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了那么些年,发觉中原诸侯国也没他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就转而开始图谋东出函谷关,称霸中原。<br/><br/> “秦晋之好”这个著名的典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都能看到的,反正秦国和晋国就没消停过。<br/><br/> 要不是晋国后期被非公族的六卿赵、魏、韩三家瓜分,秦国东出绝对不可能那么顺利。<br/><br/> 甚至能不能成功崛起都是个问题。<br/><br/> 也正是在晋文公重耳,开始领导晋国掌握诸侯国的话语权,阻挡想要北上图谋中原的楚国的晋楚争霸时期,秦国与楚国开始结盟。<br/><br/> 秦晋大战的时候,楚国要北上,楚国与晋国相争的时候,秦国也会派人支援。<br/><br/> 总之,晋国这个活靶子立在那里一日,秦国和楚国的关系就不会恶化。<br/><br/> 现在嘛,楚国和晋国又打起来了,秦国前两年刚出兵帮过楚国。<br/><br/> 可是按照秦君赵石现在的关注点,重心早就移到修炼上去了。<br/><br/> 秦国的大臣们有些着急。<br/><br/> 晋楚相争,秦国怎么能就这么在一边看着呢?<br/><br/> 出兵帮帮楚国,难道不香吗?<br/><br/> 国君本人是不背怠政这个锅的,那么,能背这个锅的,就只剩下了……<br/><br/> 唐无易:???又是我?<br/><br/> 好吧,虽然确实是他的锅,但是他的本意绝对不是这样的。<br/><br/> 唐无易在秦都雍城是没有外宅的,他住在宫城大郑宫里头。<br/><br/> 一群大臣下了朝就气势汹汹地要找唐无易讨要说法——毕竟唐无易又不跟着上朝——要不是领头的是年老有威望的几位庶长,而不是什么公室,都能让人以为他们要逼宫。<br/><br/> 那几位庶长胡子都已经花白了,然而唐无易根本就没去记他们的名字,能认出他们还是因为一些代表着身份的饰物。<br/><br/> “仙师啊”,最先开口的是左庶长,“君上已经多日未曾理政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仙师最得君上器重,还望仙师,救救我们秦国吧!”<br/><br/> 唐无易差点绷不住自己的表情。<br/><br/> 这种暗含讽刺的语气,居然是以说直话闻名的先秦时期的先辈说出来的。<br/><br/> 只能说不愧是大秦的四庶长之一,有料啊。<br/><br/> “左庶长言重。贫道不过是方外之人,哪里能左右得了国政呢?”<br/><br/> “仙师左右不了国政,可,却左右得了君上啊!”<br/><br/> 就差冲着唐无易的脸上吐唾沫,骂他是妖道了。<br/><br/> 唐无易淡定了。<br/><br/> 果然是先秦时期的先民,就算是政客,讲话也是直白得刺耳。<br/><br/> 只有专门研究说话艺术的人,才能说出委婉又能让人听得进去的话来。<br/><br/> 但是他是不慌的。<br/><br/> 战国时期,赵国、魏国都曾经压着秦国打,何况是三家分晋前,疆域更为广阔,能调动的兵数更多的晋国?<br/><br/> 所以说,只要晋国还在,秦国但凡没开挂,就不要想东出的事了,还是安生自己发展吧。<br/><br/> 历史上,未来的秦哀公——也就是现在的太子秦籍——在位的时候那么平庸,甚至是惫懒昏庸,也是有原因的。<br/><br/> 唐无易开了先知挂,他不慌,那么现在,就是展现他的说服能力的时候了。<br/><br/> 该怎么合理地把他预见的未来告诉给这些人呢?<br/><br/> 答案是占卜。<br/><br/> 也不用另寻时间,另寻场地,唐无易捏了个掐算的手势,便开算了。<br/><br/> 边上一群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可愣是什么声音都不敢发。<br/><br/> 卜筮的场合,一向是庄严的,虽然唐无易现在这场地选的轻易,一点都不庄重,但是他们也得敬着。<br/><br/> 要说这掐算啊,唐无易还真会。<br/><br/> 虽然有后世的记忆打底,但他还是真的算了一遍才把结论说出来的。<br/><br/> 他现在的剧透,应该叫泄漏天机,但是凡间界的天机,又是注定能有一番大成就的秦国,改<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变不大,倒也没引发什么异象。<br/><br/> 秦国的宗老上卿们,听着唐无易所说的“晋将胜楚”、“秦晋罢兵然未言休战,又二年,乃结盟”、“诸国将弭兵(即休战)”、“君上在位第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将弑君,自立为王,楚国将多事”等一系列的内容,人都傻掉了。<br/><br/> 难道,这就是仙人的世界吗?<br/><br/> 从前他们占卜一件事,大多问的是吉凶、成与不成,像这样,随便一掐算,就把不知道多少年后的未来都算出来的,还真没见过。<br/><br/> 而且,唐无易的占卜,时间还精确到了哪年哪月哪日,具体是谁干了哪件事。<br/><br/> 秦国卿大夫们:这就是仙人的实力吗?<br/><br/> 怨不得君上对仙师言听计从,换成他们,他们也一样啊!<br/><br/> 不过知道了太多的未来,虽然能让他们宽心,但对于未来的正常发展,其实是没有好处的。<br/><br/> 各种影视剧、小说作品里的神棍,都神神秘秘的,像风云里泥菩萨那种剧透得多一点的,都遭了天谴的,那都是有原因的。<br/><br/> 要是知晓未来的人太多了,未来被影响、被改变了,该怎么办?<br/><br/> 举个例子,要是有人知晓去取经的是金蝉子转世唐僧江流儿,直接将他杀了,会有怎样的后果?<br/><br/> 去取经的唐僧,可以换成陈流儿、李流儿,佛门也完全可以让江流儿起死回生,但是,这种知晓了未来故意搞破坏的人,将会有怎样的下场,那就不好说了。<br/><br/> 秦国的这些公卿士大夫,也不见得每一个都嘴严,秦君秦石的同母弟后子针,未来还会因为被人诬告,跑到晋国避难,还和晋国国君说自己的亲哥秦公“无道”呢。<br/><br/> 所以,唐无易在让这些人保留了一部分记忆的同时,封住了他们的嘴,无论想用什么方法和别人透露这些消息,都不可能成功。<br/><br/> 尝试得多了,不好意思,那就去死好了。<br/><br/> 反正按照唐无易的理解,这种明不知道不可行却还锲而不舍想要让别人知道这种重要消息的人,绝对算是反骨仔。<br/><br/> 他又不是善男信女,有可能给他添乱的人死了,他还能不乐意不成?<br/><br/> 没有了有可能闲话的人,唐无易更有空闲修炼,不受打扰了。<br/><br/> 秦石毕竟还是国君,管了秦国那么多年,之后打定主意选时间退位,又把秦国那一摊子事先给管起来了。<br/><br/> 唐无易的几个徒弟长大之后,也干脆就近在秦国出仕了。<br/><br/> 就连天庭的那些神仙,也都有相应的职司呢,若是什么事都不管,那就真的是天地间只会用灵气的蛀虫了。<br/><br/> 三个年长的徒弟都还好,秦穆因为是人龙混血,后来在秦国境内也见过一些河龙王,一直对自己的血统耿耿于怀。<br/><br/> 他倒不是嫌弃自己龙族血统不够,恰恰相反,他想要变成一个纯粹的人族。<br/><br/> 于是乎,唐无易某一次闭关不知道多久,出关的时候,大徒弟就火急火燎地来禀告他,说是小师弟兵解投胎去了。<br/><br/> 唐无易:???啥?【一脸茫然·jpg】<br/><br/> 第一百三十二章祖龙(一)<br/><br/> 唐无易问了徒弟,自己到底闭关了多少年。<br/><br/> 怎么闭了一关出来,世界都变了?<br/><br/> 当听到边上楚国亡了——只不过是亡在吴国手上——的时候,唐无易淡定了,原来才过了几十年。<br/><br/> 不过是区<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