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待到司棋走后,沉鱼回到贾琮书房,低声将从司棋那里听来的话说了一遍。赵姨娘的哥哥赵国基本是个混吃等死的,依着赵姨娘的势,时不时的打些秋风度日。如今突然阔气起来,当真蹊跷。王夫人说过要拉拢赵姨娘的话,只是她那点子家底早就被贾母收走了,剩下的东西翠袖也都有数。<br/><br/> 既不是王夫人掏的腰包,那么王夫人在府外定是还是有帮手的。贾琮立时上了心,待要查一查,眼珠一转,想到一个人。自己不过是看看王夫人得了谁的帮助,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 yi-n 私,也不怕被人要挟。若是求那人一求,不仅能查出王夫人的底细,还能试探出那人的意思。<br/><br/> 贾琮下定主意,就此撂手。<br/><br/> 半月后,一日贾政去给贾母请安,两人说了几句话,贾母便叫人将哥儿抱出来。贾母本意是叫贾政多和这个儿子亲近亲近,培养出感情来,吸取当日宝玉的教训。贾政虽算不上老来得子,但在他这个岁数再有儿子,也不常见,因此对这个小儿子也是极为喜爱的。<br/><br/> 贾政碍着身份,并未亲手抱过儿子,只由奶娘抱着,逗弄了一会儿,见小儿子长得白皙可爱,心中颇为高兴。回到自己院里后,贾政的嘴角仍是没有垂下来。不一时,赵姨娘便端着一碗奶皮进来。<br/><br/> 贾政抬头瞧见赵姨娘,笑道:“你如今要管着家事,不必再日日费心给我做这个。”<br/><br/> 赵姨娘这些日子虽不如贾政那三个通房丫头得宠,却也颇有体面,贾政也乐意抬举她。赵姨娘听贾政这话,笑道:“老爷这是说的哪里话。我虽管着家,却不过是无人理事,搭把手罢了,哪里称得上什么正经差事。再说,即便是要管着家,难道我就不是伺候老爷的人了?如何那么娇气了。”<br/><br/> 赵姨娘这话说得好,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不管她再有什么能耐,仍以贾政为主的。这点在贾政看来,就比王夫人强多了。当日王氏日日一副理家能干的样子,只当自己是管家太太,如何还记得她是贾王氏了!<br/><br/> 贾政对赵姨娘愈发喜欢,不禁说了几句贴心话,一时说道今日见哥儿时的情景。<br/><br/> 赵姨娘突然眉头微皱,道:“论理我不该多话,只是我一心为着老爷想,便也顾不得许多了。哥儿如今才不过几个月,又是早产的,身子还弱的很。咱们这种人家的孩子,若要出屋,先要换过小衣,再换过襁褓,再抱出来见人。等到回到哥儿自己屋子里,还要由奶娘再换一次襁褓。哥儿身子弱,如何禁得起这么折腾?”<br/><br/> 贾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喜,难道自己见儿子,还会叫儿子累着了不成?<br/><br/> 赵姨娘见此,连忙道:“当日环儿还小的时候,我是日日悬心,恨不得将他时时裹在怀里,捧在心里。老爷一片慈父之心,对哥儿定然也是如此的。只是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难免有时有些地方想不到的......”赵姨娘这话锋一转,贾政是慈父,责任都是贾母的。人都喜欢把不好的地方都推给别人,赵姨娘这话,贾政嘴上虽没说,心里却有些赞同的。<br/><br/> 果然,第二日就传来消息,哥儿发热了!<br/><br/> ☆、第44章<br/><br/> 要贾琮说,这王夫人幸亏是王家这等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家养出来的,大字不识一箩筐。若是自幼注重诗书礼乐,读些史书传记、人物列传,只怕如今的王夫人便是武瞾、吕雉再世了!虎毒还尚且不食子呢,王夫人为了虚名权势,竟然能对自己拼了 xi_ng 命得来的小儿子下手!<br/><br/> 贾琮刚刚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原本还不敢相信,毕竟翠袖也只是推理出来的,并无切实证据。只是等到后来,王夫人撺掇着赵姨娘一起,日日在贾政耳边递小话,说贾母年纪大了,不适合养孩子的时候,贾琮不得不相信王夫人为了把儿子抱回来,甚至不惜用了苦肉计。<br/><br/> 曾参杀人慈母尚疑,更何况是早就对贾母心有不满的贾政?赵姨娘和王夫人轮着在他耳边念叨,一次两次尚且不信,次数多了,贾政再怎么<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孝顺,也会心有怀疑。<br/><br/> 这日午后,众人都去午睡了,贾母院子里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小丫头守着。却也都是昏昏 y_u 睡,歪在廊下手拄着头,迷迷糊糊的。贾政特意选了这么一个时间来,不叫人通报,就是想亲自瞧瞧哥儿身子如何了。<br/><br/> 当日宝玉病了的时候,贾母只推说没什么大事,自己也便信以为真。谁知到后来实在遮掩不住,才知道竟是快不中用了。幸而自己的儿子都是有福的,最后终于痊愈。只是事到如今,贾政仍是不知道宝玉为什么会病。<br/><br/> 当爹的做到这个份儿上,可是个少有的糊涂。那是宝玉算得上是贾政的独子,贾兰这个长孙年纪尚幼,又是个多病的。若是贾兰养不大,那么宝玉便是贾政唯一的嫡出血脉了,身份何其的重要!<br/><br/> 自宝玉病愈后,一改往日里酒色之徒的毛病,开始一心向学,使得贾政渐渐对这个儿子喜爱了几分。贾政有时瞧见宝玉那番死气沉沉的模样,偶尔会在心里懊悔一下,自己当初要是多注意些子孙的教养,如今会不会不一样?因此如今贾政在对待小儿子时,吸取宝玉的前车之鉴,多有关心。<br/><br/> 这次小儿子生病,贾政尤其重视,又经过王夫人和赵姨娘的枕头风,终于下定决心,找了这么一个人少的时间,打算避开贾母的人,自己暗地里去瞧瞧。却不知,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一个鬼鬼祟祟的小丫头,从角门一溜小跑的出去了。<br/><br/> 贾政来时,奶娘刚给哥儿喂过奶,正想哄着哥儿笑一个,消消食,却听外面有小丫鬟唤她,“妈妈快来,你家出事了!”<br/><br/> 奶娘自己的孩子也不大,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时候。虽说穷人家的小孩子命 j_ia_n 好养活,却也难保不会有个三长两短。因此奶娘一听家里出事,连忙走到门前,追问那个传话的小丫头。那丫鬟不过才六七岁,还是一团孩子气,只说自己是替人传话的,一问三不知。<br/><br/> 奶娘 xi_ng 子急,便道:“既如此,我去外面瞧瞧,你进去替我照看一下哥儿,不过片刻,我马上叫大丫鬟来看着。”她原想着,此时正值众人都休息的时候,主子奴才们都不会此时过来。自己走到院门前就能找到正在做女红的大丫鬟,不过几步路的功夫,即便叫小丫头看着,也没什么的。<br/><br/> 却不曾想,正这时,贾政从角门悄悄的进来了。贾政为了不走漏风声,并未带人,只自己一个。几步走到哥儿屋子的外间,就听里面传来小丫头清脆的笑声。贾政只当是奶娘带着丫鬟们在哄儿子开心,还暗怪自己想歪了,竟然怀疑其母亲来。又想着,左右也是来了,不如进去看看。掀了帘子,便走了进去。<br/><br/> 谁知眼前的景象叫他立时气血上涌,眼前发黑。屋中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一团孩子气,正拿着哥儿的玩具,自己玩的正开心呢!全然不顾哥儿仰卧在一旁的炕上,一抽一抽的吐奶呢,小脸憋得通红,连鼻子里都喷出奶水来了!<br/><br/> 贾政大喝一声,道:“人都去哪儿了!都是死人吗?都只顾自己去挺尸,竟然连主子都不放眼里了!”<br/><br/> 听贾政突然出声,那个小丫头吓了一跳,噗通跪在地上就是大哭。不多时,就吵到了原本在<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