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像你这样机灵的,高挑壮实的半大男娃也很受他们欢迎。”<br />
石头果然上套,“为何?”<br />
吕晶说,“那些黑矿场缺苦力啊,卖进去就扔到矿洞里。”<br />
“每天挨鞭子干活儿,直到死在里面都没人发现。”<br />
“苦的是,这辈子再见不到家乡的亲人咯。”<br />
石头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那我最近夜里不出去便是。”<br />
吕晶欣慰地拍拍他,“不是不让你找朋友玩儿。”<br />
“就是天黑了之后,不要独自在外面晃,记住了吗?”<br />
石头乖巧地点点头,“我去摆饭桌,叫姜爷爷吃饭。”<br />
总算把小崽子应付过去,吕晶朝顾喜喜使了个得意的眼神。<br />
顾喜喜叹气,“咱们家这孩子心眼子太多,哄着费劲。”<br />
“多亏你了。”<br />
她走向堂屋。<br />
“三天后再去田庄,葡萄该打尖儿修剪,西瓜也可以摘了。”<br />
晚饭桌上,听张婶说,今日村里洒叶面肥,的确有两家人差点打起来。<br />
两家是亲戚,一家买了肥料,全家老小齐上阵,在麦地里忙碌。<br />
另一家没买肥料,跑去看热闹,还说风凉话。<br />
意思别人都是傻子,顾喜喜说什么他们信什么,多此一举,耗钱耗力。<br />
被嘲讽的这家人听不过去,双方从争执发展到口角。<br />
要不是老钱早有准备,及时跑来阻止,两家非得当场打起来。<br />
吕晶鄙夷道,“真是嘴贱,自己不想好,还非要别人陪着。”<br />
“真挨了打也是活该!”<br />
她又对顾喜喜笑道,“还是你有先见之明,眼不见为净。”<br />
顾喜喜不置可否。<br />
她不怕事,不代表要沾惹这些无谓的麻烦。<br />
次日下午,顾喜喜受邀到了品兰居。<br />
知道宋青山急着见她,是为了某个远在京城,且身居高位之人。<br />
比起上次从这院子离开时,顾喜喜心境已大不相同。<br />
不再为难稍后该如何面对宋老的期盼。<br />
第414章聊发少年狂<br />
来开门的是宋夫人。<br />
她穿着家常布衣,头发梳的纹丝不乱,用一支银簪挽起发髻。<br />
温柔含笑,“顾姑娘来了。”<br />
顾喜喜行了一礼,唤“师娘”。<br />
如此称呼,便是亲近之意。<br />
宋夫人笑意加深,热情道,“别在外面站着了,快进来吧。”<br />
再次来到品兰居。<br />
还是清幽古朴的风格,却因为处处可见居住的痕迹,为这里增添了烟火暖意。<br />
地上的兰草长势不错,看得出有主人精心照料打理。<br />
宋夫人边为客人引路,说,“听说喜喜姑娘精通茶道。”<br />
“外子新得了珠兰花茶,今日第一次启封,就等着喜喜姑娘一同品茶呢。”<br />
宋夫人不落痕迹改称“喜喜姑娘”,也是对顾喜喜回应的态度。<br />
顾喜喜笑,“都是那些孩子们替我吹的牛吧?”<br />
“我不过是种了些茶树,也爱喝茶,所以自己摸索着做了些茶。”<br />
“但说到头还只是个种田人,不通三雅,茶道哪里敢当精通而二字?”<br />
“只愿等会儿别糟蹋了先生的好茶罢了。”<br />
宋夫人轻笑出声,“姑娘真真是个诙谐的。”<br />
“都能自己种茶、制茶的人了,怎能不会把握茶的品味?”<br />
宋青山宋老,极爱有三。<br />
莘莘学子、兰草高洁、茶香清幽。<br />
顾喜喜设计品兰居时,书房内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作为茶室。<br />
地上做成木台,铺设草席。<br />
喝茶时可席地而坐。<br />
此时小炭炉上的水已经煮沸。<br />
宋先生亲自起身迎客,拱手见礼。<br />
顾喜喜回礼,说,“承蒙先生与师娘相邀,上门叨扰了。”<br />
宋先生抬手相请,“坐吧。”<br />
他先转身在茶桌后跪坐下去。<br />
宋夫人朝顾喜喜一笑,牵了她的手走过去。<br />
二人依次在宋先生对面落座。<br />
看着他启封一罐茶叶,用竹制的茶则盛出适量茶叶。<br />
珠兰花茶,茶如其名,绿茶茶胚,以成串珠兰花苞数次窨制。<br />
与常见的桂花、茉莉花茶相比,珠兰花茶的香气幽微,并不浓烈外放。<br />
细品时才能察觉花香如丝如缕,若隐若现。<br />
顾喜喜捧着一只斗笠形黑釉建盏,于茶香水汽中眉目舒展。<br />
“好茶。”<br />
“寻常花茶因为花材的时令缘故,少有用雨前茶做茶胚的。”<br />
“岭南的野生珠兰却恰好在初春打苞,当真是集天时地利。”<br />
宋先生抬眸,“这罐茶叶的确是老夫一位学生从岭南带来。”<br />
“顾老板浅尝一口,就连来历都说出来了,还自谦不懂茶道?”<br />
顾喜喜笑着放下茶盏,恳切道,“茶道高深,又讲究技法。”<br />
“我是真的不通茶道,顶多是嘴馋爱喝,练出了几分刁钻口味。”<br />
“非要说懂什么,我也是得益于种田,对草木多一些了解罢了。”<br />
宋夫人深以为然,“花与茶皆是草木。”<br />
“依我看,就该像喜喜姑娘这样,爱喝就喝,合了脾胃便是好茶。”<br />
“若顿顿喝茶都要压上一个雅字,当真是累得慌。”<br />
宋先生笑了,“夫人这是嫌我喝茶的规矩多?”<br />
宋夫人撇嘴,“我可没这么说。”<br />
“反正我不管你,你也别来扰我。”<br />
“你讲你的茶道,我且独享我的香茶一杯!”<br />
说着端起剩下的半盏茶一饮而尽。<br />
如此有趣,顾喜喜不禁会心微笑。<br />
再看宋先生凝视着爱妻微笑摇头,神情有无奈,但更多是宠溺。<br />
她在闹,他在笑。<br />
这样的互动出现在一对老夫老妻身上,堪称珍奇。<br />
顾喜喜看的有些失神,脑海浮现出慕南钊望着她时的眼神。<br />
宋先生缓缓将热水注入茶壶,于流水声中开口:<br />
“老夫刚到花池渡村时,曾向顾老板提出一个请求。”<br />
“这次顾老板从京城回来,结果如何,”<br />
他说着,抬眼直视顾喜喜,“老夫便直接问了。”<br />
宋夫人皱眉,语气暗含提醒,“青山!”<br />
她看一眼顾喜喜,有意笑着圆场,“说好了请喜喜姑娘来喝茶叙话。”<br />
“茶还没喝过三杯,你就说这些!”<br />
当初宋青山向顾喜喜提出想见摄政王一面。<br />
宋夫人观察顾喜喜的表现,再仔细想想,也觉得丈夫有些强人所难了。<br />
就算摄政王曾经落难隐居在花池渡村。<br />
就算摄政王曾亲笔写信,请宋青山出任村塾先生。<br />
然今时不同往日,且不说摄政王府的门第在云端之上,高不可攀。<br />
摄政王远在京城,且日理万机,日常接触的都是大事、大人物。<br />
想见他一面谈何容易?<br />
宋夫人担心,若顾喜喜这次在京城都没见到摄政王本人。<br />
此时当面提及,岂不让顾喜喜很没面子?<br />
奈何宋先生还是没什么反应,根本就是铁了心要得到答案。<br />
宋夫人暗暗瞪了他一眼,还想说些什么。<br />
顾喜喜却笑道,“原先我答应了先生的事。这次回来无论结果如何,理应登门向先生回话。”<br />
宋先生、宋夫人都安静看着顾喜喜。<br />
就听她说,“我可以让您见到他。不过他暂时没法离京来西北。”<br />
“但我可以帮您附信去京城,直接呈递摄政王府。”<br />
顾喜喜语气平和而笃定。<br />
因为上一次在品兰居,她对慕南钊仍有着太多的不确定。<br />
所以她不能擅自许诺宋青山任何条件。<br />
可如今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她的心境自然与从前大不相同。<br />
况且宋青山本就是慕南钊选择的教书先生。<br />
只是将他引见给慕南钊这种小事,顾喜喜还是有信心能做主的。<br />
宋先生听了顾喜喜的话竟然猛地怔住。<br />
他扔下木勺,两眼狂热,却又有些不可置信。<br />
“真的可以吗?”<br />
“老夫此生真有机会见到慕大人本尊?还有机会与他通信?”<br />
顾喜喜笑着说,“当然……”<br />
话音未落,只见宋先生腾地站起来。<br />
他走到一边,飞快地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br />
“不行不行,慕大人诸事繁忙,老夫怎能让他再耗费心力回信?”<br />
“可是……若能得慕大人指点,与他笔谈几句,便是此生无憾……”<br />
这下轮到顾喜喜吃惊了。<br />
她笑容僵住,询问地看向宋夫人。<br />
宋夫人见怪不怪的样子,“老了老了,学人家聊发少年狂,追逐仰慕之人。”<br />
“让喜喜姑娘见笑。”<br />
顾喜喜恍然,她就说看宋先生的举动有些熟悉呢。<br />
追星?!
石头果然上套,“为何?”<br />
吕晶说,“那些黑矿场缺苦力啊,卖进去就扔到矿洞里。”<br />
“每天挨鞭子干活儿,直到死在里面都没人发现。”<br />
“苦的是,这辈子再见不到家乡的亲人咯。”<br />
石头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那我最近夜里不出去便是。”<br />
吕晶欣慰地拍拍他,“不是不让你找朋友玩儿。”<br />
“就是天黑了之后,不要独自在外面晃,记住了吗?”<br />
石头乖巧地点点头,“我去摆饭桌,叫姜爷爷吃饭。”<br />
总算把小崽子应付过去,吕晶朝顾喜喜使了个得意的眼神。<br />
顾喜喜叹气,“咱们家这孩子心眼子太多,哄着费劲。”<br />
“多亏你了。”<br />
她走向堂屋。<br />
“三天后再去田庄,葡萄该打尖儿修剪,西瓜也可以摘了。”<br />
晚饭桌上,听张婶说,今日村里洒叶面肥,的确有两家人差点打起来。<br />
两家是亲戚,一家买了肥料,全家老小齐上阵,在麦地里忙碌。<br />
另一家没买肥料,跑去看热闹,还说风凉话。<br />
意思别人都是傻子,顾喜喜说什么他们信什么,多此一举,耗钱耗力。<br />
被嘲讽的这家人听不过去,双方从争执发展到口角。<br />
要不是老钱早有准备,及时跑来阻止,两家非得当场打起来。<br />
吕晶鄙夷道,“真是嘴贱,自己不想好,还非要别人陪着。”<br />
“真挨了打也是活该!”<br />
她又对顾喜喜笑道,“还是你有先见之明,眼不见为净。”<br />
顾喜喜不置可否。<br />
她不怕事,不代表要沾惹这些无谓的麻烦。<br />
次日下午,顾喜喜受邀到了品兰居。<br />
知道宋青山急着见她,是为了某个远在京城,且身居高位之人。<br />
比起上次从这院子离开时,顾喜喜心境已大不相同。<br />
不再为难稍后该如何面对宋老的期盼。<br />
第414章聊发少年狂<br />
来开门的是宋夫人。<br />
她穿着家常布衣,头发梳的纹丝不乱,用一支银簪挽起发髻。<br />
温柔含笑,“顾姑娘来了。”<br />
顾喜喜行了一礼,唤“师娘”。<br />
如此称呼,便是亲近之意。<br />
宋夫人笑意加深,热情道,“别在外面站着了,快进来吧。”<br />
再次来到品兰居。<br />
还是清幽古朴的风格,却因为处处可见居住的痕迹,为这里增添了烟火暖意。<br />
地上的兰草长势不错,看得出有主人精心照料打理。<br />
宋夫人边为客人引路,说,“听说喜喜姑娘精通茶道。”<br />
“外子新得了珠兰花茶,今日第一次启封,就等着喜喜姑娘一同品茶呢。”<br />
宋夫人不落痕迹改称“喜喜姑娘”,也是对顾喜喜回应的态度。<br />
顾喜喜笑,“都是那些孩子们替我吹的牛吧?”<br />
“我不过是种了些茶树,也爱喝茶,所以自己摸索着做了些茶。”<br />
“但说到头还只是个种田人,不通三雅,茶道哪里敢当精通而二字?”<br />
“只愿等会儿别糟蹋了先生的好茶罢了。”<br />
宋夫人轻笑出声,“姑娘真真是个诙谐的。”<br />
“都能自己种茶、制茶的人了,怎能不会把握茶的品味?”<br />
宋青山宋老,极爱有三。<br />
莘莘学子、兰草高洁、茶香清幽。<br />
顾喜喜设计品兰居时,书房内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作为茶室。<br />
地上做成木台,铺设草席。<br />
喝茶时可席地而坐。<br />
此时小炭炉上的水已经煮沸。<br />
宋先生亲自起身迎客,拱手见礼。<br />
顾喜喜回礼,说,“承蒙先生与师娘相邀,上门叨扰了。”<br />
宋先生抬手相请,“坐吧。”<br />
他先转身在茶桌后跪坐下去。<br />
宋夫人朝顾喜喜一笑,牵了她的手走过去。<br />
二人依次在宋先生对面落座。<br />
看着他启封一罐茶叶,用竹制的茶则盛出适量茶叶。<br />
珠兰花茶,茶如其名,绿茶茶胚,以成串珠兰花苞数次窨制。<br />
与常见的桂花、茉莉花茶相比,珠兰花茶的香气幽微,并不浓烈外放。<br />
细品时才能察觉花香如丝如缕,若隐若现。<br />
顾喜喜捧着一只斗笠形黑釉建盏,于茶香水汽中眉目舒展。<br />
“好茶。”<br />
“寻常花茶因为花材的时令缘故,少有用雨前茶做茶胚的。”<br />
“岭南的野生珠兰却恰好在初春打苞,当真是集天时地利。”<br />
宋先生抬眸,“这罐茶叶的确是老夫一位学生从岭南带来。”<br />
“顾老板浅尝一口,就连来历都说出来了,还自谦不懂茶道?”<br />
顾喜喜笑着放下茶盏,恳切道,“茶道高深,又讲究技法。”<br />
“我是真的不通茶道,顶多是嘴馋爱喝,练出了几分刁钻口味。”<br />
“非要说懂什么,我也是得益于种田,对草木多一些了解罢了。”<br />
宋夫人深以为然,“花与茶皆是草木。”<br />
“依我看,就该像喜喜姑娘这样,爱喝就喝,合了脾胃便是好茶。”<br />
“若顿顿喝茶都要压上一个雅字,当真是累得慌。”<br />
宋先生笑了,“夫人这是嫌我喝茶的规矩多?”<br />
宋夫人撇嘴,“我可没这么说。”<br />
“反正我不管你,你也别来扰我。”<br />
“你讲你的茶道,我且独享我的香茶一杯!”<br />
说着端起剩下的半盏茶一饮而尽。<br />
如此有趣,顾喜喜不禁会心微笑。<br />
再看宋先生凝视着爱妻微笑摇头,神情有无奈,但更多是宠溺。<br />
她在闹,他在笑。<br />
这样的互动出现在一对老夫老妻身上,堪称珍奇。<br />
顾喜喜看的有些失神,脑海浮现出慕南钊望着她时的眼神。<br />
宋先生缓缓将热水注入茶壶,于流水声中开口:<br />
“老夫刚到花池渡村时,曾向顾老板提出一个请求。”<br />
“这次顾老板从京城回来,结果如何,”<br />
他说着,抬眼直视顾喜喜,“老夫便直接问了。”<br />
宋夫人皱眉,语气暗含提醒,“青山!”<br />
她看一眼顾喜喜,有意笑着圆场,“说好了请喜喜姑娘来喝茶叙话。”<br />
“茶还没喝过三杯,你就说这些!”<br />
当初宋青山向顾喜喜提出想见摄政王一面。<br />
宋夫人观察顾喜喜的表现,再仔细想想,也觉得丈夫有些强人所难了。<br />
就算摄政王曾经落难隐居在花池渡村。<br />
就算摄政王曾亲笔写信,请宋青山出任村塾先生。<br />
然今时不同往日,且不说摄政王府的门第在云端之上,高不可攀。<br />
摄政王远在京城,且日理万机,日常接触的都是大事、大人物。<br />
想见他一面谈何容易?<br />
宋夫人担心,若顾喜喜这次在京城都没见到摄政王本人。<br />
此时当面提及,岂不让顾喜喜很没面子?<br />
奈何宋先生还是没什么反应,根本就是铁了心要得到答案。<br />
宋夫人暗暗瞪了他一眼,还想说些什么。<br />
顾喜喜却笑道,“原先我答应了先生的事。这次回来无论结果如何,理应登门向先生回话。”<br />
宋先生、宋夫人都安静看着顾喜喜。<br />
就听她说,“我可以让您见到他。不过他暂时没法离京来西北。”<br />
“但我可以帮您附信去京城,直接呈递摄政王府。”<br />
顾喜喜语气平和而笃定。<br />
因为上一次在品兰居,她对慕南钊仍有着太多的不确定。<br />
所以她不能擅自许诺宋青山任何条件。<br />
可如今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她的心境自然与从前大不相同。<br />
况且宋青山本就是慕南钊选择的教书先生。<br />
只是将他引见给慕南钊这种小事,顾喜喜还是有信心能做主的。<br />
宋先生听了顾喜喜的话竟然猛地怔住。<br />
他扔下木勺,两眼狂热,却又有些不可置信。<br />
“真的可以吗?”<br />
“老夫此生真有机会见到慕大人本尊?还有机会与他通信?”<br />
顾喜喜笑着说,“当然……”<br />
话音未落,只见宋先生腾地站起来。<br />
他走到一边,飞快地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br />
“不行不行,慕大人诸事繁忙,老夫怎能让他再耗费心力回信?”<br />
“可是……若能得慕大人指点,与他笔谈几句,便是此生无憾……”<br />
这下轮到顾喜喜吃惊了。<br />
她笑容僵住,询问地看向宋夫人。<br />
宋夫人见怪不怪的样子,“老了老了,学人家聊发少年狂,追逐仰慕之人。”<br />
“让喜喜姑娘见笑。”<br />
顾喜喜恍然,她就说看宋先生的举动有些熟悉呢。<br />
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