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上前,正要给刚刚继位的四爷请安,就被胤禛一个眼神看过去:“快过来给八爷瞧一瞧,他方才跪得久了,腹中疼痛难忍。”<br/><br/> 刘声芳一呆,跪久了理当膝盖疼痛,腹中疼痛的意思难道是?他连忙上前,将手搭在八爷手腕上,屏息凝神查探一番,忙道:“万岁,快扶着八爷躺下,容微臣查看一番。”<br/><br/> 苏培盛去传唤刘瑾还未回来,胤禛也不愿叫旁人进来,亲手与刘声芳一人一边扶着胤禩躺下。刘声芳道一声“八爷得罪了”便伸手掀开胤禩的官袍查看。官袍之下的稠裤上有不明显的痕迹。<br/><br/> 刘声芳收了手忙道:“八爷这是大悲之下心绪起伏,兼之跪了太久动了胎气,已经有些见红,但此刻还不算太晚,微臣这里有两枚丹丸,正对这症状,八爷先行服下,我再开了方子将养着。只是这几日八爷已卧床静养为宜,万万不可再一跪劳神了。”<br/><br/> 胤禩神智清醒,听闻此言道没在“动了胎气”这件事情上多纠结,反倒为难地看着胤禛道:“万岁,大行皇帝刚刚殡天,此刻卧床绝无可能。这……来的太不巧了。”一瞬之间,他心中已有决断,凡事当以大局为重。先皇大行,他这个做儿子的不可能不露面,真这样了,不仅是他,便是允许他这样做的皇帝也会被人诟病。<br/><br/> 胤禛见他脸上露出惋惜与释然的神色,当即怒道:“你休想!”说完又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过生硬,略略缓和语气,但神情更是微怒:“我不会准,一个孩子,朕还护得住!”<br/><br/> 胤禩是第一次听见他对自己用“朕”自称,心中滋味难辨,只得轻声唤他:“四哥……我亦……”他有些说不下去。<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补上)<br/><br/> 胤禛看他面上怔忡之色,心一下子软了,声音放轻:“你放心,那些风言风语我何时放在心上过?只要你安安稳稳的,我才能安心。”说完示意刘声芳。<br/><br/> 刘声芳立即意会,从曲颈瓶中倒出一枚药泥丸,上手捧到胤禩跟前。<br/><br/> 胤禩与胤禛对视片刻,伸手接过药丸送进嘴里。<br/><br/> 胤禛当即展颜,亲手取过旁边的温水,喂弟弟服药。<br/><br/> —————————————————————————————————————————<br/><br/> 历史上小年糕的儿子,不是是这个时候跪掉的么?四哥不是不会疼人儿,是只疼一个人儿<br/><br/> 上一章完结的地方比较销魂,不忍心让大家等那么久,所以今天加班更了。<br/><br/> 刘声芳:八爷一点没纠结也!<br/><br/> 刘瑾:一回生二回熟嘛,八爷习惯了<br/><br/> ——————习惯真可怕<br/><br/> 第107章.灵前立威<br/><br/> 胤禩服了药,腹痛逐渐缓解。胤禛陪他一道用了几口吃食,忽然想起一件事:“几个兄弟中间,你看谁堪当大用?”<br/><br/> 胤禩用了热食,躺了一会儿,身上虚汗也停住不往外冒了,听了胤禛的话有些吃不准,在心里盘算一番才说:“十三既然出来了,必定对你死心塌地的,可以委以重任。”<br/><br/> 胤禛皱眉道:“我原本打算让他去管着京师的防务,这些年他一直呆在府里面,谁都搭不上关系。只是他如今的年纪……恐怕压服不得众人。还有大行皇帝的治丧棺椁停灵一众事物,谁来做合适?”<br/><br/> 胤禩听了,就道:“十三那边,倒是无碍,他再小也是皇子,是在不得已,倒是可以让七哥与他一道。至于停灵诸事,三哥如今最长,又是亲王……”<br/><br/> 胤禛有些累,手指捏着鼻梁骨闭眼道:“老三不行。”<br/><br/> 胤禩便知道先头大行皇帝遗诏的事情胤禛已经全部知道了,而且对胤祉与胤禟肯定不满了。他沉默了一下,开口说:“五哥合适。”<br/><br/> 胤禛这才睁开眼睛,沉吟道:“老五虽办事稳妥,却也无功无过。”意思就是办事能力不行,更何况是宜妃生的,和老九一个额娘。<br/><br/> 胤禩瞅了他一眼<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又道:“十二可以辅助五哥。”<br/><br/> 胤禛眼睛盯着他笑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br/><br/> 胤禩道:“不过就事论事而已,十二跟着苏麻姑姑学习,行事也老成。”<br/><br/> 胤禛没说话,就是认同了胤禩的提议。他也是在这几个人选里面犹豫,胤禩的提议合情合理,也兼顾的后宫的关系,推举的人都不是刺头,很合他心意。<br/><br/> 一个晚上大家没歇息,都累得慌,胤禛催着胤禩小睡一会儿,让太监们把老五老七老十二还有十三四哥先传进园子里。<br/><br/> 胤祺胤祐几个连忙赶到畅春园,多少年了,他们行事中不溜凡事不出头不争先的,一时都拿不准今日这个刚刚继位的嗣皇帝叫他们做什么。<br/><br/> 胤禛懒得绕弯子,直接吩咐道:“大行皇帝刚刚殡天,如今宫中事物繁杂,朕可要多多仰仗各位。京师的防务嘛,由老七与十三弟接手料理;丧仪诸事繁杂,棺椁梓宫一类,就有老五与十二共同襄理。等会子人到期了,咱们先把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下来,然后,就该去接见部院大臣,宣布大行皇帝宾天的大事了。十三弟,你到外边传旨给大臣们,让他们暂且等候,不要散去了。”<br/><br/> “嗻,臣领旨。”胤祥听着京畿防务虽然自己掌控但是还有老七盯着,心中就有些难受,但听见胤禛点名让自己去传旨,还是激动地大踏步地去了。<br/><br/> 庙号几乎没什么太多争议就由胤禛拍板了,仍然是“圣祖”皇帝。至于年号,胤禛一贯对自己很自信,上辈子一生政绩自觉斐然,“雍正”年号听着也顺耳,并无更换打算。<br/><br/> 末了,胤禛纠结了一下这辈子要不要还是把几个兄弟都改名了,终究还是缓了语气道:“年号已定,论理兄弟们要避讳,但咱们兄弟情谊在这儿,也不必全改了,就手书时将名字中的‘胤’字少些一个‘月’字,读起来不变。这样,即避讳了,也顾全了兄弟之义。”<br/><br/> 众人从刚刚给大行皇帝定庙号开始,就察觉了嗣皇帝异常强势的作风,基本就是一言堂丝毫不听旁人意见,眼下让改名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也憋着不敢说,都知道这位当亲王时还说一不二呢,如今当了皇上,天下臣民的生死祸福全操在他手里,还能反抗不成?再说,改字避讳这个,也说得过去,是以,由胤祉领头,众人也只好规规矩矩地磕头谢恩:“臣等领旨。”<br/><br/> 这些个事儿说道完了,该说大事儿了。<br/><br/> 胤禛继续说:“张廷玉,你来代朕拟旨。以六百里加急文书通知年羹尧,让他代朕向十四阿哥传旨,命胤祯火速回京奔丧,可带十名随从。另外,发文全国,大行皇帝丧事期间,各部院和各地官员,一律停止调动,要各安职守,维护地方,供应前线,小心办差,不准有任何懈怠,否则严惩不贷。还有,用十万火急文书通告全国,即日起,没有朕的亲笔诏书,全国军兵,任何人不许擅调一兵一卒,违旨者,就地正法。”<br/><br/> 一道一道的旨意砸下来,连胤祉也听得心惊胆战:这老四,是个主意大的主儿,今后的日子也不知是祸是福。<br/><br/> 张廷玉一面拟旨一面惊讶,这个四爷真是深藏不露,平日里只知道他克勤克俭不近人情,如今刚刚继位便连发<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