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第118章空降利沃夫-下<br /><br />两个小时之后,19日凌晨3点半。<br /><br />利沃夫以西大约十几公里的一片无名旷野上空。<br /><br />“长官!我们应该已经抵达预定空降场了!请示是否准备伞降?”<br /><br />鲁路修乘坐的这艘飞艇的艇长、也是其中一支飞艇中队的中队长,彼得.施特拉赛少校,轻声向鲁路修询问道。<br /><br />彼得.施特拉赛也算是王牌艇长了,他的王牌战绩,就是在上次敦刻尔克战役时得来的。<br /><br />当时他驾驶的是轰炸飞艇,用2000公斤航弹处决了布列颠尼亚人已经坐沉在德潘讷海滩上的前无畏舰“火星号”。<br /><br />不过这次行动没有轰炸任务,所有飞艇军官驾驶的都是运伞兵的空降飞艇,彼得.施特拉赛少校也只好接下这无聊的差事。<br /><br />整整两个小时的飞行,他都有些提不起劲来。<br /><br />“再等等,不急着伞降,说不定能观察到凯塞林少校组织的敌后渗透队的地面引导信号呢——让飞艇稍微闪几下灯光好了。”鲁路修最终如此吩咐。<br /><br />彼得.施特拉赛大惊:“这不是暴露目标么?”<br /><br />鲁路修:“无所谓的,短暂的暴露敌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他们还能立刻起飞战斗侦查机,然后找到我们、再拦截么?这里是郊外,我们的脚下应该没有驻军。<br /><br />倒是阿尔伯特.凯塞林少校那边,昨天傍晚之前,我派出了侦察机,又跟他的渗透队取得了联系,还给他丢了几箱补给,有焰号弹和作战时间表,他应该会来接应我们的。”<br /><br />彼得.施特拉赛听说己方还有提前渗透过去的内应,这才彻底放心,于是就让各飞艇暂时开灯、短暂闪烁几下。<br /><br />还别说,仅仅两三分钟后,地面上远处某地,居然就燃起了一些焰火,但并没有朝着天上喷射,时间也很短暂。<br /><br />这种信号,只有从天上往下看的观察者,才会觉得特别明显,而地面上远处的人是看不见的。<br /><br />这正是鲁路修昨晚天黑前,让侦察机找到凯瑟琳后,空投下去的报信用弹药。<br /><br />鲁路修看清信号后,果断下令:“找到了!往那边靠!在那儿伞降!这附近不光有田野,肯定还有小树林,伞兵落进小树林会很危险,被挂住,能按指示飞就按指示飞。”<br /><br />“各艇准备空投!”<br /><br />彼得施特拉赛用灯光闪烁信号传递了简单的空投指令,整支飞艇部队很快做好了伞降前的最后准备。<br /><br />舱门打开,并不算猛烈的寒风灌进吊舱,一名名伞兵鱼贯而出,鲁路修本人也在前面几个下属跳下去后,深呼吸几口,跳出了吊舱。<br /><br />这个几个月里,鲁路修也有多次训练过跳伞。他前世作为军迷,也玩过运动翼伞,自己花钱请教练那种。所以掌握得还算快。<br /><br />作为发明空降战术的人,鲁路修也想过亲自指挥一线伞兵作战,这样对于将来的晋升也有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处,能补完师/团级一线军事主官的履历。<br /><br />之前在敦刻尔克时他不敢亲自空降,是因为空降场太危险了,需要直接落到要塞头顶上,一落地就陷入激战。<br /><br />但这次的场合,就非常合适了——空降场是敌后兵力比较稀疏的地方,可以攻敌不备。而且,利沃夫附近,距离普热梅希尔也就70公里。就算有点什么意外,大不了带着这个精锐团往西徐徐而退,跟陆地上绕过普热梅希尔而来的己方大部队会师就是了。<br /><br />反正现在喀尔巴阡山南山北都有己方的部队,山南是第6集团军,山北是第10集团军,走哪条路都能回去,不存在自陷绝地。<br /><br />之所以非得玩空降,一是为了加速扩大战果,二是为了救出此前在普热梅希尔投降的友军战俘。所以最坏情况下,也无非是救不出战俘罢了。<br /><br />鲁路修在空中冷静地数了10个数,然后猛拉伞绳,一切皆如训练,最终稳稳落地。<br /><br />落地后他就抽出武装带上的折叠匕首,割断伞绳,给MP15冲锋枪插上弹匣。整个过程中,还有身边的警卫士兵过来帮他一起割伞绳。<br /><br />“长官,我们已经找到凯塞林少校的人了,他带了一百多个一起逃出来的战俘,来接应我们了。”鲁路修的警卫连长克洛泽,很快步履轻捷地跑过来,给鲁路修带来好消息,还用手电筒稍微晃了晃,指示方向。<br /><br />1915年的5月19日是农历初六,上弦月。而上弦月只在前半夜出现,如今是凌晨3点半,天上是没有月亮的,不靠补充照明根本什么都看不见。<br /><br />鲁路修立刻朝对方所在的位置迎过去,没走几百步就撞见了阿尔贝特.凯塞林少校。<br /><br />“凯塞林少校,你做得很好!不但稳住了俘虏的人心、掌控了投降前的破坏工作,居然还能带着一百多个战俘一起伺机逃出来、在敌后躲藏。我带来了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元帅签发的晋升令,此时此刻起,你就是一名陆军中校了。元帅还决定再授予你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br /><br />鲁路修和对方紧紧地握了握手,还把一个塞了几张折叠文件的信封递给对方,并且掏出一个铁十字勋章,给对方别上。<br /><br />敌后战场上,一切繁文缛节都要从简。<br /><br />凯塞林中校摸着铁十字勋章,心中仍然激动莫名。<br /><br />这次任务真是赌对了,虽然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还要组织投降,但一下子升了两级,出发前升一级,接应到又升一级,从上尉变中校了。<br /><br />凯塞林连忙向鲁路修透露更多关键军情信息:“长官,我们早就探明了,关押我德玛尼亚族战俘的营地,就在这里往西6公里——我之所以建议在这里空降,也是怕离营地太近被敌人发现、赶来截击。<br /><br />现在这片空降场,虽然离得远一点,还得强行军走过去,但胜在不易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被敌人发现。而且周边都是大片的田野,空降也安全。我们可以慢慢整好队形,收拾好武器,再发动进攻。”<br /><br />鲁路修想了想:“我记得,我们这儿是位于两座战俘营小镇之间、偏南的位置?关押德玛尼亚族战俘的营地,在我们西北方6公里?关押波西米亚等族战俘的营地,在东北偏北8公里?”<br /><br />凯塞林微微一愣:“确是如此,您……这是打算出其不意,同时分兵奇袭两座战俘营么?”<br /><br />鲁路修来之前肯定是做好计划的,但事到临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天时地形、落地的实际坐标位置,进行微调。<br /><br />他回忆了一下这一带的地图,最终果决拍板:“夜间隔了那么远,还没有良好的通讯手段,如果发报联络的话,也容易被敌人截获、警觉。指望两地同时开始奇袭,太难了,还是优先救援我们德玛尼亚本族的战俘吧。<br /><br />我记得,德玛尼亚族战俘那座营地小镇,东边几公里就有树林,到时候我们分兵,分出两个营从不同方向奇袭战俘营,另外留出两个营,在镇子东边道路、树林相对密集的地方埋伏。<br /><br />要是利沃夫城内有敌人得到消息赶来增援,或是关押波西米亚战俘营的守敌也赶来增援,我们就设伏围点打援!要是一直没有敌人反应,我们救出德玛尼亚战俘后,稍稍武装一些士兵,再带着一起去进攻波西米亚战俘营!”<br /><br />鲁路修最终选择了最求稳的打法,分兵进攻难以同时动手,还容易分散力量,不如孤注一掷确保其中一半目标必然完成,再顺手搂一下敌援,见机行事。<br /><br />在他看来,那些捷克兵的优先级,肯定是比本族兵稍微低一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本族兵只要救出来,就能立刻形成战斗力,忠诚度绝对没问题。<br /><br />而就在鲁路修和凯塞林一起、简单筹划好作战细节时。这一整个空降团,除了几十个跳伞时摔死摔伤的士兵,其余也大多安全集结了。<br /><br />后来统计,全团总共摔死了5个人,摔伤了22个。这个伤亡数字,在夜间空降中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主要是得益于凯塞林帮他们选择的空降场是一片农田。<br /><br />而翻浆期末尾的黑土地非常松软,有降落伞的情况下完全不可能摔死人,少数几个死者也是落地冲击时姿态不对,翻滚中头插进泥浆里挣扎不出来,被窒息呛死了,并不是直接被物理冲击撞死的。<br /><br />掷弹筒、轻机枪这些兵器,则是通过单独的武器箱、挂着降落伞丢下来的,原本以为会有一部分装备落地时摔坏。<br /><br />但最后结果却发现,摔坏倒是根本没有摔坏的,但有少部分军火箱在落地时深陷到泥地里找不着了。但只要能找到的,都可以正常使用,一件摔坏的都没有。<br /><br />鲁路修收到这些初步信息时,内心也颇为感慨:自己做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计划的时候,一切都比照着地球上后世诺曼底敌后空降的情况在规划,但却百密一疏,没想到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的细微地理天气差异。<br /><br />这边可是黑土地大平原的翻浆期,摔死人和陷没物资的情况、原因,跟西线都是不一样的。空降作战理论,将来还有得学有得完善呢,自己也不能光靠这点先知先觉一直吃遍天,得让专业的人来花心思研究。<br /><br />士兵们落地后再捡枪、收拾弹药,前后花了20多分钟,4点整才集结完毕,随后就朝着西北边6公里的战俘营奔驰而去。<br /><br />……<br /><br />凌晨5点半,利沃夫西郊、戈罗多克镇战俘营。<br /><br />这座战俘营的最高长官、奥斯马诺列夫上校还在睡梦中。<br /><br />最近半个月来,西边的战事越来越激烈,不过这一切都跟利沃夫这边的驻守部队没关系。<br /><br />这里的驻守部队,都是在前线已经打残、疲惫不堪后,退下来休整的。<br /><br />奥斯马诺列夫上校曾经带着他的团,参加过普热梅希尔要塞围城战,他的团满编有接近5000人,但围城战打完后,就只剩2000多人了。<br /><br />回到后方稍稍补充了上千名新兵,如今恢复到3200人。他分了其中2个营在德玛尼亚战俘营这边,约1800人,另外两个营放到波西米亚战俘营那边,1400人。<br /><br />因为在围城战中伤亡颇重,上面才把他撤回来,让他看守普热梅希尔要塞投降的战俘。<br /><br />那些战俘曾经都是他的老对手,在死守要塞的过程中杀了他手下一半的袍泽。所以奥斯马诺列夫上校对这些战俘有着刻骨仇恨,看管起来非常严厉,逼迫他们干苦役的时候也非常下死手。<br /><br />这4万5千人的德玛尼亚族战俘,平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维护利沃夫周边的铁道路况,以及去利沃夫火车站装卸车,外加耕种利沃夫附近的田庄。<br /><br />去年年底利沃夫附近地区的冬小麦种植农时并没有耽误,麦苗种得很好。但今年入夏以来,因为周边地区成了战区,很多农奴逃荒了,到了5月下半截,本该是冬小麦的收割季,却没人收粮食,就需要逼迫战俘去抢收抢种。<br /><br />种田比其他苦役更难管理,因为工作场地面积很大,看守难免有看不住的时候。才收割了一周麦子,就有好几百个战俘找机会偷偷溜了。<br /><br />还有一些战俘军官,则是利用投降时享受到的“军官被优待、可以保留个人财物”优待,私藏了一些金马克,然后趁着下田劳作的空档,偷偷塞金币给看守的露军小兵。<br /><br />露军军纪很差,有些普通士兵都是农奴出身,没见过什么世面。有贵族出身的军官战俘塞给他们金币,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钱偷偷放人了,回去就只报一个自行逃跑。<br /><br />因为逃跑不可能杜绝,奥斯马诺列夫上校也就不怎么惩罚自己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兵。<br /><br />每次发现有逃跑,他都只会搞株连,把出现逃跑的那部分战俘部队,抽一些“疑似有逃跑动机和倾向”的出来,枪毙了以儆效尤。<br /><br />如果是逃跑未遂被抓到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可以名正言顺直接枪毙。<br /><br />最近一周里,逃掉的战俘有几百人,被他枪毙掉的战俘也有数百近千人。剩下的4万3千多战俘只能是敢怒不敢言。<br /><br />此时此刻,正是将士们沉睡将醒未醒、迷迷瞪瞪的点,天色也仅仅是刚要微亮。<br /><br />突然之间,“砰砰砰~”的掷弹筒抛射声,就在营地外围此起彼伏地响起。<br /><br />数十枚与手榴弹威力相当的弹丸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高高的抛物线,随后在营墙内外炸开。<br /><br />随着“轰轰轰”地爆炸声,营墙被炸开好几个缺损,营内四角的哨兵望楼更是遭到了密集招呼,几乎在第一波攻击中就被掀倒。<br /><br />那几座哨楼上的8挺M1910重机枪,更是一枪未开,就被直接端掉了。<br /><br />露沙军队一个团最多也就16挺重机枪,奥斯马诺列夫上校的团还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看守两座战俘营,所以这边总共也就8挺。<br /><br />平时布置在营地角落,也是为了封锁围墙,只要有人越墙逃跑,就直接沿着墙根扫射,足以确保逃多少杀多少。<br /><br />没想到这种部署,却在这种特殊时刻,导致了两个营的重机枪,在敌袭的第一波火力中就被全灭。<br /><br />露沙人的重机枪被掷弹筒端掉了,德玛尼亚人的轻机枪却开始“哒哒哒~”地扫射。<br /><br />几乎一瞬之间,攻营的德玛尼亚人就从静默状态切换到火力全开,轻机枪群喷吐出数十道交叉的火舌,就盯着各处哨位上的残余哨兵猛扫。<br /><br />“敌袭!敌袭!”营地内的露沙看守完全没料到会在这种大后方遇到敌袭,一时极为懵逼,只是大乱吼叫。<br /><br />这个时代的人,谁能想到敌人会突然出现在距离前线至少七八十公里远的后方呢?看守营垒的露沙兵,本就非常松懈,仅有的一点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营内的俘虏身上,不会去注意外来者。<br /><br />第一波攻击很快把围墙上的火力点都打懵了,数十名当值哨兵直接阵亡。<br /><br />而大群的德玛尼亚冲锋枪手,已经趁着天色还没全亮,趁着昏暗的掩护,猛冲了上来。<br /><br />营内只有莫辛纳甘连珠爆豆般的枪声在抵抗,虽然足有数百根莫辛纳甘,但却完全阻挡不住敌人的冲锋。<br /><br />德玛尼亚人的冲锋枪“哒哒哒”地扫射着,靠近营墙就掷出成排的手榴弹,足足在南北两侧围墙上丢下了数百枚手榴弹——德玛尼亚人还特地调整了进攻阵位,在进攻之前稍稍迂回了一下,确保南北对进、夹攻这座营地。<br /><br />“团长!德玛尼亚人冲进来了!”<br /><br />当德玛尼亚冲锋士兵已经用密集的手榴弹炸开营墙和营门时,奥斯马诺列夫上校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参谋和卫兵才冲进来告诉长官最新情况。<br /><br />奥斯马诺列夫上校刚刚穿好了裤子,还是穿歪了的,皮带都没系,靴子也只是草草套上、还没系排扣。<br /><br />“哪里来的敌人?是什么敌人?搞清楚了吗?”<br /><br />那名团参谋也一筹莫展,只是随便猜测:“应该就是之前逃走的那些战俘,不知道去哪里搞来了武器,跑回来偷袭我们营救他们的战友!”<br /><br />“放屁!那逃走的几百号人,能找来那么好的武器?难道是德玛尼亚人用飞艇给他们空投了武器?”奥斯马诺列夫上校还算比下属更多一点脑子,立刻就意识到这种火力绝不是逃亡的战俘们能有的。<br /><br />但他也只是猜测有敌人主力军跟这些逃跑战俘取得联络、空投武器给他们,没往“敌人直接派了空降兵”这个选项上猜。<br /><br />不过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他立刻下令各营各连自行抵抗、稳住阵脚。如果战俘们有想里应外合的,就直接对战俘扫射!<br /><br />他很清楚,到了这一刻,杀一个战俘也好,杀一个敌人士兵也好,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这些战俘被劫走了,他们只要拿回武器,也会立刻重新变成危险的战士的!<br /><br />吩咐完这一切后,奥斯马诺列夫上校又下达了另一道紧急命令:“抓紧给另一座营地发电报示警!也同时向驻守利沃夫的奥格尔基师长示警!我们这里遇到敌逃亡战俘组成的抵抗武装袭击!但敌人不知道通过何种手段、从德玛尼亚正规军那里得到了重火力!请求支援!”<br /><br />无线电兵立刻按照团长的命令,给附近的各部友军无差别发报示警。<br /><br />——<br /><br />PS:又是日更万字的一天……看了下,从9月1号开始至今,至少天天日更万字……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