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勇士搏象
广州周边,出现大批南詔国的罗苴子劲卒和战象部队。
南詔王室为了助唐剿灭草军,竟把老本钱都拿了出来。
此前,镇守桂林的草军驻防部队,已传来线报,大量南詔蛮兵进入唐境,烧杀抢掠。
南詔和唐朝已经议和多年,黄巢煽动南詔兵,也並非游说王室,只是派使者用金帛劝诱边境上一些不太服王室管束的部落酋长出手。
得到岭南西道被南詔蛮杀掠甚惨消息,草军上下当然以为,正是黄巢招引的那帮酋长发力了。
加上瘟疫肆虐,人心动摇,不免疏於进一步侦查。
没想到南詔主力混在乱局当中,一路烧杀著东进,再登上官军舰队,浩浩荡荡支援广州而来。
借异国之兵时,任其烧杀抢掠本国百姓,作为报酬,这在大唐並非新鲜事。
高祖李渊起兵,就曾借突厥兵助战,安史之乱时,唐朝又向回鶻借兵,作为回报,收復东京洛阳后,任回鶻將洛阳洗劫一空,满载金帛子女而去。
罗苴子是南詔从乡兵中精选出来的猛士,选拔標准极高。
其步卒选为罗苴子,需通过五重测试——“玷苍山顶立旗,先上到旗下,为一次上;驀一丈三尺坑过,为一次上;急流水上浮二千尺,为一次上;弄剑,为一次上;负一石五斗米四十里,为一次上”。
骑兵选拔则要通过走马与弓箭考试。由於南詔是小国,战马不多,骑兵数量有限,其骑兵还要求能算能书,有一定文化水平。
南詔旗手將旗帜缚於长柄步槊之上,枪刃寒光闪烁,越衬得鼓满风激扬的猛兽旗幡虎虎生威。
他们衝击之中,不忘整队,形成一个个大阵向前移动,步履整齐划一,令大地为之震颤。
奔驰在最前方的战象,更是巨蹄所踏,所向摧溃。
大象用鼻子一卷,尖牙一衝,就能將简陋的寨墙撞个稀烂。象身上坚固的象轿中,还有控象之士,手持极长的矛槊,可以从上往下刺敌。
草军何曾见过如此阵势,柴存、王重隱两部之兵,很快被打得丟盔弃甲,一溃千里。
眼见草军营寨被攻破,兵卒四散逃窜,领头的南詔大將才麾旗发令,放开骑兵追击,刀枪飞腾,残酷收割草军士卒的性命。
“柴老將军。都说南詔兵不堪一击,不但曾败於雷帅、焰帅,连宋威这种货色也能拿南詔刷战功。”耿彪一面奔逃,一面对旁边的老將柴存道:“今个怎生变得恁般厉害?”
柴存活了六十岁,见多识广,听了耿彪问话,不由发出一声苦笑。
“南詔是小国,举国人口才一百余万,昔年穷兵黷武,与大唐相抗,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餉军。这样虽能建立一支大军,精锐却相当有限。”
耿彪如梦方醒:“是啦!咱才想起,南詔不是没大胜过朝廷。昔年號称名帅的康承训,曾在南詔手上吃过一次大败,损兵近万。”
南詔与大唐之间,终有巨大的国力差距。参与同南詔战爭的,更有雷帅、焰帅这样的人杰,南詔寇边屡败,並不奇怪。
柴存点头道:“昔年诸將屡破南詔,真正能斩首万级以上的,只有雷帅高駢一人。南詔虽然求和,也没到战兵死尽的地步,终是国库空虚,民不堪命,耗不起了。”
“听柴老將军这么一说,这南詔真不是什么庸物。他们將精锐集中起来,果然点子扎手!”
草军的兵力,远不足以和庞大的大唐国家机器匹敌,完全是靠机动灵活的战术,一次攻击唐朝一部之兵。
南詔发其精锐近万人,以助朝廷,已足对草军形成可观的威胁。
更何况,草军刚被瘟疫袭击,战力颇有损耗。
耿彪和柴存的对话,颇有道理,却解决不了草军兵败如山倒的困局。
本来位处阵势最后的南詔骑兵,在追杀中渐渐衝击到最前方,左右两路夹击草军溃兵,欲使其自相蹂践。
身边军势彻底混乱,人心崩溃,又被敌骑越逼越近,柴存和耿彪不由心中泛起绝望。
正在此时,忽有一支驍骑从丘陵后边驰突而出。
为首骑將,正是尚让部將李唐宾。
他麾下骑兵不过百人,还分成两队,一队五十骑,以当左右两翼之兵。
这群骑士格外驍健,驰骋於原野之上,如同雷公挥锤击出的疾电,劈入敌队当中。
南詔骑兵见草军骑士锐不可当,纷纷控马相避。只见铁甲振空,枪槊交击,日不移影之间,李唐宾率领远少於南詔军的骑队,杀了几个来回。
柴存、耿彪等人见救兵赶到,长鬆一口气,向李唐宾麾下骑队拱手相谢。
南詔骑队溃走,给了草军溃兵以喘息之机。前边尚让已带著后继之军,过来接应。阵势之间留出一片片的空隙,柴存、王重隱的败兵,就由其间的通道撤退回去。
尚让手持长槊,立於军阵前方。
南詔军战象如一座座山岳,向阵势逼压而来。
草军惯用的战车,能够克制骑兵,对上战象却一点用也没有。这些有千钧之重的巨兽,一声怒啸,就能將战车整个掀翻。
马匹面对战象,也会心生恐惧,不敢发起衝锋。
尚让一声令下,强弩齐发,向群象激射而至。
有两三头战象负伤,停下了脚步。
但南詔象兵训练有素,大象又皮糙肉厚,剩下数十头战象只是稍稍减速,仍旧步履整齐地逼向草军阵列。
“弟兄们,並肩上!”
尚让眼神冷冽,如斩钉截铁道。
他身披轻甲,手持长槊,当先衝锋。
南詔象兵每头相距大约十来丈,有步兵队伍与其协同衝锋,以填补当中的空隙。
罗苴子步卒当然堪称勇锐,但隨尚让发起衝锋的草军勇士,都是振衣盟里有名的好手,功夫本来就可观,这些年久歷兵燹,阵战本事也上来了。
他们贾勇奋击,如风捲残云击退各象间隙中的罗苴子步卒,围绕著战象,从四面八方投枪射箭。
尚让手中步槊长达二丈,足有尚让身高三倍,却被他挥得得心应手,挺槊上刺,刺向一名控象的象夫。
象夫见槊来得快,用长矛抵挡已经来不及,只能抽出腰刀来砍,正中枪桿中央,枪桿受力,顿时弯曲。
尚让此槊,是以积竹木柲之法製成,用木桿为芯材,外层包裹竹片並通过丝线、革带或藤皮缠绕加固,最后涂刷生漆,不但坚韧,竹木复合结构更使其有“弯而不折”的特性。
枪桿蜿蜒如蛇,自象轿下边空隙刺中象兵大腿,象兵惨叫一声,坠落下来,恰好被自己的巨象一脚踩为肉泥。
一时间,草军阵中欢声大作。
但大象终究是连战马都要退避三舍的巨兽,尚让等人与之周旋,凭的是一腔血勇,却难免有人一时反应不及,被发怒的巨象长鼻捲起摔下,或是巨腿踏中,当场化作血泥,惨不忍睹。
两军胶著处的战局,短时间內就变得极为惨烈。
(本章完)
广州周边,出现大批南詔国的罗苴子劲卒和战象部队。
南詔王室为了助唐剿灭草军,竟把老本钱都拿了出来。
此前,镇守桂林的草军驻防部队,已传来线报,大量南詔蛮兵进入唐境,烧杀抢掠。
南詔和唐朝已经议和多年,黄巢煽动南詔兵,也並非游说王室,只是派使者用金帛劝诱边境上一些不太服王室管束的部落酋长出手。
得到岭南西道被南詔蛮杀掠甚惨消息,草军上下当然以为,正是黄巢招引的那帮酋长发力了。
加上瘟疫肆虐,人心动摇,不免疏於进一步侦查。
没想到南詔主力混在乱局当中,一路烧杀著东进,再登上官军舰队,浩浩荡荡支援广州而来。
借异国之兵时,任其烧杀抢掠本国百姓,作为报酬,这在大唐並非新鲜事。
高祖李渊起兵,就曾借突厥兵助战,安史之乱时,唐朝又向回鶻借兵,作为回报,收復东京洛阳后,任回鶻將洛阳洗劫一空,满载金帛子女而去。
罗苴子是南詔从乡兵中精选出来的猛士,选拔標准极高。
其步卒选为罗苴子,需通过五重测试——“玷苍山顶立旗,先上到旗下,为一次上;驀一丈三尺坑过,为一次上;急流水上浮二千尺,为一次上;弄剑,为一次上;负一石五斗米四十里,为一次上”。
骑兵选拔则要通过走马与弓箭考试。由於南詔是小国,战马不多,骑兵数量有限,其骑兵还要求能算能书,有一定文化水平。
南詔旗手將旗帜缚於长柄步槊之上,枪刃寒光闪烁,越衬得鼓满风激扬的猛兽旗幡虎虎生威。
他们衝击之中,不忘整队,形成一个个大阵向前移动,步履整齐划一,令大地为之震颤。
奔驰在最前方的战象,更是巨蹄所踏,所向摧溃。
大象用鼻子一卷,尖牙一衝,就能將简陋的寨墙撞个稀烂。象身上坚固的象轿中,还有控象之士,手持极长的矛槊,可以从上往下刺敌。
草军何曾见过如此阵势,柴存、王重隱两部之兵,很快被打得丟盔弃甲,一溃千里。
眼见草军营寨被攻破,兵卒四散逃窜,领头的南詔大將才麾旗发令,放开骑兵追击,刀枪飞腾,残酷收割草军士卒的性命。
“柴老將军。都说南詔兵不堪一击,不但曾败於雷帅、焰帅,连宋威这种货色也能拿南詔刷战功。”耿彪一面奔逃,一面对旁边的老將柴存道:“今个怎生变得恁般厉害?”
柴存活了六十岁,见多识广,听了耿彪问话,不由发出一声苦笑。
“南詔是小国,举国人口才一百余万,昔年穷兵黷武,与大唐相抗,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餉军。这样虽能建立一支大军,精锐却相当有限。”
耿彪如梦方醒:“是啦!咱才想起,南詔不是没大胜过朝廷。昔年號称名帅的康承训,曾在南詔手上吃过一次大败,损兵近万。”
南詔与大唐之间,终有巨大的国力差距。参与同南詔战爭的,更有雷帅、焰帅这样的人杰,南詔寇边屡败,並不奇怪。
柴存点头道:“昔年诸將屡破南詔,真正能斩首万级以上的,只有雷帅高駢一人。南詔虽然求和,也没到战兵死尽的地步,终是国库空虚,民不堪命,耗不起了。”
“听柴老將军这么一说,这南詔真不是什么庸物。他们將精锐集中起来,果然点子扎手!”
草军的兵力,远不足以和庞大的大唐国家机器匹敌,完全是靠机动灵活的战术,一次攻击唐朝一部之兵。
南詔发其精锐近万人,以助朝廷,已足对草军形成可观的威胁。
更何况,草军刚被瘟疫袭击,战力颇有损耗。
耿彪和柴存的对话,颇有道理,却解决不了草军兵败如山倒的困局。
本来位处阵势最后的南詔骑兵,在追杀中渐渐衝击到最前方,左右两路夹击草军溃兵,欲使其自相蹂践。
身边军势彻底混乱,人心崩溃,又被敌骑越逼越近,柴存和耿彪不由心中泛起绝望。
正在此时,忽有一支驍骑从丘陵后边驰突而出。
为首骑將,正是尚让部將李唐宾。
他麾下骑兵不过百人,还分成两队,一队五十骑,以当左右两翼之兵。
这群骑士格外驍健,驰骋於原野之上,如同雷公挥锤击出的疾电,劈入敌队当中。
南詔骑兵见草军骑士锐不可当,纷纷控马相避。只见铁甲振空,枪槊交击,日不移影之间,李唐宾率领远少於南詔军的骑队,杀了几个来回。
柴存、耿彪等人见救兵赶到,长鬆一口气,向李唐宾麾下骑队拱手相谢。
南詔骑队溃走,给了草军溃兵以喘息之机。前边尚让已带著后继之军,过来接应。阵势之间留出一片片的空隙,柴存、王重隱的败兵,就由其间的通道撤退回去。
尚让手持长槊,立於军阵前方。
南詔军战象如一座座山岳,向阵势逼压而来。
草军惯用的战车,能够克制骑兵,对上战象却一点用也没有。这些有千钧之重的巨兽,一声怒啸,就能將战车整个掀翻。
马匹面对战象,也会心生恐惧,不敢发起衝锋。
尚让一声令下,强弩齐发,向群象激射而至。
有两三头战象负伤,停下了脚步。
但南詔象兵训练有素,大象又皮糙肉厚,剩下数十头战象只是稍稍减速,仍旧步履整齐地逼向草军阵列。
“弟兄们,並肩上!”
尚让眼神冷冽,如斩钉截铁道。
他身披轻甲,手持长槊,当先衝锋。
南詔象兵每头相距大约十来丈,有步兵队伍与其协同衝锋,以填补当中的空隙。
罗苴子步卒当然堪称勇锐,但隨尚让发起衝锋的草军勇士,都是振衣盟里有名的好手,功夫本来就可观,这些年久歷兵燹,阵战本事也上来了。
他们贾勇奋击,如风捲残云击退各象间隙中的罗苴子步卒,围绕著战象,从四面八方投枪射箭。
尚让手中步槊长达二丈,足有尚让身高三倍,却被他挥得得心应手,挺槊上刺,刺向一名控象的象夫。
象夫见槊来得快,用长矛抵挡已经来不及,只能抽出腰刀来砍,正中枪桿中央,枪桿受力,顿时弯曲。
尚让此槊,是以积竹木柲之法製成,用木桿为芯材,外层包裹竹片並通过丝线、革带或藤皮缠绕加固,最后涂刷生漆,不但坚韧,竹木复合结构更使其有“弯而不折”的特性。
枪桿蜿蜒如蛇,自象轿下边空隙刺中象兵大腿,象兵惨叫一声,坠落下来,恰好被自己的巨象一脚踩为肉泥。
一时间,草军阵中欢声大作。
但大象终究是连战马都要退避三舍的巨兽,尚让等人与之周旋,凭的是一腔血勇,却难免有人一时反应不及,被发怒的巨象长鼻捲起摔下,或是巨腿踏中,当场化作血泥,惨不忍睹。
两军胶著处的战局,短时间內就变得极为惨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