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快点把这些105野战炮卸下来,要找相对地势高一点、土质不太软的地方!不然助锄都夯不实,一开炮就往后跑了!”<br /><br />“小心,卸炮的时候先垫土堆出缓坡!别硬砸下来!”<br /><br />黎明前的黑暗中,近百辆斯柯达公司刚刚下线不久的、由保时捷先生设计的、连型号都还没确定的半履带柴油机牵引车,正运载着一门门野战炮,穿梭在克拉科夫至戈尔利采之间的原野上,抵达指定位置后就卸下火炮。<br /><br />这种最原始的半履带车,3月初的时候才突破关键技术难点、4月份才正式研发成功,而如今是5月,只有小批量试产的不到一百辆样车,能够投入前线。<br /><br />就这个产量,还是斯柯达半个多月前疯狂赶工扩产,才做到的。<br /><br />这种原始的“保时捷半履带车”,别说和地球上二战时期著名的SDK251型半履带车相比了,就是跟250型都远远没法比。<br /><br />毕竟早了20几年,技术差距太大。如今的半履带车,只是纯牵引车,而非装甲车,没有任何附加装甲和火力。<br /><br />非要说形状,倒是更近似于丑国人1930年代中期的M2半履带车。那也是一种没有武器、没有装甲、形状和正常卡车差不多的半履带车。<br /><br />所以需要的额外设计工作量也比较小、研发周期才快,就把卡车改个半履带牵引动力结构就能直接生产了。<br /><br />保时捷半履带车的引擎性能肯定比后来1930年代的丑国半履带车的引擎差。但因为选了柴油机,至少在牵引功率这一单项指标上还是不差的,单台动力已经超过了120马力。<br /><br />差距主要体现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整车机械可靠性还没经过磨合,悬挂系统也垃圾得多,经常运了没几趟就出故障趴窝了。<br /><br />这种车,大约能运载2吨多的货物在严重泥泞的地形上越野,或是牵引4~5吨的货物(但前提是货物本身的轮子不会陷到泥里)。<br /><br />如今戈尔利采附近的土地很泥泞,重炮本身的硬质轮子肯定会陷进去,没法牵引。就只能选择在车厢里放置2~3吨的火炮,运到目的地后再推下来。<br /><br />3吨以下的运载力,150级别的长管加农炮肯定是别想了——那玩意儿全重能达到10吨,至少超载三倍。<br /><br />但如果把身管缩短、减少装药和后座,还是有点机会的。<br /><br />比如德玛尼亚军中有装备一款1902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SFH02),身管才12倍径,行军全重居然才2.7吨,战斗时全重更是能降低到2.1吨。<br /><br />代价则是炮口初速太低,才330米/秒,哪怕40度仰角,最大射程也才7.5公里。<br /><br />如果是在其他炮兵之间能互相反制的正常交战场合,把7.5公里射程的短手炮拉到最前沿部署,似乎有点太危险了。<br /><br />但在如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今的戈尔利采郊区,前一天德玛尼亚军航空侦查已经看过了,露沙人在这一带也没有部署重炮,那就无所谓了。<br /><br />东线战场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战线辽阔,双方都有很多薄弱环节。那些预料敌人不可能进攻的方向,往往就没有重火力部署,就直接派一些垃圾填线师看看场子便行。<br /><br />尤其露沙军非常贫穷,他们的有些填线师都是两个人发一支枪蹲堑壕的,其中一个人战死了,就让战友捡枪继续打。<br /><br />而泥泞同样还会限制露沙人的阵地部署,比如戈尔利采周边的这块地方,就因为地势低洼积水,连堑壕都挖不深。<br /><br />稍微挖深一点,春季解冻的地下水结合春雨,就会把堑壕底部淹没。到时候人还是得站在水里,甚至有可能没顶。<br /><br />所以堑壕普遍被挖掘到仅有1米多深、比人的身高还矮一两尺,差不多就够了。<br /><br />露沙军士兵也没有德玛尼亚人那样的劳保鞋,只能是要么穿布鞋,要么穿长筒军靴。<br /><br />谁让他们之前没有经历过伊普尔地区那种泥泞堑壕战的教训呢,露沙的军需官普遍不知道如何帮助士兵防止堑壕足、防止脚气。<br /><br />这两个月翻浆期驻守下来,露沙军部署在低洼地带的填线士兵都不用打仗,直接就有三分之一得了脚气病,其中一小半还严重到“堑壕足”的程度,走路都很难走,只能原地蹲坑填线。<br /><br />最终,德玛尼亚人在正式进攻前,悄咪咪集结了200门105毫米野战炮,40几门150毫米短管野战炮。<br /><br />150在前,105在后,确保覆盖敌军前沿5~8公里范围的阵地。<br /><br />对面的露沙人却毫无知觉,持续的泥泞季,让士兵和军官都极度松懈。<br /><br />加上露沙军官对士兵的约束严厉而随性,遇到小事经常毒打,但毒打的理由却没什么章法,并不是看军纪而是看军官的心情。<br /><br />加上在后方驻守时、军官大多会喝伏特加酗酒,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麻痹和矛盾。<br /><br />就在这种环境下,德玛尼亚人对戈尔利采的火力准备开始了。<br /><br />……<br /><br />“这些露沙人还真是迟钝,真是天佑我军!”<br /><br />戈尔利采镇西边3公里的前沿阵地上,随着最后一批150毫米短管野战炮阵地部署完毕,威廉.凯特尔上校也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神色。<br /><br />今日这一战,在这片战场上,利奥波德元帅集结了第10集团军的40多门150毫米野战炮、200门105毫米野战炮。几乎把这两款短管轻炮都抽调出来、拉到一起集中使用了。<br /><br />威廉.凯特尔以区区上校军衔,原本只能带领一个炮兵团作战,但在这种临时抽调下,他的炮兵团也被拆散了,这支临时新组建起来的炮兵集群也需要人指挥。<br /><br />临时客串集团军参谋的鲁路修上校,就向利奥波德元帅举荐了他。说威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凯特尔曾经在敦刻尔克战役的特殊时期,临时指挥过前线的列车炮集群,所以今日这种场合,他肯定也有一定的应对经验。<br /><br />最终,利奥波德元帅部分采纳了鲁路修的意见,派了一名少将担任这支炮兵部队的指挥官,而让威廉.凯特尔上校担任副职。<br /><br />毕竟区区一名上校,指挥两三百门大炮还是有点太过越级。能实际指挥一个炮兵团、并且担任全部5个炮兵团构成的炮兵集群的副职,已经是非常极限的高配了。<br /><br />威廉.凯特尔也没有辜负鲁路修的举荐。作为鲁路修系的老人,凯特尔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对半履带牵引车的熟悉程度,是超过其他炮兵军官的。<br /><br />他跟鲁路修太熟了,半履带车还在研发时,鲁路修就在闲聊中跟他提过好几次这种新车的用法、以及战术优势。<br /><br />如今半履带火炮牵引车首次实战,整个统筹、部署工作,自然需要凯特尔这样懂行的人来执行。相比之下,作为凯特尔上司的那名炮兵少将,反而不太懂半履带牵引车的妙用,很多实际问题都要凯特尔临场见招拆招解决。<br /><br />此番为了把那么多重炮部署到位,有大约40辆牵引车在开了几个来回后,就抛锚故障了,只能等战后再修理。但不管怎么说,火炮群总算部署到了敌人根本预料不到的薄弱位置。<br /><br />“各炮团,按既定分配目标,各自调整诸元,开炮!”<br /><br />“轰轰轰!”<br /><br />随着最后的命令,200门105毫米野战炮和40门150毫米野战炮一起发出轰鸣,在面前3~8公里的戈尔利采镇及其周边的低洼泥泞地带上,制造出了一片惨烈的人间地狱。<br /><br />“哪里来的炮击?”<br /><br />“啊……是德玛尼亚人炮击!快隐蔽!”<br /><br />露沙军第8集团军第57师的阵地上,惨叫声顿时不绝于耳。<br /><br />无数残肢断臂乱飞,大量还没进入隐蔽状态的士兵,就在猝不及防的前期覆盖中瞬间化作了冤魂。<br /><br />“这……这不可能!这种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重炮?对面不是一片泥地、没多少敌人填线么?”<br /><br />“这种时候还管什么理由!快跑呀!”<br /><br />一群群幸存的露沙士兵连滚带爬往堑壕里钻,不顾堑壕底部积着水,甚至把整个人都暂时埋进水里卧倒。<br /><br />但普遍深度不足1米5的堑壕,对于150毫米重炮的防御效果实在是太差了。<br /><br />尤其泥泞地带,堑壕侧壁也没法挖得坡度太陡峭,容易因为土质疏松而塌方。大部分露沙军的堑壕,只能算是“侧壁坡度40到60度的狭长土坑”。<br /><br />这样的结构,让炮弹更容易直接落到堑壕内部。只要一发运气好,就有可能直接带走一整段壕区内的数十条人命。<br /><br />前沿的露沙士兵,开始出现一整连一整连的伤亡,随后发展到一整个营只活下来几十号人,其余都被密集到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恐怖的炮击炸死了。<br /><br />对方集结了相当于6~7个师的炮兵力量,还密集轰炸1个填线师的防御阵地,还是如此不坚固的阵地,出现惨烈无比地伤亡,也就不足为奇了。<br /><br />“这些露沙人的防御工事坚固程度,跟伊普尔的布列颠尼亚军防线根本没法比,烂泥地上挖几个1米5都不到的坑,就算是防线了?活该他们为此付出代价。”<br /><br />凯特尔上校通过炮队镜仔细观察着远方敌军阵地上的炮击效果,<br /><br />当他看到一片片敌人扛不住压力、不肯再蹲在堑壕里等死,而是没头苍蝇一样跳出堑壕往后狂奔逃窜,连枪都没带只求跑得快一点,但最终还是没能跑出炮弹的覆盖区,被徒劳炸碎在阵地上。凯特尔便忍不住这般感慨。<br /><br />偏偏露沙军的基层作战单位,还都没配无线电台,他们的电气化水平太低太弱了,要师部才有电台。<br /><br />所以前方的营、团级作战部队遭重了,伤亡惨烈,甚至都没法通过无线电直接通知师部。还得派出通讯兵骑马狂奔去师部报信。<br /><br />在这种战场上,指望跑步或骑马或者冲出几公里远,几乎是不可能的。<br /><br />每个连,每个营,往后方都派出了不止一个通讯骑兵,但无一例外都在半路上被密集的炮击炸成了碎肉。<br /><br />最后,还得躲在戈尔利采镇上某处地下掩体内的露第57师师部、自行通过炮火观察员发现前线部队的损失情况,并且向军部、集团军司令部发报求援。<br /><br />……<br /><br />“第57师在戈尔利采镇遭到无法评估的敌军巨量重炮集群密集炮击!请求支援!请求支援!前线情况不明!部署在最前沿的2个步兵团、8个营,没有一个通讯骑兵活着跑回师部通报前沿伤亡情况!<br /><br />本师根据战场形势预估,前沿部署各团、营伤亡率至少已经有三分之一!大量前沿部队已经崩溃!具体崩溃规模无法统计!没有一个前沿团、营的通讯兵活着回来报信!”<br /><br />第57师的急电传到附近的塔尔努夫县的军部,第8集团军第21军的军长也慌了起来。<br /><br />塔尔努夫县距离戈尔利采只有20公里,但塔尔努夫县是位于克拉科夫-普热梅希尔的铁路线上的,属于“当道立城”,所以这里的防守相对严密,足有1个由3个师组成的整编军。<br /><br />原本露沙军也以为,在泥泞的翻浆期,德玛尼亚人就算能发起进攻,也要沿着铁路进攻,不太可能从旁边的低洼泥泞区绕路。<br /><br />但现在这一切偏偏就是发生了,德玛尼亚人不知怎么的,就在离开铁路20多公里远的低洼泥泞带,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还集中了巨量重炮撕开了口子!<br /><br />再后方的普热梅希尔要塞内,露第8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上将,闻讯也有点慌神起来。<br /><br />他立刻给塔尔努夫县的第21军军部、还有戈尔利采的第5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7师师部回电:<br /><br />“必须坚守阵地!不许后退!我立刻给方面军司令发电,让已经翻山南下的主力尽快抽调部队回来堵口!<br /><br />但在此之前你们必须顶住!哪怕被敌人从戈尔利采突破后、绕后包围了,也要坚持战斗,就算被包围了,能多拖延敌人几天也好!那样才能为主力争取到足够时间!我也会立刻抽调几个骑兵师前去增援你们!”<br /><br />布鲁西洛夫也算露沙军中少有的名将之才了,虽然他的上司、西南方面军司令是个唯唯诺诺只知道听陛下命令的家伙,抽调了布鲁西洛夫太多的部队南下。<br /><br />但布鲁西洛夫还是试图通过手头仅有的力量,堵住这个突然出现的致命缺口。<br /><br />他也算是说到做到,刚回完电,就又打了一个电话,通知另外一些部队:“让桑多梅日的第12哥萨克骑兵师尽快赶去戈尔利采增援、再让热舒夫的第14哥萨克骑兵师增援塔尔努夫。<br /><br />尤其要第14哥萨克骑兵师保护好从塔尔努夫退往热舒夫的铁路线沿线,避免戈尔利采被德玛尼亚人突破后、德玛尼亚人立刻迂回切断塔尔努夫与我后方的铁路联系!”<br /><br />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得到集团军司令的命令,也立刻从各自驻扎的县镇开拔,全速朝着前线的缺口地带狂奔而去。<br /><br />——<br /><br />PS:今天虽然也是两更,但已经1万1千多字了,月初,有票就求个票吧,没有也没办法。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活人深处

穿黄衣的阿肥

万世之名

古羲

玄鉴仙族

季越人

守序暴君

不在意中人

大道之上

宅猪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