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要救朕?”皇帝幽幽道。<br />
姜氏道:“因为,她们冤枉了珞王,说是珞王给您下的毒,已经将他打入天牢。不瞒皇上,臣妇喜欢珞王,也曾有意请求皇上,把珞王殿下过继给臣妇,也好让九泉之下的亡夫有个承继香火之人。”<br />
一旁的南宫淑妃听得怒了。<br />
她万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br />
她说的当然不是真的。<br />
事实就是,珞王对皇上的确下了毒,怎么能说是冤枉了他?<br />
“不是的,皇上,的确是珞王对您下了毒,人证物证俱在。他是皇子,臣妾哪敢冤枉他?”<br />
“就因为他是皇子,而且他的生母还是罪妃,所以你们才敢冤枉他。至于人证物证,这后宫早已是你的天下,想要怎样的证据拿不到?”皇贵妃义正严词地接了话,“皇上英明,断不会被你们的诡计蒙骗。”<br />
皇帝的眉头再次皱了皱。<br />
“皇上,您相信臣妾,臣妾不是这样的人。”南宫淑妃这会儿总算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是中了这俩贱人的道了,心中不由得急怒交加,摇着皇上的胳膊道。<br />
第五百二十五章<br />
“淑妃,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朕会彻查,你别哭了,哭得朕心烦。”<br />
南宫淑妃心里委屈极了,却也不敢继续辩解,起身用衣袖擦了眼角的泪,惶然站到一边。<br />
皇帝这才道:“你们都退下吧,朕想静一静。”<br />
皇贵妃、姜氏各自应了声,行礼告退,同时吩咐跪在角落的太医们退下。<br />
南宫淑妃磨蹭着不想走。<br />
皇帝瞪了她一眼,神情微愠。<br />
事实上,他是相信南宫淑妃的。<br />
刚才姜氏和龙氏互唱双簧说的话,已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是嵘儿对他下的毒,他也清楚地记得那日是喝了嵘儿送的一碗参汤才昏迷的,可是在不清楚朝堂的具体形势前,他不敢有所动作。<br />
在这个位置坐得久了,总要比旁人更沉得住气一些。<br />
随着她们的离开,“皇上醒了”的消息也在大臣们中间传开。<br />
没多久,以程恕、卫庭两位大人为首的朝臣们陆续来皇帝跟前请安。<br />
之前南宫淑妃以皇上需要静养为由,不许朝臣们求见。<br />
这回皇帝醒了,南宫淑妃自然不敢造次,当然朝臣们也不敢乱说。一通“皇上龙体康复可喜可贺”的马屁拍了后,便在皇帝的询问下奏起了政务军务。<br />
当兵部尚书说到青木关大捷、有北狄军援助的事之后,皇帝脸上的神情变了几变,最终哈哈笑了,“北狄这个盟友,仗义,真仗义啊!”<br />
老四的翅膀又硬了,扳不动喽。<br />
“当时情况紧急,老臣恐京城生乱,擅做主召了琮王殿下回京,算算日子,这几天就该到了,还请皇上恕老臣偕越之罪。”<br />
程恕说着,跪了下来。<br />
对于手握兵权的将领,向来无召不得回京。<br />
也因此慕彦峥虽然回了京,也不好公开露面。<br />
程恕此举确实不妥,但也正如他所说,皇帝病重事态情急,身为儿子的琮王于情于理都得留在宫中照应。<br />
皇帝心里不爽,但也没有立刻发作。<br />
总算看出来了,这老东西远没有当初那般忠心了。<br />
真是世风日下啊。<br />
沉住气…<br />
皇帝暗里腹诽一番,面上却带着笑,抬手虚扶了一把,“爱卿为大局着想,何罪之有?快起来吧。”<br />
程恕也不娇情,谢过后就势起身,退到一边让其他朝臣奏事。<br />
好在近来除了边境并无其他大事,朝臣们象征性地奏了一些事后,便在程恕的眼色下齐齐告退了。<br />
由始至终,没人提及他的“病重”,更无人提及还被关押在天牢的珞王,没人求情也没人下石。仿佛他真的只是病了一场而已。<br />
这群老狐狸,不可能不知道实情。<br />
可他们却集体地缄默了。<br />
想着即将带着战功回京的老四,想着先前在他面前咄咄逼人的姜氏,想着皇贵妃对他态度的冷淡,想着朝臣们难以捉摸的心思,皇帝心里烦燥极了。<br />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醒呢。<br />
生平第一次,他对这个皇帝的身份有了厌倦。<br />
他心里明白,当初穿过来时,要不是他占着慕氏二王子的身份,这龙椅哪轮得到他做。<br />
这江山是苏战打下来的,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当,可惜他却害死了苏战,还害了那么多无辜的将士。<br />
生平第一次,皇帝心里有了悔意……<br />
寝殿内寂静无声,内侍宫女们都被打发得远远的。<br />
自打朝臣们离开后,皇帝就这样僵尸似的躺在榻上,不说话也不喝水喝茶。<br />
简直跟没醒时候一样。<br />
直到又一阵脚步声传来。<br />
内侍上前小心翼翼地禀报:“皇上,龙国公求见。”<br />
皇帝似乎才从梦中醒来,哦了声道:“传。”<br />
片刻后,龙国公进殿。<br />
皇帝看着他,脸上的笑意有些勉强。<br />
与南宫家、司马家不同,他对龙家是真正的忌惮。<br />
当初不溃余力地打压龙家,却又不敢真的将这个家族连根拔起。<br />
如今随着老四的渐露锋芒,龙家也不再躲避退让了。<br />
君臣二人照例是一番百感交集的请安与问候。<br />
末了,龙国公神色一正,率先转入正题,“皇上,老臣有个不请之请。”<br />
皇帝神色一凝,其实已经预料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还是装作不知,语气也显出几分漫不经心,“呃,此刻没有外人,国公爷有什么话就直说吧。”<br />
“老臣请皇上下旨放了珞王。”<br />
没有说原由,直接说请求。<br />
他笃定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件事。<br />
这是试探,端看皇帝接不接招了。<br />
皇帝半倚在床榻上,右手撑着额头,仔细地打量他,半晌才缓缓道:“他是朕的儿子,朕当然可以放了他,可国公爷凭什么来求朕?”<br />
“他不是您儿子。”龙国公也看着他,一字一句道。<br />
闻言,皇帝面色一震。<br />
这虽然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但一旦宣之于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br />
皇族血脉不容混淆。<br />
珞王的身世一旦曝出来,势必会再次扯出当年的武神王之案。既然武神王是冤枉的,那姜王妃为保苏家血脉,将世子托付给已故的姚贵妃就没什么不妥。<br />
皇帝没有忘记,姜氏手里可还捏着一个最重要的人证呢,而当年鼠疫的真相是他怎么也不敢公开的。<br />
甚至于,他就算将珞王的罪名坐实,但他之所以苏醒也全靠姜王妃进献的万灵丹。<br />
如此功过相抵,他照样捞不着半分好处。何况眼下连老四、龙家都明晃晃地站在她那边,一旦与姜氏彻底翻了脸,他这皇位不知还能不能坐得安稳呢。<br />
姜氏刚才没有提,不是她不敢提,而是不屑提,不屑跟自己谈条件。<br />
她原本就是稳操胜算的赢家。<br />
想到此,皇帝心里的挫败感更甚,但在龙国公面前,还是强自维持着他作为皇帝的颜面。<br />
“龙国公,这事你说了不算。你转告她,商议也好,要挟也罢,都请她自己来。朕到底还是皇帝,一旦真的让南宫氏把事情闹大,朕和她,谁都落不了好。”<br />
语气虽然强硬,但话里之意已然透露出让步。<br />
能让步就好。<br />
龙国公松了口气。<br />
姜氏原本就没打算把鼠疫的事情公开,也没打算公开珞王的身世,否则岂能等到今日。<br />
她永远在意的,是太平,是盛世。<br />
第五百二十六章<br />
书房里,姜氏默然。<br />
站在她对面的龙国公也同样默然。良久,才听姜氏缓缓道:“好,他想见面谈,那就见吧,不过地点得由我定。”<br />
龙国公颇不以为然地看了她一眼。<br />
既然都答应见了,何苦还在这种小事上计较。<br />
姜氏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正色道:“大哥不要以为这是小事。”<br />
龙国公被他猜中所想,脸上不由一红。<br />
“如果我去皇宫,那叫面圣,他是君,我是臣,身份地位天壤之别。”姜氏说着,摇摇头,“这样的谈话不公平。可他出了宫,就不一样了。”<br />
正如之前他在淮城的遭遇吗?<br />
皇帝白龙鱼服出宫,身陷囹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br />
龙国公心里这样想,却没有说出口。<br />
“放心,他的安全我保证。地点嘛,就在我府里。”姜氏道。
姜氏道:“因为,她们冤枉了珞王,说是珞王给您下的毒,已经将他打入天牢。不瞒皇上,臣妇喜欢珞王,也曾有意请求皇上,把珞王殿下过继给臣妇,也好让九泉之下的亡夫有个承继香火之人。”<br />
一旁的南宫淑妃听得怒了。<br />
她万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br />
她说的当然不是真的。<br />
事实就是,珞王对皇上的确下了毒,怎么能说是冤枉了他?<br />
“不是的,皇上,的确是珞王对您下了毒,人证物证俱在。他是皇子,臣妾哪敢冤枉他?”<br />
“就因为他是皇子,而且他的生母还是罪妃,所以你们才敢冤枉他。至于人证物证,这后宫早已是你的天下,想要怎样的证据拿不到?”皇贵妃义正严词地接了话,“皇上英明,断不会被你们的诡计蒙骗。”<br />
皇帝的眉头再次皱了皱。<br />
“皇上,您相信臣妾,臣妾不是这样的人。”南宫淑妃这会儿总算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是中了这俩贱人的道了,心中不由得急怒交加,摇着皇上的胳膊道。<br />
第五百二十五章<br />
“淑妃,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朕会彻查,你别哭了,哭得朕心烦。”<br />
南宫淑妃心里委屈极了,却也不敢继续辩解,起身用衣袖擦了眼角的泪,惶然站到一边。<br />
皇帝这才道:“你们都退下吧,朕想静一静。”<br />
皇贵妃、姜氏各自应了声,行礼告退,同时吩咐跪在角落的太医们退下。<br />
南宫淑妃磨蹭着不想走。<br />
皇帝瞪了她一眼,神情微愠。<br />
事实上,他是相信南宫淑妃的。<br />
刚才姜氏和龙氏互唱双簧说的话,已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是嵘儿对他下的毒,他也清楚地记得那日是喝了嵘儿送的一碗参汤才昏迷的,可是在不清楚朝堂的具体形势前,他不敢有所动作。<br />
在这个位置坐得久了,总要比旁人更沉得住气一些。<br />
随着她们的离开,“皇上醒了”的消息也在大臣们中间传开。<br />
没多久,以程恕、卫庭两位大人为首的朝臣们陆续来皇帝跟前请安。<br />
之前南宫淑妃以皇上需要静养为由,不许朝臣们求见。<br />
这回皇帝醒了,南宫淑妃自然不敢造次,当然朝臣们也不敢乱说。一通“皇上龙体康复可喜可贺”的马屁拍了后,便在皇帝的询问下奏起了政务军务。<br />
当兵部尚书说到青木关大捷、有北狄军援助的事之后,皇帝脸上的神情变了几变,最终哈哈笑了,“北狄这个盟友,仗义,真仗义啊!”<br />
老四的翅膀又硬了,扳不动喽。<br />
“当时情况紧急,老臣恐京城生乱,擅做主召了琮王殿下回京,算算日子,这几天就该到了,还请皇上恕老臣偕越之罪。”<br />
程恕说着,跪了下来。<br />
对于手握兵权的将领,向来无召不得回京。<br />
也因此慕彦峥虽然回了京,也不好公开露面。<br />
程恕此举确实不妥,但也正如他所说,皇帝病重事态情急,身为儿子的琮王于情于理都得留在宫中照应。<br />
皇帝心里不爽,但也没有立刻发作。<br />
总算看出来了,这老东西远没有当初那般忠心了。<br />
真是世风日下啊。<br />
沉住气…<br />
皇帝暗里腹诽一番,面上却带着笑,抬手虚扶了一把,“爱卿为大局着想,何罪之有?快起来吧。”<br />
程恕也不娇情,谢过后就势起身,退到一边让其他朝臣奏事。<br />
好在近来除了边境并无其他大事,朝臣们象征性地奏了一些事后,便在程恕的眼色下齐齐告退了。<br />
由始至终,没人提及他的“病重”,更无人提及还被关押在天牢的珞王,没人求情也没人下石。仿佛他真的只是病了一场而已。<br />
这群老狐狸,不可能不知道实情。<br />
可他们却集体地缄默了。<br />
想着即将带着战功回京的老四,想着先前在他面前咄咄逼人的姜氏,想着皇贵妃对他态度的冷淡,想着朝臣们难以捉摸的心思,皇帝心里烦燥极了。<br />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醒呢。<br />
生平第一次,他对这个皇帝的身份有了厌倦。<br />
他心里明白,当初穿过来时,要不是他占着慕氏二王子的身份,这龙椅哪轮得到他做。<br />
这江山是苏战打下来的,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当,可惜他却害死了苏战,还害了那么多无辜的将士。<br />
生平第一次,皇帝心里有了悔意……<br />
寝殿内寂静无声,内侍宫女们都被打发得远远的。<br />
自打朝臣们离开后,皇帝就这样僵尸似的躺在榻上,不说话也不喝水喝茶。<br />
简直跟没醒时候一样。<br />
直到又一阵脚步声传来。<br />
内侍上前小心翼翼地禀报:“皇上,龙国公求见。”<br />
皇帝似乎才从梦中醒来,哦了声道:“传。”<br />
片刻后,龙国公进殿。<br />
皇帝看着他,脸上的笑意有些勉强。<br />
与南宫家、司马家不同,他对龙家是真正的忌惮。<br />
当初不溃余力地打压龙家,却又不敢真的将这个家族连根拔起。<br />
如今随着老四的渐露锋芒,龙家也不再躲避退让了。<br />
君臣二人照例是一番百感交集的请安与问候。<br />
末了,龙国公神色一正,率先转入正题,“皇上,老臣有个不请之请。”<br />
皇帝神色一凝,其实已经预料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还是装作不知,语气也显出几分漫不经心,“呃,此刻没有外人,国公爷有什么话就直说吧。”<br />
“老臣请皇上下旨放了珞王。”<br />
没有说原由,直接说请求。<br />
他笃定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件事。<br />
这是试探,端看皇帝接不接招了。<br />
皇帝半倚在床榻上,右手撑着额头,仔细地打量他,半晌才缓缓道:“他是朕的儿子,朕当然可以放了他,可国公爷凭什么来求朕?”<br />
“他不是您儿子。”龙国公也看着他,一字一句道。<br />
闻言,皇帝面色一震。<br />
这虽然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但一旦宣之于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br />
皇族血脉不容混淆。<br />
珞王的身世一旦曝出来,势必会再次扯出当年的武神王之案。既然武神王是冤枉的,那姜王妃为保苏家血脉,将世子托付给已故的姚贵妃就没什么不妥。<br />
皇帝没有忘记,姜氏手里可还捏着一个最重要的人证呢,而当年鼠疫的真相是他怎么也不敢公开的。<br />
甚至于,他就算将珞王的罪名坐实,但他之所以苏醒也全靠姜王妃进献的万灵丹。<br />
如此功过相抵,他照样捞不着半分好处。何况眼下连老四、龙家都明晃晃地站在她那边,一旦与姜氏彻底翻了脸,他这皇位不知还能不能坐得安稳呢。<br />
姜氏刚才没有提,不是她不敢提,而是不屑提,不屑跟自己谈条件。<br />
她原本就是稳操胜算的赢家。<br />
想到此,皇帝心里的挫败感更甚,但在龙国公面前,还是强自维持着他作为皇帝的颜面。<br />
“龙国公,这事你说了不算。你转告她,商议也好,要挟也罢,都请她自己来。朕到底还是皇帝,一旦真的让南宫氏把事情闹大,朕和她,谁都落不了好。”<br />
语气虽然强硬,但话里之意已然透露出让步。<br />
能让步就好。<br />
龙国公松了口气。<br />
姜氏原本就没打算把鼠疫的事情公开,也没打算公开珞王的身世,否则岂能等到今日。<br />
她永远在意的,是太平,是盛世。<br />
第五百二十六章<br />
书房里,姜氏默然。<br />
站在她对面的龙国公也同样默然。良久,才听姜氏缓缓道:“好,他想见面谈,那就见吧,不过地点得由我定。”<br />
龙国公颇不以为然地看了她一眼。<br />
既然都答应见了,何苦还在这种小事上计较。<br />
姜氏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正色道:“大哥不要以为这是小事。”<br />
龙国公被他猜中所想,脸上不由一红。<br />
“如果我去皇宫,那叫面圣,他是君,我是臣,身份地位天壤之别。”姜氏说着,摇摇头,“这样的谈话不公平。可他出了宫,就不一样了。”<br />
正如之前他在淮城的遭遇吗?<br />
皇帝白龙鱼服出宫,身陷囹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br />
龙国公心里这样想,却没有说出口。<br />
“放心,他的安全我保证。地点嘛,就在我府里。”姜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