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861章 穿插<br />
“那这武器在哪儿呢?”有同志觉得有些奇怪。<br />
“不知道,可能还在运过来的路上吧,管那么多呢,先练好总没错。正好我觉得激光制导炸弹我练得差不多了,正想找点新东西来玩玩。”<br />
的确在路上,在研制的路上。<br />
“对,先用这个练,等到装备来了,我们就能快速上手。嘿,这东西还真节约钱呐。”<br />
“你看这是什么意思?设置距离、炸弹口径这些我都明白,这个一秒几帧是什么意思?”这东西看起来和激光制导炸弹很像,但是又有很多不同。<br />
“我刚才看过说明书,是一秒传回几幅图的意思,这些图都是炸弹上的摄像机拍的。”有细心的同志回答他。<br />
“那就是图像越多越难是吧?我先试试4帧。”<br />
“错了,说明书说了,是越少越难。”<br />
“噢,那我试试1帧……”<br />
这位武器操作员同志头铁得一批。<br />
时间在高振东的快乐和同志们的努力中,慢慢的流逝,各个单位也完全没有召高振东回去上班的意思,你爱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br />
说实话,对于各部委来说,能让高振东同志休息的机会,那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总不能让娄晓娥同志又生俩孩子吧?<br />
“首长,白熊那边,好像是发现了我们的一些部署和动作,向我们发出了警告,要求我们不能对身毒动手。”<br />
“这个事情,他们说了不算,这是我们滴主权问题。告诉他们,我们致力于采用和平或合理的手段,维护我们滴主权。”<br />
一般说到主权问题,那能商量的余地就不大了,老毛子其实一直没想明白,一支联合舰队,一个长波电台咋滴了?至于么?<br />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至于!我们还有法外之地没收回来,不想要更多的法外之地。<br />
“那他们会不会……”既然是研讨,那就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br />
“哈哈,我看呐,他们也是纸老虎,嘴上说得多,行动做得少。”<br />
老毛子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别看给他们起了个外号“战斗民族”,但是在面对真正的强力对手的时候,其实……<br />
有点怂。<br />
也许是因为s2牺牲实在太大,印象过于深刻,他们在可能使用激烈手段的时候,面对强力对手和严重后果会比较克制。<br />
最典型的就是雪茄导弹危机,还有我们打交趾自卫反击,基本上都是说得多,做得少。<br />
至于一脚踏进帝国坟场这种事情,主要是他们觉得那就是个小虾米,传檄而定,却没想到那个坑会那么深,而且它掉进去之后还有两个壮汉带着人在往里不停的填土,爬都爬不出来。<br />
如果说这些都是还没发生的事情,那么10年前我们那一场立国之战,他们的表现基本上把“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来了一次国家级的呈现。<br />
在没有先知先觉的结果之前,他们居然没有考虑过那个位置即便是远东,也是顶在他们太平洋方向唯一算得上是不冻港的喉咙上,对于海军就靠潜艇出击,一锤子把大蘑菇都打出去的他们来说,这非常致命。<br />
北极航线是好东西,但是还不够好、不够完整,不论是海上,还是空中。<br />
而且当年他们最怕的就是小鬼子和三德子东西对进,到半岛局势恶化的时候却又置之不理,不敢或者不愿多有动作,仿佛不怕大洋公约组织东西对进了一样。<br />
这番操作就很迷。<br />
到后来我们为了自身战略安全也受到威胁,为了和平,最终出击,他们却在武器装备上面抠抠搜搜,算盘珠子打得震天响。<br />
当然,他们的空中力量还是很英勇的,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一群优秀的个人不能代表他们国家的态度。<br />
就好像小鬼子里有好人,但是作为一整个群体来看那就是另外一码事。<br />
对于老毛子,也许我们是看得比较清楚的,骨子里要说多看得上,那大概真不至于。<br />
“再说了,他们现在估计也很忙,自己滴稀饭都还没吹冷,哪里顾得上身毒人锅里的汤哟。该怎么准备,继续准备。当然,和平谈判的信号和要求,也不能停下,就算是身毒人置之不理,我们也要仁至义尽嘛。”<br />
“好的首长,也许对于身毒人来说,这还能起到示敌以弱,迷惑敌人的效果。”一位同志笑道。<br />
——<br />
“营长,指挥部加密消息,三角定位系统、远程授时系统都架设完成了,可以投入使用。”<br />
山南某地,一支已经展开的部队里,一名通信员拿着一份信息,来向营长汇报。这支部队是我们的一个营,正在按照计划,向山南穿插。敌人入侵到我们的土地上,我们还在自己的国土上行进,但实际上已经到了他们部分部队的后方。<br />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对于不怕艰险的我们来说,最大的麻烦就是迷路,这一带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曾经别说1比5万的地形图,就连地图就没一张正经的。<br />
好在不久前,图-4特对这个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拍照,并且在拍照的同时,用气压高度计定高度,结合无线电高度表扫描地形高度,得到了一套非常粗糙的地形图来,还配上了一些概略的地标。<br />
在为这次战斗想办法、凑装备、做准备的,不止高振东一个人,很多其他同志也在献计献策,想着各种办法,这就是其中的一个。<br />
这和高振东上辈子知道的只有局部地图,没有全套地图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br />
现在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套地图的指引下,向着敌人的后方穿插,承担类似任务的,不止他们一支部队。<br />
虽然这套地图有些糙,但是对于这个营来说,已经算是挺好用,至少没走太多的冤枉路,搭配图上作业和地标,也勉强算是能较为及时和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位置。<br />
但是这作为穿插过程还能用,如果准确到进入阵地,就差点儿意思,会耽误不少功夫。<br />
听见通信员的话,营长欣喜不已:“你试过没有?效果怎么样?”<br />
“定位信标我试过了,山脊上问题不大,山谷里要点运气。包括它的简易通信功能也是如此,授时要更好一些。”<br />
营长大喜过望:“那就够了,以电子计时器一天一秒的精度,这完全够用。”<br />
战役级别的时间,也许要求没那么精确,可是具体到一个山头的一场战斗,那就是越精确越好,最好是一秒不差。<br />
要不然打这个地堡早开枪5秒,可能就给打另外一个地堡的同志带来生命危险。<br />
而穿插潜伏,潜伏上一天是常事,对于机械表来说,快慢里外里差上几十秒都不稀奇。<br />
现在有了这么精确的计时器,加上还能每天想办法对时,营长对于各战斗单位对于作战时机的把握,又更增添了几分信心。<br />
至于定位,他马上对通信员道:“就在这里,试试定位。”<br />
通信员拿出定位机,启动了定位按钮。<br />
远方的两个山顶上,我们的同志冒着严寒坚守在这两个地方,两个地方相隔很远,但是都一样,柴油发电机哒哒哒的声音很是刺耳,就这东西最难搞上来,别的拆开都好说,就它那汽缸一整坨,拆不开,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和时间。<br />
东面的山头上,一个里面是钢骨和木板,外面用雪砖垒起来的雪屋里,六名同志正在这里三班倒值班。<br />
雪屋外,除了被木板棚遮起来的柴油机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分散开的几根二十来米高的天线,通体被刷成了白色,从天上看去,与皑皑白雪完全无法分辨,山南在雪线以下,但是这里是特意寻找的靠近纵深方向的制高点,在雪线以上。<br />
固定这几根天线,费了同志们老鼻子劲了。<br />
屋里烧着加压油炉,还挺暖和,两名休息的同志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自热食品,热乎乎的,他们吃得很香,偶尔还咳嗽几声,定位授时简易通信站搭起来以前,不少同志都是裹着被装,在雪地中过夜,感冒的不少。<br />
不过这个站的名称实在太长,被改成了信息站,这里是东线东信息站。<br />
另外两名同志在一板之隔的旁边睡觉,这边的声音完全影响不到他们。<br />
一名值班的同志转过头来:“现在这条件,比以前强太多了,就冷了那么一两天,接下来就暖和了。”<br />
“是啊,以前也没想到能吃上这个啊。”一名吃饭的同志喝下了最后一口汤,顺便用这口汤送服了自热食品里的一片复合维生素片,这是在试用后,根据部队军医系统的同志建议加上的。<br />
满意的拍拍肚子,他点上了一根烟。<br />
“现在情况怎么样?”<br />
“情况很好,根据呼号表和终端设备信息表核对,基本80%以上的排级单位,都完成了定位、通信测试。”<br />
至于授时,那是单向的,这边没法确认,但是授时用的长波,比定位和通信的畅通率要高,能定位、通信,那就能授时。<br />
(本章完)</p>
“那这武器在哪儿呢?”有同志觉得有些奇怪。<br />
“不知道,可能还在运过来的路上吧,管那么多呢,先练好总没错。正好我觉得激光制导炸弹我练得差不多了,正想找点新东西来玩玩。”<br />
的确在路上,在研制的路上。<br />
“对,先用这个练,等到装备来了,我们就能快速上手。嘿,这东西还真节约钱呐。”<br />
“你看这是什么意思?设置距离、炸弹口径这些我都明白,这个一秒几帧是什么意思?”这东西看起来和激光制导炸弹很像,但是又有很多不同。<br />
“我刚才看过说明书,是一秒传回几幅图的意思,这些图都是炸弹上的摄像机拍的。”有细心的同志回答他。<br />
“那就是图像越多越难是吧?我先试试4帧。”<br />
“错了,说明书说了,是越少越难。”<br />
“噢,那我试试1帧……”<br />
这位武器操作员同志头铁得一批。<br />
时间在高振东的快乐和同志们的努力中,慢慢的流逝,各个单位也完全没有召高振东回去上班的意思,你爱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br />
说实话,对于各部委来说,能让高振东同志休息的机会,那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总不能让娄晓娥同志又生俩孩子吧?<br />
“首长,白熊那边,好像是发现了我们的一些部署和动作,向我们发出了警告,要求我们不能对身毒动手。”<br />
“这个事情,他们说了不算,这是我们滴主权问题。告诉他们,我们致力于采用和平或合理的手段,维护我们滴主权。”<br />
一般说到主权问题,那能商量的余地就不大了,老毛子其实一直没想明白,一支联合舰队,一个长波电台咋滴了?至于么?<br />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至于!我们还有法外之地没收回来,不想要更多的法外之地。<br />
“那他们会不会……”既然是研讨,那就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br />
“哈哈,我看呐,他们也是纸老虎,嘴上说得多,行动做得少。”<br />
老毛子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别看给他们起了个外号“战斗民族”,但是在面对真正的强力对手的时候,其实……<br />
有点怂。<br />
也许是因为s2牺牲实在太大,印象过于深刻,他们在可能使用激烈手段的时候,面对强力对手和严重后果会比较克制。<br />
最典型的就是雪茄导弹危机,还有我们打交趾自卫反击,基本上都是说得多,做得少。<br />
至于一脚踏进帝国坟场这种事情,主要是他们觉得那就是个小虾米,传檄而定,却没想到那个坑会那么深,而且它掉进去之后还有两个壮汉带着人在往里不停的填土,爬都爬不出来。<br />
如果说这些都是还没发生的事情,那么10年前我们那一场立国之战,他们的表现基本上把“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来了一次国家级的呈现。<br />
在没有先知先觉的结果之前,他们居然没有考虑过那个位置即便是远东,也是顶在他们太平洋方向唯一算得上是不冻港的喉咙上,对于海军就靠潜艇出击,一锤子把大蘑菇都打出去的他们来说,这非常致命。<br />
北极航线是好东西,但是还不够好、不够完整,不论是海上,还是空中。<br />
而且当年他们最怕的就是小鬼子和三德子东西对进,到半岛局势恶化的时候却又置之不理,不敢或者不愿多有动作,仿佛不怕大洋公约组织东西对进了一样。<br />
这番操作就很迷。<br />
到后来我们为了自身战略安全也受到威胁,为了和平,最终出击,他们却在武器装备上面抠抠搜搜,算盘珠子打得震天响。<br />
当然,他们的空中力量还是很英勇的,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一群优秀的个人不能代表他们国家的态度。<br />
就好像小鬼子里有好人,但是作为一整个群体来看那就是另外一码事。<br />
对于老毛子,也许我们是看得比较清楚的,骨子里要说多看得上,那大概真不至于。<br />
“再说了,他们现在估计也很忙,自己滴稀饭都还没吹冷,哪里顾得上身毒人锅里的汤哟。该怎么准备,继续准备。当然,和平谈判的信号和要求,也不能停下,就算是身毒人置之不理,我们也要仁至义尽嘛。”<br />
“好的首长,也许对于身毒人来说,这还能起到示敌以弱,迷惑敌人的效果。”一位同志笑道。<br />
——<br />
“营长,指挥部加密消息,三角定位系统、远程授时系统都架设完成了,可以投入使用。”<br />
山南某地,一支已经展开的部队里,一名通信员拿着一份信息,来向营长汇报。这支部队是我们的一个营,正在按照计划,向山南穿插。敌人入侵到我们的土地上,我们还在自己的国土上行进,但实际上已经到了他们部分部队的后方。<br />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对于不怕艰险的我们来说,最大的麻烦就是迷路,这一带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曾经别说1比5万的地形图,就连地图就没一张正经的。<br />
好在不久前,图-4特对这个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拍照,并且在拍照的同时,用气压高度计定高度,结合无线电高度表扫描地形高度,得到了一套非常粗糙的地形图来,还配上了一些概略的地标。<br />
在为这次战斗想办法、凑装备、做准备的,不止高振东一个人,很多其他同志也在献计献策,想着各种办法,这就是其中的一个。<br />
这和高振东上辈子知道的只有局部地图,没有全套地图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br />
现在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套地图的指引下,向着敌人的后方穿插,承担类似任务的,不止他们一支部队。<br />
虽然这套地图有些糙,但是对于这个营来说,已经算是挺好用,至少没走太多的冤枉路,搭配图上作业和地标,也勉强算是能较为及时和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位置。<br />
但是这作为穿插过程还能用,如果准确到进入阵地,就差点儿意思,会耽误不少功夫。<br />
听见通信员的话,营长欣喜不已:“你试过没有?效果怎么样?”<br />
“定位信标我试过了,山脊上问题不大,山谷里要点运气。包括它的简易通信功能也是如此,授时要更好一些。”<br />
营长大喜过望:“那就够了,以电子计时器一天一秒的精度,这完全够用。”<br />
战役级别的时间,也许要求没那么精确,可是具体到一个山头的一场战斗,那就是越精确越好,最好是一秒不差。<br />
要不然打这个地堡早开枪5秒,可能就给打另外一个地堡的同志带来生命危险。<br />
而穿插潜伏,潜伏上一天是常事,对于机械表来说,快慢里外里差上几十秒都不稀奇。<br />
现在有了这么精确的计时器,加上还能每天想办法对时,营长对于各战斗单位对于作战时机的把握,又更增添了几分信心。<br />
至于定位,他马上对通信员道:“就在这里,试试定位。”<br />
通信员拿出定位机,启动了定位按钮。<br />
远方的两个山顶上,我们的同志冒着严寒坚守在这两个地方,两个地方相隔很远,但是都一样,柴油发电机哒哒哒的声音很是刺耳,就这东西最难搞上来,别的拆开都好说,就它那汽缸一整坨,拆不开,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和时间。<br />
东面的山头上,一个里面是钢骨和木板,外面用雪砖垒起来的雪屋里,六名同志正在这里三班倒值班。<br />
雪屋外,除了被木板棚遮起来的柴油机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分散开的几根二十来米高的天线,通体被刷成了白色,从天上看去,与皑皑白雪完全无法分辨,山南在雪线以下,但是这里是特意寻找的靠近纵深方向的制高点,在雪线以上。<br />
固定这几根天线,费了同志们老鼻子劲了。<br />
屋里烧着加压油炉,还挺暖和,两名休息的同志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自热食品,热乎乎的,他们吃得很香,偶尔还咳嗽几声,定位授时简易通信站搭起来以前,不少同志都是裹着被装,在雪地中过夜,感冒的不少。<br />
不过这个站的名称实在太长,被改成了信息站,这里是东线东信息站。<br />
另外两名同志在一板之隔的旁边睡觉,这边的声音完全影响不到他们。<br />
一名值班的同志转过头来:“现在这条件,比以前强太多了,就冷了那么一两天,接下来就暖和了。”<br />
“是啊,以前也没想到能吃上这个啊。”一名吃饭的同志喝下了最后一口汤,顺便用这口汤送服了自热食品里的一片复合维生素片,这是在试用后,根据部队军医系统的同志建议加上的。<br />
满意的拍拍肚子,他点上了一根烟。<br />
“现在情况怎么样?”<br />
“情况很好,根据呼号表和终端设备信息表核对,基本80%以上的排级单位,都完成了定位、通信测试。”<br />
至于授时,那是单向的,这边没法确认,但是授时用的长波,比定位和通信的畅通率要高,能定位、通信,那就能授时。<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