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舍的秦穆,在转世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记忆混乱之中。<br/><br/> 他对自己的认知,有时候是秦国前任国君之子、流亡公子连,有时候是威严的祖龙,在恢复记忆之前,只有很少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秦穆这个身份。<br/><br/> 这就是挑选血缘后裔转世,肉身和灵魂结合得太过稳固可能带来的问题了。<br/><br/> 由于受到祖龙影响,转世后的秦穆、秦国先君之子公子连,在带着超乎常人的侧漏的霸气的同时,还带着……神一般的思维。<br/><br/> 最简单的一条,公子连流亡魏国,对女色却一点都不上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是祖龙、承担着复兴古老龙族使命、哀叹如今的龙族都是不肖子孙的某人,认为这些女子都不符合他的审美,而且血统也不够强大。<br/><br/> 而他的审美嘛……<br/><br/> 多重人格混合审美,龙头人身和人头龙尾了解一下?<br/><br/> 秦穆本人的人格认知已经渐渐地强大起来,唐无易觉得,徒弟精分期间做的事情,不管多好笑呢,他都是不会笑的——除非忍不住——为了给徒弟自我梳理的时间,他还是先去秦国看看——之前为了完美突破元胎境,他还把留在秦国的分&身给收回来了。<br/><br/> 第一百三十五章祖龙(三)<br/><br/> 由于唐无易插手的缘故,秦国目前的发展和其他诸侯国不在同一个位面。<br/><br/> 人家是历史向,这边是玄幻向。<br/><br/> 但是秦国内部对修炼者的选择,也渐渐严格化了。<br/><br/> 就比如说功法,秦国的国君沉迷修炼,不理政务之后,唐无易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br/><br/> 要是这样的话,政务荒废,纯粹局限于人间一国也就罢了,但是真的发动了大变革以后,光修炼不干实事,那是要天谴的啊!<br/><br/> 修了不知多少劫的大能玉帝都得每日早朝呢,何况是他们!<br/><br/> 于是乎,唐无易还真就针对这些功法进行了改革。<br/><br/> 对于国君,他们修炼的功法,应该加上一些气运流的元素。<br/><br/> 治国理政是必须的,而既然做了,总得让他们有所收获。<br/><br/> 帝王嘛,掌握权力,总领大局,发号施令就够了,具体的实施需要让专精于某项事务的人才去干。<br/><br/> 修行运朝之道,治国理政是否贤明,就很重要了。<br/><br/> 考虑到在秦孝公和他爹之前,秦国出了好几代不为人称道的国君,因此他们在位的时间,还是同普通的凡人一样,甚至做得不好的,还会被提前刷下来。<br/><br/> 运朝流的修行是不讲究年龄的,先代的秦国国君们,就对修行的事进行了严格把关。<br/><br/> 公室子弟,天分不好的,接触到一些信息,却离成为修士更遥远了。<br/><br/> 秦穆重新转世之后的公子连呢,就是秦灵公的儿子。<br/><br/> 从唐无易结识的秦景公石那一代算起到现在,九代国君里,成器的没有几个,虽然有祖宗罩着,外人不能制,但秦国的衰败也是事实。<br/><br/> 对于不成器的子孙后代,秦国目前还存在的几位先君表示,就让他们死吧,后代多了也就不心疼了,有才干的后代才能真正地振兴秦国,跟他们一起修道也才能不浪费资源。<br/><br/> 公子连比较倒霉,他是秦灵公的太子,可是灵公离世的时候,他才十岁,不为人知的老祖宗们不管事,他就这么被叔祖父抢了秦君之位,被迫流亡到魏国。<br/><br/> 公子连,在成长的人生历程中一直走的是历史侧路线,希望学习魏国的先进经验,改革制度,挽救秦国。<br/><br/> 这位在历史上,谥号为献公,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孝公,与商鞅一起进行变法的那位。<br/><br/> 公子连就是秦穆,别说他的天分不行唐无易都要给他开小灶——毕竟这徒弟是亲徒弟啊——更何况,这位在历史上就是改革秦制、与儿子一起为秦国强大重新奠定基础的猛人。<br/><br/> 秦穆的身份确定了<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之后,不说唐无易,他的另外三位师兄也会相助于他。<br/><br/> 年轻人回了秦国之后,虽然还偶有精分,但是人性化的那部分人格是占据上风的。<br/><br/> 而且从他开始治理秦国,重新开始修行的同时,兼修运朝之道之后,祖龙人格被压制得就更多了。<br/><br/> 不过祖龙人格也并不是只有让他精分的坏处。<br/><br/> 修行运朝之道,对于祖龙人格的融入与吸收便越发快速,对传承记忆中的一些能力,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起来。<br/><br/> 既然如此,秦穆便少不得要在这国君之位上多坐上几年,对于一统天下的渴盼,更是远迈前代。<br/><br/> 唐无易要的就是他这种气势。<br/><br/> 这方人间,在被他插手之前,大体上还是走的历史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还未曾彻底,还是讲究礼制的,所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有霸主,却只出了一个想要问鼎之轻重的楚庄王,而且还能被人用言语说退。<br/><br/>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局势与后世的欧洲有些相似,各国征伐,但若是俘虏了对方的卿士,也能让其人或其国交付赎金或物资将其赎回去。<br/><br/> 及至战国,才真正的到了杀人盈野这样的地步。<br/><br/> 可是在战国时代,直到齐魏相王,完全不将自己视为周天子的臣属之后,所有的规矩才是真正地崩溃。<br/><br/> 齐、魏两国国君于徐州相王,其余的诸侯国也纷纷僭越称王,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br/><br/> 各国国君纷纷称王,秦国那时候应该是献公之孙、孝公之子在位,离现在还有几十年。<br/><br/> 秦穆能够超前时代萌发出这样的野心,唐无易还是很欣慰的。<br/><br/> 可是秦穆的操作,太过清奇了一些。<br/><br/> 这位同学修炼了几十年,传位给儿子巩固修为,等到孝公变法之后,他就取代了孙子,成为了新任的秦国国君。<br/><br/> 唐无易保证,历史上是没有这一出的。<br/><br/> 秦惠文王嬴驷,虽然年少的时候受守旧势力影响反对变法的商鞅——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在继位之后做一个英明的国君,继续使用商鞅之制——驾崩后因为宣太后劈腿义渠王生了俩娃,坟头上长了青青草原绿得人尽皆知。<br/><br/> 但是,他怎么着也是秦国有数的明君贤王,就这么被秦穆顶替了身份。<br/><br/> 嗯,唐无易只能给嬴驷小朋友点了蜡。<br/><br/> 谁让秦穆转生成了公子连,是嬴驷正儿八经的爷爷呢!<br/><br/> 秦穆清奇的操作换了不知道多少次,等到他成为公子异人之“子”的时候,唐无易已经彻底淡定了。<br/><br/> 不就是马甲套马甲嘛,不就是秦穆不仅做过秦献公、秦惠文王等先君,现在还要去做始皇帝嘛,有什么接受不了的!<br/><br/> 公子异人没娃,这个世界的始皇帝就没出生,秦穆马甲套马甲也没关系。<br/><br/> 唐无易成就元胎,秦国被他化作自己的道场,好像异空间存在于此世,地府那边的记载,他还抽空去看过,并没有那么精准,而是对外宣传的、符合正常历史走向的记载。<br/><br/> 何况秦穆也只是占个名头,或者寻尚无子息的公子将自己充作“继承人”,所作所为反倒还是符合历史的。<br/><br/> 大概是始皇帝的气运远超前人——毕竟是史上第一个集皇、帝称号于一身的男人——秦穆终于完全消化了祖龙人格,不仅修为更进一步,对运朝之道的理解也更深刻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