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送信的家仆。没有几天,在路上他又遇到了返京的这个家仆,于是钱沣就以御使的身份对其进行审问,并搜了他的身。结果搜到了国泰写给和珅的私人信件。内容是说:“借款填补亏空的库银,已经准备齐备,请您放心。”另外,信中还夹杂着不少“隐语”,一时还搞不清。于是钱沣马上把这件事上报了乾隆帝。待和珅、刘墉等一行都来到山东济南后,钱沣先不动声色,也不顾和珅的利诱、威胁,并冲破和珅的种种阻挠、牵制,坚持到各地银库一一核实。在刘墉的配合、支持下,很快查清结案。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一日,和珅、刘墉与钱沣等人来到历城县,和珅看到该县银库的帑银已经补齐,便命令“抽视库银数十封无缺,即起还行馆。”但是当时钱沣发现这些“库银”的成色不对,认为它们多是“市银”,而不是“库银”。于是他请求暂时封库待查,第二天,发出布告说:这些“库银”如果是从商家挪借,则诸商家赶快来库认领,倘若迟来的话,“则封库入官矣。”于是商贾们纷纷到库认领,很快库藏为之一空。最后查出历城县银库亏空40000两;粮仓缺少仓粮3000石。接着又复查了章丘、东平和益都等州县银库,也是库库亏空,最后统计山东全省各州县银库,总共亏空200多万两白银。在事实面前国泰不得不承认他婪索下层属员的罪行。于是乾隆帝一怒之下把国泰、于易简处以死刑,并籍没全部家产。可是,如果仔细对照档案等其它史料认真考证、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段记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据清史档案记载,和珅、刘墉与钱沣等人,奉乾隆帝谕旨是于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四日一同从京师?发前往山东的,并于同年四月八日到达济南。这就是说,在短短的四天时间内,钱沣没有可能事前就单独一人先行,在途中与和珅派去的送信人相遇,并守候其从济南返回途中,进行审问。再说,钱沣作为一名监察御史(从五品,属“小京官”之列——笔者注),也没有资格无缘无故随便审问别人,甚至搜别人的身呀!其次,从时间上看,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无论是骑马、乘船、坐车、坐轿,都是不能在短短的四天之内往返于京师与济南之间的。再则,既然乾隆帝事前就已接到钱沣的奏报,知道和珅派人通风报信,还怎么可能轻易地再派和珅参与此案的查办呢!?由此可见,世传和珅曾派家仆给国泰通风报信,让他事先有所准备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不过国泰事先确实是知道京城有人要来山东查办案件的,因此也相应做了些准备。而这个通风报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国泰的弟弟国霖】的家仆套儿。因为当时国霖正在皇宫中作头等侍卫,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在钦差大臣们离京之前,偷偷派家人套儿假借到济南探望其母的名义(当时国泰的母亲正在济南逗留),给其兄国泰送信的。<br/><br/> 还有一件事应该澄清,这就是关于和珅与刘墉为首的钦差们清查历城县银库的一些细节,在许多书籍的记载中也是不正确的。一般的说法是:他们先后盘查该银库至少两次,第一次只“抽查至数十封”便停止了;第二次才进行了“彻底清查”。其实,在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一日,和珅、刘墉给乾隆帝的奏折中就有明确记载:“臣等即同诺穆清(有时也写作|“亲”——笔者注)、钱沣并随带员司前往历城县彻底清查,按款比对,逐封弹对,查得该县应储诸项虽属相符,但内中颜色掺杂不一,又将仓谷逐加盘验,计缺少三千余石。据该县郭德平称:‘自仓廒坍塌,谷石霉烂,恐新任知府到任盘查,是以余取本城钱铺刘玉昆银四千两抵补空项。’及传刘玉昆到案,坚不承认。臣等复诘郭德平,看其语涉支吾,甚多疑窦,恐有预闻盘查信息,挪移掩盖情弊,遂严查藩司于易简。据称:‘本月六日,巡抚国泰闻有钦差前来公干之信,就对我说:历城现有亏空,若来盘查恐怕破露。我有交州县变卖物件的银子在济南府里,叫他挪动,暂且顶补便了。郭德平就向冯埏署中要了银两四万两归入了库内。’臣等又询问于易简,此项交州县变卖银系何款?据称:‘国泰借<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办买物件,巧于婪索,交州县办了物件,随意发些价值,又将所办物件另定高价勒交各州县变卖,各州县按件交银,俱是冯经手,是以存府等语。’是以历城库项亏缺掩盖情弊显然……遵旨询问臬司梁肯堂,据称:国泰勒索属员实有其事,俱系济南府冯埏经手等语。臣等即传到原任济南府调任漳州府冯埏,严加究诘。随据冯埏将以上情节供认确凿,矢口不移。又讯,据历城县知县郭德平所供‘县库亏缺,又将国泰交存首府银两挪移补臣处。与于易简、梁肯堂、冯埏、郭德平各供诘讯国泰,始犹狡唇,不肯如实承认;后令于易简、冯埏、郭德平当面指证,国泰方肯供认前情。“由此可以确定,盘查历城县库实际上只有一次,并非两次。而且国泰用以抵补库银的银两,也不是从商人处挪借的,而是他存放在济南府的勒索地方州县的银两。进而可以推测,世传历城县银库是借各商家的银子的说法,不准确的,很可能就是根据郭德平所供:“赊取本城钱铺刘玉昆银四千两抵补空项”的伪证演绎而成的传闻。<br/><br/> 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和珅在这次去山东济南查办国泰、于易简贪污案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暴露出他与国泰之间的关系,他与左都御史刘墉之间的关系也基本是和谐的。因此,可以说这次办案取得了圆满成功,乾隆帝对此也比较满意。他认为和珅在山东的所作所为,都很符合自己的心意,是按照他的旨意办事的,即妥当的处理了国泰和于易简,也维持了社会秩序与封建统治的正常运转。<br/><br/> ☆、第二十二章插手<br/><br/> 清查赃官这种事,最好的法子是明枪暗箭双管齐下,乾隆令和硕和莲格格青莲、慧郡王永瑶去济南为孝贞皇贵妃移陵,军机大臣上行走和珅随驾护送;又密旨令刑部侍郎刘墉、内阁行走王杰代天巡守,监察御史钱沛同时出京,彻查山东巡抚国泰之事。<br/><br/> 国泰曾是和珅手下最贪婪最狡猾也最狠毒的一条狗,联名上书上的罪名令乾隆心惊,同时国泰那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信也让乾隆很是愤怒。<br/><br/> 可惜,没有确切的证据,一封莫名其妙的信说明不了什么,国泰大可以抵死不认。<br/><br/> 就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一个人找上了坤宁宫。<br/><br/> “慧郡王。”永璟带着透明的微笑,彬彬有礼。<br/><br/> 福康安看他唇边的坏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自己这身份着实尴尬,论年纪他比永璟小些,应该是十四阿哥,可是宫里对永璐这正经十四阿哥都叫惯了,所以皇上干脆封了还没开府的他做慧郡王,省的序齿上麻烦。<br/><br/> 可是即使如此,“兄弟”间相称的时候,还是有些讪讪。<br/><br/> 既然他没叫自己弟弟,那自己也不必叫他哥哥,福康安把永璟迎进来,吩咐小太监上茶,自己摇着扇子一副高傲样:“十三贝勒有什么事吗?”<br/><br/> 永璟看着他握着扇子表面得意飞扬眼底深埋戒备的模样,抿着茶,给他使了个淡淡的眼色,福康安皱着眉挥挥扇子,屋里之人悄然无声地俯首退下。<br/><br/> 永璟直截了当,声音飘渺:“我要跟你们去济南。”<br/><br/> 福康安的扇子陡然停了一下,这些年跟永璟接触多了,也知道打太极没用,干脆直问:“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br/><br/> 永璟还是笑得飘忽,涩暗无生气的眼里闪过微微的一丝倔强,但稍纵即逝:“这个你不必管,如果你不带我去,你不在上书房的这段时间里,我会欺负死福长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