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谢,皇上。”丘文殊缓缓起身。<br/><br/> “原来只是突患口疾之症,”皇帝道,“朕还以为是科举倩代这样的大事。”<br/><br/> 太子摸着胸口道:“是啊,儿臣初次听闻时,也有此误解。”<br/><br/> 丘文非余光瞥向太子,只觉他话中有话。<br/><br/> “既然丘文殊是从苏州被押送进京的,想必苏州已经传遍了他科举舞弊的骂名…这种污蔑对丘家影响甚大。”太子起身行礼道,“不若父王现场赐卷,让丘文殊当场作答,以正丘家清风。”<br/><br/> 丘文非暗叫不好,文殊初次入宫,方才又受了挂落,现在让他当着百官作答,发挥失常也在所难免啊…<br/><br/> 皇帝环视全场,似有顾虑。<br/><br/> 太子问:“丘文殊,你可愿意?”<br/><br/> 丘文非忙不迭朝丘文殊看去,缓缓摇头。<br/><br/> 丘文殊却依然下跪,缓声道:“有此,良机,学生,自然,情愿。”<br/><br/> “好!”太子笑起来。<br/><br/> 一炷香之后,宫女捧来几份卷宗。<br/><br/> 太监将丘文殊的案桌抬至大殿中央,备上笔墨纸砚。<br/><br/> 在满朝文武的瞩目下,丘文殊正襟危坐,坦然接过卷宗。<br/><br/> 太监带来的卷宗有好几份,皇帝拿了一份,太子拿了一份,睿王也拿了一份。<br/><br/> 睿王看罢,顺手递给元琛,元琛匆匆浏览了一遍,放下。<br/><br/> 丘文非很想看看卷宗里出了些什么题,他有个荒谬的直觉——元琛大抵不会见死不救。<br/><br/> 丘文非朝元琛使了个眼色后,便悄无声息地退出大殿。<br/><br/> 不多时,元琛也信步走出大殿,去了偏殿恭房。<br/><br/> 丘文非跟上,元琛虽冷着脸,却也从袖中取出卷宗。<br/><br/> 丘文非接过一看,登时大惊失色。<br/><br/> “怎么?”元琛冷声问道,“有何不妥么?”<br/><br/> “这是丙卯年皇上亲自出的乡试卷宗。”<br/><br/> 院试卷宗多留存在地方,乡试、会试、殿试卷宗才会留存在京城。太子拿乡试卷宗给丘文殊答,虽高了一阶,但也说得过去。<br/><br/> 问题是——这是皇上亲自出的卷宗!<br/><br/> “当时皇上初掌皇权,有些…”在元琛面前,丘文非措辞仍十分谨慎,不该说的隐而不答,“这些题目甚是刁钻,当年解元之名无人得之…”<br/><br/> 对于丘文殊的作答,丘文非已不报任何希望了。<br/><br/> 第33章<br/><br/> 丘文非悄无声息地返回大殿,脸上失落的神色却瞒不过一旁的丘岳明。<br/><br/> 丘岳明无声地看了丘文非一眼,丘文非叹气摇头。今日丘家在士林中的名声将****。<br/><br/> 此时,丘文殊在大殿中央作答,其余人留在座位上,百无聊赖地闲聊着。<br/><br/> “父皇,我见大家兴致都不高,”太子提议,“不如这样吧,丘文殊每答一题,便换一张卷子,原有的卷子交上来,我们当场点评,如何?”<br/><br/> 皇帝正无趣着,当即道:“允。”<br/><br/> 丘文非心情沉重,这当场点评,不是更影响答题者的心情么?<br/><br/> 丘岳明鬓角隐隐带汗。<br/><br/> 太监得了皇帝口谕,上前与丘文殊更换卷子。丘文殊已作答过的卷子,先经由秉笔太监临场批改,再呈到皇帝面前。<br/><br/> 秉笔太监如此说道:“禀皇上,第一道题乃帖经,丘文殊答错一句。”<br/><br/> 帖经乃是取四书五经中的语句,遮掩一些字词,让考生提写完整的题目。这是整张卷子中,最为基础简单的部分。<br/><br/> 殿内议论纷纷,似乎对丘文殊的才学已有了一定认识。<br/><br/> 丘岳明也低声同丘文非讲道:“文殊怎会在这里出错!”说罢,丘岳明自己也赧然。这个侄子没上过家学,功课也做得少,在这样的大场面里作答,心中惶惶,出错也在所难免啊!<br/><br/> 皇帝懒懒地拿过卷子,只瞟了一眼,点评道:“字倒是写得不错。”<br/><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太监将丘文殊的卷子传阅下去,很快便到了丘岳明的手里。几个丘家门生,包括丘文非,都聚在丘岳明身旁看卷。<br/><br/> 丘文殊的字一如既往,沉稳有力,似乎没有怯场的迹象。<br/><br/> 丘文非仔细看了他的错题,这才发现,这句诗遮盖的部分过多,可供考生发挥的地方就多了起来,丘文非一时间能想起来的答案就有几个。丘文殊的作答其实并没有错,想必只是与秉笔太监手里的卷宗答案不同,便被判了错。<br/><br/> 丘岳明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这张卷子是皇帝出的,卷宗答案也是皇帝订下的,他若是提出异议,不就是当场打脸,又有私心之嫌么?<br/><br/> 丘岳明与丘文非对视一眼,默不作声将卷子传给他人。<br/><br/> 丘岳明低声道:“只盼文殊不受影响,稳住心绪。”<br/><br/> 丘文非看向大殿中央的丘文殊。他仍旧正襟危坐,两眼专注于卷宗,手中之笔从未停下来。<br/><br/> 丘岳明轻声问:“第二道题是什么?”<br/><br/> 丘文非小声默念出刚才看到的题目,这是一道算学题,题干极其复杂。<br/><br/> 丘岳明蘸取酒水,在桌上静静作答,方才有了思路,便听见太子问道:“丘文殊可答出来了?”<br/><br/> 丘文殊摇头。<br/><br/> 被太子这么一打岔,丘岳明一时断了思绪,皱紧眉头重新开始。<br/><br/> 案桌上的佳肴早已冷却,丘岳明全神贯注地算着,忽而又听见太子问:“可答出来了?”<br/><br/> 泥人也有三分气性,丘岳明抿了嘴,罢了手。就算丘文殊能答出来,答案也会被这一声声催促搅和没了。<br/><br/> 真正科考时,考官只管最后收卷,谁会理睬考生哪一道题答得快,哪一道题答得慢?这样一问再问,不过是要给考生施加压力罢了。<br/><br/> 许是太子问得多了,皇帝也不耐烦起来,冷声问道:“还答不上来么?”<br/><br/> 恰恰就在此时,丘文殊搁下笔,与太监换过卷子。<br/><br/> 秉笔太监批改后,正要呈上,皇帝看都不看,懒懒道:“先搁到一边吧。”<br/><br/> 皇帝起身,道:“丘文殊,你再选一道题做了便罢。”说罢,便背手走下台,出了大殿。<br/><br/> 这听起来像是给丘文殊放水,实则是不满的表现,丘岳明心往下沉,汗都滴下来了。<br/><br/> 皇上一走,殿内议论声便大了。<br/><br/> 太子起身走到丘文殊身旁,笑着拍他的肩,说道:“丘文殊,你好好选题,选一道简单点的,不要辱没了你们丘家的名声。”<br/><br/> 聚坐着皇室子弟的左上方爆出哄然大笑。<br/><br/> 丘氏乃显赫卿族,自古以来便是历朝历代皇帝的左臂右膀。前朝皇帝昏庸无道,朝廷崩坏时,丘氏一族隐居山中。大宁建国后,先武帝三顾茅庐,请得丘氏出山。<br/><br/> 当时丘氏风光无限,盖过了所有世家,大家心中或多或少也想看丘氏笑话。偏偏丘家人出山后,不但有一门七进士的美誉,还出了一位帝师,大家只能歇了心思。<br/><br/> 现时丘氏出糗,文武百官虽没有当场给丘家难堪,但大都流露出“丘氏子弟不过尔尔”的表情来。<br/><br/> 丘文非没有理会外人的嘲笑,寻来外人不看的卷宗,与其他丘家人一起琢磨。<br/><br/> 仔细对比了每一道题的难易后,丘家一位门生暴汗淋漓,低声道:“文殊可万万不能选最后一道题啊…”<br/><br/> 最后一道题<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