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584章 重塑小农经济,复制重工工厂<br />
打通辽西走廊的陆上移民路线后。<br />
大批海船转而运输物资,源源不断地将各类物资运至大辽河集散,为移民北上开荒做准备。<br />
先到的移民瓜分了辽河流域的熟地,省去了开荒的环节。<br />
再往北的那些土地,大多是生地。<br />
生地耕种,需先开荒。<br />
现代人很难理解其中艰辛,如果尝试着在公园里挖一个能够容纳武大郎尸体的坑,收获水泡、老茧、虎口开裂等功勋,就能理解开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体力活。<br />
如此大规模垦荒,耕牛显然是不够的!<br />
但是望着已经属于自己的 50亩地,并且 5年内官府不收一粒粮,所有人都觉得充满干劲。没有牛,自己当牛。<br />
……<br />
在关外的第一季粮食收获之前,吴廷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br />
帝国财政压力山大。<br />
好在吴皇亲手挖了京矿,压力大减。<br />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关外移民都很乐观,坚定的认为帝国前景一片光明。<br />
移民目前是两条线:<br />
从山海关到盛京,从旅顺到盛京。<br />
一路分田,一路向前。<br />
很快,两条路线会师了。<br />
一百多年了,关外从未有过如此热闹景象。五湖四海的人、冒着炊烟的村寨,似乎是一夜之间从地里长出来的。<br />
直把盛京当汴京。<br />
……<br />
燕京旧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br />
店铺开业,百姓出门,一切照旧,然繁华不再。<br />
吴皇依旧住在紫禁城,兼任矿长,指挥 2个军团的士兵继续挖。所起获的浮财已经飙升到了一亿五千万两。<br />
这是独属于征服者的浪漫。<br />
李郁下令退还了和珅的府邸、部分庄园以及少数古董字画,其余一概没收。<br />
反正是永琰下令抄的和府,和寡人何干?<br />
说起来,<br />
永琰这一招金蝉脱壳够果断,城中的财富他只取一瓢,其他一概不要,全部丢给吴军。<br />
洒脱!<br />
吴军斥候出张家口,前出 400里侦查,未见一兵一卒。<br />
清军西狩之队伍保持着一天 60里的速度,向西狂奔,溜得无影无踪。<br />
也许,<br />
正如永琰书信所说:<br />
~彻底离开帝国传统疆域,绝不敢和上国开边衅。<br />
……<br />
李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br />
事分轻重缓急。<br />
金瓯无缺、厘清田亩、殖民南洋、治理黄淮、推出纸钞,每一样都很重要,远比追击永琰重要。<br />
哪怕挑唆阿桂和贡榜王朝爆发全面战争,都比追杀永琰要重要。<br />
所以,拭目以待吧。<br />
一名禁卫军匆匆走进来,递上文书。<br />
李郁展开阅读,随即皱起了眉头。<br />
这是一封来自盛京的《移民工作报告》,目前负责移民工作的文官们阐述了他们的想法——步步为营。<br />
简单来说,就是先填充原盛京将军辖区。多余移民在辽河周边安置,方便运输粮食,待一季粮食收获后,再组织他们向北移民。<br />
……<br />
李郁提笔批示:<br />
“北伐暨移民乃是千载难逢的窗口期,靡费巨大,未来不会再有。”<br />
“当毕其功于一役,摒弃稳重,锐意激进。”<br />
“以第 6军团为移民前驱,先东征,灭吉林八旗。后北上,进攻黑龙江。”<br />
“在冬季来临之前,务必先将移民屯推进至黑龙江最北之处。之后再考虑横向填充,逐步将东北土地瓜分殆尽。”<br />
“黑龙江呼兰城(哈尔滨郊区)以北之移民, 10年内不征粮。并应该给移民屯配发火枪、刀矛,以抵御清廷残兵、马匪、哥萨克之袭扰。”<br />
“移民宜快,不宜慢。步伐再大一些,效率再高一些,莫要怕出错。偶有纰漏,无伤大局。”<br />
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留白。<br />
想必,殖民部的官吏们看了会知道怎么做。<br />
……<br />
养心殿内,<br />
“陛下,农业署署长范大人,水利署署长黄大人来了。”<br />
“召进来。”<br />
范众默,黄文运俩人匆匆走入。<br />
“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br />
“坐。”<br />
早有禁卫搬来椅子还有两杯热茶。<br />
李郁望着二人,笑道:<br />
“可是头一次来这紫禁城?”<br />
范众默:“臣乃是首次。”<br />
黄文运:“臣是第三次。”<br />
黄文运进士及第,第一次入紫禁城。苏州知府任上,第二次入紫禁城。如今,是第三次。<br />
“黄爱卿,故地重游,可有物是人非之感慨?”<br />
“臣惭愧。”<br />
……<br />
“知道寡人召你们前来,是为何吗?”<br />
俩人对视一眼。<br />
范没有吭声,黄开口了。<br />
“陛下是为北方丈量田亩?”<br />
“不错。”<br />
李郁起身,走到殿门口。<br />
“王朝的兴衰,根源就是土地兼并,如不解决,我朝也撑不过百年。”<br />
俩人尴尬,不敢应这个话题。<br />
“冬去春来,时间不等人。当下有两件事。第一,清理北方隐田。第二,分配给当地的无地少地百姓。范众默,你负责山东、河南。黄文运,你负责直隶、安徽。”<br />
“请陛下明示?”<br />
“凡不足 30亩之家庭,一概补齐至 30亩。告诉百姓们,朝廷不是白送给他们,而是卖给他们。”<br />
……<br />
范众默一惊,脱口而出:<br />
“陛下,百姓没有钱。”<br />
“寡人知道。不收钱,收粮,每年每亩收租 150斤, 5年后,真正归他们自己所有。”<br />
750斤粮换一亩地。<br />
这个价格算很低很低了。<br />
“陛下仁心,古今罕见,实乃圣君。”<br />
李郁摆摆手:<br />
“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北伐一路,不忍直视。白骨露于野、饥民毙于路、村寨无人烟。所谓地狱,也不过如此。”<br />
殿内气氛瞬间黯然。<br />
李郁背着手,望着天空。<br />
“历朝历代,王朝有难,无非是再苦一苦黎庶,坦率的讲,寡人也不例外。可凡事都应有个度。”<br />
“不能一直苦吧?不等了,如今时机基本成熟,该给点甘甜了。”<br />
……<br />
范、黄哽咽,跪地哭泣。<br />
无论是真是假,想来他们的心里确实有点感动。<br />
李郁转身,很认真的盯着 2人:<br />
“知道寡人为执意要移民吗?”<br />
“臣知道,北方人多地少,无论如何也不够分。”<br />
李郁笑了:<br />
“寡人各拨给你们 2个营的兵力,为丈量土地、分配土地保驾护航。凡是无土之土地,不问原属,一概视为无主之地,重新分配。<br />
“给你们每人 30万两经费,允许你们自由组建不超过 500人的临时分地团队。分田时,地界、地契一并制作下发。”<br />
“时间紧,任务重。你们现在就出发。”<br />
“臣遵旨。”李郁想了想,抛出了一个香饵。<br />
“经济部的摊子太大,范京管不过来。寡人欲分出农林水产大臣,就看你俩这次的表现了。”<br />
……<br />
之前迟迟不北伐,是为了让北方在混乱中重新洗牌,把地方势力洗进历史的垃圾堆。<br />
分田,才有田可分。<br />
分田,才无人阻挠。<br />
分田的时机也很关键,要等几千万的移民都过了山海关,然后关门上锁,咔嚓这么一截断。<br />
好了。<br />
关外的人忙着开荒,关内的人忙着分田。<br />
大家都很满意~<br />
试想一下,<br />
如果知道家乡马上要分田,谁愿意背井离乡?<br />
所以,<br />
吴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封锁山海关,断绝内外消息、人员来往。<br />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br />
一切都在陛下的算计当中。<br />
……<br />
距离盛京不远的抚顺,有煤、铁矿,储量丰富且品味极高。<br />
从地理角度讲,<br />
像抚顺这般煤铁共存的地方很罕见。<br />
抚顺的西露天煤矿,是帝国第一,也是亚洲第一的露天煤矿。<br />
一座崭新的工厂,抚顺重工,拔地而起。<br />
帝国有三大重工,按照落地时间排,分别是:马鞍山重工、大冶重工、抚顺重工。<br />
三大重工都集冶金、锻造、军械制造与一体,且拥有下属煤矿,或者靠近煤炭产地。<br />
工厂内部部门多如牛毛。<br />
工人数量高达数万。<br />
烧砖、盖房子、打家具、医疗、食堂、运输,全部自给自足。<br />
工人、矿工是高度组织的青壮。工厂保卫处的头目是野战军团退役的轻伤士兵。<br />
吴皇一声令下,<br />
工厂长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几千人的火枪队乃至内河小型舰队。<br />
一个车间,就是一个步兵连。<br />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野战军团。<br />
枪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br />
……<br />
筹建新工厂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复制黏贴。<br />
吴廷从马鞍山重工调来了一批年轻技术工,作为新工厂的班底。<br />
来了,就升 2级。<br />
薪水也翻倍。<br />
三大工厂,皆有带地龙的红砖屋,带公共澡堂的生活区,妥妥的 18世纪文明之光。<br />
对此,工人们优越感爆棚。<br />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还有哪儿能拥有地暖自由、热水澡自由?<br />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br />
工厂的锅炉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能,不用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费。<br />
……<br />
为了方便运输原煤和铁矿石,工业部在工厂外试铺了第一条路程仅有 11里的蒸汽窄轨铁路。<br />
蒸汽机车头很原始,很笨重,火车速度很缓慢,故障也是层出不穷。<br />
但好歹是真跑起来了。<br />
火车不要推,就能自己跑。<br />
工人们望着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呜呜冒黑烟的机车,笑的很开心。<br />
他们倒没瞧不起简陋的新科技,因为当初马鞍山重工也是这样起步的,筚路蓝缕,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经验。<br />
从 0到 1很难。<br />
从 1到 10就容易多了。<br />
吴廷苦心孤诣,终于培养出了帝国的第一批产业工人。<br />
为了扩大这个群体,吴皇又给三大重工开了个口子——允许他们自办学校,收厂区子弟。<br />
旨意一到,短短几天,崭新的厂属学校就落地了。<br />
工人们骄傲的表示——木、瓦、泥、石、漆、咱们无所不能。<br />
数年后,<br />
一大批年轻的子弟将从这里毕业,走进车间。<br />
经验可以复制、工艺可以复制、工厂也可以复制。<br />
5到 10年之间,帝国的工业将会迎来指数级的发展。吴皇用钢铁制霸全世界的野望,并不遥远。<br />
……<br />
1个月过去了。<br />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br />
第 6军团和第 2派遣军团从盛京出发,兵分 3路。<br />
大军的后面,是黑压压的移民。<br />
打一城,移民就占一城。<br />
灭一村,移民就驻一村。<br />
刚开始,移民们对打仗还很害怕,一个个缩头缩脑的。<br />
慢慢的,他们尝到了战争红利,胆子肉眼可见的大起来。前面枪炮一响,后面的人就跃跃欲试。<br />
只等传令兵骑马过来,一声吆喝:<br />
“来三五百个人,打扫战场。”<br />
移民们就欢呼着在雪地里抢着奔跑。<br />
打扫战场,是美差。<br />
武器和金银要上交,其他的可以私吞。<br />
对于徒手走了上千里的移民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好东西,除了尸体本体,他们什么都不会留下。<br />
……<br />
第 6军团打吉林时伤亡 50多人,一共斩杀 500多旗丁, 1000多包衣,以及佐领协领数十人。<br />
吉林将军服毒自尽。<br />
后面,伤亡越来越少。<br />
所向披靡,士气如虹。<br />
移民们也不再满足于跟着大军后面,而是主动请求帮推大炮。<br />
第 6军团秉承陛下指示,允许并鼓励一批移民脱颖而出,让这些青壮年在低烈度战斗中和军队培养互信。<br />
之后,<br />
任命这些人为镇长、屯长,赠送火枪,作为帝国意志在关外的贯彻者。<br />
……<br />
司令官赵二虎感慨:<br />
这已不是战争,而是东北武装大游行。<br />
每逢打仗,几十万移民黑压压的站在大军后面举起锄头高声欢呼。吓,也把敌人吓死了。<br />
宁古塔的 500多骑直接跑路,去投奔黑龙江将军。<br />
因为就算吴军不用大炮,宁古塔也挡不住这么多疯狂的流民冲击。<br />
别小看了乌合之众。<br />
在没输之前,乌合之众就是滚滚前进的泥石流,锐不可当。就算是玉皇大帝站在前面,也要挨大嘴巴子。<br />
望着敞开城门的宁古塔。<br />
赵二虎抽出佩剑:<br />
“上。”<br />
移民们高举朝廷免费发放的斧头、锄头,步伐飞快,大声嚎叫,抢在士兵的前头入城。<br />
……<br />
一些躲在家里的老弱旗丁被揪出来,当街砸死。<br />
第 6军团开入城后,稍微维持了下秩序,下令移民们尸体拖出城掩埋。<br />
在宁古塔,俘虏 800多人。<br />
一名中尉参谋找上赵二虎:<br />
“司令官,下官们认为可以留下部分俘虏。一来分解敌人斗志,二来可驱使攻城。”<br />
赵二虎点点头:<br />
“可以。俘虏不分老幼,一概交由派遣军驱使。”<br />
参谋笑的很开心。<br />
打黑龙江的时候,用旗丁攻城应该蛮有意思的。<br />
(本章完)</p>
打通辽西走廊的陆上移民路线后。<br />
大批海船转而运输物资,源源不断地将各类物资运至大辽河集散,为移民北上开荒做准备。<br />
先到的移民瓜分了辽河流域的熟地,省去了开荒的环节。<br />
再往北的那些土地,大多是生地。<br />
生地耕种,需先开荒。<br />
现代人很难理解其中艰辛,如果尝试着在公园里挖一个能够容纳武大郎尸体的坑,收获水泡、老茧、虎口开裂等功勋,就能理解开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体力活。<br />
如此大规模垦荒,耕牛显然是不够的!<br />
但是望着已经属于自己的 50亩地,并且 5年内官府不收一粒粮,所有人都觉得充满干劲。没有牛,自己当牛。<br />
……<br />
在关外的第一季粮食收获之前,吴廷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br />
帝国财政压力山大。<br />
好在吴皇亲手挖了京矿,压力大减。<br />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关外移民都很乐观,坚定的认为帝国前景一片光明。<br />
移民目前是两条线:<br />
从山海关到盛京,从旅顺到盛京。<br />
一路分田,一路向前。<br />
很快,两条路线会师了。<br />
一百多年了,关外从未有过如此热闹景象。五湖四海的人、冒着炊烟的村寨,似乎是一夜之间从地里长出来的。<br />
直把盛京当汴京。<br />
……<br />
燕京旧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br />
店铺开业,百姓出门,一切照旧,然繁华不再。<br />
吴皇依旧住在紫禁城,兼任矿长,指挥 2个军团的士兵继续挖。所起获的浮财已经飙升到了一亿五千万两。<br />
这是独属于征服者的浪漫。<br />
李郁下令退还了和珅的府邸、部分庄园以及少数古董字画,其余一概没收。<br />
反正是永琰下令抄的和府,和寡人何干?<br />
说起来,<br />
永琰这一招金蝉脱壳够果断,城中的财富他只取一瓢,其他一概不要,全部丢给吴军。<br />
洒脱!<br />
吴军斥候出张家口,前出 400里侦查,未见一兵一卒。<br />
清军西狩之队伍保持着一天 60里的速度,向西狂奔,溜得无影无踪。<br />
也许,<br />
正如永琰书信所说:<br />
~彻底离开帝国传统疆域,绝不敢和上国开边衅。<br />
……<br />
李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br />
事分轻重缓急。<br />
金瓯无缺、厘清田亩、殖民南洋、治理黄淮、推出纸钞,每一样都很重要,远比追击永琰重要。<br />
哪怕挑唆阿桂和贡榜王朝爆发全面战争,都比追杀永琰要重要。<br />
所以,拭目以待吧。<br />
一名禁卫军匆匆走进来,递上文书。<br />
李郁展开阅读,随即皱起了眉头。<br />
这是一封来自盛京的《移民工作报告》,目前负责移民工作的文官们阐述了他们的想法——步步为营。<br />
简单来说,就是先填充原盛京将军辖区。多余移民在辽河周边安置,方便运输粮食,待一季粮食收获后,再组织他们向北移民。<br />
……<br />
李郁提笔批示:<br />
“北伐暨移民乃是千载难逢的窗口期,靡费巨大,未来不会再有。”<br />
“当毕其功于一役,摒弃稳重,锐意激进。”<br />
“以第 6军团为移民前驱,先东征,灭吉林八旗。后北上,进攻黑龙江。”<br />
“在冬季来临之前,务必先将移民屯推进至黑龙江最北之处。之后再考虑横向填充,逐步将东北土地瓜分殆尽。”<br />
“黑龙江呼兰城(哈尔滨郊区)以北之移民, 10年内不征粮。并应该给移民屯配发火枪、刀矛,以抵御清廷残兵、马匪、哥萨克之袭扰。”<br />
“移民宜快,不宜慢。步伐再大一些,效率再高一些,莫要怕出错。偶有纰漏,无伤大局。”<br />
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留白。<br />
想必,殖民部的官吏们看了会知道怎么做。<br />
……<br />
养心殿内,<br />
“陛下,农业署署长范大人,水利署署长黄大人来了。”<br />
“召进来。”<br />
范众默,黄文运俩人匆匆走入。<br />
“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br />
“坐。”<br />
早有禁卫搬来椅子还有两杯热茶。<br />
李郁望着二人,笑道:<br />
“可是头一次来这紫禁城?”<br />
范众默:“臣乃是首次。”<br />
黄文运:“臣是第三次。”<br />
黄文运进士及第,第一次入紫禁城。苏州知府任上,第二次入紫禁城。如今,是第三次。<br />
“黄爱卿,故地重游,可有物是人非之感慨?”<br />
“臣惭愧。”<br />
……<br />
“知道寡人召你们前来,是为何吗?”<br />
俩人对视一眼。<br />
范没有吭声,黄开口了。<br />
“陛下是为北方丈量田亩?”<br />
“不错。”<br />
李郁起身,走到殿门口。<br />
“王朝的兴衰,根源就是土地兼并,如不解决,我朝也撑不过百年。”<br />
俩人尴尬,不敢应这个话题。<br />
“冬去春来,时间不等人。当下有两件事。第一,清理北方隐田。第二,分配给当地的无地少地百姓。范众默,你负责山东、河南。黄文运,你负责直隶、安徽。”<br />
“请陛下明示?”<br />
“凡不足 30亩之家庭,一概补齐至 30亩。告诉百姓们,朝廷不是白送给他们,而是卖给他们。”<br />
……<br />
范众默一惊,脱口而出:<br />
“陛下,百姓没有钱。”<br />
“寡人知道。不收钱,收粮,每年每亩收租 150斤, 5年后,真正归他们自己所有。”<br />
750斤粮换一亩地。<br />
这个价格算很低很低了。<br />
“陛下仁心,古今罕见,实乃圣君。”<br />
李郁摆摆手:<br />
“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北伐一路,不忍直视。白骨露于野、饥民毙于路、村寨无人烟。所谓地狱,也不过如此。”<br />
殿内气氛瞬间黯然。<br />
李郁背着手,望着天空。<br />
“历朝历代,王朝有难,无非是再苦一苦黎庶,坦率的讲,寡人也不例外。可凡事都应有个度。”<br />
“不能一直苦吧?不等了,如今时机基本成熟,该给点甘甜了。”<br />
……<br />
范、黄哽咽,跪地哭泣。<br />
无论是真是假,想来他们的心里确实有点感动。<br />
李郁转身,很认真的盯着 2人:<br />
“知道寡人为执意要移民吗?”<br />
“臣知道,北方人多地少,无论如何也不够分。”<br />
李郁笑了:<br />
“寡人各拨给你们 2个营的兵力,为丈量土地、分配土地保驾护航。凡是无土之土地,不问原属,一概视为无主之地,重新分配。<br />
“给你们每人 30万两经费,允许你们自由组建不超过 500人的临时分地团队。分田时,地界、地契一并制作下发。”<br />
“时间紧,任务重。你们现在就出发。”<br />
“臣遵旨。”李郁想了想,抛出了一个香饵。<br />
“经济部的摊子太大,范京管不过来。寡人欲分出农林水产大臣,就看你俩这次的表现了。”<br />
……<br />
之前迟迟不北伐,是为了让北方在混乱中重新洗牌,把地方势力洗进历史的垃圾堆。<br />
分田,才有田可分。<br />
分田,才无人阻挠。<br />
分田的时机也很关键,要等几千万的移民都过了山海关,然后关门上锁,咔嚓这么一截断。<br />
好了。<br />
关外的人忙着开荒,关内的人忙着分田。<br />
大家都很满意~<br />
试想一下,<br />
如果知道家乡马上要分田,谁愿意背井离乡?<br />
所以,<br />
吴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封锁山海关,断绝内外消息、人员来往。<br />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br />
一切都在陛下的算计当中。<br />
……<br />
距离盛京不远的抚顺,有煤、铁矿,储量丰富且品味极高。<br />
从地理角度讲,<br />
像抚顺这般煤铁共存的地方很罕见。<br />
抚顺的西露天煤矿,是帝国第一,也是亚洲第一的露天煤矿。<br />
一座崭新的工厂,抚顺重工,拔地而起。<br />
帝国有三大重工,按照落地时间排,分别是:马鞍山重工、大冶重工、抚顺重工。<br />
三大重工都集冶金、锻造、军械制造与一体,且拥有下属煤矿,或者靠近煤炭产地。<br />
工厂内部部门多如牛毛。<br />
工人数量高达数万。<br />
烧砖、盖房子、打家具、医疗、食堂、运输,全部自给自足。<br />
工人、矿工是高度组织的青壮。工厂保卫处的头目是野战军团退役的轻伤士兵。<br />
吴皇一声令下,<br />
工厂长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几千人的火枪队乃至内河小型舰队。<br />
一个车间,就是一个步兵连。<br />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野战军团。<br />
枪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br />
……<br />
筹建新工厂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复制黏贴。<br />
吴廷从马鞍山重工调来了一批年轻技术工,作为新工厂的班底。<br />
来了,就升 2级。<br />
薪水也翻倍。<br />
三大工厂,皆有带地龙的红砖屋,带公共澡堂的生活区,妥妥的 18世纪文明之光。<br />
对此,工人们优越感爆棚。<br />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还有哪儿能拥有地暖自由、热水澡自由?<br />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br />
工厂的锅炉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能,不用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费。<br />
……<br />
为了方便运输原煤和铁矿石,工业部在工厂外试铺了第一条路程仅有 11里的蒸汽窄轨铁路。<br />
蒸汽机车头很原始,很笨重,火车速度很缓慢,故障也是层出不穷。<br />
但好歹是真跑起来了。<br />
火车不要推,就能自己跑。<br />
工人们望着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呜呜冒黑烟的机车,笑的很开心。<br />
他们倒没瞧不起简陋的新科技,因为当初马鞍山重工也是这样起步的,筚路蓝缕,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经验。<br />
从 0到 1很难。<br />
从 1到 10就容易多了。<br />
吴廷苦心孤诣,终于培养出了帝国的第一批产业工人。<br />
为了扩大这个群体,吴皇又给三大重工开了个口子——允许他们自办学校,收厂区子弟。<br />
旨意一到,短短几天,崭新的厂属学校就落地了。<br />
工人们骄傲的表示——木、瓦、泥、石、漆、咱们无所不能。<br />
数年后,<br />
一大批年轻的子弟将从这里毕业,走进车间。<br />
经验可以复制、工艺可以复制、工厂也可以复制。<br />
5到 10年之间,帝国的工业将会迎来指数级的发展。吴皇用钢铁制霸全世界的野望,并不遥远。<br />
……<br />
1个月过去了。<br />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br />
第 6军团和第 2派遣军团从盛京出发,兵分 3路。<br />
大军的后面,是黑压压的移民。<br />
打一城,移民就占一城。<br />
灭一村,移民就驻一村。<br />
刚开始,移民们对打仗还很害怕,一个个缩头缩脑的。<br />
慢慢的,他们尝到了战争红利,胆子肉眼可见的大起来。前面枪炮一响,后面的人就跃跃欲试。<br />
只等传令兵骑马过来,一声吆喝:<br />
“来三五百个人,打扫战场。”<br />
移民们就欢呼着在雪地里抢着奔跑。<br />
打扫战场,是美差。<br />
武器和金银要上交,其他的可以私吞。<br />
对于徒手走了上千里的移民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好东西,除了尸体本体,他们什么都不会留下。<br />
……<br />
第 6军团打吉林时伤亡 50多人,一共斩杀 500多旗丁, 1000多包衣,以及佐领协领数十人。<br />
吉林将军服毒自尽。<br />
后面,伤亡越来越少。<br />
所向披靡,士气如虹。<br />
移民们也不再满足于跟着大军后面,而是主动请求帮推大炮。<br />
第 6军团秉承陛下指示,允许并鼓励一批移民脱颖而出,让这些青壮年在低烈度战斗中和军队培养互信。<br />
之后,<br />
任命这些人为镇长、屯长,赠送火枪,作为帝国意志在关外的贯彻者。<br />
……<br />
司令官赵二虎感慨:<br />
这已不是战争,而是东北武装大游行。<br />
每逢打仗,几十万移民黑压压的站在大军后面举起锄头高声欢呼。吓,也把敌人吓死了。<br />
宁古塔的 500多骑直接跑路,去投奔黑龙江将军。<br />
因为就算吴军不用大炮,宁古塔也挡不住这么多疯狂的流民冲击。<br />
别小看了乌合之众。<br />
在没输之前,乌合之众就是滚滚前进的泥石流,锐不可当。就算是玉皇大帝站在前面,也要挨大嘴巴子。<br />
望着敞开城门的宁古塔。<br />
赵二虎抽出佩剑:<br />
“上。”<br />
移民们高举朝廷免费发放的斧头、锄头,步伐飞快,大声嚎叫,抢在士兵的前头入城。<br />
……<br />
一些躲在家里的老弱旗丁被揪出来,当街砸死。<br />
第 6军团开入城后,稍微维持了下秩序,下令移民们尸体拖出城掩埋。<br />
在宁古塔,俘虏 800多人。<br />
一名中尉参谋找上赵二虎:<br />
“司令官,下官们认为可以留下部分俘虏。一来分解敌人斗志,二来可驱使攻城。”<br />
赵二虎点点头:<br />
“可以。俘虏不分老幼,一概交由派遣军驱使。”<br />
参谋笑的很开心。<br />
打黑龙江的时候,用旗丁攻城应该蛮有意思的。<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