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民族企业家
<p> 第514章 民族企业家<br />
如果说当8.8亿吨这个数字出现在新闻快讯时,还有人没理解到什么意思。<br />
那么当占全球粮食产量比例出来时,前后的鲜明对比,就一切都明白了。<br />
即使郭阳都被震撼了。<br />
粮食产量竟如此高了!<br />
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近几年平均不到10%的增速,这么一换算似乎也能接受。<br />
但还是离谱啊!<br />
原时空国内粮食总产量最高峰应该是7亿吨左右,相差了足足1.8亿吨。<br />
然而,这一次的8.8亿吨里面,还包含了完全能自给自足的大豆。<br />
原时空则更多是玉米,大豆依靠进口。<br />
粮食结构的差异,让8.8亿吨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十足!<br />
不出意外,<br />
这个数字也饱受质疑,尤其是国外粮食产量大减的情况下。<br />
正常情况下,美利坚和阿三分别排粮食产量的二三位,大约为4亿吨和3亿吨。<br />
然而,两者的产量预期都近乎腰斩。<br />
反而,国内在大涨。<br />
这怎么看都透露出一股不对劲。<br />
有人开始阴谋论了。<br />
猜测是不是东大暗搓搓的对这两个国家下手了。<br />
不过这种猜测没有根据,而且超级抗性杂草是能人为制造的?<br />
那孟山都估计能笑醒。<br />
阴谋论站不住跟脚,有人便开始怀疑国内粮食产量的准确性了。<br />
一边是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高楼越盖越多,农村人口减少,抛荒的土地增加。<br />
另一边却是粮食产量连年高增长,有一种割裂感。<br />
在粮食总产量的快讯出来后,便有媒体和大v在各种渠道质疑数据的真实性。<br />
“模范田小麦亩产1200斤与农民实际600斤的收成形成荒诞反差,我们是否在重演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的闹剧?”<br />
“增产奇迹与天灾矛盾如何解释?”<br />
“近两年曾通报多起粮仓‘硕鼠’案例,粮仓购销领域尚且蛀虫横行,产量统计环节岂能独善其身?<br />
当‘安全感满意调查’沦为有奖诱惑的标准答案,谁又能保证实割实测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皇帝新衣?”<br />
种种言论都很有市场。<br />
而且恶意满满。<br />
就差没直说:<br />
我不信你的统计数据。<br />
而在同一时间,以法德等为代表的西欧产粮国家也在怀疑8.8亿吨的真实性。<br />
“如果这是真的,全球粮食产量第二到第四的国家加一起,也比华夏低!”<br />
“新的粮食霸权在形成!”<br />
面对这种种疑问,农业部对外声称在新闻发布会上会有相关解释。<br />
这也是惯例了,每年都有一场这样的发布会,只不过今年受到格外关注。<br />
国内外都在等待这场发布会。<br />
有人期待华夏的粮食是真的,并准备好了钞票。<br />
也有人不希望这是真的,甚至就算是真的,也要让人怀疑它是假的,因为这将继续推高全球粮价!<br />
国内民众也在等一个解释。<br />
一时,<br />
国内外媒体都齐聚京城。<br />
终于,<br />
发布会在10月的一个早上召开,农业部新任领导和几位相关领导出席。<br />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新任领导面色平常的坐在椅子上,身前桌子上摆着发言稿。<br />
他就这么平铺直叙的念了一次。<br />
重复了一次全国粮食总产量,<br />
8.8亿吨,没有任何更改,而且念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格外加重了语气,铿锵有力!<br />
随后就是一些严肃的公文通稿,大致解释了产量是怎么来的。<br />
不过,新任领导注意到,现场没多少人在意他说的这段内容。<br />
反而跃跃欲试的等着提问。<br />
那就来吧,<br />
“下面开始记者提问环节。”<br />
就在这一句话落下时,现场就举起了无数双手,他随意挑了一个有些面色不善的女记者。<br />
艾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第一个抽中了,她是来自法新社的记者。<br />
在过往法新社的宣传中,东大在法新社的镜头中一直是强权的代表。<br />
同时,法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同样占有重要地位。<br />
在美利坚和阿三倒下后,法国也有望在新一轮粮食危机中获益。<br />
明眼人都知道她来者不善。<br />
但她偏偏被第一个抽中了。<br />
“是要拿我杀鸡儆猴吗?那我偏偏不能让你如意了。”艾拉在心里冷哼道。<br />
她可精心准备了许多犀利的问题,略显想了一瞬,便开口了。<br />
“第一个问题,粮食产量的真实性?”<br />
新任领导平静的说道:“真实性不用怀疑,也不想再赘述,现在正在秋收,再过两月什么都清楚了,下一个。”<br />
艾拉立马追问道:“你是不是在逃避这个问题,还是说数据统计有很大水分。”<br />
新任领导呵呵冷笑道:“这已经是很保守的预测数据了。”<br />
艾拉愣了愣。<br />
其他人也盯着台前的几名发言人。<br />
这是什么意思?<br />
很保守的数据?<br />
“难道说实际产量还可能更高?”有人立马提问了。<br />
新任领导没有说话,但微微颔首的举动已能说明一切。<br />
这就更不得了,实际粮食产量还可能超过8.8亿吨!<br />
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国记者彻底懵了,即使是艾拉等农业强国的记者,也有些道心不稳。<br />
敢当面说出这些话,就足以证明台上几人的底气。<br />
很足!<br />
既然如此,艾拉趁着还没人让她坐下,便再度发问。<br />
“为了实现这样的高产奇迹?华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br />
艾拉紧紧地盯着发言人,对这个问题,她可是很有信心,也精心准备了很多资料。<br />
其余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犀利。<br />
阿三农业为了追逐高利润种植超国产品种,最多导致水资源矛盾加剧、地力衰竭。<br />
美利坚农业为了追求省力低成本,选择了转基因品种,最终诞生了超级抗性杂草,目前全美农场主也陷入泥潭。<br />
而华夏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又付出了什么?<br />
国内的记者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是啊,总不可能一点代价都没有吧。<br />
面对虎视眈眈的众人,新任领导面色古怪的吐出了两个字。<br />
“没有。”<br />
“没有?!”<br />
艾拉发出了尖锐的疑问声。<br />
不止是她,其余人也是大感诧异,随后又是极度的不满,华夏人在糊弄他们!<br />
怎么可能没有!一时现场有些嘈杂。<br />
所有人都一脸不信的看着台上。<br />
新任领导这次多说了两个字,“真的没有。”<br />
艾拉怒道:“可是据我所知,华北平原因超采地下水形成25万平方公里‘漏斗区’,西北防护林因过渡开垦成片枯死,联合国环境署报告称: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已突破极限……”<br />
艾拉目光仿若喷火,“华夏粮食增产神话的背后,是严重的生态代价,是在透支亚洲大陆的未来!”<br />
看到发言人的嘴角露出嘲讽的神情,艾拉更是怒不可遏。<br />
“阿三和美利坚的前车之鉴还未过去,如今华夏这是在重蹈覆辙。”<br />
顿时,就有很多海外记者认同的点头附和。<br />
然而,国内的媒体和一些知情国家的记者则默然无声,甚至也对艾拉投去了嘲讽、同情的眼神。<br />
这样的眼神让艾拉很不舒服。<br />
也让一些人意识到了什么。<br />
新任领导讥讽的问道:“这位记者女士,请问你是看的哪一年的新闻?”<br />
“如今又是哪一年?”<br />
面对反问,艾拉依旧强硬,道:“也就是说,这是实际发生的事实,华夏为了粮食增产付出了严重的生态代价。”<br />
但已经没人在附和他了。<br />
这时,新任领导依然充满了嘲讽:“你说的三桩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消失了,在华夏人尽皆知,反而我建议贵国,多关注一下塞纳河的河水。”<br />
艾拉不相信,“不可能,生态问题没那么简单……”<br />
发言人说:“下一个。”<br />
艾拉有点疯了。<br />
而有了艾拉的前车之鉴,后续的提问也依然很尖锐。<br />
粮食援助是否暗藏地缘政治陷阱?<br />
等等,<br />
但发言人一一化解。<br />
直到后半程时,发言人才点了一个内部自行安排的记者提问。<br />
“国内粮食是如何实现连续高速增产的?”<br />
其实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的通稿里,就已经说了,但官方通稿,精炼简洁,有很多东西都没说透,要人去深入思考。<br />
而对普罗大众来说,最怕的就是思考。<br />
他们需要一些通俗的解释。<br />
所以就准备了这么一个问题。<br />
新任领导面对这个问题时,和蔼的笑了笑,与此前的冷峻大相径庭。<br />
“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些年里,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br />
“这还要从盐碱地改良开始说起,从十年前开始计算,国内通过盐碱地改良增加了1.8亿亩耕地!”<br />
“同时通过轮作休耕等措施,有数亿亩中低产田陆续变成了高产的良田!”<br />
“另外,就是种业科技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让国内粮食单产保持了超高速增长。”<br />
“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单产的提高,是实现粮食高产奇迹的直接因素。”<br />
“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伟大而优秀的企业和农业专家,是他们一步步让国内农业迈向世界之巅!”<br />
所有人都默默听着。<br />
有些人不以为然,<br />
有些人神色激动。<br />
在新任领导说完后,有国内记者迫不及待的提问了。<br />
“领导,你刚才提了伟大而优秀的企业,这个企业是指嘉禾集团吗?<br />
众所周知,嘉禾是目前国内当之无愧的农业龙头,众多国央企都被压了一头。”<br />
在众人注视下,新任部长笑了笑,缓缓开口道:“是的,嘉禾是一个伟大而优秀的企业。”<br />
突然地,<br />
现场响起了一片哗然声。<br />
有许多外媒不知发生了什么,一家企业而已,在国际上也不是很知名,怎么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br />
“伟大而优秀的企业……”<br />
他们不知道这评价的含金量,但国内媒体可不傻,伟大而又优秀极少用在企业上,何况是出自这位之口。<br />
过了一小会儿,<br />
才又有人硬着头皮地问道:“领导,有人将嘉禾比作孟山都,嘉禾是否会再现孟山都式悲剧,让国内农业也陷入危机。”<br />
提问的人是忐忑的,<br />
在这样一个场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概率会被嘉禾或者眼前的人记在小本本上。<br />
然而,<br />
新任依然笑了笑,再次重申道:“嘉禾是优秀而伟大的企业,其创始人郭阳也是具有极高爱国情怀的民族企业家。<br />
对于嘉禾所作出的种种成就和贡献,我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多去了解。<br />
同时也多建议去大西北看一看。<br />
不要闭门造车,<br />
西北防护林因过渡开垦而枯死,只要多去西北看一看,就知道这种发言有多可笑了。<br />
也证明,有些国家只是为了抹黑而抹黑,罔顾事实,可能连塞纳河里的污垢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br />
最后这段话,明显是对法国记者艾拉说的。<br />
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br />
华夏西北究竟是什么情况?<br />
为什么华夏那么执着于要修红旗河?<br />
答案没有在这场发布会上,但种子却埋下了。<br />
发布会结束了。<br />
但对全球的影响还才刚刚开始。<br />
华夏有粮!<br />
钞票给你,粮食给我,这是土豪们的反应。<br />
我想做东大的狗啊,这是又穷又缺粮的小国。<br />
那个,东哥,我想我应该还可以拯救一下,这是岛国和南韩。<br />
不可能,即使是真的,也是在透支未来,是数字游戏下的粮食霸权,是暗藏陷阱的粮食殖民主义,这是西方国家。<br />
他们甚至不愿去西北看一看,即使官方邀请,也假装听不见,反而咬定西北存在生态破坏等等行为。<br />
但无论怎样,<br />
一个消息确认了,华夏有粮,有很多粮。<br />
粮食订单蜂拥而至。<br />
也有人把视线放在了华北平原的漏斗区、西北的防护林、黄河流域的生态。<br />
其实不用去现场,只需要查一下相关官方的报道,就能整理出一大堆资料。<br />
然而,他们还是去了。<br />
所谓的生态问题并不存在,反而出现了诸多让人难忘的一幕。<br />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蒙接壤处,昔日寸草不生的砒砂岩区沟底郁闭、沟坡连片、绿染荒原,绿叶红果扮靓了一条条沟壑。<br />
在三北地区的广袤土地上,云杉、冷杉、文冠果成了守护三北生态的集团军。<br />
微型水塔、固沙大王、沙漠上的绿宝石、高原脊梁……<br />
这些树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守护着脚下的大地,为周围生灵提供庇护。<br />
令人欣喜的是,绿色蜕变仍在继续。<br />
发布会上的内容被人翻来覆去的解读,除了粮食和生态,嘉禾也成了重要的关注点。<br />
部长对嘉禾的评价引发热议。<br />
而那一句具有极高爱国情怀的民族企业家,也让郭阳又一次来到了台前。<br />
(本章完)</p>
如果说当8.8亿吨这个数字出现在新闻快讯时,还有人没理解到什么意思。<br />
那么当占全球粮食产量比例出来时,前后的鲜明对比,就一切都明白了。<br />
即使郭阳都被震撼了。<br />
粮食产量竟如此高了!<br />
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近几年平均不到10%的增速,这么一换算似乎也能接受。<br />
但还是离谱啊!<br />
原时空国内粮食总产量最高峰应该是7亿吨左右,相差了足足1.8亿吨。<br />
然而,这一次的8.8亿吨里面,还包含了完全能自给自足的大豆。<br />
原时空则更多是玉米,大豆依靠进口。<br />
粮食结构的差异,让8.8亿吨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十足!<br />
不出意外,<br />
这个数字也饱受质疑,尤其是国外粮食产量大减的情况下。<br />
正常情况下,美利坚和阿三分别排粮食产量的二三位,大约为4亿吨和3亿吨。<br />
然而,两者的产量预期都近乎腰斩。<br />
反而,国内在大涨。<br />
这怎么看都透露出一股不对劲。<br />
有人开始阴谋论了。<br />
猜测是不是东大暗搓搓的对这两个国家下手了。<br />
不过这种猜测没有根据,而且超级抗性杂草是能人为制造的?<br />
那孟山都估计能笑醒。<br />
阴谋论站不住跟脚,有人便开始怀疑国内粮食产量的准确性了。<br />
一边是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高楼越盖越多,农村人口减少,抛荒的土地增加。<br />
另一边却是粮食产量连年高增长,有一种割裂感。<br />
在粮食总产量的快讯出来后,便有媒体和大v在各种渠道质疑数据的真实性。<br />
“模范田小麦亩产1200斤与农民实际600斤的收成形成荒诞反差,我们是否在重演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的闹剧?”<br />
“增产奇迹与天灾矛盾如何解释?”<br />
“近两年曾通报多起粮仓‘硕鼠’案例,粮仓购销领域尚且蛀虫横行,产量统计环节岂能独善其身?<br />
当‘安全感满意调查’沦为有奖诱惑的标准答案,谁又能保证实割实测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皇帝新衣?”<br />
种种言论都很有市场。<br />
而且恶意满满。<br />
就差没直说:<br />
我不信你的统计数据。<br />
而在同一时间,以法德等为代表的西欧产粮国家也在怀疑8.8亿吨的真实性。<br />
“如果这是真的,全球粮食产量第二到第四的国家加一起,也比华夏低!”<br />
“新的粮食霸权在形成!”<br />
面对这种种疑问,农业部对外声称在新闻发布会上会有相关解释。<br />
这也是惯例了,每年都有一场这样的发布会,只不过今年受到格外关注。<br />
国内外都在等待这场发布会。<br />
有人期待华夏的粮食是真的,并准备好了钞票。<br />
也有人不希望这是真的,甚至就算是真的,也要让人怀疑它是假的,因为这将继续推高全球粮价!<br />
国内民众也在等一个解释。<br />
一时,<br />
国内外媒体都齐聚京城。<br />
终于,<br />
发布会在10月的一个早上召开,农业部新任领导和几位相关领导出席。<br />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新任领导面色平常的坐在椅子上,身前桌子上摆着发言稿。<br />
他就这么平铺直叙的念了一次。<br />
重复了一次全国粮食总产量,<br />
8.8亿吨,没有任何更改,而且念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格外加重了语气,铿锵有力!<br />
随后就是一些严肃的公文通稿,大致解释了产量是怎么来的。<br />
不过,新任领导注意到,现场没多少人在意他说的这段内容。<br />
反而跃跃欲试的等着提问。<br />
那就来吧,<br />
“下面开始记者提问环节。”<br />
就在这一句话落下时,现场就举起了无数双手,他随意挑了一个有些面色不善的女记者。<br />
艾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第一个抽中了,她是来自法新社的记者。<br />
在过往法新社的宣传中,东大在法新社的镜头中一直是强权的代表。<br />
同时,法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同样占有重要地位。<br />
在美利坚和阿三倒下后,法国也有望在新一轮粮食危机中获益。<br />
明眼人都知道她来者不善。<br />
但她偏偏被第一个抽中了。<br />
“是要拿我杀鸡儆猴吗?那我偏偏不能让你如意了。”艾拉在心里冷哼道。<br />
她可精心准备了许多犀利的问题,略显想了一瞬,便开口了。<br />
“第一个问题,粮食产量的真实性?”<br />
新任领导平静的说道:“真实性不用怀疑,也不想再赘述,现在正在秋收,再过两月什么都清楚了,下一个。”<br />
艾拉立马追问道:“你是不是在逃避这个问题,还是说数据统计有很大水分。”<br />
新任领导呵呵冷笑道:“这已经是很保守的预测数据了。”<br />
艾拉愣了愣。<br />
其他人也盯着台前的几名发言人。<br />
这是什么意思?<br />
很保守的数据?<br />
“难道说实际产量还可能更高?”有人立马提问了。<br />
新任领导没有说话,但微微颔首的举动已能说明一切。<br />
这就更不得了,实际粮食产量还可能超过8.8亿吨!<br />
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国记者彻底懵了,即使是艾拉等农业强国的记者,也有些道心不稳。<br />
敢当面说出这些话,就足以证明台上几人的底气。<br />
很足!<br />
既然如此,艾拉趁着还没人让她坐下,便再度发问。<br />
“为了实现这样的高产奇迹?华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br />
艾拉紧紧地盯着发言人,对这个问题,她可是很有信心,也精心准备了很多资料。<br />
其余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犀利。<br />
阿三农业为了追逐高利润种植超国产品种,最多导致水资源矛盾加剧、地力衰竭。<br />
美利坚农业为了追求省力低成本,选择了转基因品种,最终诞生了超级抗性杂草,目前全美农场主也陷入泥潭。<br />
而华夏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又付出了什么?<br />
国内的记者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是啊,总不可能一点代价都没有吧。<br />
面对虎视眈眈的众人,新任领导面色古怪的吐出了两个字。<br />
“没有。”<br />
“没有?!”<br />
艾拉发出了尖锐的疑问声。<br />
不止是她,其余人也是大感诧异,随后又是极度的不满,华夏人在糊弄他们!<br />
怎么可能没有!一时现场有些嘈杂。<br />
所有人都一脸不信的看着台上。<br />
新任领导这次多说了两个字,“真的没有。”<br />
艾拉怒道:“可是据我所知,华北平原因超采地下水形成25万平方公里‘漏斗区’,西北防护林因过渡开垦成片枯死,联合国环境署报告称: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已突破极限……”<br />
艾拉目光仿若喷火,“华夏粮食增产神话的背后,是严重的生态代价,是在透支亚洲大陆的未来!”<br />
看到发言人的嘴角露出嘲讽的神情,艾拉更是怒不可遏。<br />
“阿三和美利坚的前车之鉴还未过去,如今华夏这是在重蹈覆辙。”<br />
顿时,就有很多海外记者认同的点头附和。<br />
然而,国内的媒体和一些知情国家的记者则默然无声,甚至也对艾拉投去了嘲讽、同情的眼神。<br />
这样的眼神让艾拉很不舒服。<br />
也让一些人意识到了什么。<br />
新任领导讥讽的问道:“这位记者女士,请问你是看的哪一年的新闻?”<br />
“如今又是哪一年?”<br />
面对反问,艾拉依旧强硬,道:“也就是说,这是实际发生的事实,华夏为了粮食增产付出了严重的生态代价。”<br />
但已经没人在附和他了。<br />
这时,新任领导依然充满了嘲讽:“你说的三桩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消失了,在华夏人尽皆知,反而我建议贵国,多关注一下塞纳河的河水。”<br />
艾拉不相信,“不可能,生态问题没那么简单……”<br />
发言人说:“下一个。”<br />
艾拉有点疯了。<br />
而有了艾拉的前车之鉴,后续的提问也依然很尖锐。<br />
粮食援助是否暗藏地缘政治陷阱?<br />
等等,<br />
但发言人一一化解。<br />
直到后半程时,发言人才点了一个内部自行安排的记者提问。<br />
“国内粮食是如何实现连续高速增产的?”<br />
其实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的通稿里,就已经说了,但官方通稿,精炼简洁,有很多东西都没说透,要人去深入思考。<br />
而对普罗大众来说,最怕的就是思考。<br />
他们需要一些通俗的解释。<br />
所以就准备了这么一个问题。<br />
新任领导面对这个问题时,和蔼的笑了笑,与此前的冷峻大相径庭。<br />
“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些年里,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br />
“这还要从盐碱地改良开始说起,从十年前开始计算,国内通过盐碱地改良增加了1.8亿亩耕地!”<br />
“同时通过轮作休耕等措施,有数亿亩中低产田陆续变成了高产的良田!”<br />
“另外,就是种业科技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让国内粮食单产保持了超高速增长。”<br />
“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单产的提高,是实现粮食高产奇迹的直接因素。”<br />
“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伟大而优秀的企业和农业专家,是他们一步步让国内农业迈向世界之巅!”<br />
所有人都默默听着。<br />
有些人不以为然,<br />
有些人神色激动。<br />
在新任领导说完后,有国内记者迫不及待的提问了。<br />
“领导,你刚才提了伟大而优秀的企业,这个企业是指嘉禾集团吗?<br />
众所周知,嘉禾是目前国内当之无愧的农业龙头,众多国央企都被压了一头。”<br />
在众人注视下,新任部长笑了笑,缓缓开口道:“是的,嘉禾是一个伟大而优秀的企业。”<br />
突然地,<br />
现场响起了一片哗然声。<br />
有许多外媒不知发生了什么,一家企业而已,在国际上也不是很知名,怎么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br />
“伟大而优秀的企业……”<br />
他们不知道这评价的含金量,但国内媒体可不傻,伟大而又优秀极少用在企业上,何况是出自这位之口。<br />
过了一小会儿,<br />
才又有人硬着头皮地问道:“领导,有人将嘉禾比作孟山都,嘉禾是否会再现孟山都式悲剧,让国内农业也陷入危机。”<br />
提问的人是忐忑的,<br />
在这样一个场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概率会被嘉禾或者眼前的人记在小本本上。<br />
然而,<br />
新任依然笑了笑,再次重申道:“嘉禾是优秀而伟大的企业,其创始人郭阳也是具有极高爱国情怀的民族企业家。<br />
对于嘉禾所作出的种种成就和贡献,我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多去了解。<br />
同时也多建议去大西北看一看。<br />
不要闭门造车,<br />
西北防护林因过渡开垦而枯死,只要多去西北看一看,就知道这种发言有多可笑了。<br />
也证明,有些国家只是为了抹黑而抹黑,罔顾事实,可能连塞纳河里的污垢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br />
最后这段话,明显是对法国记者艾拉说的。<br />
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br />
华夏西北究竟是什么情况?<br />
为什么华夏那么执着于要修红旗河?<br />
答案没有在这场发布会上,但种子却埋下了。<br />
发布会结束了。<br />
但对全球的影响还才刚刚开始。<br />
华夏有粮!<br />
钞票给你,粮食给我,这是土豪们的反应。<br />
我想做东大的狗啊,这是又穷又缺粮的小国。<br />
那个,东哥,我想我应该还可以拯救一下,这是岛国和南韩。<br />
不可能,即使是真的,也是在透支未来,是数字游戏下的粮食霸权,是暗藏陷阱的粮食殖民主义,这是西方国家。<br />
他们甚至不愿去西北看一看,即使官方邀请,也假装听不见,反而咬定西北存在生态破坏等等行为。<br />
但无论怎样,<br />
一个消息确认了,华夏有粮,有很多粮。<br />
粮食订单蜂拥而至。<br />
也有人把视线放在了华北平原的漏斗区、西北的防护林、黄河流域的生态。<br />
其实不用去现场,只需要查一下相关官方的报道,就能整理出一大堆资料。<br />
然而,他们还是去了。<br />
所谓的生态问题并不存在,反而出现了诸多让人难忘的一幕。<br />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蒙接壤处,昔日寸草不生的砒砂岩区沟底郁闭、沟坡连片、绿染荒原,绿叶红果扮靓了一条条沟壑。<br />
在三北地区的广袤土地上,云杉、冷杉、文冠果成了守护三北生态的集团军。<br />
微型水塔、固沙大王、沙漠上的绿宝石、高原脊梁……<br />
这些树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守护着脚下的大地,为周围生灵提供庇护。<br />
令人欣喜的是,绿色蜕变仍在继续。<br />
发布会上的内容被人翻来覆去的解读,除了粮食和生态,嘉禾也成了重要的关注点。<br />
部长对嘉禾的评价引发热议。<br />
而那一句具有极高爱国情怀的民族企业家,也让郭阳又一次来到了台前。<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