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 第63节
('\n\t分明是找昭哥儿!<br />\n拿他当筏子呢!<br />\n狄先裕想明白之后,抱着小孩就跟着大理寺差役走了。<br />\n此刻众人心焦,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淮南王之子被害上,也顾不得这点小细节。<br />\n***<br />\n案发现场在一棵苍劲的古树背后。<br />\n稍微远离了喧嚣,但也不算太远,有树枝、花木掩映遮挡,是个僻静好说话的地方。<br />\n如今这一整片,都被狄寺丞命人用围线给围起来了。<br />\n能远远看到一个趴在地上的身影。<br />\n地上很多血迹。<br />\n没有太多打斗的痕迹。<br />\n不过地上有很多杂乱、却清晰的脚印。<br />\n这种第一时间的现场最为难得,一旦被人勘察过,就相当于一次破坏。<br />\n而对狄昭昭很关注的狄寺丞,知道小孩在家中稀泥地里,日日喊不同身高的人去踩脚印,后又津津有味地蹲着看。<br />\n更知道他在这方面,有十足的长进。<br />\n而今有如此清晰的脚印,连王寺丞都知道破案需要尖刀,狄寺丞又如何不懂?<br />\n狄先裕乖巧的站在一旁当鹌鹑。<br />\n狄寺丞问:“从脚印可能看出些什么?”<br />\n仵作已经看过尸体,是被人拿硬物狠狠砸中了后脑勺,当场晕厥,流血过多而死。<br />\n砸人的那块带血的石头,也在不远处找到了。<br />\n可惜的是,石头表面有过多的凸起锐刺,没有找到属于凶手的关键指印。<br />\n还有一些线索,狄松实已经有了初步的排查和讯问思路。<br />\n不过若能从足迹中,再多发现一些线索,那定是再好不过的。<br />\n若凶手还在现场,就藏在人群中。<br />\n线索越多,越有可能通过讯问直接找出凶手。<br />\n听到狄寺丞的问话,大家也都看向狄昭昭。<br />\n狄昭昭郑重的点点小脑袋:“虽然这些脚印有点乱,但是还是能看出很多东西的。”<br />\n这块少有人踩踏,相对更为松软的土地,让足迹的痕迹,比狄昭昭看过的许多足迹都清晰,更不用说用烟墨法覆印留在卷宗里的模糊足迹了。<br />\n狄昭昭小脸认真,言之凿凿道:“有些更早更浅更旧的脚印就不说了,这些清晰地肯定是今天留下来的,围线区域里,一共有四个人来过,加上地上这个,一共是五个人的脚印。”<br />\n只勉强看出三种不同脚印的李姓勘察差役:“……”<br />\n只能看脚印大小,分出一个人脚印的众多差役:“……”<br />\n“这是怎么看出来的?”负责勘察的那个差役,颇有些不死心地问。<br />\n现如今,普通百姓鞋底用简单实用的木匾或者是草编鞋底,耐磨又便宜。<br />\n而稍微富贵一些的人家,便会用棉布、丝织品、炮制好的兽皮来当鞋底,穿起来柔软舒适。无论绣样还是装饰,都在鞋面上。<br />\n为了不硌脚,鞋底都无装饰,追求软和柔,也就是连辅助判断的花纹都没有。<br />\n只有一个空空的轮廓,这对许多人来说,其实尤为困难。<br />\n就像是给一百只品种大小本就差不多的猪,统一美白拉满,磨皮拉满,还把关键的猪鼻子猪眼睛马赛克,再让人去区分这些猪。<br />\n大多数人都得晕菜。<br />\n怎么看出来的?小昭昭歪着小脑袋,认真想了一会儿。<br />\n他指着一组脚印,认真教道:“你看边缘的细节,观察走路重心的变换,每一步的远近,还有脚印中不同区域深浅分布,这些都是比较好看的。”<br />\n还贴心的举例:“比如这个人,就是很慢的走过来,然后慌乱快步退着往后跑了。”<br />\n“这也能看出来?!”<br />\n第37章 难不成长了天眼<br />\n“这也能看出来?”<br />\n围线内外, 正在忙活的仵作、用天虹显微灯找细节的差役,手中飞快书写做着记录的录事……<br />\n不管手头有活没活,其实见狄昭昭来了, 都分出一缕心神,竖起耳朵。<br />\n听到狄昭昭说的话。<br />\n他们互相对视一眼,有些不敢相信。<br />\n还是年轻的方小石壮着胆子问道:“小郎君,你这是已经学会还原凶手作案过程了吗?”<br />\n“啊,”狄昭昭有点茫然,头顶簪的那朵小花,都跟着无辜的摇了摇,“只是看脚印啊, 看看是怎么走路的。”<br />\n“这不就是嘛……”方小石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 平复心中翻涌的情绪。<br />\n要说震撼最大的,定然是如方小石这般的普通差役了。年龄越大,这份感慨和难以置信, 就越深。<br />\n他们能在狄寺丞手下做事, 其实已经属于大理寺差役里相对优秀的, 但若真要论起破案来,能起到作用的, 更多还是靠铁脚板,摸排、蹲守、抓捕……<br />\n难道他们不想往上晋升当捕头吗?抓了一辈子歹人, 难道真不想手下带一批人, 独当一面, 亲自主审破获案子吗?<br />\n当然不是不想。<br />\n小偷小摸那当然不算,谁想破, 硬是去蹲守, 总有一天能人赃俱获。<br />\n但凡难一点的案子, 没点硬本事是真的不行。<br />\n大理寺破案,或者说全天下衙门破案,都是一个套路——去猜作案过程,然后“审”嫌疑人。<br />\n若说得再直白些,就是把可疑的人带回来“诈”<br />\n拎着一点点线索,比如目击证人、遗落在现场的衣服碎片,没有不在场证据……来回审讯,你为什么出现在那条街?去做什么?现场为什么会有你的衣服碎片?你邻居说你没回家,那晚你到底干什么去了?<br />\n大部分普通人,经验都是比不过常年办案的差役的,若是妄图编造一套应付过去,多半会出现前后证词矛盾,慌乱,逻辑和官差掌握的线索对不上的情况。<br />\n再诈上一诈,案子也就七七八八了。<br />\n能破的就破了,不能破的,基本也就陷入僵局了。<br />\n这种方法,根据摸排的仔细,衙门是不是肯出大力气询问排查,还有当地捕头的审讯经验代代师徒传承是否完整,当地的人际关系是否复杂……大约能破二到五成左右的案子。<br />\n这便是天下九成以上的衙门能做的事。<br />\n这也是为何叫“审案”<br />\n大多案子是审出来的。<br />\n而能力更强一些的官差,就能根据零碎的线索,还原一部分案发过程。<br />\n有了整个案发过程,破案的效果、效率就极为惊人了。<br />\n但这种需要敏锐、逻辑、空间感的推理,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是谁都能把复杂的逻辑环环相扣,想得清清楚楚,一旦有问题,还能马上指出来。<br />\n线索千丝万缕,凶手可能做出的选择千万万。<br />\n但凡推理错一点,受审中的凶手便会信心大增:“我可没这么干!”原本能抓到、快要撑不出审问的凶手,就有可能因此翻盘,逍遥法外,案子便会陷入僵局。<br />\n故而但凡天赋差一点的,前期的成长便会极为艰难,毕竟谁能屡次承受这样的打击?<br />\n等到最后,能传扬出名声来的,便就是“神捕”“神探”了。<br />\n即使是现代,这种有推理还原犯罪现场的能力的人,也绝对是警队宝贝,能被称一声“专家”,不带贬义的那种。<br />\n而这种能力,忽然出现在一个小豆丁身上,如何能让人不哑然?<br />\n但只要一想到狄昭昭在看指印上的天赋,还曾经用脚印找到过断手的左撇子老头。<br />\n如方小石这种年轻的差役,还真不敢胡乱说什么类似“哈哈哈你可别骗人了。”“你就吹牛吧!”之类同僚间调侃的话。<br />\n谁不知道,狄寺丞把人喊来,就是看中了小郎君的天赋?<br />\n只是当真太吓人了些!<br />\n上次还需要有足迹相似的人比对着看,这次竟然就直接张口说起人是怎么走动的了。<br />\n这和当时在现场“看”见,又有什么差别?<br />\n旁人心中震荡。<br />\n小昭昭却没太多感觉。<br />\n人是很难察觉自己拥有的东西有多珍贵的,就像聪明的学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掌握方法,愿意努力,考211其实不难”;就像是普通人从不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能跑能跳是多宝贵的事一样。<br />\n系着漂亮花布,簪着鲜亮小花的昭昭,小脸疑惑地转头看爹爹。<br />\n那小表情,仿佛在问“这看不出来吗?”<br />\n狄先裕:“……”<br />\n咸鱼望天.jpg<br />\n别看他!<br />\n他不会!!!<br />\n别说这种空有轮廓的凌乱脚印了,给他一盆红烧猪蹄,他都不一定看得出来猪蹄来自几头猪。<br />\n狄寺丞深深看了一眼这对父子,沉稳开口道:“昭哥儿说说看,地上这些脚印分属哪四种,又是如何行进的?”<br />\n他顿了顿,指着小昭昭刚刚说的那片脚印:“先从这一块说起。”<br />\n狄昭昭乖巧的点点头:“好。”<br />\n这片足迹,有三四串朝前走的脚印,相互还有交叉踩踏重叠的地方。<br />\n甚至足迹的深浅、内里压痕,甚至轮廓形状,给人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