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即便感觉到宁长远正在用检视的目光看自己,赵霁还是露出友善的笑容拱手道,“宁将军好。在下赵霁,是来为杜家老太太看病的,就不在这里耽搁了。”<br/><br/> 宁长远颔首道,“你请。”<br/><br/> 赵霁随即对旁边的杜明说,“先带我去看看病人吧。”<br/><br/> 杜明心系着他家老婆子的病情,顾不得跟宁长远这位贵客寒暄,直径带着赵霁穿过庭院,从宁长远身边走过,去了正房。<br/><br/> 杜明和赵霁在前面走着,宁长远和杜明的儿媳崔娘子也跟着进来了,加上之前就在房间里照顾齐老太的杜家孙女儿,还有正在给齐老太扎针的薛御医,一时间整个房间显得异常的拥挤。<br/><br/> 当初赵霁进宫给皇帝治病,薛御医就是跟他在一个屋子里呆了五天的三位御医之一,彼此算是很熟悉了,他看到赵霁进门,抽空对他点头示意,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赵霁明白薛御医的意思,是让他先在旁边等着。<br/><br/> 御医的水平,自然不低,赵霁没有冒犯,安静的站在旁边看他给病人扎针。<br/><br/> 大概过了十分钟,薛御医停下了手中不停捻针的动作,收起短针,留着三根长针,还扎在病人的头上。<br/><br/> 薛御医之前给病人扎针,看起来十分耗费精力,现在满脸的疲倦。而且除了疲倦之外,赵霁看薛御医灰心的表情,就知道这位病人的情况恐怕不太好。<br/><br/> 薛御医接过崔娘子递给他的茶,喝了一口之后斟酌道,“实在惭愧,杜老夫人的病我也无能为力,只能尽量拖延时间。如果一直施针,再用参汤吊着,应该可以再拖延一个月,等儿孙回来给她老人家送行。”<br/><br/> 听到薛御医的话,赵霁的心里也很惊讶,在病人昏迷不醒的状况下,可以延续病人一个月的生命,这一切全凭那几根针,这实在是神奇。<br/><br/> 杜家的孙女儿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听到薛御医的话,虽然眼眶里有些湿润,但是这两天好几个大夫都下过回天乏术的断言,小女孩儿已经接受祖母即将过世的事实,悲伤也不太强烈了。<br/><br/> 崔娘子同样红着眼眶,她不但没有责怪薛御医的意思,还用非常感激的语气说,“能够拖延一个月,就很好了,大郎和他爹去江州贩丝,已经去了一个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半个月之内就能回来,要是耽搁了时间,二十天之内肯定也能到家。您要是能让他们回来,见老太太最后一面,那就是功德一件了,我们感谢您还来不及呢。”<br/><br/> 齐老太是个严厉的婆婆,家里做生意,明明很有钱,但是她从来都不肯用下人,家里洗衣做饭的事情,都是齐老太带着崔娘子和孙女儿一起做。齐老太当家,衣食住行都非常节俭,崔娘子看到丈夫杜朗赚回来的银子,经常感到愤愤不平。<br/><br/> 虽然齐老太压制了崔娘子的富家太太梦,但是崔娘子眼看婆婆不行了,心里还是难过,毕竟是一起生活了快二十年的人,早就是亲人了。<br/><br/> 到这个时候,催娘子还是有些惋惜,她婆婆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福。<br/><br/> 三十二年前,杜明生了一场重病,他一个大头兵,家里本来就没有余粮,一生病,家里立马穷得揭不开锅了。齐老太刚出了月子,为了给丈夫治病,就去宁家当了奶娘。<br/><br/> 当时宁长远的爷爷是一位四品杂号将军,而他爹只是一个六品百户,宁家本来就不是特别富裕的人家,雇奶娘不可能只让她带孩子,其余洗衣扫地的活儿也得干。<br/><br/> 不过小户人家也有好处,平时孩子睡着了,主家又没有事情,就可以赶回家看看,不像深宅大院,进去了一年到头也出不来。齐老太在宁家干了十年,直到宁长远去上武学,才回了家。<br/><br/> 齐老太在宁家干活儿,存了一笔钱,全拿去找五城兵马司的上官运作跑官,才让杜明这个老兵当上了城门官的职位。<br/><br/> 杜明当上城门官后,家里就宽裕了很多,但是齐老太还是要把钱积攒下来,因为还要娶儿媳妇。<br/><br/> 后来杜朗和崔娘子成婚,杜朗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想走杜明的老路去当兵,想要做生意,齐老太一口气就拿了三十两银子给不满二十岁的杜朗。<br/><br/> 虽然平时节俭,但是给杜明跑官,给儿子做生意的时候,齐老太一点儿也没有犹豫。<br/><br/> 杜朗拿着最初的三十两银子去跑商做生意,如今杜家在南城有自己的铺子,家资三万两都不止。<br/><br/> 最近几年,宁长远的官越做越大,杜朗和崔娘子想到齐老太和宁长远的关系,之前害怕露富被权贵欺压的心理都没有了,脑子多少有些发飘。杜朗很想买一间大房子,崔娘子想有丫鬟婆子伺候,但是齐老太一直压着没让。<br/><br/> 杜家是齐老太主事,杜明在家一般都不怎么说话。当薛御医说可以让齐老太多活一个月,崔娘子觉得公爹一向不爱说话,就主动对薛御医表达了感谢。<br/><br/> 但是她的话音刚落,杜明就开口了,“薛御医看过了,再让小神仙看看吧。”<br/><br/> 杜明听过赵霁的事迹,许多别人无法治愈的病人,都被赵霁治好了,所以杜明还没有完全放弃希望。<br/><br/> 对上杜明那双满是哀求的眼睛,赵霁也不敢夸口,只能说,“我会尽力的。”。然后又对薛御医说,“等病人扎完针,我需要帮病人做检查。”<br/><br/> 薛御医也很好奇,赵霁对这位病人是什么看法。<br/><br/> “再等两刻钟才能取针,小神仙不如去外面坐着慢慢等。”<br/><br/> 既然薛御医扎针之后,能够让病人的生命延长一个月,赵霁也无需那么着急,转身出了卧室,到外间的客厅去等候。<br/><br/> 事情说定,就此卧室里出去了,只留下满心尴尬的崔娘子。<br/><br/> 听杜明叫赵霁小神仙,她还以为赵霁是江湖术士一流的人物,可是看他跟薛御医说话的熟稔样子,她的猜测显然不正确。<br/><br/> 虽然赵霁小神仙的名头很大,在街头巷尾传的神乎其神。但他的事迹在流传的过程中,慢慢就变形走样了。<br/><br/> 在崔娘子从菜贩那里道听途说的版本中,赵霁的形象已经变成了贴金的神像,应该穿着五彩的霞裳,抬手一指就能活死人肉白骨。<br/><br/> 传说到了这个地步,就说明人们其实已经把赵霁当成了一个故事人物,而不觉得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了。<br/><br/> 今天赵霁真人站在崔娘子面前,她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也不会把这个少年和传说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br/><br/> 直到崔娘子听到赵霁和薛御医的交谈,才突然想起这位小神仙到底是何许人也。<br/><br/> 之后的半小时,赵霁跟薛御医讨论了齐老太的病情。<br/><br/> 按照薛御医的说法,如果齐老太刚刚昏迷的时候,就请御医,也许还有救。可是病人陷入昏迷两天半的时间,淤血堵塞经脉,病人神志受损严重,他用金针刺激,试图激发病人的神志,但是收效甚微。<br/><br/> 赵霁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相信薛御医的判断,病人的神志受损,看起来就算用外科手术把淤血取出,也要面临失去部分记忆,还有肢体功能损伤的结局。<br/><br/> 对于这些,赵霁其实早就有过设想,就是不知道家属是否接受。<br/><br/> 赵霁把后遗症的事情告知了杜明,希望他提前有所准备。杜明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这种时候只要人能活着就好,谁还敢奢求完好无损。<br/><br/> 宁长远一直安静的坐在旁边,赵霁和杜明说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高,就随意插话。<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