />
    礼部尚书觉得皇后这说法,多少也是有些太过牵强了。<br />
    “皇后娘娘,即便五百年前镇阳城确实属于大华,可如今大华早已覆灭多年。光是这片土地上朝代便已更迭过两回,现各国有各国的疆土划分,怎可依凭那些旧史而论?”<br />
    皇后微微一笑,有理有据。<br />
    “柳大人此言差矣,大华虽灭亡已久却并没有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从他们那里传承下来的文化至今不曾出现过断层,哪怕是经历过两回世道动乱,可依旧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各种书册以及礼仪与技艺。<br />
    你也说了,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几次的改朝换代,如今轮到我们大裕上场。我们承认前朝大啟的正统,自然也承认大雍的正统,那么为什么不承认大华的正统?<br />
    所以追根溯源的捋下来,很轻易就能得出结论,大裕本就是承继了来自大华的血脉和礼仪文化与领土。<br />
    他们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啊!<br />
    那我们这些当后人的,讨回祖上被人抢去的城池,这哪里有问题吗?”<br />
    皇后美丽的眼睛转了转,看向一脸长见识了的刑部尚书。<br />
    “王大人,如此可算师出有名乎?”<br />
    嗯,这怎么能不算呢?<br />
    皇后娘娘果然不愧是能干大事的,就是能屈能伸。为了光明正大占便宜,愣是从史书里头给大裕人强行叙出了个祖宗来!<br />
    众人不禁佩服起皇后娘娘的大智慧大气魄,朝臣们俱是高兴的双眼含笑,唯有老李家几兄弟全皱起了眉头。<br />
    扭头打量了一下站在殿中的这些人,勉强都算得上是拥皇派的,靜王这才不再忍耐直接站出来开口质问。<br />
    “臣请问皇后娘娘,如果我们这边昭告天下承认前朝大啟是正统的话,那顾氏后人寻回来该怎么办?”<br />
    总不能把皇位还回去吧?那估计自家老爷子的棺材板都得按不住了!可如果人家回来索要自己这边不给,那不就是在全天下人的面前自打嘴巴吗?<br />
    静王考虑的很对,老李家兄弟四个都愁眉不展。老段家的地他们想要点回来刨,可是又不想把自家的地还给老顾家。<br />
    啧,愁人!<br />
    但是没事儿,皇后有后招。<br />
    “有什么怎么办的?<br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r />
    我们大裕之所以敢承认前面几个王朝的正统,那是因为我们大裕本来就是正统!”<br />
    皇后娘娘抬手细数,言行之中尽显国母从容大气之风范。<br />
    “细数王朝论得国之正,非我大裕开国之君莫属!<br />
    先皇乃农家子弟出身,于动荡之际从微末中一路走来。他不曾干过勾结外敌卖国求荣之事,也没有做下屠戮百姓嗜杀无辜之举。<br />
    分明是前朝昏君暴政,置百姓于水火置传承于危境。<br />
    若不是最后关头,有我李氏开国君王力挽狂澜,我们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下来的一切,岂不就活生生葬送在了顾家人的手中?<br />
    如此,他们有什么脸面回来讨要?<br />
    如果他们脸皮够厚的话那尽管来,皇上与本宫便给予他们公平。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来评一评,大裕和前朝的是非功过谁对谁错!”<br />
    第439章 迎接使臣<br />
    皇后娘娘您可真会唠嗑,这话里都专门区分了一下大裕和前朝,那还有什么好说的?<br />
    别说那些在战乱中遭尽了罪的平民百姓了,就是让站在这里的世家中人和前朝旧臣们选,他们也不可能眼瘸的选择想回到以前那个,恨不得男女老少在一个锅里打照面的吃人王朝啊!<br />
    啧,这就是祖上积德的好处。<br />
    就先皇那在民间响当当的明君名头拎出来,可以说能把老顾家那个昏君暴君给来回碾压个十八遍还带拐弯的。<br />
    这,才是皇后敢夸下海口的底气所在。<br />
    谁让咱先人积德了呢?<br />
    你拿什么跟我比?!<br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皇帝皇后吃到一个锅里去的,也肯定不会是什么正经人。于是君臣们便愉快的定下了大概调子,又推出安王和户部尚书与礼部尚书,三人同去与段绍言仔细商量了一下两国友谊维护费的事儿。<br />
    具体是怎么商量的就不细说了,反正三日后段绍言骂骂咧咧签了一大撂契约之后,才成功带走了一封大裕皇帝口述礼部尚书亲笔的问侯信,以及一支由令国公带领的十万人马送信队。<br />
    专门绕了点路,安静的分批分次,从西门偷偷摸摸离开京城。<br />
    而京城南门这边,风和日丽的艳阳高照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支又一支的使臣队伍正风尘仆仆的向京城缓缓走来。<br />
    首先出场的,便是大裕君臣们摩拳擦掌等待已久的大黎使臣团。<br />
    为首的是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他下马后朝着迎接的大裕官员微微一笑,王者气度尽显。<br />
    “本使乃大黎荣亲王段守恆,奉吾皇之命特意千里迢迢而来。此行一为大裕先皇祭,二为大裕新皇贺。本王带来贺礼若干,还望贵国莫嫌礼轻,多多包涵。”<br />
    “荣亲王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乃大裕安亲王李元修,奉吾皇之命特来诚迎大黎使臣。<br />
    来的都是客,走的都是礼。你我两国诚心相交看的都是情谊,哪有用礼物轻重来衡量一说?<br />
    荣亲王实在是太过客气了。<br />
    请请请,快随本王入城。吾皇听闻贵国使臣到了,很是高兴啊!”<br />
    作为老李家的人面子,已经连夜从安王升级为安亲王的李元修,今儿早上哐哐连嗑了两回药,方能在人前展现此最出众的皇家风采。<br />
    别看人年轻,但是关系辈份搁那儿呢!<br />
    大黎这四十来岁的荣亲王是黎皇的侄子,但是大裕这二十多岁的安亲王可是裕皇的亲大哥。<br />
    双方其他人也都客气的互报身份,都是场面上的人,一听自报出来的名号立马就能理清楚彼此的身份,所以两边的态度便更热络上三分。<br />
    “安亲王,闻名不如见面。阁下果然如传闻中那般姿容出众仪表堂堂,有你来迎我,本王荣幸之至!”<br />
    嘿,这人挺会说场面话的。<br />
    李元修在心里嗤笑了一声。<br />
    若是论起姿容出众来,他们兄弟几个捏在一块儿也比不过老三一人呐!这荣亲王见面就故意挑话说,这是没抱什么好心过来呀?<br />
    “荣亲王谬赞了,本王这点粗浅皮相与贵国冥王殿下传闻中的美姿仪相较,估计还是难免会落了下风的。<br />
    对了,不是听闻大黎三皇子冥王殿下也过来了吗?不知人在何处,本王也好亲去迎上一迎。”<br />
    特意往那队人马里打量了一圈,似乎并没有看到另一个身穿蟒袍之人,安亲王狐疑的收回远眺与脸色略显尴尬的大黎使臣们对视。<br />
    “咳,那个…”<br />
    荣亲王坚强的扯出了一抹微笑。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