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3北道大行台
('\n\t次日,即腊月二十九日,除夕前一天。<br /><br />刘义真入台城,没有急于面圣,而是先去了尚书台。<br /><br />不久,中书省颁布一道圣旨,中书通事舍人来到尚书台宣旨,司马德文以刘义真为北道大行台,使持节,率军肃清中原贼寇。<br /><br />行台一职,始于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尚书仆射陈泰、中书侍郎钟会等人以行台随从出征。<br /><br />永嘉之乱时,尚书令、东海王司马越率军征讨石勒,表以行台随军,自此以后,尚书省长官出征或出镇,随军衙署皆称为行台。<br /><br />所谓行台,即行尚书台,为临时性机构,随军事行动设立,职能侧重军事指挥。<br /><br />大行台一词在原时空中始出自北魏末年,孝明帝任命尔朱荣为北道大行台。<br /><br />如今则成了东晋首创,当然,这是刘裕、刘义真讨论过后的结果,而非司马德文的本意。<br /><br />其实,不管是北道行台,还是眼下的北道大行台,都是关西、中原地区的最高军事机构。<br /><br />刘义真之所以坚持称大行台,而非行台,实在是他觉得晦气,司马越以讨伐石勒为名,离开洛阳,中途死于项(河南项城),这个兆头很不好。<br /><br />当然,行台也不如大行台听着响亮。<br /><br />刘义真领旨谢恩后,他将北上平叛的消息也传扬开了。<br /><br />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各自提前接到了随军北上的任务,而张邵作为文臣留守建康,继续负责丈量田亩等事宜,王仲德见自己没有得到命令,于是来到了尚书太谒见刘义真。<br /><br />“臣听闻世子将要出征,命王、沈、檀三将随行,臣乃军中宿将,为何不见世子征召微臣。”王仲德很不服气,以为受到了轻视。<br /><br />刘义真安抚道:“宋王表我都督晋陵诸军事,可我另有重任,于京口,鞭长莫及,需得择人代守,然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非心腹不足以担此任,我已禀明宋王,请由王卿镇守京口,这是宋王的龙兴之地,王卿务必谨慎。”<br /><br />刘裕已经称王,建宋国,但是刘义真称京口为龙兴之地,多少还是有点僭越的意思,但无人关注这一点。<br /><br />王仲德知道刘裕、刘义真父子不让他跟着去北方,不是瞧不上他,而是另有重用后,不由笑逐颜开,尤其是刘义真那句非心腹不足以担此任,更是听得王仲德身心愉悦。<br /><br />他当即下拜表态:“臣愚昧,幸得世子指点,臣必当尽心竭力,不敢懈怠。”<br /><br />王仲德走后,谢晦又来了尚书台。<br /><br />宋国左卫将军丁旿病重将死,这一次是由谢晦统带宋国右卫追随刘裕南下。<br /><br />“谢卿不在王府,如何来了台城?”刘义真颇为惊讶。<br /><br />谢晦先行礼,而后笑道:“臣奉宋王之命,入大行台,听候世子差遣。”<br /><br />刘义真顿感刘裕思虑周详,他麾下不缺大将,但确实少了一位谋臣。<br /><br />当然,刘裕也是真的希望刘义真能够得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胜还朝。<br /><br />说到底,关中距离建康太远,刘义真在关中立下赫赫军功,但南方士人的感受其实并不深,如果铩羽而归,刘裕在时,影响并不大,刘裕一旦亡故,只怕会有人生出异心。<br /><br />“谢卿是宋王的谋主,伐秦十策中,谢卿独献九策,能得谢卿辅佐,灭中原贼寇,易如反掌。”<br /><br />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下属的恭维都能让上司高兴,又何况是上司在吹捧下属。<br /><br />谢晦喜形于色道:“臣当肝脑涂地,助世子荡平贼寇。”<br /><br />刘义真没有在尚书台久坐,他见过谢晦以后,便离开了台城,出大司马门的时候,守卫此门的已经换成了王恢。<br /><br />自今日始,台城将重新由东晋的禁军掌控。<br /><br />“下官拜见令君。”<br /><br />王仲德、谢晦是宋国的中庶子与右卫将军,所以称世子,王恢是东晋的游击将军,所以称令君。<br /><br />刘义真笑道:“王将军应该改口了,陛下以我为北道大行台,明日将要出征。”<br /><br />王恢闻言恍然,难怪宋王又将禁军调回了台城。<br /><br />他虽然是刘家姻亲,但并非心腹,尽管值守台城,然而,监视殿省的任务还落不到王恢的头上,他的消息自然不如王镇恶、檀道济等人灵通。<br /><br />“下官盼望大行台早日凯旋。”<br /><br />“承君吉言。”<br /><br />此前值守台城的一万二千名将士,如今都已移驻在了玄武门外。<br /><br />他们接到了通知,明日一早就会跟随刘义真北上。<br /><br />总体来说,士气还算高昂,这主要是因为刘义真出手大方,打了胜仗的话,是真的舍得给赏赐。<br /><br />而且,随着刘义真的权势日益高涨,世子的地位越发稳固,将士们也愿意随他作战,期待着能够立下殊功,从此发迹。<br /><br />一如荔非灵越,年纪轻轻就已经当上了军主,谁都知道,荔非灵越的前程绝不仅于此,说不得他这个羌人将来就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br /><br />而这,就是简在帝心一词的含金量。<br /><br />张继元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磨刀石,不厌其烦地磨着刀枪,这次北征,他势必要捞取一场富贵。<br /><br />建康与京口仅二百里,不似在长安时,家书难得。<br /><br />前段时日,张继元就接到了新婚妻子的来信,得知妻子已经怀有了身孕,虽然不知道是儿是女,但张继元哪怕只是听说了这个消息,也更有动力在战场上搏杀。<br /><br />从那一刻起,他奋勇作战不再只是为了自己能在战场上生存下去,更是为了能够封妻荫子,给后嗣一场富贵。<br /><br />“快些磨,磨完再给我。”赵承业在一旁催促道。<br /><br />赵承业尽管很想念远在京口的父母、妻儿,尤其是儿子赵弘文,但儿子的出生,也让他更渴望能够建功立业。<br /><br />一直留在建康,论资排辈,根本就没有崭露头角的希望。<br /><br />只有在战场上立功,才有机会出人头地。<br /><br />如张继元、赵承业想法的不在少数,当然,这也与他们轻视中原贼寇有关。<br /><br />那些中原贼寇,说到底,大部分人就是一群刚刚聚起的流民兵,战斗力参差不齐,但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刘义真的这群精兵。<br /><br />众人摩拳擦掌,已经等不及要拿中原贼寇的首级,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