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杜昭接过一看,发现竟是自个儿的过所,不由奇道:“东家今日怎么……”<br />
良心发现了?<br />
尹遥读懂了未尽之意,瞪了他一眼:“不要?那还我。”<br />
杜昭笑笑,把那过所揣进了怀里。<br />
尹遥轻哼一声,眼瞅着杜昭都来沈记一个来月了,试用期早就算通过了,而且他这债也还得差不多,还扣着人家过所,多少也是有些过分。<br />
当然了,今日还给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准备带他去南市署办个通行证,不拿着过所怎么办理嘛?<br />
谁料两人到了南市署,那负责的小吏一看杜昭的过所,惊得差点儿跳起来:“是京兆杜氏的杜郎君?失敬,失敬。”<br />
“京兆杜氏?”尹遥扭头儿瞧着自家伙计,“那是什么?”<br />
杜昭轻轻耸了耸肩,朝那小吏行了一礼:“郎君误会,某不过是京兆杜氏的没落旁支罢了。”<br />
小吏上下打量了他半天,见对方虽瞧着气度不凡的样子,但衣着也确实不过平常货色,若说是世家的没落旁支,倒也说得通。<br />
只是都沦落到市井打杂了,杜氏这没落旁支,也未免太没落了些吧?<br />
见小吏一脸放下心的表情,杜昭心中轻哂,都进神都城一个多月了,这一早儿就编好的说辞,今日总算有了用武之地……<br />
办好通行证,尹遥又带着杜昭前往牛乳行,购了牛乳、酥油及乳酪。<br />
从牛乳行出来,尹遥掰着手指合计道:“走,再去趟鲜果铺,还得购些香橼。”<br />
她边走还边嘀咕:“怎么最近都没见冯小宝,他那儿倒是有鲜果渠道,而且还比鲜果铺便宜许多……”<br />
杜昭跟在她身旁,听她抱怨鲜果价高,不由问道:“那东家买这么多酥油和乳酪做什么?”<br />
毕竟牛乳的价格倒还好,这酥油和乳酪可真是不便宜,以自家东家平日里的作风,如此大肆采购还真是少见。<br />
“你以为我想啊?”尹遥嗐了一声儿。<br />
“咱们明日要去兴国寺门口摆摊儿,那糕饼总不好用豕油做吧!”<br />
杜昭失笑:原来如此,难怪呢……<br />
……<br />
三月初三一早,兴国寺门口便热闹了起来,<br />
大唐百姓多信奉佛教,神都城南面便正对着龙门石窟,神都城内也是佛寺遍地,这宣风坊内的兴国寺,便是其中十分有名的一间。<br />
除了有精通佛法的众多高僧外,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特点,那便是院中牡丹特盛。<br />
每年的上巳日,来这兴国寺赏玩牡丹,都已成了神都城百姓的一个习惯。<br />
哪里有游人,哪里便有商机。今日的兴国寺门口,除了往来如织的游人外,还有许多推着小车摆摊儿的商人。<br />
尹遥一大早便从嘉庆坊出发,雇了辆马车一路狂奔,早早占了个开阔显眼的好地儿。<br />
她四处张望,一见到自家伙计远远过来,便朝他连连招手:“杜昭,这儿,快过来!”<br />
杜昭应了一声,推着推车过来汇合:“东家,早。”<br />
“早早早。”随意打了个招呼,尹遥便十分熟练地接过推车,三下五除二将其停好,又把里面装的糕饼盒一一端出。<br />
这推车便是她平日坊中摆摊儿的那个,因着沈记最近扩建,铺子里实在太忙,再加上考虑到扩建之后,铺子里客人多了,就更没精力顾着坊中生意了。<br />
因此前两日时,她便跟坊内的食客们告了别,又挨个儿送了些吃食做赠品,再给沈记打了打广告,也算圆满结束了这五个月的摆摊儿生涯。<br />
嘉庆坊的百姓们,近日里接连失去了费记馄饨、沈记糕饼两家早饭摊儿,简直是心痛极了:这可是嘉庆坊西门内,最美味的两家了!<br />
众人依依不舍挽留了一番,可也知人往高处走的道理,看来只能日后去南市时,多品尝品尝了……<br />
只是这早饭摊儿虽然结束了,好帮手小推车却没能休息几日。这不,今日便又重新上工了。<br />
尹遥把两个装满了糕饼的盒子并列排开,又将银钱盒、纸袋等一一摆好。<br />
“杜昭,你把那饮子桶搬到旁边儿。”<br />
“好。”杜昭应了一声,从推车下层搬出两个大木桶摆在一侧。<br />
尹遥又弯下腰,从方才放木桶那层的最里面,掏出一个没贴标签的……酒坛。<br />
这推车虽是杜昭推来的,可除了这两个木桶是他搬上去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尹遥准备的。<br />
他一见这玩意儿,不禁惊了:“不是,东家,你昨儿不是还说,寺庙门口摆摊儿要注意些吗?”<br />
“对啊,怎么了,我不都把豕油换成酥油了吗?”<br />
“那你摆个酒坛,是什么意思?”<br />
尹遥瞪了他一眼:“长得像酒坛就是酒坛吗,喝多了吧你?”<br />
刚好这会儿路过一个小娘子,瞧着步履匆匆的,到了兴国寺门外,四处张望了一圈儿,跺了跺脚面露失望之色。<br />
正巧瞥见尹遥身旁的木桶,她便道:“娘子,你这儿可有什么饮子?”<br />
“回小娘子,我家今日售卖的是枇杷露,您尝尝?”<br />
尹遥一见来了生意,不再搭理杜昭,马上笑盈盈招呼起来。<br />
小娘子仍在大喘气:“枇杷露?行,给我来一杯。”<br />
尹遥将方才那坛子打开,里面是一坛熬得稠稠的果膏,她盛了一勺出来,倒在带来的小竹筒中,又从旁边的木桶里,舀了一勺凉开水倒进去,用一根竹签轻轻搅拌均匀,整杯递给面前的小娘子。<br />
小娘子忙接过来喝了口,眼睛一弯,一扫方才的郁色,又连着大口喝起来,直至整杯都见了底儿。<br />
她端着手里的空竹筒,这才想起来,后退两步看了看摊子前写的价牌,掏出五文钱放在筐中,有些赧然道:“娘子,你家饮子真解渴啊!”<br />
尹遥斜了杜昭一眼,又指着那坛子笑道:“小娘子,我家这是以新鲜的枇杷果为底料,再配上饴糖与陈皮熬制而成的枇杷膏,自然最是润喉解渴。”<br />
同这小娘子随便聊了几句,就见她眼睛一亮,朝着远方使劲挥手:“表兄,我在这儿!”<br />
一个年轻男子从远处跑过来,愧疚道:“表妹,抱歉,路上耽搁了会儿。”<br />
小娘子一脸喜色,早忘了方才的气闷,瞧见表兄一头汗,便朝尹遥又道:“娘子,再给我来两杯枇杷露!”<br />
“好嘞!”尹遥脆声应道。<br />
尹遥话音刚落,就又听到一个小童叫道:“阿娘,我饿啦!”<br />
一家三口凑到了尹遥摊子前:“好好好,郎君,三郎饿了,咱们买些糕饼吧?”<br />
见有新客人来了,尹遥把手里的勺子塞给杜昭,朝他挑挑眉:“照猫画虎,你最擅长的。”<br />
杜昭笑笑接过勺子,又掏出竹筒,果真照猫画虎摆弄起来。尹遥一见这边儿安排好,便专心招呼起其他客人了。<br />
“郎君,娘子,我家今日售卖的是香橼派和胡麻薄脆。”<br />
“都是用牛乳和酥油制成的,保证不会惊扰佛祖。”<br />
“您几位买些,带着一道儿进去赏花,边吃边玩儿岂不美滋滋?”<br />
她这一串儿推销语下来,那小童明显懵了:“香橼……派?胡麻……薄脆?”<br />
不仅他懵,他爹娘也是有些迷糊:香橼倒是知晓,胡麻也很熟悉,但这“派”和“薄脆”却是什么?<br />
三口儿凑过去一瞧,只见这推车上,并排摆着两个大盒子。<br />
左边是几块盘子大小的糕饼,它边缘呈浅棕色,表面则是诱人的金黄色,上面还散布着三三两两焦化后的糖浆……<br />
右边则是一片片巴掌大、形状不规则的脆饼,瞧着轻薄如纸,其上点缀着许多胡麻,还泛着油润的光泽。<br />
见几人茫然,尹遥展颜一笑:“稍等,我给您们切点儿试吃尝尝。”<br />
她先将取了块儿胡麻薄脆,两手轻轻一掰,便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听得对面的小童情不自禁吞了下口水。<br />
尹遥又三下五除二,将那块薄脆掰成五六片儿,放在一个小碟中,摆在木盒前作为试吃。<br />
一家三口一人拿了一片儿,咔嚓咔嚓吃了起来。<br />
口腔中,那烘烤过的胡麻,随着被牙齿咬开,迸发出阵阵鲜香,又带出来那薄脆中隐约的甜味儿和鸡子的清香,可真是又香又脆又酥,让人完全停不下来!<br />
男子刚吃完一片,便跟自家儿子对上了眼神,父子俩都是一脸的满意,煞有介事地互相点点头。<br />
做爹的立刻拍板:“小娘子,给我们来一袋这胡麻薄脆!”<br />
此刻的尹遥正持着刀,对准左边盒子里的香橼派,将其从中心开始,分成了均匀的十六块儿,每块儿都是一个尖尖的三角形。<br />
随着她一块一块儿的切开,空气中都飘散出了一股带着果香的甜味儿,而且在这甜味中,还夹杂着些许清爽的酸香。<br />
她拿出其中一块儿,又切成一个个铜钱般的小块儿,掏出一把竹签,一同递了出去。<br />
“稍等,我这就装薄脆,您们再尝尝这香橼派?”
良心发现了?<br />
尹遥读懂了未尽之意,瞪了他一眼:“不要?那还我。”<br />
杜昭笑笑,把那过所揣进了怀里。<br />
尹遥轻哼一声,眼瞅着杜昭都来沈记一个来月了,试用期早就算通过了,而且他这债也还得差不多,还扣着人家过所,多少也是有些过分。<br />
当然了,今日还给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准备带他去南市署办个通行证,不拿着过所怎么办理嘛?<br />
谁料两人到了南市署,那负责的小吏一看杜昭的过所,惊得差点儿跳起来:“是京兆杜氏的杜郎君?失敬,失敬。”<br />
“京兆杜氏?”尹遥扭头儿瞧着自家伙计,“那是什么?”<br />
杜昭轻轻耸了耸肩,朝那小吏行了一礼:“郎君误会,某不过是京兆杜氏的没落旁支罢了。”<br />
小吏上下打量了他半天,见对方虽瞧着气度不凡的样子,但衣着也确实不过平常货色,若说是世家的没落旁支,倒也说得通。<br />
只是都沦落到市井打杂了,杜氏这没落旁支,也未免太没落了些吧?<br />
见小吏一脸放下心的表情,杜昭心中轻哂,都进神都城一个多月了,这一早儿就编好的说辞,今日总算有了用武之地……<br />
办好通行证,尹遥又带着杜昭前往牛乳行,购了牛乳、酥油及乳酪。<br />
从牛乳行出来,尹遥掰着手指合计道:“走,再去趟鲜果铺,还得购些香橼。”<br />
她边走还边嘀咕:“怎么最近都没见冯小宝,他那儿倒是有鲜果渠道,而且还比鲜果铺便宜许多……”<br />
杜昭跟在她身旁,听她抱怨鲜果价高,不由问道:“那东家买这么多酥油和乳酪做什么?”<br />
毕竟牛乳的价格倒还好,这酥油和乳酪可真是不便宜,以自家东家平日里的作风,如此大肆采购还真是少见。<br />
“你以为我想啊?”尹遥嗐了一声儿。<br />
“咱们明日要去兴国寺门口摆摊儿,那糕饼总不好用豕油做吧!”<br />
杜昭失笑:原来如此,难怪呢……<br />
……<br />
三月初三一早,兴国寺门口便热闹了起来,<br />
大唐百姓多信奉佛教,神都城南面便正对着龙门石窟,神都城内也是佛寺遍地,这宣风坊内的兴国寺,便是其中十分有名的一间。<br />
除了有精通佛法的众多高僧外,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特点,那便是院中牡丹特盛。<br />
每年的上巳日,来这兴国寺赏玩牡丹,都已成了神都城百姓的一个习惯。<br />
哪里有游人,哪里便有商机。今日的兴国寺门口,除了往来如织的游人外,还有许多推着小车摆摊儿的商人。<br />
尹遥一大早便从嘉庆坊出发,雇了辆马车一路狂奔,早早占了个开阔显眼的好地儿。<br />
她四处张望,一见到自家伙计远远过来,便朝他连连招手:“杜昭,这儿,快过来!”<br />
杜昭应了一声,推着推车过来汇合:“东家,早。”<br />
“早早早。”随意打了个招呼,尹遥便十分熟练地接过推车,三下五除二将其停好,又把里面装的糕饼盒一一端出。<br />
这推车便是她平日坊中摆摊儿的那个,因着沈记最近扩建,铺子里实在太忙,再加上考虑到扩建之后,铺子里客人多了,就更没精力顾着坊中生意了。<br />
因此前两日时,她便跟坊内的食客们告了别,又挨个儿送了些吃食做赠品,再给沈记打了打广告,也算圆满结束了这五个月的摆摊儿生涯。<br />
嘉庆坊的百姓们,近日里接连失去了费记馄饨、沈记糕饼两家早饭摊儿,简直是心痛极了:这可是嘉庆坊西门内,最美味的两家了!<br />
众人依依不舍挽留了一番,可也知人往高处走的道理,看来只能日后去南市时,多品尝品尝了……<br />
只是这早饭摊儿虽然结束了,好帮手小推车却没能休息几日。这不,今日便又重新上工了。<br />
尹遥把两个装满了糕饼的盒子并列排开,又将银钱盒、纸袋等一一摆好。<br />
“杜昭,你把那饮子桶搬到旁边儿。”<br />
“好。”杜昭应了一声,从推车下层搬出两个大木桶摆在一侧。<br />
尹遥又弯下腰,从方才放木桶那层的最里面,掏出一个没贴标签的……酒坛。<br />
这推车虽是杜昭推来的,可除了这两个木桶是他搬上去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尹遥准备的。<br />
他一见这玩意儿,不禁惊了:“不是,东家,你昨儿不是还说,寺庙门口摆摊儿要注意些吗?”<br />
“对啊,怎么了,我不都把豕油换成酥油了吗?”<br />
“那你摆个酒坛,是什么意思?”<br />
尹遥瞪了他一眼:“长得像酒坛就是酒坛吗,喝多了吧你?”<br />
刚好这会儿路过一个小娘子,瞧着步履匆匆的,到了兴国寺门外,四处张望了一圈儿,跺了跺脚面露失望之色。<br />
正巧瞥见尹遥身旁的木桶,她便道:“娘子,你这儿可有什么饮子?”<br />
“回小娘子,我家今日售卖的是枇杷露,您尝尝?”<br />
尹遥一见来了生意,不再搭理杜昭,马上笑盈盈招呼起来。<br />
小娘子仍在大喘气:“枇杷露?行,给我来一杯。”<br />
尹遥将方才那坛子打开,里面是一坛熬得稠稠的果膏,她盛了一勺出来,倒在带来的小竹筒中,又从旁边的木桶里,舀了一勺凉开水倒进去,用一根竹签轻轻搅拌均匀,整杯递给面前的小娘子。<br />
小娘子忙接过来喝了口,眼睛一弯,一扫方才的郁色,又连着大口喝起来,直至整杯都见了底儿。<br />
她端着手里的空竹筒,这才想起来,后退两步看了看摊子前写的价牌,掏出五文钱放在筐中,有些赧然道:“娘子,你家饮子真解渴啊!”<br />
尹遥斜了杜昭一眼,又指着那坛子笑道:“小娘子,我家这是以新鲜的枇杷果为底料,再配上饴糖与陈皮熬制而成的枇杷膏,自然最是润喉解渴。”<br />
同这小娘子随便聊了几句,就见她眼睛一亮,朝着远方使劲挥手:“表兄,我在这儿!”<br />
一个年轻男子从远处跑过来,愧疚道:“表妹,抱歉,路上耽搁了会儿。”<br />
小娘子一脸喜色,早忘了方才的气闷,瞧见表兄一头汗,便朝尹遥又道:“娘子,再给我来两杯枇杷露!”<br />
“好嘞!”尹遥脆声应道。<br />
尹遥话音刚落,就又听到一个小童叫道:“阿娘,我饿啦!”<br />
一家三口凑到了尹遥摊子前:“好好好,郎君,三郎饿了,咱们买些糕饼吧?”<br />
见有新客人来了,尹遥把手里的勺子塞给杜昭,朝他挑挑眉:“照猫画虎,你最擅长的。”<br />
杜昭笑笑接过勺子,又掏出竹筒,果真照猫画虎摆弄起来。尹遥一见这边儿安排好,便专心招呼起其他客人了。<br />
“郎君,娘子,我家今日售卖的是香橼派和胡麻薄脆。”<br />
“都是用牛乳和酥油制成的,保证不会惊扰佛祖。”<br />
“您几位买些,带着一道儿进去赏花,边吃边玩儿岂不美滋滋?”<br />
她这一串儿推销语下来,那小童明显懵了:“香橼……派?胡麻……薄脆?”<br />
不仅他懵,他爹娘也是有些迷糊:香橼倒是知晓,胡麻也很熟悉,但这“派”和“薄脆”却是什么?<br />
三口儿凑过去一瞧,只见这推车上,并排摆着两个大盒子。<br />
左边是几块盘子大小的糕饼,它边缘呈浅棕色,表面则是诱人的金黄色,上面还散布着三三两两焦化后的糖浆……<br />
右边则是一片片巴掌大、形状不规则的脆饼,瞧着轻薄如纸,其上点缀着许多胡麻,还泛着油润的光泽。<br />
见几人茫然,尹遥展颜一笑:“稍等,我给您们切点儿试吃尝尝。”<br />
她先将取了块儿胡麻薄脆,两手轻轻一掰,便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听得对面的小童情不自禁吞了下口水。<br />
尹遥又三下五除二,将那块薄脆掰成五六片儿,放在一个小碟中,摆在木盒前作为试吃。<br />
一家三口一人拿了一片儿,咔嚓咔嚓吃了起来。<br />
口腔中,那烘烤过的胡麻,随着被牙齿咬开,迸发出阵阵鲜香,又带出来那薄脆中隐约的甜味儿和鸡子的清香,可真是又香又脆又酥,让人完全停不下来!<br />
男子刚吃完一片,便跟自家儿子对上了眼神,父子俩都是一脸的满意,煞有介事地互相点点头。<br />
做爹的立刻拍板:“小娘子,给我们来一袋这胡麻薄脆!”<br />
此刻的尹遥正持着刀,对准左边盒子里的香橼派,将其从中心开始,分成了均匀的十六块儿,每块儿都是一个尖尖的三角形。<br />
随着她一块一块儿的切开,空气中都飘散出了一股带着果香的甜味儿,而且在这甜味中,还夹杂着些许清爽的酸香。<br />
她拿出其中一块儿,又切成一个个铜钱般的小块儿,掏出一把竹签,一同递了出去。<br />
“稍等,我这就装薄脆,您们再尝尝这香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