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第二日清晨,原本跟随李筠叛乱的许多将领,就释下兵器,解下甲胄,来到宋军大营外请降。<br /><br />当然,他们还带了一件投降必不可少的投名状——李筠首级。<br /><br />当赵匡胤得知这事后,笑谓帐内众臣道:“太原郡王,计成矣!”<br /><br />说罢这句话后,赵匡胤便领着众臣来到大营外。<br /><br />在确认了李筠的首级无误后,赵匡胤便令身边内侍扶起一位位下拜的诸将。<br /><br />“朕平叛前,曾与天下约:“只诛首恶”。<br /><br />今首恶已死,朕决不食言。<br /><br />汝等一切官职,朕不会罢免。”<br /><br />赵匡胤这话一出,李军诸将皆面露喜色。<br /><br />赵匡胤真与以往每一位帝王都不同。<br /><br />李军诸将心喜的同时,对大宋王朝的归属感亦快速上涨着。<br /><br />待收降完李军诸将后,赵匡胤便当众拜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命他前去上党驻防潞州。<br /><br />“卿到上党与太原郡王交接后,让他不要耽误,尽快南下。”<br /><br />朕想快些见到他。<br /><br />上一句是赵匡胤没说出口的话,然在场众臣都不难听出赵匡胤话中的这层意味。<br /><br />身为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深知赵匡胤心意的李继勋自不会有所迟疑。<br /><br />当日李继勋便领本部兵马,一路朝着潞州狂奔而去。<br /><br />父子同心。<br /><br />在赵德秀与赵匡胤如出一辙的怀柔政策下,潞州各地的局势不出数日就彻底平稳下来。<br /><br />而在这难得的清闲关头,闾丘仲卿带着杨业的家人亦回到了上党城外。<br /><br />本来闾丘仲卿,是可以早些南归的。<br /><br />之所以会晚了一段时日,主要原因在于杨业的妻子折夫人上。<br /><br />因牢记着赵德秀的嘱托,在太原城内正踊跃着流言时,闾丘仲卿就提前将这一消息告知给了折夫人。<br /><br />折夫人身为将门之女,得知闾丘仲卿的消息后,哪能不知她很可能被牵连。<br /><br />在这担忧下,折夫人并未抗拒闾丘仲卿的提议,在一众亲卫的保护下先行逃出代州。<br /><br />可就在闾丘仲卿要领着折夫人继续南下时,折夫人却不愿意了。<br /><br />“我怎能确定,你不是太原郡侯派来的说客。<br /><br />若你将我诓骗至壶关,以我为软肋胁迫我夫君,那我岂不是害了他?”<br /><br />说完后,折夫人就怎么也不肯继续南下。<br /><br />先前闾丘仲卿,自称是折德扆派来保护折夫人的。<br /><br />很明显,闾丘仲卿先前的那番说辞,并没能完全蒙过折夫人。<br /><br />折夫人执意不肯南下,赵德秀又有严令,务必要善待杨业家属,这让闾丘仲卿一时无法。<br /><br />他只能一边写信告知赵德秀这事,一边陪着杨业家属在代州外的一处安全地带休整。<br /><br />而赵德秀得知此事后,笑着对杨业说道:<br /><br />“仲卿乃吾帐下纵横之才,不料彼之纵横,至汝夫人处竟无用也。”<br /><br />赵德秀话语中,流露出对折夫人的赞誉。<br /><br />说完后,赵德秀便示意杨业书信一封道明原委。<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当杨业的亲笔书信送达后,折夫人这才不再抗拒继续南下。<br /><br />为表彰闾丘仲卿的功劳及体现对杨业的重视,得知闾丘仲卿一行快到城门的消息后,赵德秀便选择出城相迎。<br /><br />赵德秀的这一举动,是闾丘仲卿与折夫人都未想到的。<br /><br />赵匡胤的封王旨意,早早的就到达上党城内。<br /><br />现整个潞州皆知,赵德秀已是大宋的太原郡王。<br /><br />郡王位分尊崇,目前仅在皇帝下,与往日的郡侯相比,更是大有提升。<br /><br />郡侯亲迎,与郡王亲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br /><br />赵德秀的看重,不止闾丘仲卿大为感动,就是折夫人亦难免动容不已。<br /><br />在闾丘仲卿的带领下,折夫人抱着小延昭连对出城的赵德秀行起了大礼。<br /><br />“拜见太原郡王殿下!”<br /><br />参拜过后,赵德秀笑着虚扶起二人。<br /><br />“微仲卿,吾何有今日乎?”<br /><br />当初若无闾丘仲卿自告奋勇,反间一事定会再生许多波折。<br /><br />时间一拖的久了,也许泽州的禁军就能直接猛攻下高平,到那时平乱首功哪能落在赵德秀身上。<br /><br />赵德秀的这句话,体现出了他对闾丘仲卿功劳的肯定。<br /><br />赵德秀的肯定,让闾丘仲卿欣喜不已。<br /><br />“郡王,臣所携带北上金银还剩一部分,入城后臣便自归府库中。”<br /><br />闾丘仲卿的话,让赵德秀有些不满意了。<br /><br />“既已散财,缘何复归?<br /><br />大事功成,那些钱财你自行处置,无需再问。”<br /><br />赵德秀这话一出,让闾丘仲卿惊异。<br /><br />他下意识地想婉拒道:“所剩财物颇丰.”<br /><br />不料闾丘仲卿话还未说完,赵德秀便打断道:<br /><br />“此事无需再议。”<br /><br />赵德秀的打断,让闾丘仲卿脸色从惊异慢慢转为欣喜。<br /><br />跟闾丘仲卿说完话后,赵德秀便将目光转向折夫人。<br /><br />察觉到赵德秀的目光后,身穿戎装的折夫人施了一礼由衷赞道:<br /><br />“太原郡王目光如炬,贵不可言,真吾主也!”<br /><br />夫妻一体,折夫人的这番话,亦可当做是在帮杨业说。<br /><br />听到折夫人的话后,闾丘仲卿顿时又高看起她几分。<br /><br />回想刚出代州后,为避免自身逼迫,折夫人可是直接身穿戎装,手持利刃护卫自身的。<br /><br />闾丘仲卿本以为,这般性情刚烈的女子,见到郡王后也许亦会不改强硬姿态。<br /><br />真是没想到呀。<br /><br />听完折夫人的赞美后,赵德秀笑了起来。<br /><br />自封王后,旁人的赞美赵德秀听得太多,都听得几乎免疫了。<br /><br />赵德秀此番笑,是在为杨业开心。<br /><br />他又怎能看不出,折夫人的服软赞美,是在为杨业套魔法盾呢?<br /><br />“杨将军家有贤妻,真是他的福气。<br /><br />斥候来报,边境契丹有所异动,我命杨将军北上查探,这段时日他并不在城中。<br /><br />金银、府邸、仆人,吾皆已让人准备好。<br /><br />汝杨氏举家相投,吾必不会亏待汝等。”<br /><br />赵德秀的保证,让折夫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再次躬身行礼:<br /><br />“谢郡王恩赏。”<br /><br />赵德秀望着拜谢的折夫人,心中泛起了此番亲迎的另一层用意。<br /><br />折夫人的父亲折德扆是大宋坐镇西北的重将。<br /><br />折夫人的态度,很容易会影响到折德扆。<br /><br />折氏一族将来对赵德秀可是有大用的。<br /><br />西北有党项部族及定难军。<br /><br />在闾丘仲卿等人南归的数日后,李继勋率着本部兵马,赶到了上党城外。<br /><br />凭借着手中圣旨,李继勋顺利的从赵德秀手中接过了控鹤军的指挥权。<br /><br />完成交接后,失去皇命加持的李继勋,连对着赵德秀行了一礼道:<br /><br />“太原王,陛下正在高平城外等你,请速速南下。”<br /><br />太原郡王,位在众臣上。<br /><br />哪怕李继勋已身为一方节帅,寻常面对赵德秀时也得行礼。<br /><br />听到李继勋的话后,赵德秀体会到了赵匡胤的急切之心。<br /><br />没有过多拖延,赵德秀带着澶州亲军及一众属官驾,当日就驾马朝着高平城奔去。<br /><br />来啦来啦!<br /><br />大宋建隆元年七月初,赵德秀领着众人来到了高平城外。<br /><br />当一支举着王旗的队伍,出现在宋军大营外时,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br /><br />或为公卿,或为禁军将领,很多人隐在旁处观察着赵德秀。<br /><br />大军四月下旬出征,及至今日,时间还未三个月。<br /><br />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赵德秀从一小有德名的太原郡侯,却摇身一变为名震数州的太原郡王。<br /><br />这一番影响力的巨大提升,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br /><br />然惊讶归惊讶,大多数人看向赵德秀的目光中,是饱含赞赏的。<br /><br />在营外跳下马后,早就等候在营外的王继恩就迎上前来。<br /><br />赵德秀封王,王继恩绝对是众臣中那最高兴的几人之一。<br /><br />一迎上赵德秀,王继恩就开口说道:“陛下知太原王今日会到,早早就让某守在营外。<br /><br />陛下近日,正在为潞州改制一事烦忧。”<br /><br />在微微提及自身的辛劳后,王继恩就开始发挥出他的作用。<br /><br />听到王继恩的提点后,赵德秀点了点头。<br /><br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与王继恩的关系亦变得不一般起来。<br /><br />两人关系,因救命之恩而有所牵绊。<br /><br />而随着赵德秀地位的水涨船高,借着往日的那一层救命之恩,权力欲极强的王继恩,政治立场就愈发朝着赵德秀靠拢。<br /><br />因两人一人身处内廷,一人身处外朝,很多事无法明说,然都心照不宣就好。<br /><br />在赵德秀思索的时候,王继恩又接着说道:<br /><br />“前几日陛下念某侍奉周到,特赐某认祖归宗,某现已改名回王继恩。”<br /><br />这本是王继恩的一个简单告知。<br /><br />不曾想这句话落入赵德秀耳中后,却让他心中掀起了巨浪。<br /><br />原来你就是王继恩!<br /><br />身为赵光义后期在宫内的头号政治盟友,赵德秀自是知道这一名字的。<br /><br />在宫内的早期时候,赵德秀亦暗中探查过王继恩的存在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然赵德秀一无所获。<br /><br />原本赵德秀还认为,那时是他在宫内的势力不够,才无法探查到王继恩。<br /><br />没想到的是,张德钧就是王继恩。<br /><br />好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br /><br />不管心中思绪如何,表面上赵德秀都表现出一副为王继恩欣喜的模样。<br /><br />“王继恩此名,大善。”<br /><br />哪怕身为阉人,能够认祖归宗对王继恩来说,亦是一件大喜事。<br /><br />王继恩并未听出赵德秀的意有所指,他只以为赵德秀是真心为他高兴。<br /><br />一路上,王继恩又悄然间向赵德秀透露出不少宫内隐秘。<br /><br />身为赵匡胤愈发器重的内侍,王继恩在宫内的势力,正暗中迅速发展着。<br /><br />“有人近来在宫内,四处散布流言,言殿前诸班直指挥使张琼有贪污行为。”<br /><br />听到这一则消息后,赵德秀重视了起来。<br /><br />这段时日,想来他的叔父在开封城,亦一直没闲着。<br /><br />想着想着,赵德秀已来到了御帐外。<br /><br />在将赵德秀带到御帐外后,王继恩就止住了脚步。<br /><br />“陛下就在帐内等着太原王。”<br /><br />身为内侍,这一刻却不敢入帐,想来是赵匡胤事先有令,只要见他一人了。<br /><br />意识到这一点后,赵德秀没有犹豫的直接掀开帐帘走了进来。<br /><br />明媚的阳光透过御帐窗户,尽情的洒在帐内,让赵德秀一入内就清晰见到了正伏案批阅奏本的赵匡胤。<br /><br />“儿臣,拜见父皇。”<br /><br />这一声儿臣,将赵匡胤的目光将繁重的政务中给吸引了出来。<br /><br />当将目光放在好大儿身上后,赵匡胤的脸上露出了笑意。<br /><br />“你最近长高了一些,人也黑了一些。”<br /><br />赵德秀本以为初见赵匡胤时,赵匡胤会先问他许多关于政务或军务上的事。<br /><br />没想到,赵匡胤的第一句话会是这。<br /><br />“走近些,到朕身边来。”<br /><br />赵匡胤用手指了指对面早准备好的一个席位。<br /><br />在赵匡胤的示意下,赵德秀趋步上前,来到赵匡胤的身前坐下。<br /><br />待赵德秀坐下后,赵匡胤望着他,口中不由笑道:<br /><br />“黑了些好,更像朕了。”<br /><br />“这一战,你打出了大宋的气象,朕很高兴。”<br /><br />说完后,赵匡胤伸手重重地拍了拍赵德秀的肩膀。<br /><br />“然日后再出征,居中筹谋就好,切忌再亲自冲锋。”<br /><br />在见到赵德秀前,赵匡胤曾暗自想过,他要对赵德秀说些什么。<br /><br />想了很多话,可在见到赵德秀的那一刻,千言万语大多化为关怀。<br /><br />在赵匡胤看来,潞州一战中赵德秀数次的身先士卒,的确是必须之举。<br /><br />因那时赵德秀无军功在身,唯有身先士卒才能激励士气,有效的指挥军队。<br /><br />可在潞州一战后,赵德秀已建立起在军中的威望,日后身先士卒一事最好尽量避免。<br /><br />对于赵匡胤的提醒,赵德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br /><br />“儿臣知晓。”<br /><br />嘱咐完赵德秀后,赵匡胤接着取出一封奏本交至赵德秀手中。<br /><br />“看看,说说你的看法。”<br /><br />看着奏本上的署名,赵德秀有些意外。<br /><br />这封奏本,是枢密副使赵普所呈。<br /><br />而枢密副使直呈天听的奏本,无一不是事关国家战略一事,岂是寻常人臣能看的。<br /><br />除非<br /><br />察觉到赵匡胤鼓励的目光后,赵德秀没有扭捏,直接展开奏本看了起来。<br /><br />奏本中的内容很多,皆是赵普关于潞州改制一事的看法。<br /><br />在奏本内容中,赵德秀看到了许多宋代始设或发扬光大的官职名。<br /><br />“知州,通判,员外郎中,添差知县等.”<br /><br />密密麻麻的官职名,看的赵德秀一时有些神晕目眩。<br /><br />来了!<br /><br />为彻底解决地方割据的问题,宋代的冗官政策带着似乎不可阻挡的大势,朝着赵德秀袭来了。<br /><br />月票1000张了,如感言所说,周末会多更一章。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