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有些颓然。<br/><br/>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拉着七哥问答案,想要谢先生为他解惑,好在他还知道这些大逆不道的问题不该问,憋在心里,留着回去问娘亲。<br/><br/> 没有人注意到八皇子内心的波动,叶煊的视线现在全部都落在二皇子的身上。<br/><br/> 大军出征的号角突然响彻,定好的吉时已到。<br/><br/> 叶煊紧了紧手,二皇子顿时痛呼了一声,咳嗽着道,“七弟,你捏疼我了。”<br/><br/> 叶煊撩起眼皮冷冷的看着他。<br/><br/> 二皇子惨白着脸色,笑得如同鬼魅,“七弟,或许今日一去,我这颗废棋就再也回不来了,临死之前,终究有些不甘心,这才拉着你胡言一番。”<br/><br/> “查,你要查。”二皇子被身后的太监扶走前,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一字一句的道:“查先皇后,小心越贵妃。”<br/><br/> 咚咚咚咚——<br/><br/> 战鼓震天,将士呼喝,在吹响的号角中,马蹄扬尘,乌压压的大军出了城往北而去。<br/><br/> 叶煊站在那里,直看着载着二皇子的马车走远,眉头紧拧久久没有收回视线。<br/><br/> “子煊?”谢玉舒跟同僚告别,本来要往家去,扭头看到叶煊站在城墙一角不知在沉思什么,脸色沉沉不太好看,于是脚步一转,就登上了城墙。<br/><br/> 北风呼啸,吹的有些冷,谢玉舒穿的衣服在下面还凑合,上了这四处漏风的高处,顿时冻得不行。<br/><br/> 叶煊回头,直接就解了身上的大氅给他披上,“先前看你在下面,我就想说你怎得穿的如此单薄,你忘了你这声音是怎么出来的?”<br/><br/> “……”本来要拒绝的谢玉舒被戳着了痛处,愤愤的拢着狐皮大氅想:也该让你受一下风寒的苦。<br/><br/> 第38章<br/><br/>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漫长,因为雪灾和前线战事,今年年节元宵宫中都未大办,甚至有嫔妃请安是穿了过于艳丽的衣服,被太后训斥了一顿,虽然没有降位分也没有打入冷宫,但太后让赵安将这位嫔妃的牌子撂了,后宫妃子太多了,皇帝甚至都没有注意到。<br/><br/> 一时间宫内连红布都不敢多挂,恐糟了大忌讳,妃子们一改往年争奇斗艳,反而各个穿的素净,抄佛经为受灾区和前线将士祈福沦为了今年年初的主流。<br/><br/> 一直到大军出征,朝廷后宫都松了口气,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然而万万没想到,这口气松的太早,这才是今年的开始。<br/><br/> 叶煊想查先皇后的事,在城墙上就透露给了谢玉舒。<br/><br/> 谢玉舒虽然奇怪,但也没有多问,只是将自己知晓的情况说了,“先皇后是渤海王族的长公主,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女子,她故去的早,但有关她的传闻民间也有不少。有说她文武双全、韬略过人,渤海王晚年病重之时,朝政被权臣把控,是这位长公主挺身而出与权臣周旋一手扶持自己的弟弟登上王位,她甚至上过战场杀过叛军,是渤海一族的护国女将军。”<br/><br/> “新任渤海王过于年幼,渤海内乱频发,长公主终究独木难支,在渤海王几次受到刺杀险些丧命后,还是选择了和亲,借我泱泱大梁国力镇压叛乱,当时领兵平叛的正是当今圣上,后来长公主便成了太子妃。”<br/><br/> “只可惜,她大概是过于劳心劳力,又加上小产后没有养护好,皇后当了没几年便病发故去了。”<br/><br/> 谢玉舒隐去后宫争斗的内容,只挑拣了叶煊想知道的说。<br/><br/> 和亲不仅给渤海一族带去了大梁的武力镇压,同样也开启了同大梁的贸易之路,总的而言利大于弊,因先皇后,皇帝给予了渤海很多征税、征兵、徭役等的豁免特权,先皇后病故之后,皇帝有意无意的更改了对渤海一族的优惠条例,渤海王惶恐,再度遣送公主和亲——也便是如今的贤妃。<br/><br/>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渤海一族基本汉化,说是王,其实也就如同大梁的一个洲,唯一不同的点在于他们洲内自治程度高一些,中央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会直接插手他们选拔领导者,这也就导致了渤海王族的几次内乱。<br/><br/> 王族内派系分两脉,一脉以渤海王及长公主为首的保和派,主张亲梁,以附属国形势求同存异;另一派则是以王叔和权臣为首的主战派,一心想要侵略中原,左踩大梁王朝、脚踢北戎游牧,做这片大陆万国来朝的天下之主。<br/><br/> 主战派的口号都是,“先祖同梁祖一同打下的江山,他叶氏可称帝,我渤海一族为何不可?”这样的口号也是带动了不少好战的武将及少年人。<br/><br/> “但凡渤海一族能多一点实力,长公主怕也不会是保和一派。”谢玉舒偶尔也听谢相提起过这位先皇后,话语里惋惜崇敬偏多,因此谢玉舒说起这位的时候,也免不了跟上他爹爹的思维方式。<br/><br/> 叶煊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版本,惊异之余不免疑窦丛生,“依玉舒你的描述,这位奇女子定当是巾帼英雄,以和亲作为外交手段我倒是不意外,只是她为何会亲自……”<br/><br/> 叶煊话意未尽,谢玉舒却已然明白,这其实也是他一直以来有的问题。<br/><br/> 对此他也有几个猜测:一,遭到主战一派算计;二长公主与渤海王的关系或许并不似传闻中那般融洽,长公主过于势盛;三渤海一脉没有其他和亲者。<br/><br/> 叶煊自然也想到了,不过他第一反应是排除最后一点,贤妃同长公主年纪相差不大,长公主没必要牺牲自己和亲,这说不通。<br/><br/> 而另外两个选项上,谢玉舒倾向第一种,叶煊倾向第二种,当然,这是各自经历不同持有的不同看法,不必多加分析。<br/><br/> 叶煊让泰安搜集了几天信息,却发现这位先皇后亡故太多年,宫中太监婢女又属于消耗品,几年就换一波新面孔,还真的很难探问到有用的消息。<br/><br/> 叶煊也向洛华宫资历最深的陈嬷嬷打听过,然而陈嬷嬷也只听说过淑妃同先皇后死有关的传闻,并且表示,“我随娘娘进宫之时,先皇后就已经病故数年了。”<br/><br/> 可以算是无功而返。<br/><br/> 叶煊拧着眉沉思了一夜,最后放弃了先皇后和比较容易打草惊蛇的淑妃德妃贤妃路线,选择先从二皇子的方向下手。<br/><br/> 转换方向之后,还真叶煊知道了一些东西。<br/><br/> 这一日国子监放学,叶煊帮着谢玉舒收拾课本,随口聊起二皇子。<br/><br/> 因为雪还没化不能蹴鞠而百无聊赖的裴晟,磨磨蹭蹭的收拾东西到了最后,准备出去的时候忽然耳尖的听到他们的话题,顿时就凑了过来,眼睛亮亮的趴在两人中间,眨巴眨巴眼睛。<br/><br/> “你们想知道什么问我啊,不是我吹,甭管朝堂后宫,凡是八卦传闻,就没有我不知道的!”<br/><br/> 叶煊眉头一挑,“哦?关于先皇后你知道多少?”<br/><br/> “先皇后?”裴晟眉头一皱,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搞事的神经瞬间觉醒,扬起脑袋试探的问,“你们突然问她干嘛?果然是四皇子太嚣张了,你打算把淑妃搬倒了?”<br/><br/> “那你不应该问先皇后啊!那件事都过去多少年了,而且刑部暗地里查了那么久都没有消息,就我们三——哦,加上你那个飞檐走壁的小太监,四个人,也没用啊。有什么证据也早就销毁了。”裴晟老神在在的道。<br/><br/> 谢玉舒迟疑,“刑部查过此事?为何我不曾听闻?”<br/><br/> 谢大郎原先就是刑部的官员,迎娶伯阳郡主后就掉入了大理寺任少卿,谢玉舒对许多陈年旧案感兴趣,借由谢<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