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蚡才意识到,这个皇帝了不得了,他长大了,想要自己顶住朝廷了。<br/><br/> 王太后道:“皇上最近身子怎么样?”<br/><br/> 刘彻道:“比之前好了不少。”<br/><br/> 王太后道:“彘儿啊,你可要多休息,快快的好起来,你可不知道,这些日子,你那个宝贝阿娇,把朝廷弄得是天翻地覆!”<br/><br/> 刘彻笑道:“当年娶阿娇姐姐的事儿,不也是娘亲手撮合的么?现在还没过几年,娘难道不记得了?”<br/><br/> 王太后被刘彻撅了一回,当下嗓子眼有些梗,随即避开这个话题,道:“娘早就想和你说这个事儿了,只是怕你身体不好,再给你添堵……前些日子,王恢的事情,他虽然有错,但是也错不至死,娘就去和阿娇他说了,结果呢,他答应的我好好儿的,说不再刻薄王恢,没成想啊,他说一套做一套,撂下话就亲自去了一趟地牢,把王恢给毒死了!”<br/><br/> 刘彻也听说了这件事,张汤都向他禀报过了,不过经过调查,王恢并不是皇后下令毒死的,当时也有牢卒在场,皇后只不过和王恢聊了两句天,后来王恢就服毒自杀了。<br/><br/> 刘彻也知道这件事王太后觉得不甘心,不过王恢都已经死了,而且恰到好处的正了军威,嬴政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出格的地方,没有办法继续追究下去。<br/><br/> 王太后见他不说话,道:“娘也知道,现在人都没了,还抓着不放个什么劲儿呢,只不过娘就是咽不下去这口气!彘儿你想想,娘现在还健在,他一个皇后,怎么也是我的小辈,就这样肆无忌惮,说一套做一套,倘若等我不在了,他还不翻出天去?”<br/><br/> 刘彻道:“娘您也别生气了,这件事情阿娇做的没有什么错儿,廷尉署已经给朕了奏章,王恢是服毒自尽了,阿娇并没有做出什么逼迫的举动。”<br/><br/> 王太后听他替嬴政说话,顿时有些生气,道:“彘儿,都这节骨眼了,你还向着他?你这些天生病了,并没有看到朝廷上的样子,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官员,见到皇后就跟见到了皇上一样,三路汉军小胜匈奴,满朝文武跪下来山呼万岁,这是要干什么?皇上,不得不防啊!”<br/><br/> 田蚡见状,也趁机会道:“是啊皇上,并不是卑臣想要在背后议论皇后娘娘,只不过皇后娘娘很多作为太过于好大喜功,就说三路汉军突袭匈奴的事情,现在已经小胜,但是皇后娘娘一点也没有要收兵的意思,万一惹急了匈奴人,立威不成反倒损兵折将。朝廷上也不是没有人不去劝娘娘,只不过皇后娘娘根本谁也不听,只去重用像窦婴这样的窦家人……”<br/><br/> 刘彻听得脑仁直疼,这种道理难道是他不知道的么,只不过刘彻一来没有办法,二来也不愿意去管,所以才没有动作。<br/><br/> 而田蚡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受损了,所以一个劲儿的去跟刘彻告状,忘记了看刘彻的脸色。<br/><br/> 刘彻听田蚡源源不断的说,当即装作累了,连着咳嗽了好几下,卫子夫赶紧过去扶着刘彻躺下来,道:“皇上,喝水么?喝口水润润嗓子罢。”<br/><br/> 刘彻又咳了几下,摆了摆手,卫子夫给他盖好了被子,田蚡这才算识相的闭上了嘴。<br/><br/> 王太后见自己儿子咳得这么厉害,走过去道:“彘儿啊,你身子到底好没好啊,怎么还咳得这么厉害?叫御医来看看。”<br/><br/> 刘彻摆手,道:“朕有些乏了,娘和舅舅先回去罢,这些事情,等朕好了再处理。”<br/><br/> 田蚡一听就知道刘彻在装佯,但是无奈王太后心疼儿子,只好闭嘴不言,田蚡这次算是无功而返。<br/><br/> 王太后大张旗鼓的去找刘彻告状,这种事情嬴政怎么可能没听说,很快就有人邀功似的来告诉嬴政。<br/><br/> 只不过嬴政根本就没把王太后看在眼里,王太后相比太皇太后来说,还嫩的厉害,现在嬴政的当务之急是打好与匈奴这一仗。<br/><br/> 嬴政接到边关急报,因为卫青是三路将军之中,最年轻,也没有任何战功的人,所以匈奴人回击的主力军放在了李广身上,集<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合了三路匈奴的力量,迎面打击李广。<br/><br/> 而公孙敖的队伍也被匈奴阻击,唯独卫青,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帆风顺。<br/><br/> 嬴政看完了急报,让内侍拿给宣室阁里的众位大臣挨个阅览。<br/><br/> 韩安国看了道:“娘娘,卑臣以为,若是再不收兵,李广将军的这一路,怕是支撑不久了。”<br/><br/> 嬴政并没有给意见,不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而是看向窦婴,道:“魏其侯觉得如何?”<br/><br/> 窦婴思索了一会儿,道:“卑臣以为,该派兵支援李广将军。”<br/><br/> “派兵?”韩安国吃了一惊,对窦婴道:“李广将军的一万骑兵已经深入腹地,现在派兵怕是于事无补,若是匈奴人将李广将军的部队和援兵断开两截,怕是首尾不能呼应,会被各个击破。”<br/><br/> 嬴政就像没听见韩安国的话一样,笑道:“魏其侯果然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派兵。”<br/><br/> 韩安国以为嬴政想要打出大胜仗来,太过于急功近利,道:“娘娘,不可啊!现在派兵,只会损兵折将。”<br/><br/> 嬴政看向韩安国,笑道:“正如御史大夫说的,现在派兵给李广将军,最多能够支援一时,并不能再取得如何更大的胜利……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打仗的不光李广和公孙敖,还有卫青。”<br/><br/> 韩安国听罢,思索了一下,顿时也就明白了嬴政的意思。<br/><br/> 窦婴道:“正是这样……匈奴人自负彪悍,而且他们比汉军更加看重军功,如果没有军功在身,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喽啰,根本不会多看一眼。卫青将军现在都没有受到大规模的阻击,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朝廷在这个时候派兵去支援李广将军,那么就是将匈奴人的目光收拢在李广将军身上,这样能够掩护卫青,虽不能直捣王庭,也能出其不意,给匈奴人一个教训。”<br/><br/> 嬴政笑道:“魏其侯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br/><br/> 东方朔想了想,道:“卑臣虽然只是文臣,不知行军打仗的道理,但是如此听来,李广将军岂不是危险了?”<br/><br/> 嬴政背过身去,眼睛注视着地图,声音没有什么波澜,道:“想要成大事,必有舍取,况且……在我看来,李广能被成为飞将军,也必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能不能从长城返回来,就看看他李广真正的能耐了。”<br/><br/> 他的话说完,众人心里都是一震,自古以来都是丢卒保车,没有弃车保卒的道理,卫青的功绩就好比一个小小的卒子,在李广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在嬴政心里,真正要用的正是卫青这个微不足道的卒子。<br/><br/> 众人这些日子都对嬴政的手腕有所了解,同样的,也对嬴政的狠心程度有所了解,有得必有失,有的时候肯输大的,才能赢大的。<br/><br/> 廷议之后,嬴政让窦婴继续安排粮草的事情,又拨了七千骑兵去支援李广。<br/><br/> 不出意外的,七千骑兵刚刚出了长城,就被匈奴兵勘测到了,受到了匈奴的阻击,根本没有来得及和李广的军队接头,就被断做了两段。<br/><br/> 这件事情传回来的时候,嬴政和王太后正在承明殿临朝,田蚡一听,顿时心中大喜,这可是嬴政的一大罪状,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致使大汉损失了七千精锐骑兵。<br/><br/> 田蚡下了朝就去找刘彻,刘彻喝过了药,觉得这些天躺得浑身难受,下了榻,被卫子夫扶着。正要去走走,田蚡就过来了。<br/><br/> 刘彻看见他顿时什么好心情都没了,道:<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