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谢老太爷翻动着手中的文书,看到最后冷哼一声。<br />
“那谢玉琰也是奸诈,竟然还要将雇工每日不低于一百文写上。”<br />
这也是谢崇海担忧的地方。<br />
“按她所写的算下来,只怕赚不了什么银钱。”<br />
谢玉琰能赚银钱,但换成谢家就未必……<br />
一来泥炉需要试烧,二来似刘府这样的人家都需要打点,按他们的规矩,每月都要奉上银钱。<br />
泥炉这么大的买卖,众人少不了要来分上一杯羹。<br />
谢家得到这么大的“好处”,连同他们送去的年礼都不够看了,还需另补一份送去。<br />
将这些都核算进去,不亏就是好的了。<br />
可眼下只能先这般支撑,等到彻底击垮了杨氏瓷窑,他们才能改章程。<br />
“还要筹些银钱出来,”谢崇海道,“陶窑虽然买下来了,后续还需要银钱修葺。”<br />
本来这些对谢家算不得什么。<br />
陶窑而已,也就几百贯。<br />
但之前谢崇峻拿出去六千贯,他们四处打点又花了几百贯。<br />
谢玉琰昨日吩咐人买陶窑,一共两处陶窑,小的那处花了八十贯,大的那处一百七十贯,将价钱直接拉了起来,他们收陶窑就不能低于这些银钱。<br />
否则那些人又要闹出事端。<br />
谢崇峻犯的错,他们都要小心,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br />
这般下来,几百贯就没了。<br />
拿到了文书之后,谢崇海才发现,烧泥炉的窑需要重新修葺,杨家现在用的窑,烧的是石炭,而他们收来的窑,从前烧的都是木柴。<br />
谢崇海道:“将所有的窑都推倒重改,需要花不少银钱。”<br />
谢老太爷皱起眉头:“不能不改?”<br />
谢崇海摇头:“若是用木柴烧,烧制的法子肯定不同,再者……木柴贵,一窑烧下来更加合不上银钱。”<br />
木柴多少钱一斤,石炭多少钱一斤?<br />
为何泥炉能卖那么便宜?全都在这上面。<br />
这个谢玉琰算得清清楚楚,却绝口不提改窑要花多少银钱。<br />
谢崇海看到文书的时候,出了一身的冷汗,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谢家要是退缩,刘家第一个饶不了他们。<br />
一不留神,就又吃了大亏。<br />
在场的谢家人互相看看,怎么就对上了这么个东西?<br />
“那就改,”谢老太爷下决定,“明日就让人去做,将窑改成烧石炭的,一人一百文工钱我们谢家给得起。”<br />
“只要能早些开窑,多花些银钱没什么。”<br />
谢老太爷都这样说了,自然没有人反对。<br />
其实谢崇海还有另一个忧虑,这时候只怕招不来多少雇工。谁家还不得过个正旦?<br />
但是刘家等不及。<br />
尤其是刘二娘,她要在正月里宴请宾客,必须要烧出泥炉,真的耽搁了她的事,那可真就是惹出大麻烦了。<br />
实在不行,只能调用他们家瓷窑的雇工。<br />
瓷窑那边人手少了,别出什么乱子就好,他们要带去榷场的瓷器还没烧呢。<br />
……<br />
大名府北城的一处陶窑中。<br />
几辆骡车将陶窑东家的家什全都拉走。<br />
这陶窑正式易主。<br />
等骡车走远了,陶窑的工匠和雇工才散开。<br />
走到角落里,几个雇工低语:“为何不将陶窑卖给谢大娘子?”<br />
另一个雇工道:“东家还管这些?自然是谁给的银钱多就卖给谁,反正他早就不想做这买卖了,现在从天而降这么一大笔银钱,欢喜还来不及,哪有不答应的道理?”<br />
“别看都是姓谢的,可大不一样。我听说了谢大娘子水铺、石炭矿上的雇工日子格外好过,东家不欠银钱不说,还会给一顿吃食。”<br />
“当真?”<br />
“那还有假?而且不限制吃多少,饱了为止。”<br />
几个人眼睛都发亮。<br />
就算是粗食,那也足够了,在外吃一顿,就能给家中节省一些粮食。<br />
“那可真好。”<br />
“在谢大娘子之前,咱们就没听说过谁家给工钱这般痛快的。”<br />
“那谢家……就更别说了。”<br />
听到雇工这般言语,几个工匠也走到一旁。<br />
赵姓匠人道:“你们如何打算?”<br />
许匠人叹口气:“还能如何?到了这个地步,只得听新东家的吩咐做事,咱们跟陶窑有文书,若是不做了,可是要赔十贯钱啊!”<br />
“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年谢家是如何吞并瓷窑的?”<br />
苗匠人突然提及这桩事,几个人登时都面色难看。<br />
谢家吞并了瓷窑,用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打压了不少匠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就是因此来到了陶窑做工的。<br />
尤其是从苗家村出来的人……谢崇峻的妾室苗氏死了之后,谢家瓷窑的几个苗家村出来的大工匠,陆陆续续都出了事。<br />
一个因为偷主家瓷土被衙署惩办,一个烧窑时被垒起的矿石砸中。<br />
还有两个烧坏了两窑瓷器被谢家打发走了。<br />
总之几年之内,瓷窑的工匠都换成了谢家自己人。<br />
“谢氏瓷窑的工匠一多半都是家养的下人,我们这些外人去了谢家能有什么好结果?手艺被学走了,打发了事。”<br />
苗匠人道:“我是不能留在这里了,就算赔银钱……也好过丢了性命。”<br />
“别看谢大娘子和谢氏都姓谢……”<br />
“真就像谢大娘子说的那样,她的‘谢’是少了一点的‘谢’。”<br />
少了污秽、腌臜的那一点。<br />
现在算是得到了证实。<br />
私底下,很多人都在传这话。<br />
众人沉默半晌,赵匠人忽然道:“也不知道谢大娘子那边还需不需要工匠。”<br />
三个人互相看看。<br />
“不然我们去问一问?”<br />
……<br />
陶窑不远处,程琦走出来向四周张望。<br />
他吩咐苗匠人鼓动众人离开陶窑,不一定能带走所有匠人,但只要走一大半,谢家一时就凑不齐许多人手。<br />
程琦眼睛中闪动着仇恨的目光。<br />
到了这一步,都是谢家自食恶果,若是当年谢家不向苗氏下狠手,也就不会有许多工匠心生惧意,不敢为谢家做事。<br />
谢大娘子这手段是真的好,借谢家的手收工匠。<br />
他之前竟还怀疑谢大娘子会输给谢家。<br />
这般想着,程琦加快了脚步去往下个陶窑。趁着谢家还没腾出功夫接管这些陶窑,他们加把力气,也好给谢家送上一份大礼。</p>
“那谢玉琰也是奸诈,竟然还要将雇工每日不低于一百文写上。”<br />
这也是谢崇海担忧的地方。<br />
“按她所写的算下来,只怕赚不了什么银钱。”<br />
谢玉琰能赚银钱,但换成谢家就未必……<br />
一来泥炉需要试烧,二来似刘府这样的人家都需要打点,按他们的规矩,每月都要奉上银钱。<br />
泥炉这么大的买卖,众人少不了要来分上一杯羹。<br />
谢家得到这么大的“好处”,连同他们送去的年礼都不够看了,还需另补一份送去。<br />
将这些都核算进去,不亏就是好的了。<br />
可眼下只能先这般支撑,等到彻底击垮了杨氏瓷窑,他们才能改章程。<br />
“还要筹些银钱出来,”谢崇海道,“陶窑虽然买下来了,后续还需要银钱修葺。”<br />
本来这些对谢家算不得什么。<br />
陶窑而已,也就几百贯。<br />
但之前谢崇峻拿出去六千贯,他们四处打点又花了几百贯。<br />
谢玉琰昨日吩咐人买陶窑,一共两处陶窑,小的那处花了八十贯,大的那处一百七十贯,将价钱直接拉了起来,他们收陶窑就不能低于这些银钱。<br />
否则那些人又要闹出事端。<br />
谢崇峻犯的错,他们都要小心,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br />
这般下来,几百贯就没了。<br />
拿到了文书之后,谢崇海才发现,烧泥炉的窑需要重新修葺,杨家现在用的窑,烧的是石炭,而他们收来的窑,从前烧的都是木柴。<br />
谢崇海道:“将所有的窑都推倒重改,需要花不少银钱。”<br />
谢老太爷皱起眉头:“不能不改?”<br />
谢崇海摇头:“若是用木柴烧,烧制的法子肯定不同,再者……木柴贵,一窑烧下来更加合不上银钱。”<br />
木柴多少钱一斤,石炭多少钱一斤?<br />
为何泥炉能卖那么便宜?全都在这上面。<br />
这个谢玉琰算得清清楚楚,却绝口不提改窑要花多少银钱。<br />
谢崇海看到文书的时候,出了一身的冷汗,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谢家要是退缩,刘家第一个饶不了他们。<br />
一不留神,就又吃了大亏。<br />
在场的谢家人互相看看,怎么就对上了这么个东西?<br />
“那就改,”谢老太爷下决定,“明日就让人去做,将窑改成烧石炭的,一人一百文工钱我们谢家给得起。”<br />
“只要能早些开窑,多花些银钱没什么。”<br />
谢老太爷都这样说了,自然没有人反对。<br />
其实谢崇海还有另一个忧虑,这时候只怕招不来多少雇工。谁家还不得过个正旦?<br />
但是刘家等不及。<br />
尤其是刘二娘,她要在正月里宴请宾客,必须要烧出泥炉,真的耽搁了她的事,那可真就是惹出大麻烦了。<br />
实在不行,只能调用他们家瓷窑的雇工。<br />
瓷窑那边人手少了,别出什么乱子就好,他们要带去榷场的瓷器还没烧呢。<br />
……<br />
大名府北城的一处陶窑中。<br />
几辆骡车将陶窑东家的家什全都拉走。<br />
这陶窑正式易主。<br />
等骡车走远了,陶窑的工匠和雇工才散开。<br />
走到角落里,几个雇工低语:“为何不将陶窑卖给谢大娘子?”<br />
另一个雇工道:“东家还管这些?自然是谁给的银钱多就卖给谁,反正他早就不想做这买卖了,现在从天而降这么一大笔银钱,欢喜还来不及,哪有不答应的道理?”<br />
“别看都是姓谢的,可大不一样。我听说了谢大娘子水铺、石炭矿上的雇工日子格外好过,东家不欠银钱不说,还会给一顿吃食。”<br />
“当真?”<br />
“那还有假?而且不限制吃多少,饱了为止。”<br />
几个人眼睛都发亮。<br />
就算是粗食,那也足够了,在外吃一顿,就能给家中节省一些粮食。<br />
“那可真好。”<br />
“在谢大娘子之前,咱们就没听说过谁家给工钱这般痛快的。”<br />
“那谢家……就更别说了。”<br />
听到雇工这般言语,几个工匠也走到一旁。<br />
赵姓匠人道:“你们如何打算?”<br />
许匠人叹口气:“还能如何?到了这个地步,只得听新东家的吩咐做事,咱们跟陶窑有文书,若是不做了,可是要赔十贯钱啊!”<br />
“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年谢家是如何吞并瓷窑的?”<br />
苗匠人突然提及这桩事,几个人登时都面色难看。<br />
谢家吞并了瓷窑,用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打压了不少匠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就是因此来到了陶窑做工的。<br />
尤其是从苗家村出来的人……谢崇峻的妾室苗氏死了之后,谢家瓷窑的几个苗家村出来的大工匠,陆陆续续都出了事。<br />
一个因为偷主家瓷土被衙署惩办,一个烧窑时被垒起的矿石砸中。<br />
还有两个烧坏了两窑瓷器被谢家打发走了。<br />
总之几年之内,瓷窑的工匠都换成了谢家自己人。<br />
“谢氏瓷窑的工匠一多半都是家养的下人,我们这些外人去了谢家能有什么好结果?手艺被学走了,打发了事。”<br />
苗匠人道:“我是不能留在这里了,就算赔银钱……也好过丢了性命。”<br />
“别看谢大娘子和谢氏都姓谢……”<br />
“真就像谢大娘子说的那样,她的‘谢’是少了一点的‘谢’。”<br />
少了污秽、腌臜的那一点。<br />
现在算是得到了证实。<br />
私底下,很多人都在传这话。<br />
众人沉默半晌,赵匠人忽然道:“也不知道谢大娘子那边还需不需要工匠。”<br />
三个人互相看看。<br />
“不然我们去问一问?”<br />
……<br />
陶窑不远处,程琦走出来向四周张望。<br />
他吩咐苗匠人鼓动众人离开陶窑,不一定能带走所有匠人,但只要走一大半,谢家一时就凑不齐许多人手。<br />
程琦眼睛中闪动着仇恨的目光。<br />
到了这一步,都是谢家自食恶果,若是当年谢家不向苗氏下狠手,也就不会有许多工匠心生惧意,不敢为谢家做事。<br />
谢大娘子这手段是真的好,借谢家的手收工匠。<br />
他之前竟还怀疑谢大娘子会输给谢家。<br />
这般想着,程琦加快了脚步去往下个陶窑。趁着谢家还没腾出功夫接管这些陶窑,他们加把力气,也好给谢家送上一份大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