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当夜,刘裕的一众心腹们步入宋王府宴饮,座无虚席。<br /><br />觥筹交错间,众人欢声笑语,好不热闹。<br /><br />酒过三巡,刘裕有感而发:“孤出身寒微,因为家贫,不得已投身行伍,能有今日显贵,这是当初不敢设想的。”<br /><br />此话一出,众人深有感触。<br /><br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的出身并不显赫,在刘裕崛起之前,执掌权柄的哪个不是出自皇室宗亲、高门势族。<br /><br />哪怕是同样因为军功而权倾朝野的桓温,也更多的仰仗世家大族。<br /><br />但刘裕不同,就拿刘义真的五名中庶子举例,王仲德、王镇恶是晚渡的北人,家世在北方算显赫,可在南方却并没有基础,这一类的士人通常被视作蛮夷,饱受排挤。<br /><br />沈田子、张邵属于南方土著,吴兴沈氏更是直到半个世纪前,才因沈劲殉国而被朝廷解除禁锢。<br /><br />檀道济则是最受士人鄙夷的兵家子。<br /><br />他们五个人,如果不是刘裕的崛起,谁又敢妄想能有今日的显贵。<br /><br />刘义真也相信刘裕这番话是出自真心实意,父王起初从军,应该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毕竟野心都是一步步膨胀起来的,曹操年轻时的志向也只是‘汉征西将军曹侯’。<br /><br />不过,他也知道,刘裕不会无缘无故说起这茬。<br /><br />果不其然,刘裕紧接着叹息道:“孤能有今日,可谓历尽艰辛,当年共建兴复之计者,计有十一人,如今独留孤一人而已,但恨故旧凋零,不能同乐。”<br /><br />桓玄篡位前后,共有刘道规、刘毅、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诸葛长民、孟昶、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十人与刘裕共商大计。<br /><br />其中,何无忌、檀凭之战死,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因为有刘毅之兄刘迈告密,在建康被桓玄捕杀,刘道规、魏咏之病故,刘毅兵败自杀,孟昶因与刘裕生隙绝望自杀,诸葛长民被刘裕诱杀。<br /><br />事实上,京口建义的二十七位元从,即刘道怜、何无忌、魏咏之、魏欣之、魏顺之、檀凭之、檀韶、檀祗、檀隆、檀道济、檀范之、臧熹、臧宝符、臧穆生、刘毅、刘籓、孟昶、孟怀玉、刘蔚、刘珪之、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向弥、管义之、周安穆。<br /><br />如今也仅存了刘道怜、檀韶、檀祗、檀道济、向弥五人而已。<br /><br />其中,向弥与何无忌、魏咏之一般,都是刘裕的发小,与刘裕同岁,为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都督北青州诸军事。<br /><br />北青州,即南燕旧地,檀祗所治青州,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br /><br />五名仅存元从中,刘道怜、向弥的年纪都很大了,檀韶、檀祗又惹得刘裕厌恶,唯有檀道济的年纪最小,刚过四十,且能力出众又没有野心,也难怪刘裕为何如此偏爱他。<br /><br />今夜刘裕提起旧事,不少人面容悲戚,檀道济、王仲德更是流下了眼泪。<br /><br />檀凭之是檀道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的堂叔,他们兄弟自幼丧父,便是由檀凭之一手抚养长大。<br /><br />王元德则是王仲德的兄长,二人年少时共同举兵对抗慕容垂,情谊深厚。<br /><br />刘裕见状,继续道:“诸位之中,许多人同样是出自寒素之家,孤在时,自会为诸位遮风挡雨,然而孤老矣,幸得世子,乃命世之才,足以托付后事,也能永葆诸位宗族富贵。”<br /><br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也明白了刘裕的意思,纷纷起身,异口同声道:“臣誓死效忠大王、世子。”<br /><br />刘裕在建康的亲信、心腹如今都在王府,这也是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第一次向刘义真表忠。<br /><br />“世子。”刘裕看向了刘义真。<br /><br />刘义真赶忙起身:“儿臣在。”<br /><br />私底下称孩儿,公众场合自然要称臣。<br /><br />刘裕指着堂下众人道:“这些都是为父的股肱腹心,为父百年之后,你务必亲之信之。”<br /><br />刘义真故作惶恐,拜道:“惟愿父王千万岁,儿臣将尽力侍奉。”<br /><br />刘裕笑道:“秦始皇、汉武帝他们求仙问药,可得长生否?人终有尽时,你也终究是要接过为父肩上的担子,这并不是需要忌讳的事情,然而,你不可忘了为父创业的艰辛,务必要善待功臣及其后人。”<br /><br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刘义真,带着点期盼。<br /><br />这是刘裕让刘义真当众做出政治承诺,为他与亲信之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br /><br />刘义真毫不犹豫道:“我家原本贫贱,幸赖父王与诸位功臣之力,方有儿臣之显贵,常言道,饮水思源,儿臣岂能不思回报,儿臣在此立誓,非不赦之罪,不除爵,有违此誓,天人共厌!”<br /><br />众人面露疑惑,刘裕代他们问道:“何为不赦之罪。”<br /><br />“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br /><br />刘义真所言,便是《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这些罪名,其实早在秦汉的律令当中就已陆续出现。<br /><br />但在场很多人不通刑名,刘义真又只得详细解释。<br /><br />刘裕听罢,只能赞同部分,他纠正道:“非反逆、大逆、叛、降不除爵,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者,失其爵位,由兄弟、近支袭爵。”<br /><br />众人闻言,齐声盛赞道:“大王英明。”<br /><br />反逆是指谋反,大逆是指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叛是指叛国,降是指向敌国投降,这些都是危及社稷的罪行,若是犯了这四项罪行,被除爵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br /><br />其余六项则只是与封建伦理道德有关。<br /><br />刘义真从善如流:“儿臣谨遵父亲教诲。”<br /><br />刘裕颇为不解:“孤知道你有治国的才能,但你不好读书,何以通晓刑名?”<br /><br />能治国,能打仗,还能用天赋异禀解释,可是不读书的话,是不可能对刑法这么清楚的。<br /><br />刘义真回答道:“儿臣并非不读书,而是不好经典,爱读杂书。”<br /><br />说罢,刘义真正色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儿臣与父王聚少离多,不能侍奉左右,若有风言风语,父王不可轻信。”<br /><br />刘裕闻言,看向宾客们,笑道:“诸位且说,世子是不是杞人忧天,我们父子休戚与共,何人胆敢进谗言。”<br /><br />众人纷纷称是。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山海提灯

跃千愁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佚名

绝代股神

佚名

仙逆

佚名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佚名

极品霸医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