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恨谁?<br/><br/> 沈渊睁开眼,微弱地叹了口气,骨头疼得要命,他颤着手,摸出怀中贴身放好的两件东西。眼前仍然是深不见底的漆黑,其实睁眼闭眼没有两样,但他就是想睁着。<br/><br/> 好像这样,就能透过黑暗,透过海水,看到曾经熟悉的陆地与江湖。<br/><br/> 透过珍珠与白鳞,看到真正思念的人。<br/><br/> 龙宫殿内,龙王负手站在沉水镜前,垂眸看着镜面。<br/><br/> 这些年里,他似乎老了许多,鬓发间染上两缕白丝,身姿依然挺拔,面容也仍旧年轻,但却浅浅地流露出几分落寞的暮气。<br/><br/> 镜中浮现的正是沈渊所在的深溟涧底,画面并非一片漆黑,一条莹绿色的长线贯穿左右,四周均匀地分散出数条稍细的脉络,向下弯曲,映开淡淡的微光,照出坐在其中的人影轮廓。细看,那线条中央,光芒似乎在朝某个方向缓慢地流动,汇集在其中一点,又逐渐黯淡。<br/><br/> 不是别处,恰是沈渊坐着的地方。<br/><br/> 而那些莹绿的线条,组合起来看,像是某种庞大生物的骨架,是脊椎和延伸出去的肋骨。<br/><br/> “你看了快一天了。”<br/><br/> 身后响起温柔的轻叹,龙后走进殿内,来到龙王的身侧,龙王微微一笑,执起她的手,两人一起看向沉水镜。<br/><br/> 龙后微讶道:“他已经在吸收灵脉了?”<br/><br/> “是。”龙王点头,“不过,应该说是灵脉涌向了他。”<br/><br/> 龙后抿唇,片刻后,说:“看来老祖宗很喜欢他。”<br/><br/> “能在深溟涧撑上这么久,他心志坚定,已远出我的预料。”龙王叹道,“老祖宗大概也很惊喜。”<br/><br/> 当年上古巨龙在此得道坐化,龙身横卧,劈山裂水,隔开北溟,筋骨化为海底龙脉,汇集海势灵气,绵延千里,东海始成。沉水镜中莹绿的线条,便是那藏在地底的龙骨灵脉。<br/><br/> 龙后摇头,轻轻笑道:“之前让睢儿去那思过,原是想他能有机会见见老祖宗,却没这个缘分,也没这个毅力。”<br/><br/> 龙王闻言握紧她的手,低声说:“睢儿与他不一样。”<br/><br/> 他看着沉水镜里那个模糊的身影,皱起眉,道:“他是真的走投无路了。”<br/><br/> 须弥山中,长日漫漫,渺无尽头,朗月与旭日各在棋盘上投下光影,洒向空荡干净的地面。棋局混乱,黑子无心再落,迦叶尊者朝案上一拂衣袖,如擦去笔墨般,棋子消失不见,只留下纵横楸枰。<br/><br/> 他放下手,道:“天地创世万万年来,得道飞升的妖类屈指可数,首先是灵识难开,其次修行不易,唯有度过千年大坎,才能拿到天界的敲门砖,机会只一次,是因为一旦渡劫失败,妖类本体就会遭到重创,灵力逐渐寂灭,撑不到第二个千年之关。”<br/><br/> 白则皱紧眉认真听完,心下一凛,下意识开口道:“那沈渊……”<br/><br/> 迦叶尊者接道:“就算他不找红龙寻死,至多再过二十年,也会因妖力衰竭而亡。”<br/><br/> 白则愣住,瞳孔剧颤。他想起沈渊的眼睛,那双眼在扬州一劫后曾失明过一段时间,可千年的蛟王,自愈能力绝不会亚于他,失明是一个可怕的先兆,他竟没有意识到。<br/><br/> “二十年……”<br/><br/> 白则捂住眼,脑中飞快地构想,却发现这是个无解死局。若他要还筋,必须再一次引下天劫,可如今沈渊修为殆尽,机会已失,仅凭短短的二十年……<br/><br/> 修为。<br/><br/> 灵光刹那一闪,白则猛地吸入一口凉气,差点拍案而起,缠声道:“尊者,沈渊已自爆元丹,修为尽毁,可他现在还活着,并未因力衰而亡。那是不是……是不是他可以重铸内海……重新再来?”<br/><br/> 如水满则溢,无法更进一步,甚至可能逐渐干涸,但若狠心倒空水缸,一切转瞬成空,是否又能回归原点?<br/><br/> 迦叶尊者微微一笑,道:“你很聪明。”<br/><br/> “可以吗?”白则追问。<br/><br/> “或许可以<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迦叶尊者没有把话说死,“想要从头再来,不仅需要重铸修为内海,一身筋骨也要捣碎重塑,相当于再死一次涅槃而还,其中痛苦非常人能够忍受,耗时亦极为漫长,撑不过去,便是一场空。”<br/><br/> 迦叶尊者说得平淡,语调没有什么起伏,白则却能深刻地感受到字句间隐藏的凶险残忍。碎骨重塑,听上去那样简单,可要扛多少苦,咽多少痛,有谁能计算?<br/><br/> 如果沈渊撑不住,又该怎么办?<br/><br/> “所以……”白则顿了顿,“把他送去深溟涧,也是为了这个?”<br/><br/> 迦叶尊者点点头:“是。”<br/><br/> 白则欲言又止,叹了口气,神情戚然,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攥住衣角,折出数道皱痕。<br/><br/> “这是他的劫,你帮不了他,忧心无用。”迦叶尊者道,“不如多多观己,你的机缘亦非定数。”<br/><br/> 白则摇摇头,没有说话。<br/><br/> 第46章<br/><br/> 蛟龙相斗,久旱不雨的塔里木沙漠在那日雷雨交加,乍晴之际,西方金光大盛,佛迹遥临。远居西蛮沙海中的楼兰古城吸引来众多朝拜的旅客与禅僧,竟成一方圣地。<br/><br/> 他们来到楼兰,又越过楼兰,试图穿越沙漠,触及遥不可及的须弥山界,虔诚而天真。然而塔里木沙漠没有尽头,宛如一个巨大迷宫,不断将他们围困、吞没。<br/><br/> 几年过去,城中汉人日渐增多,商队闻讯而来,寂静多年的古城成了镶嵌在九州西域的一颗明珠,诱人前来探寻。<br/><br/>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难熬,城东那家茶馆生意却兴隆,女店家倚靠在柜前,着一身轻纱,摇着团扇,淡然看着小二满头热汗地前后跑腿。烈阳在外,沉闷暑气扑面而来,她朝店门外看了一眼,目光瞥见一抹白,顿时站直了身。<br/><br/> 一名白衣僧人绕过茶棚,踱入店中,在角落一方小桌前坐下,垂目看着上一位客人留下残茶的桌面。<br/><br/> 小二还在忙,她亲自上前撤掉了杯壶,擦净水渍,微笑问道:“禅师,喝点什么?”<br/><br/> 僧人偏首,没有看她,眉心朱红艳如胭脂,却不近俗情,开口声音沉稳,说:“清茶足矣。”<br/><br/> 该是最次的碎茶末,再不济便是白水,但店家点头后,给他端上的是新明前,涉越千里从江南而来,僧人没有说什么,也或许只是分辨不出,拿起瓷杯啜饮一口。这样热的天,他规矩地穿着棉麻僧袍,竟是一点汗都没出,神情自然恬淡,无半分尘味。<br/><br/> 上完茶,店家没走,站在他身旁,团扇带起小缕凉风,掀动发丝。她状似不在意地问:“听人说,禅师要走了?”<br/><br/> “嗯。”<br/><br/> “怎么忽然要走。”她笑,“都在这好几年了。”<br/><br/> 她还记得,僧人是在沙漠暴雨的第二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西边黄丘外走进楼兰城的。有人传他是妖,有人传他是佛,却从没有人说清他到底是什么。他在城中传道布法,施善化缘,一晃就是三四年。<br/><br/> 不能怪人人议论,一眼看去,他确实不像一个和尚,样貌也太英俊显眼了些,眉目凌厉逼人,眉心的朱红一点平添艳气,反倒没了出家人该有的气质。<br/><br/> 僧人淡淡地说:“只是觉得该走了。”<br/><br/> “好吧。”店家掩面,垂眉浅笑,“现在走也好。”<br/><br/> 座中人声吵嚷,多是汉话方言,中间夹杂几句楼兰词汇,语句混乱,但她依然轻松地听懂了。<br/><br/> 街上<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