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生命有限,精神不朽,中和之道,生生不息。<br/><br/>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二年,这十六字镌刻在国会广场立起的人类思想文明纪念碑上。在纪念碑的后面,从上到下刻着从伏羲起、对人类思想作出贡献的圣哲贤人,有华夏的,也有非华夏的,包括亚里士多德、耶和华、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都列入其中——这个纪念碑,后面被称为世界文明纪念碑,所有国家的学者都以名字刻入碑上为荣。<br/><br/>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三年,集合中西大匠创作的名可秀塑像立在国家议会的入口,雕像底座刻着名可秀曾经题写的四个字——天下为公。每一位议员进入国会时都必须向这位国家议会的开创立致敬行礼,扪心自问,是否持着公心进入里面,听政议政。<br/><br/>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八年,第二任内阁首相连任两届期满,按制不再连任,经国会议员选举,前任内阁文化教育大臣、大公党党首名令夏当选为第五届内阁首相,组建内阁。新上任的文化教育大臣提议,将名可秀的逝世日定为教师节,以纪念这位在思想上引导了全民的师哲。<br/><br/> 名令夏却提出了异议。<br/><br/> 作为名可秀和卫希颜的长女,名令夏继承了“名”这个姓氏,即意味着是名可秀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她说,以母亲的意思,必定不会注重个人,而是期望天下师者都能担负起“师者,立德,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br/><br/> 于是,内阁决议,定每年正月十六开学后的第十日为“教师节”,并制定节日的纪念仪式,有师者的仪式,提醒为师者担负着立德和立教的责任,也有学子的仪式,提醒学生必须尊敬师长,秉持为学者的谦、恭、敬。<br/><br/> 内阁官书递到大周,大周同意。于是,两国颁告,使教师节成为华夏之制。其后,南洋诸国也先后颁令以正月二十六为教师节,行师者仪,学子仪。<br/><br/> 名可秀逝世的第二十四年,大周皇帝柴赟下诏,撤三省六部,组建内阁,建参政院和众议院,参政院职责同大宋国会,拥有立法、选举内阁首相、决定帝国重大议案的权利;众议院则是拥有议政权而无决议权。<br/><br/> 次年,柴赟驾崩,皇长孙柴璟继位。<br/><br/> 柴赟在位七十六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大周国力强盛,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商贸、农业均得到全面发展,国土也在不断扩张:<br/><br/> ——光昭二十八年,辽国因争皇位内乱,大周趁机出兵,攻破上京,辽皇北迁,大周疆域北部扩至斡朗改(今贝加尔湖以北),东北至蒲与路(今外兴安岭)。<br/><br/> ——光昭三十四年,高丽文武矛盾激化,李绍膺、李义方、李高、郑仲夫等武臣发动兵变,杀尽重要文臣,废黜国主王晛,迎翼阳公王晧即位,武臣大多兼任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职,建立武臣当政的傀儡政权。高丽文臣逃至宋、周,请求宗主国平叛。宋周两国会盟出兵,迅速平定叛乱。根据平叛协议,高丽将攻打金国时占领的所有土地作为出兵军费补偿金转给大周,大宋没有要军费,取得了在高丽兴办学校和报纸的权利——五十年后,高丽的思想文化已经全面大宋化了。<br/><br/> ——除了中洲的领土外,大周在北阳洲、南阳洲、非洲、大西洋岛屿上先后开拓建立行政路州,至光昭七十年,大周海内外领土总计三千一百四十七万平方公里,比大宋还多出几百万平方公里,就疆域来讲,是世界第一大的帝国。<br/><br/> 就帝王功绩来讲,柴赟做到了帝王的极致,文成武功,超越前人,而后人无可超越。<br/><br/> 在位六十二年的大宪皇帝赵昚,则以帝王仁德列入帝王之最。<br/><br/> 这是同时代两位同样光辉璀璨的帝王,后世再也没有哪位帝王可以与他们比肩。<br/><br/> 而秦始皇创制的“皇帝”的意义,事实上已经被他们结束。<br/><br/> ——“帝王拥有天下”已经被“帝王与士大夫共有天下”取代。<br/><br/> 名可秀逝世的五十周年,大宋帝国国家议会更名为“国民议会<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这标志着“帝王与士大夫共有天下”开始走向“与士民共有天下”。<br/><br/> 名可秀逝世后的七十六年,国民议会庄严通过决议,取消帝制,成立民主国家,皇帝赵昀宣布退位,大宋帝国更名为华夏共和国——设国家主席为国家军政首脑,国家总理为国家政务首脑,组建内阁治政,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和最高决策机关,拥有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国家总理的权利。<br/><br/> 同年,大周帝国下诏,国号更为“中华”,全称中华帝国。<br/><br/> 在名可秀逝世的一百周年,华夏两国南北会议决议,成立“华夏共和同盟”——“共和”者,共致中和。以三年为期,轮流担任主席国。<br/><br/> 这是一个比以前的南北约定更加稳固的同盟,它详细规定了在哪些重大事务上两国拥有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也标志着华夏两国的合作进入了更全面、更紧密的时代——这个时代,被史家称为“同盟时代”。<br/><br/> 在同盟时代的第五十年,以华夏共和同盟为核心,成立了“五洲共致中和联盟”,包括中洲、金洲(澳洲)、北阳洲(北美)、南阳洲(南美)、大洋洲五洲大陆和海洋岛屿的所有国家,简称五洲联盟。<br/><br/> 因为华夏两国在非洲也有领土,而认为自己是中洲国家的大金帝国事实上是地跨中、欧两洲的帝国,其西部领土在华夏共和同盟制定的世界地图上属于欧洲,所以,“五洲联盟”可以称为是七洲联盟,又因为北冰洲和南极洲这两大洲目前只被标记为“地理洲”,七洲联合国实际上就是世界联盟了。<br/><br/> “五洲联盟”的总部设立在中华帝国甘肃行省的羲州(今天水市),改名为易京,这里是伏羲氏和易经的诞生地——华夏两国在一百多年前的南北天文会议上确立的世界本初子午线的0度经线就在这里。<br/><br/> 在“五洲联盟”成立的第三年,欧洲的希腊罗马帝国——前拜占庭帝国,一百六十年前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面临崩溃危机,在华夏两国帮助下免于分裂,签署同盟互助协议,同意实施内政和经济改革,改国名为希腊罗马帝国——宣布接受《五洲中和宪章》,加入五洲联盟,并且提议,“五洲”改为“七洲”,大会审议后,决议改名为“联合国”,《五洲中和宪章》改名为《世界中和宪章》,俗称《联合国宪章》。<br/><br/> 自此,开启联合国时代。<br/><br/> 名可秀逝世的第二个百年,即华夏同盟时代第一百年,中华帝国宣布取消帝制,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br/><br/> 在名可秀逝世的第三个百年,此时联合国已经成立一百五十周年,世界各大洲的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联合国,因为联合国的两大核心,华夏共和国和中华民主共和国都以“致中和”为宗旨,基本上实现了联合国倡行的——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人人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平等、友爱、和睦,为了全人类的美好发展,共同奋斗,共同进步。<br/><br/> 当然,因为利益的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仍然少不了矛盾和纷争,但是,战争行为已经被禁止。任何率先发起战争的国家,都将受到联合国的武力制裁,发起战争的政府首脑和军队决策者将以“破坏人类发展罪”提交联合国国际法庭审判,并且由联合国中和理事会审议该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组织该国国民重新选举政府,确立新的体制。<br/><br/> 因为全球没有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没有世界大战这样的严重破坏人类发展的恶 xi_ng 战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