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的少爷啊。你是不是好了?”<br/><br/> “?”李明朗不解了。<br/><br/> “少爷,我们进屋说。”嬷嬷扶着李明朗进了堂屋。<br/><br/> 李明朗这时才有心情观察这间屋子,堂屋中间一张桌子应该是吃饭用的,靠墙放着一张供桌,桌子上放着两个牌位。<br/><br/> 上面的字,李明朗都认识,一男一女,应该是这个身子的父母。<br/><br/> 那个男嬷嬷将李明朗扶进了堂屋右边的房间,就是李明朗之前躺的地方,上了炕,李明朗随遇而安的盘腿在炕上坐稳当了,那嬷嬷斜坐在炕边上,靠近李明朗,伸手 m-o 了 m-o 李明朗的脸,李明朗躲了躲。那嬷嬷没有恼,反而笑了笑。<br/><br/> 那嬷嬷又出了门,将那两个牌位拿了进来,问道:“少爷,可认得这牌位上的字。”<br/><br/> “李家文卓之灵位,李家王氏之灵位。”李明朗将那两个灵位读了一遍。<br/><br/> “少爷,呜呜呜。”那男嬷嬷又哭了。<br/><br/> “那个,你别哭了。”李明朗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br/><br/> “少爷还记得嬷嬷吗?”<br/><br/> “不记得了。”李明朗摇头,他死也要握着失忆这道王牌,“脑子里空空的。”<br/><br/> “不记得就不记得了,少爷好了就行,好了就行。”那嬷嬷又哭了。<br/><br/> “什么好了?你能不能说清楚点。这两个是我的父母吗?他们死,额,去世了吗,怎么去世的?”<br/><br/> “嬷嬷慢慢跟少爷说。”<br/><br/> 那嬷嬷倒是个口齿伶俐的,分说了半个小时,便把这具身体十五年的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br/><br/> 这具身体也叫李明朗,李家原本也算是富庶之家,有着两百亩良田,从李明朗的爷爷起就将田地租给周边的村民,每年收些租子过日子,日子也算好。<br/><br/> 到了李明朗的父亲李文卓这一代,也是如此过的,开始没什么问题,后来娶了李明朗的爹爹王氏。听到爹爹这词,李明朗眉头一跳,总觉得有些问题,但是李明朗没问出来,打算等故事听完了再说。<br/><br/> 李文卓娶了王氏也算是伉俪情深,第二年,便生了李明朗,可是王氏因为难产,身子有了亏损,便一直卧床不起,李文卓卖了五十亩良田,也只拖得了王氏五年的寿命,李明朗五岁那年王氏就去了,王氏过了不到一个月,李明朗发起了高烧,烧了两天,醒过来的时候,原本机灵的小孩子,一下子傻了,对于此事,刘嬷嬷一直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小少爷,一直很愧疚,对傻子少爷,照顾的更仔细了。<br/><br/> 妻子新丧,儿子变傻了,李文卓一下子气血不顺,便倒了下去。<br/><br/> 父子两个都病了,药钱就是一大笔支出,家里也没有什么余钱,李文卓遣散了家里的仆从,也只留下了做寡妇的刘嬷嬷,照顾儿子。<br/><br/> 李文卓身子也是个弱的,没有其他收入,又想着要医治好儿子的病,只得将剩下的田,又卖了七七八八,勉强过了几年的日子,但是儿子的病却一直未见好转,这样到了李明朗十岁,李文卓也病逝了。<br/><br/> 一个家就剩下了老弱的嬷嬷和傻子少爷,守着剩下的十亩田过日子。<br/><br/> 李明朗乘机问了租金的事情。<br/><br/> 一亩田一年的租金是一石粮食或是五百文钱。一石是一百二十斤。每亩田能够收到的粮食大概是两到三石。<br/><br/> 十亩田的租金是就是一千二百斤或是五两银。<br/><br/> 这里的粮食一般是四文钱一斤,根据产量多少也有浮动,所以很多佃户选择用粮食抵用租金,而不是交钱。李家也算是良善之人,少收点也没说什么。<br/><br/> 种田也是有粮税的,朝廷鼓励耕种,税收并不克扣,大约是十取一的样子。<br/><br/> 李明朗憋了憋嘴,十取一,还不重,现代都取消农业税了。李明朗也只是在心里嘀咕着,面上还是恭敬的听着刘嬷嬷说的事情。<br/><br/> 李文卓死了之后,收租的就是刘嬷嬷,农村人也算是老成,没有人拖欠租子什么的,<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但是前几年,粮食的产量一直不太高,每亩田的产量都低于两石,刘嬷嬷便按照李家收租的惯例只给了地里粮食的一半做租子。<br/><br/> 十亩田的租金,对于一老一小,吃喝是勉强不愁了。只是刘嬷嬷一直没放弃治好小少爷的病,时不时请郎中过来看看,开点药什么的。所以这李家一直没什么余钱。<br/><br/> “少爷你一醒过来,那眼神,灵动的很,嬷嬷就想起了少爷小时候的机灵样子,嬷嬷就猜到少爷八成是好了。老天保佑,观音庙的香灰还是有用的。”嬷嬷双手合十,对着天空拜了拜。<br/><br/> 香灰?李明朗嘴角抽了抽,这身子不会就是吃香灰吃死的吧。<br/><br/> “对了,现在是什么朝代啊?”知道的什么朝代,李明朗可以顺应形势,展现一下他的小抱负,不求光宗耀祖,只希望多赚点钱。<br/><br/> “啊,现在是国历两百六十五年。”<br/><br/> “国历?”<br/><br/> “对的,我们云国老百姓大部分是按照国历来的,还有朝历,当今皇上在位十三年,便是朝历十三年。”<br/><br/> “云国?”<br/><br/> “恩,少爷听嬷嬷说了这么多话,累了吧,要不要躺下休息下。”刘嬷嬷问道。<br/><br/> 李明朗点了点头,丫的,居然是架空穿越,好吧,只要没有战争,日子太平就行。<br/><br/> 李明朗刚躺下就觉得背上有些刺疼,便翻了个身问道,“额,嬷嬷,我背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啊?”<br/><br/> “少爷啊,你以后想吃梨子告诉嬷嬷,嬷嬷帮你摘,可别在爬那么高了,少爷你掉下来的时候,可是吓了嬷嬷一跳,少爷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嬷嬷可怎么办啊。”说着便又哭嚎起来了。<br/><br/> 老子还没死呢,李明朗很想嚎上那么一句,但是面对这男人真切的关怀,李明朗抓了抓头发,任由他哭吧,反正他们家少爷跌下梨树大概是真死了,让他哭哭也就是了。<br/><br/> 这身子是地主家的少爷,可惜是个傻的,现在他占了身子,仔细想想,地主还是有前途的,比房奴有前途多了。<br/><br/> “刘嬷嬷在吗?”院落里响起了一个男声,李明朗不知道为什么感觉那声音有些娘。<br/><br/> 作者有话要说:开耽美新文了,呼呼。<br/><br/> ☆、第二章<br/><br/> 第二章<br/><br/> “在的。”刘嬷嬷应了一声,便出了屋子。<br/><br/> 李明朗不是个能闲的住的,他现在就是需要多看多听,来适应这个世界,刘嬷嬷前脚出了房门,他后脚就跟了过去。<br/><br/> “刘嬷嬷,李小少爷没事吧?”一个男人拉着一个孩子站在院子里跟刘嬷嬷说。李明朗就躲在堂屋的门后听着他们说话。<br/><br/> “没事,齐三大夫看过了,什么事也没有。”刘嬷嬷话里话外透着喜气,应该是为了李明朗的痴呆病治好了。<br/><br/> “我拉着我家狗娃来给李小少爷道歉的,还有这些鸡蛋给李小少爷补补身子。”那男人将手里装鸡蛋的篮子递给刘嬷嬷,另一只拉着身后的男孩到前面来。<br/><br/> “他拔了我家的秧苗。”被男人拉着的男孩怒气冲冲的说道。<br/><br/> “你把人家推到田里还有理啦?”那男人看到孩子顶嘴,对着孩子的屁股狠狠的打了两下。<br/><br/> “哎,哎,郑家爹爹,算了,孩子嘛,这事我家少爷错了,现在的秧苗多金贵啊,我还想给拔了多少,我就陪上钱。”<br/><br/> “哪能让你家赔钱啊,几个秧苗,哪儿比得上李小少爷<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