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年,怎么忽然上京了,莫不是发现你的动静?”<br/><br/> 左相摊手道:“也许是,也许不是,不过听说是仇家找上门,不得不来找王爷躲一躲,一时半会儿大概是不会离开了。”<br/><br/> “左相看起来很高兴?”燕帝坐在椅子上说,伸手从张伴伴那里接过一杯茶,润了一口。<br/><br/> 左相道:“皇上,这是我们的机会,这老太监,认识的人其实并不少,宫里头不少老人都见过他,就是最好的人证,得抓紧机会呀。”<br/><br/> 左相如今已经肆无忌惮什么话都敢说,而燕帝只是垂了眼睛,又喝了一口茶。<br/><br/> 愉妃的死没有让他们反目成仇,而贵妃的死将他俩反而拉的更近,这个局面不得不说令人啼笑皆非。<br/><br/> 左相没有着急,他知道燕帝的软肋在哪儿,便继续说:“北疆已经开打了,凭大夏的将领,若无意外是无论如何不能跟樊之远对抗的。皇上,您难道是等待着樊之远大胜得归,进一步立功封侯吗?那时候的怡亲王怕是百万将士齐声造势,众望所归,不是摄政王,却更似摄政王。”<br/><br/> 他这话可能听多了不痛不痒,然而下一句就让燕帝绷不住脸。<br/><br/> “就差黄袍加身,大概便能如太后娘娘所愿了……”<br/><br/> “咳咳……”燕帝忽然一阵嗓子发痒,猛烈咳嗽起来。<br/><br/> 他的失态让左相放下心,袖手在一边等着,脸上带着微笑,他知道燕帝一定会同意。<br/><br/> 然而这咳嗽仿佛到了肺管子,不仅没有停下,反而越咳越烈,燕帝整张脸都涨红了,甚至连手里的茶都端不住掉落在地上。<br/><br/> 左相那点笑意也凝固在唇边,看着有些不对劲。<br/><br/> “皇上!”张伴伴听着声音匆匆跑进来,在左相惊疑的目光下,利索地取出腰间一个瓷瓶,倒出一粒药丸扶着燕帝给他吃下,又匆匆在桌边另倒了一盏茶,燕帝就着他的手猛灌两口,这才缓缓平息下来。<br/><br/> 终于左相问道:“这是怎么了?皇上的龙体有恙,还没好吗?”<br/><br/> 张伴伴回答:“自从皇上被王爷气倒之后,就一直没有好利索,加上秋季干燥,便有些干咳胸闷。”<br/><br/> “寻个太医来看看。”<br/><br/> 燕帝摆了摆手说:“无妨,已经好多了,左相不必忧虑。”<br/><br/> 左相的目光在燕帝因干咳而涨红的脸上停了停,带着一丝怀疑和忧心,现在这个时候燕帝是绝对不能出事的,不然功亏一篑。<br/><br/> “还请皇上务必保重龙体,大燕江山可还系于您一人呢。”<br/><br/> 燕帝点头:“朕知道。”说话间他已经平缓了气息,不知道是那药有效,还是真的只是秋季干燥所致,仿佛刚才的失态不过是一个错觉。<br/><br/> “那方才的提议……”<br/><br/> 燕帝深吸一口气,眼里带着决绝,他阴沉的目光紧盯着左相道:“朕被逼无奈,方出此下策,将来若入泉下,自会于李家列祖列宗面前请罪。”<br/><br/> 左相顿时笑了,恭维了一句:“皇上乃是卧薪尝胆,一切都是为了江山正统,相信诸位先贤必然能够谅解。”<br/><br/> 燕帝轻轻地自嘲了一声,没说话。<br/><br/> 等左相一走,燕帝面对着空空荡荡的内殿说:“今晚摆驾长秋宫,你把那药拿过来。”<br/><br/> 张伴伴犹豫了一下:“皇上身体不适,不如再修养几日,那药吃多了总觉得不太好?”<br/><br/> 燕帝冷笑着,眼里带着嫌恶:“朕要是不去,左相这老狐狸可就起疑了。”<br/><br/> 这下张伴伴便再无话说。<br/><br/> 左相回到相府已经很晚了,不过他还是连夜写了一封密函交给了心腹:“送去卿华楼。”<br/><br/> “是,大人。”<br/><br/> 左相在书房里跺了几步,心里微微有些不平静,接着练了一会儿字,临近子夜,终于等到心腹回来了。<br/><br/> “大人,清清姑娘安排好了,已经派人出发,明日一早城门一开就混出城。”<br/><br/> 左<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相慢慢地将最后一笔落下,忽然问了一句:“可有人跟着?”<br/><br/> “有,武功不弱,若不是大人未卜先知,早就派人在暗处看着,还发现不了。”<br/><br/> “对王爷,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左相点点头,他抽出了另一封信函递过去,面色淡淡道。“听说山海书阁新到了一批云舒纸,明日去买些回来,老夫试试。”<br/><br/> “是。”<br/><br/> “对了,宫里可有消息传出来?”<br/><br/> 心腹道:“皇上今晚在长秋宫留宿,晚些时候还要了水。”<br/><br/> 闻言,左相那点不安也放下了,“甚好,来人,安置吧。”<br/><br/> 他心情极好地离开书房,披着星辰回寝。<br/><br/> *<br/><br/> 两国开战,特别是大战,当武器配置差不多,人数亦类似的时候,这仗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胜负,哪怕一方拥有杰出的将领也是一样。<br/><br/> 夏国毕竟是大国,樊之远当初花了近四年时间才一点一点将夏军打退,拿回了五州之地,可见不容易。<br/><br/> 只要大夏坐镇的不是一帮贪生怕死之辈,这仗就有的打。<br/><br/> 大夏四皇子领兵出征为的就是胜利,显然不会像曾经大燕的沈家军一样碰了面就逃了。<br/><br/> 短兵相接了几次,具是试探。<br/><br/> 然而就这几次,他也体会到了樊之远的厉害,光看战场上留下的两方尸体数量便能说明谁更胜一筹。<br/><br/> 虽然很不甘心,可他不是冲动之人,按耐住了。<br/><br/> “殿下,京城来使。”<br/><br/> 擦拭着宝剑的四皇子没有回头,眼底产生一丝厌恶,不过还是道:“让他进来。”<br/><br/> 他身边之人提醒着说:“怕是来催促殿下的。”<br/><br/> 四皇子冷哼了一声:“大燕皇帝虽然不是东西,但权力被架空,怡亲王一手把持朝政,樊之远背后站着他,自是要什么给什么,无后顾之忧。可本王身后,都是一帮扯后腿的混账,就等着看我吃败仗,呵,这怎么打?”<br/><br/> 京里的几个皇子,恨不得兄弟就死在战场上,好接手他的势力,四皇子一想起来眼底的烦躁都抑制不住。<br/><br/> “殿下当冷静。”<br/><br/> 四皇子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br/><br/> 来使是个太监,也不知道是站在哪个兄弟一边,总之不是他的,操着那尖细的嗓音,皮笑肉不笑地说着让四皇子怒火上涌的话。<br/><br/> “殿下,已经入秋了,受今年大寒灾影响,各地税收惨不忍睹,国库东拼西凑才凑足了军粮,实在不够殿下这几十万大军这般空耗,皇上的意思再拖下去,这个冬天百姓可就没活头了。”<br/><br/> 四皇子身边的虎威将军闻言便是眼睛一瞪,拍着桌子道:“什么叫空耗?打仗看时机,也不瞧瞧对面是谁,不管不顾冲上去就是找死!”<br/><br/> 这太监被喷了满脸的口水,虽然碍于四皇子的脸面没发作,可是已经不高兴了,他抬了抬手道:“殿下当初请命出征的时候就知道大燕来的主帅必定是樊之远,朝中大臣多数反对,可殿下一意孤行,向皇上保证一定能打胜仗,这场景杂家可还是记得的。”<br/><br/> 他拿着话堵了回去,噎得这将军涨红了脸,恨不得拔出剑劈死这腌臜东西。<br/><br/> 四皇子冷冷地说:“这是为了替二皇兄报仇雪恨,若是连这点血性大夏都没有,只会让燕人更加瞧不起。”<br/><br/> 太监谦卑的一笑,心底却是嗤笑,谁不知道二皇子是<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