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也无妨。”<br/><br/> 康熙轻飘飘的几句话,惹得众人眉头直跳。几位大臣阿哥们无不把这几句话的每一个字揉碎了,嚼烂了,揣摩着康熙的深意。一时众人不敢贸然开口,胤祥也不知道康熙葫芦里装着什么药,听见康熙让他起来,答应着刚要回席,又听到康熙不经意的说:“朕对你这师傅很很好奇,得空了一块儿带进来,给朕瞧瞧。”<br/><br/> 再不经意的样子,到了胤祥这里也是圣旨。胤祥答应了,心头乱糟糟的又回席吃了碗元宵,恭送了圣驾,才愣愣的回神回府。<br/><br/> 胤禛胤祥二人各自分析了康熙令人 m-o 不着头脑的话,胤祥本想和胤禛说胤禩今晚的举动,因他看清了自家门口围了一小圈的人,话到嘴边却又生生咽下,定睛一看中间站的正是一身蓝色织锦夹袄的仓津。<br/><br/> 胤祥立时翻身下马,笑道:“你怎么来了?大冷的天,怎么不进去?”<br/><br/> 李卫跟在胤禛后头,忙不迭的也下马,为胤禛拉稳缰绳。胤祥笑着扭头冲李卫道:“上次你不是嚷嚷着要见仓津么,他人来了,你倒规规矩矩的站在四哥后头。”<br/><br/> “我身边的人和你身边的比不得,守的规矩多。”胤禛冷着脸虽众人进了屋子坐下,他一路想的明白,今晚康熙的举动只怕和眼前这个一笑倾城的仓津脱不了干系,又怕胤祥就此深陷火热之中,语气中不自觉的添了护犊的感觉,“你教十三的是什么曲子?”<br/><br/> 仓津好似不介意他的冷脸,反而冲李卫笑道:“你初一的生日,我早先说过要送你一柄如意,如今这如意就在十三手里,你不如问他讨个赏。”<br/><br/> 李卫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两圈,他素来和胤祥亲近,但此刻胤禛在场,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妄言,只得开口道:“主子的赏奴才不敢讨要,倒是田文镜那书呆子近日不见影子,答应的礼物也没有踪迹。”<br/><br/> “你不提我差点忘了,我正要想四阿哥讨个人情,找个官给田文镜做做,外放几年,总是好的。”<br/><br/> “行了。”胤禛言归正传,问:“那曲子有什么含义?”<br/><br/> “含义?”仓津懒懒的打了个呵欠,缩缩脖子似乎疲惫不堪的说:“十三,我答应给你的礼物可拿到了?”<br/><br/> 胤祥一头雾水,问:“什么礼物?”<br/><br/> 仓津的眸子猛的清亮几分,笑道:“玉屏箫一只,还有可能会赏给李卫的玉如意一柄。”<br/><br/> 胤祥胤禛猛的一惊,没有料到仓津连康熙的赏赐都算的分毫不差!心头一阵疑惑,却听得他脸色一转,无奈道:“十三,云熙嫁给八阿哥的后果你知道么?”他微微一叹,一改方才的嬉皮笑脸,“你失去了一个契机。十三······”他有些复杂的看了胤禛一眼,道:“你们······”<br/><br/> 胤禛此刻脸色又冷了三分,刚要发作,却听得高世宁忙着进来通报:“主子们吉祥。宫里派人过来了,要主子进宫呢。”<br/><br/> “刚从宫里出来,怎么又要进?”十三困惑的皱皱眉,胤禛却是在同一时刻问:“是召见了我和十三,还是只有他?”<br/><br/> “回四殿下,只传召了十三殿下。”高世宁话音一落,宫里宣旨的几位公公已经进来重新宣读了旨意,恭请胤祥上马了,仓津在一旁,眼睛微微一眯,朗声笑道:“十三殿下,喝杯热茶再去也不迟。”言罢,亲自斟了一杯,端到胤祥面前。胤祥不明所以,正要接过,几位公公忙拦着,尖声喝住:“万岁口谕,即刻进宫。十三殿下,要喝热茶,还是回宫里喝吧。”<br/><br/> 胤祥也不纠缠,搁了茶碗就走。众人浩荡出去,唯有胤禛煞白了脸色呆愣在那里,只因他将仓津献茶那一瞬间低声对胤祥说的话,听得清楚明白。<br/><br/> “不论赏赐什么,都不能要!不论什么吃的,都不能吃!”<br/><br/> 第八章(2)上(倒v)<br/><br/> 胤祥进去的时候,康熙正翻着奏章看,李德全通报了一声,见康熙没有反应,也不敢再说,一时间有些惶惶的站着,胤祥心中念头七<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七八八,尤为走前仓津的一句警告,更是添了几分忐忑。<br/><br/> 下意识的向四周望望,瞧瞧什么帘子后头,门外面有没有什么伏兵——电视剧总是这样演,又暗笑自己想入非非,因一时也不知道干什么,也只得和李德全一并站在那儿。<br/><br/> 康熙似乎又看了一本奏章,批复之后,方抬头,瞧着胤祥不冷不热的道:“还杵在这里做什么?”<br/><br/> 一句话没头没脑。胤祥闪过千百种回答,最后觉得还是不要玩把戏,只好老实说:“回皇阿玛,就是不知道干什么,才杵在这儿。”这句话算得上是当面顶撞了,李德全顿觉这十三阿哥今日特别没眼色,哪料到康熙脸色和缓一些,笑说:“果真还是个孩子,这么多的椅子,也不会找一个坐着?”<br/><br/> 胤祥心想,这就是赐坐了?谢了恩,刚准备坐下,又听康熙吩咐:“李德全,去把后厅那方梨花木的小案抬过来,朕要瞧瞧十三的字儿。”<br/><br/> 李德全应声去了,不大会儿就把桌子抬了上来,胤祥乖乖捻起笔,笔尖在砚台里辗转几次,依旧没有落下。<br/><br/> 这也怪不得他,康熙掐头去尾的说一句“写字”,这要他写什么,难不成写一堆小时候描红本翻开第一页上的“大小人手”上去?!无奈之下,主意一定,放了笔,恭恭敬敬的站起来,问:“皇阿玛,您要十三写什么?”<br/><br/> 康熙眼皮都没有抬,不在意的扔了句:“你念那么些书,写什么也不知道?”<br/><br/> 胤祥也不坐下,就那样捏了笔,手腕一沉,将腹中想好的话写上。再抬头,康熙不知道何时已经站在自己面前,侧身扭头看着,慢慢念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你看佛经?”<br/><br/> 胤祥忙笑答:“不看。不过总听四哥念多了,倒也记下了一两句。”康熙听罢,脸色未变,却低哼道:“只怕没念进去!”<br/><br/> 胤祥本想顺势说一下胤禛的好话为他未来称帝赚点印象分,谁知被康熙这么一说,不敢贸然接口只得琢磨着看他的脸色,见他虽未带着笑意,但好歹没有冷脸,忙补救道:“四哥只求平心静气。”康熙没有再说话,只是细细的端详纸上的字。<br/><br/> “你的字倒和老四的笔迹像了八分,比起几年前,也长进不少。李德全,把先帝留下的那支‘玉雪’小狼毫拿来赏给十三阿哥,你字写的好,回去好好练。”<br/><br/> “谢皇阿玛赏。”胤祥本想接过,突然想起仓津临走前得嘱咐,立即磕头道:“皇阿玛,儿臣虽有些细小进步,但还需努力。得了赏赐只怕让儿臣骄傲了,没了刻苦练习的心。何况‘玉雪’乃先帝之物,儿臣断不敢受!”<br/><br/> 康熙顿了顿,似乎也不在意,“你起来吧。难得你有这份心。”胤祥站起来,忍受康熙两只眼睛发出的两道道灼灼的视线,一道是火,一道是冰,冰火交加两重天的痛苦滋味,让他如坐针毡。最后实在忍无可忍,正要开口,又听康熙闲闲问道:“朕一直都没有问过,你和老四当年怎么回京的?”<br/><br/> 胤祥一思衬,想着他多半问的是永定河那事儿。恭敬答:“回皇阿玛,儿臣找着四哥后所幸路上遇见船只,便顺道回来了。”<br/><br/> “就这样?”<br/><br/> 他不敢详细了说,但更不敢随便糊弄,只得模棱两可的取巧:“那是一艘私船,船主便是教儿臣吹箫之人。”<br/><br/> “哦,你有一个好师傅。”康熙喃喃说:“可惜你不是一个好徒弟,错了四个音,朕差点没听出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