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国热心的商贾给予奖赏。”<br/><br/> 左相是早知道有这一场战的,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就是因为如此,户部听从指使冬日赈灾便毫不留余地,一点也没有精打细算,直接大把大把的银子花下去,开了粮仓,让百姓平安度过这个冬季。<br/><br/> 自然,等到突如其来的两国战争一起,就发现国库见底了。<br/><br/> 赵宇借粮,借了那么久都没得到个准信,倒也不全是燕帝故意为难他,的确是临近的粮仓吃紧,而让各地将结余的粮食送往京城还需要统计和时间。<br/><br/> 大燕不穷,穷的只是国库。<br/><br/> 而这点,以李璃的眼力,定然看得出来其中的猫腻。<br/><br/> 甄为民越想越不对劲,指着八卦小报上的那则极富号召力,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进人们心底的筹粮广告道:“不找下官算账也就罢了,如此重要之事,王爷怎么敢将此事交由户部?”<br/><br/> 真没有陷阱吗?<br/><br/> 左相看甄为民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不禁道:“交给户部,乃是理所当然,王爷做事必然占个理字,任谁都挑不出错。”<br/><br/> “可是……”<br/><br/> “子芳,你敢不用心?”<br/><br/> 左相这一反问,甄为民立刻摇头苦笑:“下官哪儿敢啊!”<br/><br/> “不是不敢,是绝不能出错。”左相目光老辣,“别看王爷放心,事关樊之远,大燕的胜负,他必然会盯着,别让他抓到把柄。”<br/><br/> 左相的语气很是严厉,甄为民顿时面色一凌,露出凝重来:“相爷说得是。”<br/><br/> “如今正是求稳的时候,只要你顺利地把事情办好,王爷不会拿你怎么样,放宽心。”左相又安抚了一句。<br/><br/> 甄为民看着左相桌上摊开的宣纸,看着上面“静心凝神”四个大字,不禁心中一叹道:“下官明白。”<br/><br/> 怡亲王府<br/><br/> 户部尚书拜见左相的事不一会儿便传到了李璃耳朵,此时的云溪正在樊之远的目光下给李璃换药,夹板早就拆了,现在就养伤慢慢恢复就行。<br/><br/> 西去禀告完,就下去了,樊之远道:“如今的左相已避你锋芒,他必定让甄为民用心办事,不出错。阿璃,你等着他的把柄,怕没有那么容易。”<br/><br/> “狗改不了吃屎的,甄为民或许不敢,可他手底下那帮子人滋润惯了,哪儿能那么听话。”李璃毫不在意地说。<br/><br/>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论贪,户部从头往下没一个干净,当然,干净的也呆不下去。<br/><br/> 这个时候甄为民说大家得清正廉洁,别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有人听吗?<br/><br/> 一帮乌合之众哪儿有那个纪律。<br/><br/> 樊之远道:“知道你大权在握,或许还真不敢出幺蛾子,毕竟犯众怒。”<br/><br/> 李璃一听顿时拍手:“那岂不是更好,我的初衷就是保证将军哥哥顺利打仗,而不为粮草烦恼,他们省我事,自然就让他们呆着呗,一直老老实实地安分守己,我不介意摒弃前嫌呀,总得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对不对?”<br/><br/> 话虽这么说,可人性的贪婪,一旦养成,真不是那么容易更改。<br/><br/> 云溪换完了药,忍不住挠了挠头,插嘴道:“大师兄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们真贪了呢?那二师兄粮草上哪儿去弄,虽然的确抓住了把柄,把人给按下,可不是得不偿失吗?”<br/><br/> 这话就是樊之远都看向了李璃,后者微微一笑:“没关系,去年寒灾将起的时候我就命蓝舟屯粮了,本来打算若是朝廷赈灾不利,便让这批屯粮放出去。不过显然,户部大手笔,就无需我多事,这粮食便一直堆在仓库里,还没动过,足够大军坚持三四个月,而这段时间也够我收拾完户部,重新筹粮送到北疆,不会耽误你的。”<br/><br/> 李璃的话让樊之远为之一愣,今年朝廷赈灾,樊之远虽然没上朝,可也知道李璃对此并不关心,甚至没多问一句,本以为他插不上手,却没想到早就另有准备。<br/><br/> “大师兄,你真厉害,这都能留一手。”云溪<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忍不住夸奖道。<br/><br/> 李璃一摊手,眼里带着得意:“这叫大局观,手里有钱,手中有粮,才能万事不慌,谁让本王养了一个烧钱的男人,不努力赚钱养家,怎么能行?”<br/><br/> 打仗就是扔银子,放哪朝哪代都一样。<br/><br/> 看上樊之远之后,李璃就为包养发愁了,而蓝舟拼命为他赚钱不是没理由的。<br/><br/> 樊之远闻言不拘言笑的脸上勾了唇角,看着轮椅上的李璃,眼神温柔地能滴出水来。<br/><br/> 不管什么理由,哪怕拿樊之远作伐,李璃若不是心里装着大燕百姓,也不会这么做。<br/><br/> 他的阿璃,就是聪明的让他骄傲,也善良的让他心疼。<br/><br/> *<br/><br/> 八卦小报的号召力,在节节攀升的销量上能窥伺一二,可究竟有多大,这次民间筹粮给予了答案。<br/><br/> 这篇占据了广告位的募集号召是怡亲王的署名,就干干净净两个字——李璃,没有一连串的头衔和官职。<br/><br/> 皇家的名字比较忌讳,一般不会这么大咧咧写出来供庶民所知,这是一件自降身份的事。<br/><br/> 而李璃这么做犹如一股清流,令人感觉亲切的同时又尽显真诚。<br/><br/> 李璃没有故意卖关子,遮遮掩掩,将朝廷难处和预计粮草需求写的明明白白,不为什么,就是让边关将士流血拼命的时候并不是饿着肚子。<br/><br/> 粮食也不是白白捐的,都会记录在案,算是一军功,等待大军得胜归来之后,与将士们统一论功行赏。<br/><br/> 军功难得,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沙场将士得用生命去换,而手上有粮的大商贾只要捐够粮食就可以记上一笔,这买卖也太划算了!<br/><br/> 其实别说功勋,就是冲着这位王爷的口碑,还有保卫国家的樊大将军,粮食也得捐!<br/><br/> 于是报纸发行没多久,朝堂上刚确定下来,无需旁人带头,就有商贾按着小报说明上户部衙门先提前打招呼,他们要来捐粮了,让做好接收的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br/><br/> 来的还不是一两个,不过三日,就吸引了一帮各行各业的商贾乡绅,而且颇有争先恐后的意思,看得户部尤为惊奇。<br/><br/> “这些满是铜臭味的商人,往年的天灾人祸,就是仓库里的谷子都发霉了,也没见他们捐出一粒粮食,这会儿倒是各个大义凌然了,一出手就是上万石,好像有多忠君爱国似的。”<br/><br/> “可不是,嘴巴说干,才肯送些陈米出来,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br/><br/> 户部的官员一边登记,一边与同僚闲谈,言语里颇为讽刺。<br/><br/> 户部侍郎笑道:“他们可不傻,大燕瞅着就是这位怡亲王说了算,小报都这么登了,哪儿敢不给王爷面子,还想不想开么做生意了?既然怎么着都得送粮,那就得掏的豪迈,来得早,给的多,让王爷看到诚意,直接将让自个儿的名字送到王爷跟前去。”<br/><br/> “这话说的实在,瞧瞧苏月布庄,一年前不过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二流的买卖,就一个寡妇撑着,可傍上王爷,直接就入了太后的眼,揽了多少宫里的生意,娘娘们给面子各个照顾,红火得不得了,别说布商,就是其他行当的也羡慕不已,早就想寻机会了。”<br/><br/> “说来苏月这女人也厉害,不是粮商,却也放话捐银子,这是得了多少甜头!”<br/><br/> 户部是最近接商贾的衙门,平日里时不时地得他们孝敬,最知道嘴里越说着穷的生意人背后有多家财万贯。<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