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的余波如同闷雷滚过留下的震颤,传递到一班的教室,课间十分钟成了临时战术研討室,姚永忠那张抄满了济科、罗西、普拉蒂尼名字的皱纸,成了最抢手的东西,在相互之间不停传递。
蔡卫东用圆规和尺子,在一张废弃的数学试卷背面,歪歪扭扭地画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球场”,用不同顏色的笔標出前锋、中场、后卫的位置,嘴里念念有词:“巴西队这叫四三三阵型,攻击力贼猛!四个后卫,仨中场,仨前锋!看见没,济科就在这儿,中场核心,穿针引线!”
“里胡哨!”季刚撇了一下嘴,目光冷静得像在分析一道几何证明题,“义大利的链式防守才叫高明。五三二,或者五二二一,你看……”
他用铅笔在蔡卫东的“球场”上画了几条连接的虚线,“后卫之间相互策应补位,就像铁链子一环扣一环,密不透风。罗西那进球,是运气加巴西后卫懵了,不能说明问题。”他语气篤定,仿佛亲临过诺坎普球场。
“运气?那是金童的实力!”蔡卫东梗著脖子反驳,唾沫星子差点喷到图纸上,“你看他那跑位,那嗅觉,那临门一脚!这叫天赋!防守再好,能防住天才的灵光一现?”
“灵光一现建立在体系之上。”季刚寸步不让,“没有稳固的防守体系托底,再多的灵光也是曇一现。德国战车怎么贏的?靠的就是钢铁意志和整体纪律!点球大战,那是心理和技术的双重碾压!”
两人爭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周围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却也觉得新鲜刺激,插不上嘴就跟著傻笑起鬨。
教室角落里,叶小寧依旧沉默。他背对著喧闹,趴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伸进裤袋,摩挲著那方叠得方正的手帕。
窗外的蝉鸣一阵紧似一阵,淹没了身后关於阵型、球星、战术的爭论,那些遥远国度的名字和画面,像隔著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而嘈杂。
他脑子里闪过的,是李玥美丽而又忧伤的眼睛,是站台上缓缓行使的绿皮火车,是空荡荡的课桌,绿茵场上的激情与荣耀,离他此刻沉甸甸的心绪,隔著千山万水。
姚永忠的目光几次掠过叶小寧僵硬的背影,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低头,更用力地在那张皱纸上描摹著“罗西”的名字,笔尖几乎要戳破纸背。
星期六下午,毒辣的日头炙烤著县城西郊废弃的打麦场。这里远离居民区,坑洼不平的硬泥地被太阳晒得发白,边缘疯长著一人多高的野蒿子,这里成了姚永忠他们秘密选定的“球场”。
“球门”是用几块半截砖头在场地两端象徵性垒起来的,门框的宽度全凭目测,歪歪斜斜,唯一的“现代化”装备,是姚永忠从表哥那借来的一个磨损得几乎看不清纹路的橡胶足球。
蔡卫东、季刚都到了,还拉来了班上另外两个平时爱跑爱跳的男生张建军和王海波。
五个人穿著五八门的背心、汗衫,甚至还有穿长裤的,脚上是清一色的白球鞋,汗水顺著鬢角往下淌,在沾满尘土的皮肤上衝出一道道沟壑。
“叶小寧呢?”季刚踮著脚,伸长脖子朝麦场入口那条土路张望,除了蒸腾的热浪,空无一人。
“我去他家喊了,”蔡卫东抹了把汗,声音有些发闷,“他奶奶说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没说去哪儿。”
姚永忠没说话,弯腰捡起地上的足球,用力按了按,胶皮老化得有些发硬,他试著用脚尖顛了一下,球歪歪扭扭地弹起,差点砸中自己的下巴,“凑合吧。”他把球丟给跃跃欲试的王海波,“咱们先分拨。”
没有裁判,没有规则,甚至人数都不均等,张建军、王海波加上季刚一拨,自封为“巴西桑巴帮”。姚永忠和蔡卫东,加上临时拉来的、还搞不清状况的另一个男生,组成了“义大利混凝土防线”。
没有哨音,隨著一声“开始”的吆喝,这场模擬世界盃的可笑比赛在小城打麦场简陋的舞台上,仓促开球。
球一开出来,就像点燃了火药桶。“巴西帮”的王海波仗著腿长,闷头就往前冲,季刚和张建军嗷嗷叫著跟在后面。
“传啊!传给我!”季刚急得跳脚,脸涨得通红。
王海波眼里只有砖头搭成的球门,根本听不见,他憋足了劲,在距离“球门”还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抡起脚狠狠抽在球的中下部!
球没有像想像中那样呼啸著飞向球门,而是像个醉汉,贴著地面,歪歪扭扭、蹦蹦跳跳地滚了过去,速度不快,角度也正,直衝砖头门中间的空档。
守门的正是那个临时拉来的男生,他显然没进入状態,球都快滚到脚边了,才如梦初醒,下意识地伸脚去挡,结果脚没抬够高度,球从他脚面上慢悠悠地蹭了过去,不偏不倚,撞倒了代表门柱的一块砖头。
“进了!球进啦!”季刚和张建军狂喜地跳起来,互相捶打著肩膀,仿佛他们刚刚攻破了佐夫的十指关。
“义大利防线”这边一片懊丧,蔡卫东不服气地指出:“这是门將失误,並不是你们进攻有多犀利。”他指著那个还懵著的临时门將,“你刚才应该俯身,用手把球抱住!或者用脚內侧挡出去,不是抬那么低!”
临时门將挠著头,一脸无辜,姚永忠看著那倒下的砖头,又看看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巴西帮”,无奈地摇摇头,弯腰把球捡了回来。
比赛在混乱中继续,没有战术,只有本能的追逐和一次次失误,传球要么力量太大直接飞出边界,要么软绵绵地被对方轻易断下。
季刚在一次奋力拼抢中脚下打滑,结结实实摔了个“狗啃泥”,吃了一嘴尘土,惹得眾人鬨笑,他自己也呸呸地吐著沙子,却笑得比谁都大声。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有些迟疑地出现在麦场边缘的土埂上,是叶小寧。
“小寧!快过来!”蔡卫东眼尖,第一个看到了他,兴奋地挥手大喊,仿佛看到了救兵……
蔡卫东用圆规和尺子,在一张废弃的数学试卷背面,歪歪扭扭地画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球场”,用不同顏色的笔標出前锋、中场、后卫的位置,嘴里念念有词:“巴西队这叫四三三阵型,攻击力贼猛!四个后卫,仨中场,仨前锋!看见没,济科就在这儿,中场核心,穿针引线!”
“里胡哨!”季刚撇了一下嘴,目光冷静得像在分析一道几何证明题,“义大利的链式防守才叫高明。五三二,或者五二二一,你看……”
他用铅笔在蔡卫东的“球场”上画了几条连接的虚线,“后卫之间相互策应补位,就像铁链子一环扣一环,密不透风。罗西那进球,是运气加巴西后卫懵了,不能说明问题。”他语气篤定,仿佛亲临过诺坎普球场。
“运气?那是金童的实力!”蔡卫东梗著脖子反驳,唾沫星子差点喷到图纸上,“你看他那跑位,那嗅觉,那临门一脚!这叫天赋!防守再好,能防住天才的灵光一现?”
“灵光一现建立在体系之上。”季刚寸步不让,“没有稳固的防守体系托底,再多的灵光也是曇一现。德国战车怎么贏的?靠的就是钢铁意志和整体纪律!点球大战,那是心理和技术的双重碾压!”
两人爭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周围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却也觉得新鲜刺激,插不上嘴就跟著傻笑起鬨。
教室角落里,叶小寧依旧沉默。他背对著喧闹,趴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伸进裤袋,摩挲著那方叠得方正的手帕。
窗外的蝉鸣一阵紧似一阵,淹没了身后关於阵型、球星、战术的爭论,那些遥远国度的名字和画面,像隔著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而嘈杂。
他脑子里闪过的,是李玥美丽而又忧伤的眼睛,是站台上缓缓行使的绿皮火车,是空荡荡的课桌,绿茵场上的激情与荣耀,离他此刻沉甸甸的心绪,隔著千山万水。
姚永忠的目光几次掠过叶小寧僵硬的背影,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低头,更用力地在那张皱纸上描摹著“罗西”的名字,笔尖几乎要戳破纸背。
星期六下午,毒辣的日头炙烤著县城西郊废弃的打麦场。这里远离居民区,坑洼不平的硬泥地被太阳晒得发白,边缘疯长著一人多高的野蒿子,这里成了姚永忠他们秘密选定的“球场”。
“球门”是用几块半截砖头在场地两端象徵性垒起来的,门框的宽度全凭目测,歪歪斜斜,唯一的“现代化”装备,是姚永忠从表哥那借来的一个磨损得几乎看不清纹路的橡胶足球。
蔡卫东、季刚都到了,还拉来了班上另外两个平时爱跑爱跳的男生张建军和王海波。
五个人穿著五八门的背心、汗衫,甚至还有穿长裤的,脚上是清一色的白球鞋,汗水顺著鬢角往下淌,在沾满尘土的皮肤上衝出一道道沟壑。
“叶小寧呢?”季刚踮著脚,伸长脖子朝麦场入口那条土路张望,除了蒸腾的热浪,空无一人。
“我去他家喊了,”蔡卫东抹了把汗,声音有些发闷,“他奶奶说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没说去哪儿。”
姚永忠没说话,弯腰捡起地上的足球,用力按了按,胶皮老化得有些发硬,他试著用脚尖顛了一下,球歪歪扭扭地弹起,差点砸中自己的下巴,“凑合吧。”他把球丟给跃跃欲试的王海波,“咱们先分拨。”
没有裁判,没有规则,甚至人数都不均等,张建军、王海波加上季刚一拨,自封为“巴西桑巴帮”。姚永忠和蔡卫东,加上临时拉来的、还搞不清状况的另一个男生,组成了“义大利混凝土防线”。
没有哨音,隨著一声“开始”的吆喝,这场模擬世界盃的可笑比赛在小城打麦场简陋的舞台上,仓促开球。
球一开出来,就像点燃了火药桶。“巴西帮”的王海波仗著腿长,闷头就往前冲,季刚和张建军嗷嗷叫著跟在后面。
“传啊!传给我!”季刚急得跳脚,脸涨得通红。
王海波眼里只有砖头搭成的球门,根本听不见,他憋足了劲,在距离“球门”还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抡起脚狠狠抽在球的中下部!
球没有像想像中那样呼啸著飞向球门,而是像个醉汉,贴著地面,歪歪扭扭、蹦蹦跳跳地滚了过去,速度不快,角度也正,直衝砖头门中间的空档。
守门的正是那个临时拉来的男生,他显然没进入状態,球都快滚到脚边了,才如梦初醒,下意识地伸脚去挡,结果脚没抬够高度,球从他脚面上慢悠悠地蹭了过去,不偏不倚,撞倒了代表门柱的一块砖头。
“进了!球进啦!”季刚和张建军狂喜地跳起来,互相捶打著肩膀,仿佛他们刚刚攻破了佐夫的十指关。
“义大利防线”这边一片懊丧,蔡卫东不服气地指出:“这是门將失误,並不是你们进攻有多犀利。”他指著那个还懵著的临时门將,“你刚才应该俯身,用手把球抱住!或者用脚內侧挡出去,不是抬那么低!”
临时门將挠著头,一脸无辜,姚永忠看著那倒下的砖头,又看看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巴西帮”,无奈地摇摇头,弯腰把球捡了回来。
比赛在混乱中继续,没有战术,只有本能的追逐和一次次失误,传球要么力量太大直接飞出边界,要么软绵绵地被对方轻易断下。
季刚在一次奋力拼抢中脚下打滑,结结实实摔了个“狗啃泥”,吃了一嘴尘土,惹得眾人鬨笑,他自己也呸呸地吐著沙子,却笑得比谁都大声。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有些迟疑地出现在麦场边缘的土埂上,是叶小寧。
“小寧!快过来!”蔡卫东眼尖,第一个看到了他,兴奋地挥手大喊,仿佛看到了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