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孩子所有的财产得八百文铜钱,小心再小心的回得江南地界。<br/><br/> 不料南北数千里路都未曾出事,这前脚踏进南京城,后脚在一条石凳上休息,八百文的铜钱便被无赖子偷盗了去,哭哭啼啼寻死觅活,在别人的指引下说,这江宁老爷当日结案,你不妨去瞧瞧,又在他人帮助下,写下来这一纸文书。<br/><br/> 这一纸文书递交了衙门,由于没的被告,这事儿只能慢慢破案,不晓得何时才能原璧归赵了。<br/><br/> 老秀才也叹道:“真是可怜的老白发。”叫来了捕头道:“速速缉拿嫌犯归案。”<br/><br/> 那捕头支吾的道:“那老太太哭哭啼啼都不晓得嫌犯长相,如何追索?”<br/><br/> 徐秀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这样,你去外面贴告示,就说午后老爷我要审那条石凳,你去把那条石凳取来。”<br/><br/> 捕头的眼神透露出疑惑,不解道:“又要杖责石凳二十大板?”<br/><br/> 徐秀咳嗽了一下,起了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听说外面到处都在传自己的这些处理案子的小手段。<br/><br/> 不由道:“你不用管,且去。”<br/><br/> “是。”<br/><br/> 若说此事以徐秀自己对自己的才能了解来讲,并不是一件大事,真正的发愁的,就是这三张应天府衙门派来的公文。<br/><br/> 这一连串的偷窃案惊动了整个南京城。<br/><br/> 有迹可循的第一例,就是自己初来江宁县的那一日,城中富商王家失银三百两,次日富商李家,失银三百两,金银首饰若干。之后每隔一日,便有城中富商家遭窃,甚至连退休官员家都遭了这窃贼的祸事。<br/><br/> 这一下整个南京城负责刑侦的部门通通运转了起来,不说富商失窃,就是三天两头退休老干部家失窃都是一件极其严重的大事,这些人门生古旧太多,不能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很难平息了他们的怒火。<br/><br/> 刑部、大理寺、应天府衙门,各县县衙通通都有份,甚至守备衙门都出动,谁先搞定这个在作案现场留下一支梅花图案的家伙,谁就有赏。<br/><br/> 徐秀喃喃的道:“一枝梅。”<br/><br/> 这是一个机会,若能抢先解决了这个案子,自己或许就能够摆脱成国公的挑衅了吧,那日之后,三天两头的就有人与自己过不去,不是在马路上故意冲撞自己,就是自导自演的来几个案子找自己麻烦。<br/><br/> 懒龙扫着地,问道:“大人对那个一枝梅什么看法?”<br/><br/> 徐秀瞅着他,见他一如既往的扫地,没好气的道:“你整日扫地作甚?这衙内整洁的工作轮不到你。至于对这个一枝梅吗,我是没什么看法,他抢的都是富商人家,听说他从不偷清白人家的钱,被他光顾的,定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br/><br/> 懒龙眼睛一亮,低声道:“大人是从何处听来的?据我所知,这南京城先前并没有此人的案子。”<br/><br/> 徐秀摆了摆手道:“天机不可 xi-e 露。”<br/><br/> 他怎么会告诉他自己是看过后世传说的人呢?说出去还不乱了套。<br/><br/> 懒龙心中也很是疑惑,见他如此,也不多作闲话,闷头扫地就是。<br/><br/> 徐秀叫来了乙班捕头葛冲,对此人他很有好感,一身精炼的装束整个人都透露着干练的气质,比甲班那个捕头好的太多。<br/><br/> 道:“你命人四下调查,看看近期有无有大量金银首饰典卖,如有则详加记录。再遣人去调查哪一家哪一户穷困人生活改善的,详加记录,不要打草惊蛇。”<br/><br/> 葛冲抱了抱拳头,点头道:“是。”<br/><br/> 对于追查这种案子,徐秀并没有什么经验,过去也没学过什么刑侦,他的办法只能从最基本的逻辑着手,你总得出货吧,你总得给别人钱吧?既然要与人接触,那么留下蛛丝马迹的可能 xi_ng 也就不是没有了。<br/><br/> 总会抓住你的尾巴。<br/><br/> 懒龙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疑问道:“大人既然对那个一枝梅没有什么看法,为何要去抓他?”<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徐秀很好奇他的思维模式,不由道:“官府抓贼,不是天经地义的吗?”<br/><br/> 懒龙闷头扫地,心中微微有些不乐。<br/><br/> 替老秀才倒茶的徐扬随口道:“他也没有伤天害理啊。”<br/><br/> 好吧,徐秀得承认,自己很多时候的确比古人的官僚思想还要严重,但这事儿涉及自身利益,有些东西并不能明言,自己怎么能说要靠他升官发财?这说出来还当不当青天了,还当不当包龙图了?<br/><br/> 徐秀只好这么说:“他不能代替老天爷行道,这样子致国朝法纪于何地?”<br/><br/> 见他还要说话,徐秀自欺欺人的拦住了他,连忙走出前堂,这时,门口已经围了里三层外层,密密麻麻上千人,不晓得的,还以为是群众上访围堵衙门呢。<br/><br/> 国人爱瞧热闹的天 xi_ng 可谓传流数千年,听说这知县大人又要怪异的审问一条石凳,好奇心推动之下,自然要来瞧个分明。<br/><br/> 路人甲道:“上回就听说这徐大人打了箩筐二十大板,没瞧到怪可惜的。”<br/><br/> 路人乙道:“哈哈,那日我正在衙门口石碑处看审,那俩为了一些鸡毛碎皮的小事吵的闹闹哄哄,徐小大人打了箩筐,明辨案子,又给他们一通好说,自然处理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咱们县难得有了一名好官。”<br/><br/> 路人丙道:“这就好官了?怕也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你瞧他分辨的案子,都是投机取巧,断那位伏娘的案子就是如此。断那个箩筐也是如此,明明可以直接将那个箩筐抖落抖落看看的,非要打。打坏也不赔。”<br/><br/> 路人乙不爽道:“你晓得什么,我看这位徐小大人颇有包龙图的智慧,若这箩筐没坏,那两家岂不是将来见面还是尴尬,这打坏了,你不见他们两家现在都如一家人一般了。真是有智慧的徐小大人,保不齐咱们这里也要出一位青天了。”<br/><br/> 路人丙道:“你一口一个徐小大人,徐小大人,他是你谁?如此不敬。”<br/><br/> 路人乙道:“咳,徐大人年不及弱冠,我称呼一下他徐小大人不行吗?当然,他是一甲探花郎可以早早戴冠,若我们家那孩子,也是19岁,没戴冠哩,那就是一个孩子,我叫徐小大人又有何不可。”<br/><br/> 路人甲道:“别说了别说了,徐大人要审案了。”<br/><br/> 路人乙道:“可这人这么多,我们怎么看的分明。”<br/><br/> 见着外面这么多人,粗粗一数人头,约莫有上千。<br/><br/> 徐秀道:“开门,放他们进来。”<br/><br/> 看到衙门大门开来,围在门口石碑的众人不由自主的被推挤了进去。<br/><br/> 幸好知县衙门为了给县试学生考试,造的都很宽敞,但再宽敞,也架不住这千人挤进来,一时间密密麻麻,闹闹哄哄。<br/><br/> 瞧着他们那股子瞧热闹的劲头,徐秀肚子微微一抽,强忍着自己不要笑出来。看你们等会儿还怎么笑。<br/><br/> 见人数差不多了,徐秀转身回到案台,这时敲那块小小惊堂木已经不行,就听到徐扬打着锣“咣。”“咣。”三声,震的人耳朵发麻,在场的衙役一起喊道肃静。<br/><br/> 这场面才算安稳下来。<br/><br/> 徐秀大声道:“将那条石凳搬上<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