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奇,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br/><br/> 问,还是不问?<br/><br/> 她正心里纠结着,已成了邓国公的司鉴宏走了过来,道:“燕侯,久疏问候。”<br/><br/> “可不敢当。”燕赵歌笑着回他,道:“邓国公前途无量,眼看平步青云,若是得道一日,还望提携一下在下。”<br/><br/> 司鉴宏笑道:“燕侯说笑了,与其说等我平步青云一朝得道,不若看看这些郡国来的两千石,无论是平山君,还是邓国公,都只是空头爵位罢了,哪里比得上这些真才实学之辈。”<br/><br/>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br/><br/> 那山羊胡子的郡国两千石离得不远,听得清燕赵歌和司鉴宏的对话,面色猛地一变,甚至倒退了一步。他动作之大,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主意。<br/><br/> 司鉴宏原先没注意到他,见状不由得将视线移了过去,他先是一愣,接着透露出几分疑惑来,仔细打量了对方几眼,忽地玩味一笑,道:“这不是——济南太守吗?”<br/><br/> 他语气说得意味深长,但凡听了的人都能体会出其中几分深意,至于体会到什么,就因人而异了。<br/><br/> 山羊胡子脸色大变,道:“您认错了,下官不是济南太守……”<br/><br/> 燕赵歌插言道:“您便是原济南太守,如今的广陵太守?”<br/><br/> 山羊胡子——广陵太守脸色顿时变得十分苍白。<br/><br/> 司鉴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原来是转任到广陵去了,还剃了胡子,怎么,如今不以壮穆侯的美髯为志向了?”<br/><br/> “您说笑了,邓国公。”<br/><br/> “我可没有说笑,太守您离开济南而去广陵,莫不是广陵也有了一个需要被你灭门的洪家?但您可不要忘记了,封在广陵的礼王府,可不是济南王府。”<br/><br/> 司鉴宏说完便走了。<br/><br/> 广陵太守一个人立在原地,神情僵硬。<br/><br/> 燕赵歌见状,哪还不知道洪家灭门一事有这一位的身影,甚至就是他派人下的手。自以为司鉴宏一辈子翻不了身,却没想到司鉴宏如今成了邓国公,宗室里封君数以百计,封王国公却是凤毛麟角的,无论是封王还是国公都不超过十个数,最要紧的是。封王国公,要么是,某位皇帝子嗣,要么得天家看重,譬如礼王福王等,又譬如辽东王常乐王等。<br/><br/> 这邓国公显然是后者,却绝不是他区区一个两千石惹得起的。<br/><br/> 广陵太守想了半天,忽然想到,再得天家看重,这人也是济南王子嗣,洪家灭门的事有济南王府的首肯,他是敢违背律法告发祖父祖母,还是敢告发父亲?<br/><br/> 燕赵歌看他面色渐渐好转,决心再添一把火,便道:“这位邓国公,可是仁宗皇帝长子,曹康王的嗣子,沿用了曹康王旧号邓王,袭封邓国公。”<br/><br/> 广陵太守:“……”<br/><br/> 眼看着广陵太守脸色又苍白了起来,燕赵歌很满意地点点头,感觉心里舒坦了不少。<br/><br/> 等上计的车马陆续入宫之后,东方的天空渐渐泛白。<br/><br/> 平明已至。[注5]<br/><br/> 文武百官,勋贵宗室,按官职爵位先后入宫。<br/><br/> 一路上甲士林立,未央宫卫士、虎贲营将士、锦衣卫兵士等,甲胄在身,刀兵在手,皆严阵以待,以防不测。<br/><br/> 长公主先是在自己的寝宫内梳妆打扮好,再前往未央宫内,将养在椒房殿的小皇帝抱到未央宫寝宫里,腰间配上玉玺黄赤绶,绶带有黄赤绀缥四彩,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注6]。再配世祖皇帝北伐时所用长剑,这才是真正的大晋天子剑,赐给臣子的不过是在皇帝属意下由内务府锻造出来的普通的剑罢了,只是上面刻着赐剑的皇帝旧时名讳,以此名讳为剑命名。<br/><br/> 长公主抱着小皇帝,站在寝宫前,问道:“群臣可都到了?”<br/><br/> 黄门令道:“皆至。”<br/><br/> 这是固有的流程。<br/><br/> 长公主顿了顿,又问道:“燕侯可至?”<br/><br/> 黄门令一愣,<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虽然不明白长公主为什么多此一举,但还是道:“燕侯已至。”<br/><br/> 长公主问出口了就有些后悔,这样重要的场合,燕赵歌怎么可能不到?但既然她不知为什么问出了口,也就不会在面上显露出来,就好像是她一时兴起问了一句罢了。<br/><br/> 黄门令接着道:“请陛下移驾宣室殿,宣 We_i 诸臣。”<br/><br/> 长公主点了点头,走向车辇。朝仪的流程她是十分熟悉的。从先帝为太子时,她便在每次朝仪时伴随着先帝,等到先帝登基,她又作为辅政大臣,亲自参与了朝仪。<br/><br/> 先是辅佐太子,接着辅佐皇帝,如今替皇帝摄政,心里滋味有些复杂难明。<br/><br/> 车辇周围有数百虎贲营将士在虎贲校尉的带领下恭候着。<br/><br/> 见长公主到了,虎贲校尉上前拜道:“臣虎贲校尉,暂领奉车,请陛下乘车!”<br/><br/> 长公主登上车辇,一路到宣室殿,沿途五步一甲士,十步一旌旗,所见之处皆是大晋将士。即便以管窥豹,也能知晓如今的未央宫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br/><br/> 若是这种情况下再叫蜀国公成了事,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长公主想道,然而时至今日,她仍然不明白蜀国公为何能那么轻而易举地掌控了未央宫。<br/><br/> 这个疑问恐怕要伴随她一生了。<br/><br/> 车辇直接驶进未央宫内宫,长公主在此处抱着小皇帝下了车辇,在这里,太皇太后赵氏、皇太后陈氏已经在此处等着了。<br/><br/> 平明刚过,鸡鸣乍响。<br/><br/> 长公主抱着小皇帝,坐着由宣室殿内宫进入宣室殿。<br/><br/> 太常叩拜道:“陛下,吉时已至,请陛下登临!”<br/><br/> 长公主道:“可。”<br/><br/> 候在一旁的黄门令立即朗声道:“陛下制曰:可!”<br/><br/>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恭迎陛下!”<br/><br/> 长公主在虎贲营精锐簇拥下一步一步向前走,踩着御街向上,一直走到皇帝宝座之前,她只犹豫了半个呼吸的时间,就选择抱着小皇帝坐在了上头,而不是将小皇帝放下,自己立在一旁。<br/><br/> 这两种选择里蕴含的意义,天差地别。<br/><br/> 长公主道:“诸卿平身。”<br/><br/> 太常很好地掩盖了眼中的震惊,朗声道:“皇帝命群臣平身。”<br/><br/> 群臣起身,以文武分列两侧,又有勋贵宗室夹杂其间,每一个人都看见了在皇帝宝座上坐着的长公主。<br/><br/> 若不是此时是决不能出现骚乱的朝仪,群臣恐怕立刻就会哗然。但饶是这样,也有言官一脸跃跃 Y_u 试的模样,目露遗憾。<br/><br/> 接着三公九卿依次为皇帝献上贺礼。<br/><br/> 右相领着九卿上前,左相领着位比九卿的官员上前,太尉领着开牙建府的将军上前,一齐道:“臣等为陛下贺,愿吾皇千秋万岁!”<br/><br/> 丞相太尉献礼,长公主起身回道:“朕谨谢丞相(太尉)贺礼。”<br/><br/> 封王、九卿、将军、位比九卿之位献礼,长公主起身回道:“朕谢诸卿贺礼。”<br/><br/> 燕赵歌恭恭敬敬地出列,献上一块并蒂同心的上好玉佩,长公主微微抿唇,道:“朕谢燕侯贺礼。”<br/><br/> 燕赵歌知道她又要笑出来了,老老实实地退回去,防止长公主笑场。<br/><br/> 但看在不知情的朝臣眼里,却是不禁疑虑了起来。长公主看别人还是微微笑着的,怎么看燕侯时连脸都板起来了?莫不是两人有了分歧?<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