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儿,就是死也得走在将军前面。”<br/><br/> “没有将军,就没有樊家军,别人不理解,难道我们跟着出生入死的还不懂吗?隐姓埋名又如何,比那些为了权势上赶着做两姓家奴的强过数倍!”<br/><br/> “将军,我们信你。”<br/><br/> 樊之远轻轻颔首,眼底带着一丝欣慰,让那冷肃的脸变得柔和道:“我们会胜利的。”<br/><br/> 但是这场战并非只有樊家军,樊之远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拿这几万人抵挡大夏几十万进攻。<br/><br/> “元帅,方将军、罗将军、王将军等几位求见。”<br/><br/> 门口传来守卫亲兵的禀告,而这些将军显然不是来表决心,乃另有目的。<br/><br/> 卫平看了看樊之远,不禁道提醒:“这些都是老资格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怕是来向您要个说法的。”<br/><br/> 北疆远离京城,鱼龙混杂,驻守各处边关城池最强大的自然是樊家军,其次便是这些受一方关卡的将领。<br/><br/> 左相的手伸不到这里,他能拉拢的只有一些虾兵蟹将散散谣言,真正的目的便是动摇这些守将的心思。<br/><br/> 樊之远崛起太快,从参军到如今的统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曾经有沈家作为靠山,武宁侯的面子得给,接着又有李璃撑腰,不敢动。可是定北侯余孽一出,李璃跟着被拖下水,这个时候,那点不服气一起,加上各自利益,便来浑水摸鱼。<br/><br/> 樊家军上下能分析出来的局面,这些老将自然也能。他们看得出来,大夏进攻在即,而樊之远退无可退,吃不起败仗。想要胜利,必须快速稳定军心,外头谣言纷纷,急需要有人快速平息,而能做的,只有这些驻守北疆还有些威信的老将。<br/><br/> 只要这些老家伙们坚持信任元帅,上下一心,这种妖言惑众根本翻不起大浪。<br/><br/> 可是他们凭什么白白帮忙?就算吃了败仗,朝廷怪罪下来,自有樊之远顶着,等通敌卖国的罪名一实,樊家军几万精兵便可由着他们瓜分,岂不是更好?<br/><br/> 然而毕竟是大燕人,他们终究不愿让大夏铁骑再一次踏破国门,只是在此之前,樊之远是不是得拿出点诚意来?<br/><br/> 方将军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元帅,大敌当前,外头如此谣传,全军上下皆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这仗还怎么打?您是不是该给我们一句准话?”<br/><br/> 这种开场白,樊之远猜得出他们想说什么,不过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回了一句:“诸位放心,我没通敌,更没卖国。”<br/><br/> 这真的非常“准话”,让接下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几位将军都噎了一下。<br/><br/> “那为何要放跑那两个斥候?不是让其传递消息又是什么?”<br/><br/> 其实这个问题,樊家军上下也挺疑惑,然后樊之远依旧用那副冷冰冰的面孔,说出简短的四个字:“战略所需。”<br/><br/> “什么战略?元帅,您可否解释一下,不然如何向几十万将士交代?”<br/><br/> “方将军,就是因为战略,才不能解释。”晓飞待自己的元帅回答。<br/><br/> “难道就放任谣言这般流传吗?到时候大敌来临,军心浮动,如何应对?”<br/><br/> 樊之远站起来,走到他们的面前,没有任何闪烁的眸光里倒影着所有的人,冷静到仿佛不受天地间任何事物影响,似乎永远胜券在握地说:“大敌已经来临,这里就是战场。诸位,若是对樊某人还有点信心,还知道自己是大燕的守将,就回去管好自己的兵,等打败敌军,收复河山,本帅自会为各位请功,无需这般试探。”<br/><br/> “元帅似乎胸有成竹?”<br/><br/> 樊之远点头:“对,朝廷一日封樊某为主帅,我便是大燕边境最坚强的盾牌,战死沙场,我辈宿命,诸位只需听从号令便可。翻某向来身先士卒,必死在诸位前面。”<br/><br/> 樊之远这话让帐营中的樊家军将士齐齐挺胸,眼中流露出自豪。<br/><br/> 然而樊之远话锋一转,眸光中的温度骤然冷却,似乎吸取<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了周围所有的温暖,让帐内如同外头的寒雪,啐满冰渣子的声音迎面而来。<br/><br/> “当然,诸位大可以像之前那样阳奉阴违,作壁上观,甚至不顾关内百万百姓,背后捅刀,以便向皇帝摇尾投诚,就看我能不能战胜大夏,回来收拾你们。”<br/><br/> 多年刀口舔血,脚下白骨累累,不管樊之远多年轻,他的确就是那个力挽狂澜,阻止大夏南下的将军!一刀一枪,所有的功勋战火中拼杀而来,而不是只老狗,远远看着两虎相斗下那块肥肉,等待着两败俱伤趁机夺取的倒把分子。<br/><br/> 樊之远没有怀柔,没有示弱,没有任何的妥协,就问你们敢不敢豪赌一把,他回不回得来?<br/><br/> 一时之间没拿到任何好处,却吃了一张空饼及满口冰渣的老将军们僵住了。<br/><br/>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在大燕朝廷为樊之远的身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同一时间的大夏却直接沸腾了。<br/><br/> 第139章通敌<br/><br/> 通敌卖国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赦的,不论是谁,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谁的头上若被按上了这个罪名,文诛笔伐,天下声讨,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为千古罪人,自然更无资格继承大统,掌握权柄。<br/><br/> 而大夏的四皇子怎么也想不到这罪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br/><br/> 谁能想到姜直的身份在被确认的瞬间,就变成了他通敌的罪证。而客死他乡,借粮不成,反而死不瞑目的二皇子成了他卖国的证据。<br/><br/> 夏皇老了,实在太老了,他的儿子们如嗅着腐肉围坐在皇位边上的鬣狗,一个个垂涎着老父亲座下的同时,眼里又闪烁着狡诈凶残的光,时刻准备着将自己的兄弟一口咬死。<br/><br/> 李璃说过,在左相借着四皇子的手栽赃定北侯的时候,后者勾结外鬼的罪名也就成立了。<br/><br/> 根本无需确切的证据,只要一个似是而非的谣言,一个他人不知的内幕,大夏的几位皇子就能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地将握着兵权,眼看着就能摘得胜利果实的四皇子推向深渊。<br/><br/> 大燕定北侯的副将居然隐姓埋名在虎威大将军身边,没有人会觉得是姜直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地成为四皇子牵制左相的棋子,让放在眼皮底下监视,他们只会想到里应外合。<br/><br/> 这几年樊之远如神兵突降地建立起樊家军,强硬地将大夏军赶出大燕国土,甚至被夺回了好不容易占据的燕荆五州,明明在此之前大夏南下势如破竹,形势一片大好!算算时间,姜直在大夏军中站稳脚跟樊之远崛起正是一前一后,可不就是内外勾结的一出好戏?<br/><br/> 更不用说被百姓寄予莫大的期望,前往大燕借粮的二皇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燕。<br/><br/> 赵宇有句话说的不错,八卦小报就是在大夏国都也是广受欢迎。不知什么时候,那一期由诸位大人共同草拟,公布于众的临山围场事件的八卦小报在大夏流传开来,传的大街小巷都是。<br/><br/> 平时大夏人民想看个小报还得通过特殊途径购买,还是好几期以前的,而这次得到的却容易极了,不少书铺暗中都有卖。<br/><br/> 这其中若是没有别有用心之人,自是无人相信,不过又如何呢?<br/><br/> 几位皇子看到这些简直欣喜若狂,不仅没有制止,找出其中借机生事的宵小,反而推波助澜,激起了民众对四皇子的愤怒。<br/><br/> 王鑫一掌将赵宇归西,他什么时候归顺四皇子远在大燕的李璃难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