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天呐,是活的偶像!<br />
他刚伸出手,准备和对方握手。<br />
冷不防,旁边斜下里忽有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他的手,热情地晃了晃。<br />
“老丞相好!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被挂在墙上了!”<br />
完颜承晖一怔:“这…….请问你是?”<br />
少年李璮嘿嘿笑道:“我是益都的李璮。”<br />
原来,自从谢安等人覆灭了蒙古,接手了刘必烈的所有势力。<br />
金莲川幕府中,某些甘愿为虎作伥的大贼子,自然倒了大霉。<br />
这里边,唯有金末的状元王鄂,当年在蔡州亡国欲自杀而未死,被张柔抢救掳走。<br />
这些年来,安安分分地从事文章儒学事业,并无一丝一毫的劣迹。<br />
因此不仅没惩罚,反而还升了一级,当上了国家图书馆馆长。<br />
此外的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清算。<br />
不过,与此相反,少年李璮及其亲属王文统等人,却被众人热烈欢迎。<br />
李璮未来起兵反蒙,虽是情势所致下的不得不反,却也足见其血性和抗争精神。<br />
总有人事后诸葛,笑他是一个天大的笨伯,用兵迂腐,不知变通。<br />
总觉得,若李璮没有留在益都,坐以待毙。<br />
而是选择长驱直入,突袭燕京,没准能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胜负犹未可知。<br />
然而。<br />
突袭燕京,需要大量战马和精锐骑兵,本就不是李璮这麾下区区五六万人马,能够决定的事。<br />
留在益都,才是唯一的活路。<br />
李璮的设想是,传檄于山东、河北,号召各地汉人世侯、汉将举兵响应。<br />
万万没想到这些汉人世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把他给卖了。<br />
最荒谬的莫过于蒙古右丞相史天泽,这人卖得最快,第一个捉住李璮。<br />
本想来一场义正严辞的审问,谁料李璮张口就是一句:“你有文书约本王起兵,何故背盟?”<br />
史天泽惊悸得面无人色,唯恐他再吐露出什么隐秘,迅速杀人灭口。<br />
甚至叫人过来,砍去李璮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进行了一场无比残忍的虐杀。<br />
李璮本为青州徐氏子,被杨妙真与李全夫妇收养,继承了二人的势力,此后一步步稳扎稳打,直至雄踞山东。<br />
他绝非庸才。<br />
当然知道,自己一支孤军,若无其他世侯援助,则绝无生理,但还是毅然起兵了。<br />
一切的心路,正如他出征前所作的那首《水龙吟》:“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br />
三分的机心图谋背后,仍有七分的澄清天下、止戈战火之志。<br />
可惜,他高估了各位汉军同僚们的血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站出来反抗的。<br />
完颜承晖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抬手拍了拍李璮的肩,一阵无言。<br />
而就在这时。<br />
众人的话题已经一路跑偏。<br />
只听昭明太子萧统,兴致勃勃地问苏轼:“木头老师,为什么您的父亲要给您和您的弟弟取这种名字,有何特殊的寓意?”<br />
木头老师是什么登西啊,苏轼脸一沉,都怪沈约那天在天幕上瞎起哄!<br />
霍去病则态度公允地说:“其实,木头老师的名字单拎出来,还是挺好听的,当然车轱辘印子老师的名字也不错。”<br />
一旁的车轱辘印子老师.苏辙:“……”<br />
好了,不要再说了!<br />
完颜承晖清了清嗓子,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偶像:“我觉得,木……东坡老师这个名字很好,立意高远,音韵也十分和谐,较之你们兰陵萧氏下一代的名字,胜过不止一筹。”<br />
萧统迷惑道:“我们家的哪个下一代?”<br />
完颜承晖熟读史书,很快告诉他:“当然是你未来的侄子萧大球、萧大款、萧大春、萧大圜。”<br />
好歹毒的文字,好有杀伤力!<br />
萧统捂住心口,倒吸一口凉气,仿佛摇摇欲坠。<br />
一旁,真正的罪魁祸首、晋安王萧纲,不动声色上前一步,扶住了哥哥。<br />
他撩起眼皮,淡淡瞥了完颜承晖一眼,眸中闪过一丝清亮的光。<br />
却是决定祸水东引:“我们家毕竟姓萧,叫什么都不会太难听——”<br />
萧统觉得天塌了,那也不是你以后让孩子叫大球的理由!<br />
“——但你看看懿文太子,他后人的字辈叫做「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其中就有大这个字。”<br />
啊这。<br />
正在看热闹的朱标,笑容忽然僵在了脸上。<br />
“确实”,高长恭赞同地点点头,“朱大球确实要比「萧大球」,更难听一些。”<br />
小朱棣看热闹不嫌事大。<br />
老爹已经给他安排妥了,他这回来上课,学成之后就要学以致用,前往秦良玉位面,取代天启干活当皇帝。<br />
这样一来,他和大哥都有皇位可继承,都有光明的未来(?)<br />
“我们大明取名,是排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小朱棣热情给众人分享,“根据我的测算,大这个字,正好排到了金字旁!”<br />
此言一出,当真是不得了。<br />
萧纲惊愕道:“原来,懿文太子以后的后人,不叫朱大球,而是叫朱大锅、朱大铲、朱大锤?”<br />
朱标:“……”<br />
众人:“……”<br />
这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了。<br />
萧二怎么就能想出这么惨绝人寰的名字,比宋祖陛下的书法还可怕!<br />
“可惜,不是火字旁”,安乐公主有些惋惜地说,“不然可以取名叫做「朱大炖」,一听就非常的民以食为天。”<br />
朱标:“……”<br />
众人:“……”<br />
叶小鸾见氛围正好,便也灵机一动,接了一句:“太子殿下的后人可以叫朱大钱,非常积极向上,寄托了美好的寓意。”<br />
朱标:“……”<br />
众人:“……”<br />
“甚至可以列入皇明祖训”,郑经也来了兴致,情绪高涨地说,“大俗即大雅,朱大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br />
换算一下,这位大钱皇帝的年代,差不多正好是对标万历时节。<br />
正逢白银流入华夏,全球经济流通,一切大有可为!<br />
朱标终于忍无可忍,就在他即将爆发的前一秒,小伙伴们丢开他,又盯上了完颜承晖。<br />
“你这个姓呢,实在是应该改改。”<br />
檀道济一脸义正严辞地说。<br />
他的特点就是爱凑热闹,积极给别人瞎出主意。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搞事的第一线,从不值得信赖。<br />
“我看你不如直接入宫,当陛下义子,改为皇姓,直接叫做刘承晖如何?”<br />
新鲜出炉的“刘承晖”本晖:“……”<br />
好一个起名带师!<br />
“叫刘承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br />
辛弃疾看了他一眼,说,“按照阿和一贯的不靠谱程度,没给你改成什么念都念不出来的生僻姓氏,你就偷着乐吧。”<br />
君不见,梁朝的倒霉孩子庾信,千百年过去了,一直被后世的文盲们叫做“瘦信”吗。<br />
完颜承晖汗颜,这真的不是公报私仇吗。<br />
朱标蹙眉道:“刘承晖这个名字好虽好,却有些犯忌讳。”<br />
在取名字这件事情上,檀道济认为,朱标是天底下最没有发言权的人之一。<br />
这时的他,早就忘了朱大锅、朱大铲们的大字辈,是朱元璋取的,完全不关朱标的事。<br />
檀道济当即嘻嘻一笑,将人揪住,不以为然道:“哪里犯忌讳了,太子殿下,你倒是说啊。”<br />
朱标淡定地道:“有些犯周世宗的忌讳。”<br />
众人:“……”<br />
这话真没毛病!<br />
但凡有谁,敢在柴荣面前嘴巴一张,自我介绍说:“我叫刘承x”。<br />
前两个字刚说完,柴荣的剑立刻就砍下来了,保准给你当场扎个透心凉。<br />
……<br />
谢安接待了来访的东阳公主一行人。<br />
他看着小王俭,本不建议让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单独留在书院里念书,准备的行李再充分也不合适。<br />
东阳公主与王僧绰感情很好,又只有小王俭这一个孩子,一看就是在家中千疼百宠、极尽娇惯。<br />
谁料,东阳公主却表示自己要做一件大事。<br />
为了小王俭的安全,决定先将他留在这里照顾,事后再接回来。<br />
“谢太傅,您一定要帮这个忙”,她神色平静从容,从袖中拿出了一卷诏书。<br />
指尖掠过上方的字,眸底有着一丝深深的恨意。<br />
一旁,王僧绰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作安慰状。<br />
之前,二人一起去见了刘裕,经历了好一番波折与能力考察之后,刘裕最终拍板同意了他们的方案。<br />
当然,这个决策不仅出于对东阳公主本人的考量。<br />
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下一代小王俭。<br />
王俭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相,登朝应务,民望斯属,能力很强,名声也实在是上佳,完全不用担心江山会被败坏掉。
他刚伸出手,准备和对方握手。<br />
冷不防,旁边斜下里忽有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他的手,热情地晃了晃。<br />
“老丞相好!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被挂在墙上了!”<br />
完颜承晖一怔:“这…….请问你是?”<br />
少年李璮嘿嘿笑道:“我是益都的李璮。”<br />
原来,自从谢安等人覆灭了蒙古,接手了刘必烈的所有势力。<br />
金莲川幕府中,某些甘愿为虎作伥的大贼子,自然倒了大霉。<br />
这里边,唯有金末的状元王鄂,当年在蔡州亡国欲自杀而未死,被张柔抢救掳走。<br />
这些年来,安安分分地从事文章儒学事业,并无一丝一毫的劣迹。<br />
因此不仅没惩罚,反而还升了一级,当上了国家图书馆馆长。<br />
此外的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清算。<br />
不过,与此相反,少年李璮及其亲属王文统等人,却被众人热烈欢迎。<br />
李璮未来起兵反蒙,虽是情势所致下的不得不反,却也足见其血性和抗争精神。<br />
总有人事后诸葛,笑他是一个天大的笨伯,用兵迂腐,不知变通。<br />
总觉得,若李璮没有留在益都,坐以待毙。<br />
而是选择长驱直入,突袭燕京,没准能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胜负犹未可知。<br />
然而。<br />
突袭燕京,需要大量战马和精锐骑兵,本就不是李璮这麾下区区五六万人马,能够决定的事。<br />
留在益都,才是唯一的活路。<br />
李璮的设想是,传檄于山东、河北,号召各地汉人世侯、汉将举兵响应。<br />
万万没想到这些汉人世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把他给卖了。<br />
最荒谬的莫过于蒙古右丞相史天泽,这人卖得最快,第一个捉住李璮。<br />
本想来一场义正严辞的审问,谁料李璮张口就是一句:“你有文书约本王起兵,何故背盟?”<br />
史天泽惊悸得面无人色,唯恐他再吐露出什么隐秘,迅速杀人灭口。<br />
甚至叫人过来,砍去李璮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进行了一场无比残忍的虐杀。<br />
李璮本为青州徐氏子,被杨妙真与李全夫妇收养,继承了二人的势力,此后一步步稳扎稳打,直至雄踞山东。<br />
他绝非庸才。<br />
当然知道,自己一支孤军,若无其他世侯援助,则绝无生理,但还是毅然起兵了。<br />
一切的心路,正如他出征前所作的那首《水龙吟》:“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br />
三分的机心图谋背后,仍有七分的澄清天下、止戈战火之志。<br />
可惜,他高估了各位汉军同僚们的血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站出来反抗的。<br />
完颜承晖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抬手拍了拍李璮的肩,一阵无言。<br />
而就在这时。<br />
众人的话题已经一路跑偏。<br />
只听昭明太子萧统,兴致勃勃地问苏轼:“木头老师,为什么您的父亲要给您和您的弟弟取这种名字,有何特殊的寓意?”<br />
木头老师是什么登西啊,苏轼脸一沉,都怪沈约那天在天幕上瞎起哄!<br />
霍去病则态度公允地说:“其实,木头老师的名字单拎出来,还是挺好听的,当然车轱辘印子老师的名字也不错。”<br />
一旁的车轱辘印子老师.苏辙:“……”<br />
好了,不要再说了!<br />
完颜承晖清了清嗓子,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偶像:“我觉得,木……东坡老师这个名字很好,立意高远,音韵也十分和谐,较之你们兰陵萧氏下一代的名字,胜过不止一筹。”<br />
萧统迷惑道:“我们家的哪个下一代?”<br />
完颜承晖熟读史书,很快告诉他:“当然是你未来的侄子萧大球、萧大款、萧大春、萧大圜。”<br />
好歹毒的文字,好有杀伤力!<br />
萧统捂住心口,倒吸一口凉气,仿佛摇摇欲坠。<br />
一旁,真正的罪魁祸首、晋安王萧纲,不动声色上前一步,扶住了哥哥。<br />
他撩起眼皮,淡淡瞥了完颜承晖一眼,眸中闪过一丝清亮的光。<br />
却是决定祸水东引:“我们家毕竟姓萧,叫什么都不会太难听——”<br />
萧统觉得天塌了,那也不是你以后让孩子叫大球的理由!<br />
“——但你看看懿文太子,他后人的字辈叫做「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其中就有大这个字。”<br />
啊这。<br />
正在看热闹的朱标,笑容忽然僵在了脸上。<br />
“确实”,高长恭赞同地点点头,“朱大球确实要比「萧大球」,更难听一些。”<br />
小朱棣看热闹不嫌事大。<br />
老爹已经给他安排妥了,他这回来上课,学成之后就要学以致用,前往秦良玉位面,取代天启干活当皇帝。<br />
这样一来,他和大哥都有皇位可继承,都有光明的未来(?)<br />
“我们大明取名,是排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小朱棣热情给众人分享,“根据我的测算,大这个字,正好排到了金字旁!”<br />
此言一出,当真是不得了。<br />
萧纲惊愕道:“原来,懿文太子以后的后人,不叫朱大球,而是叫朱大锅、朱大铲、朱大锤?”<br />
朱标:“……”<br />
众人:“……”<br />
这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了。<br />
萧二怎么就能想出这么惨绝人寰的名字,比宋祖陛下的书法还可怕!<br />
“可惜,不是火字旁”,安乐公主有些惋惜地说,“不然可以取名叫做「朱大炖」,一听就非常的民以食为天。”<br />
朱标:“……”<br />
众人:“……”<br />
叶小鸾见氛围正好,便也灵机一动,接了一句:“太子殿下的后人可以叫朱大钱,非常积极向上,寄托了美好的寓意。”<br />
朱标:“……”<br />
众人:“……”<br />
“甚至可以列入皇明祖训”,郑经也来了兴致,情绪高涨地说,“大俗即大雅,朱大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br />
换算一下,这位大钱皇帝的年代,差不多正好是对标万历时节。<br />
正逢白银流入华夏,全球经济流通,一切大有可为!<br />
朱标终于忍无可忍,就在他即将爆发的前一秒,小伙伴们丢开他,又盯上了完颜承晖。<br />
“你这个姓呢,实在是应该改改。”<br />
檀道济一脸义正严辞地说。<br />
他的特点就是爱凑热闹,积极给别人瞎出主意。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搞事的第一线,从不值得信赖。<br />
“我看你不如直接入宫,当陛下义子,改为皇姓,直接叫做刘承晖如何?”<br />
新鲜出炉的“刘承晖”本晖:“……”<br />
好一个起名带师!<br />
“叫刘承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br />
辛弃疾看了他一眼,说,“按照阿和一贯的不靠谱程度,没给你改成什么念都念不出来的生僻姓氏,你就偷着乐吧。”<br />
君不见,梁朝的倒霉孩子庾信,千百年过去了,一直被后世的文盲们叫做“瘦信”吗。<br />
完颜承晖汗颜,这真的不是公报私仇吗。<br />
朱标蹙眉道:“刘承晖这个名字好虽好,却有些犯忌讳。”<br />
在取名字这件事情上,檀道济认为,朱标是天底下最没有发言权的人之一。<br />
这时的他,早就忘了朱大锅、朱大铲们的大字辈,是朱元璋取的,完全不关朱标的事。<br />
檀道济当即嘻嘻一笑,将人揪住,不以为然道:“哪里犯忌讳了,太子殿下,你倒是说啊。”<br />
朱标淡定地道:“有些犯周世宗的忌讳。”<br />
众人:“……”<br />
这话真没毛病!<br />
但凡有谁,敢在柴荣面前嘴巴一张,自我介绍说:“我叫刘承x”。<br />
前两个字刚说完,柴荣的剑立刻就砍下来了,保准给你当场扎个透心凉。<br />
……<br />
谢安接待了来访的东阳公主一行人。<br />
他看着小王俭,本不建议让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单独留在书院里念书,准备的行李再充分也不合适。<br />
东阳公主与王僧绰感情很好,又只有小王俭这一个孩子,一看就是在家中千疼百宠、极尽娇惯。<br />
谁料,东阳公主却表示自己要做一件大事。<br />
为了小王俭的安全,决定先将他留在这里照顾,事后再接回来。<br />
“谢太傅,您一定要帮这个忙”,她神色平静从容,从袖中拿出了一卷诏书。<br />
指尖掠过上方的字,眸底有着一丝深深的恨意。<br />
一旁,王僧绰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作安慰状。<br />
之前,二人一起去见了刘裕,经历了好一番波折与能力考察之后,刘裕最终拍板同意了他们的方案。<br />
当然,这个决策不仅出于对东阳公主本人的考量。<br />
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下一代小王俭。<br />
王俭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相,登朝应务,民望斯属,能力很强,名声也实在是上佳,完全不用担心江山会被败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