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起来”二字铿锵有力,震得赵光义心神乱颤。<br /><br />望着站在身前的赵德秀,向来善用唇舌之利的赵光义,这一刻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br /><br />赵德秀奉皇命而来。<br /><br />皇权威严而深重,是皇权在让他起来,唇舌再利,焉能又焉敢抵抗?<br /><br />赵光义心中再多不甘,在众将的虎视下,亦不得不缓缓起身。<br /><br />要是赵光义不想起身,诸将中多的是大力士,他们可以帮忙。<br /><br />缓慢的动作,体现了赵光义的不舍。<br /><br />帐内众将,听到赵德秀携带不满的“起来”话语后,脸上都浮现满足的神色。<br /><br />这一刻在他们的眼中,赵德秀已变成赵匡胤的化身。<br /><br />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匡胤,正通过赵德秀,表露出对赵光义的不满。<br /><br />意识到这点后,众将脸上纷纷浮现感动之色:<br /><br />陛下英明!<br /><br />让众将感动的还不止这点。<br /><br />赵光义动作再慢,亦改变不了失位的结局。<br /><br />等赵光义起身后,赵德秀直接越过他,大大方方地站在了主将尊位上。<br /><br />接着吕端就展开圣旨,在帐内高声朗读起来。<br /><br />圣旨中的内容,主要有两点:<br /><br />第一点是确认赵德秀大军主将的身份,并给他临机专断之权。<br /><br />第二点是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斥责之语。<br /><br />赵匡胤深知以田重进的性格,连他都忍不住上书,说明军中对赵光义有怨言的人不在少数。<br /><br />军队是猛兽,猛兽有怨,是容易出事的。<br /><br />为散军中怨气,斥责赵光义是必要之举。<br /><br />吕端语气严厉,让圣旨中的斥责之语更显几分凌厉。<br /><br />听着圣旨中的斥责之语,赵光义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br /><br />自从主位起身后,赵光义就灰溜溜了来到了众将坐席中。<br /><br />而随着帐内响起吕端的斥责声,赵光义身遭众将,悄悄的将坐席拉远了一些。<br /><br />赵德秀一直在注视着赵光义的神色。<br /><br />被当众斥责,赵光义神色中自有羞愧。<br /><br />说实话,得亏赵匡胤还不知“驴车”一事,不然圣旨中何止是斥责之语?<br /><br />赵德秀不是没见过,赵匡胤气愤起来,挥舞着手中玉斧骂人的模样。<br /><br />当吕端的斥责声停歇后,众将心中的怨气,已然消散了不少。<br /><br />赵德秀坐下后将目光从赵光义身上抽回,他看向诸将,问起了一件关键的事:<br /><br />“自吾入淮南,听闻我军数胜,功劳可都有记录在簿?”<br /><br />先前宋军的数胜,现在想来都是李重进的诈败。<br /><br />然普通士兵不懂军略,在他们看来,胜就是胜。<br /><br />见赵德秀问起这一事,田重进连忙回道:<br /><br />“军中都虞侯,都有记录。”<br /><br />听到这一回答,赵德秀点了点头。<br /><br />“滁州在望,缘何不攻?<br /><br />传令三军,攻下滁州日,吾据功发赏。”<br /><br />赵德秀下达了来淮南的第二道军令。<br /><br />第一道军令,是杖责崔彦进,此为罚。<br /><br />第二道军令就是发赏。<br /><br />赏罚并举,赵德秀的用意很明显,他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是想尽快稳定住宋军的军心。<br /><br />赵德秀话音刚落,帐内诸将脸上流露出喜色。<br /><br />“太原王英明!”<br /><br />赏罚分明,方是名将风范。<br /><br />见诸将喜意满面,赵德秀继而说道:<br /><br />“来安一败,军中或许会有退兵之言论。<br /><br />在部分将领看来,李重进困居淮南,我军退兵回朝后休整再战,并非不行。<br /><br />但淮南一地归属,攸关国家东南半壁安危。<br /><br />依吾所料,李重进谋逆,必派有使者与南唐相勾连。<br /><br />若我军一退,则南唐认为我军胆怯,李重进可依。<br /><br />一旦南唐军与李重进同流合污,则淮南千里沃土,将不再是国家所有。<br /><br />自入淮南那一刻起,我军就再无退路。<br /><br />不破叛军,誓不回转!”<br /><br />尽管初至军中,但军队一逢失利,就会出现退兵言论是寻常的事。<br /><br />赵德秀宣明利害,就是想打消军中的这一念头。<br /><br />众将都从赵德秀口中,听出了他的决心。<br /><br />在仔细思考了赵德秀的分析后,诸将都对赵德秀的话表示信服。<br /><br />不知不觉间,赵德秀与赵光义的差别,正明显的在诸将面前显露。<br /><br />面对军中的不同声音,赵光义的做法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br /><br />而赵德秀是先对不同声音表示理解,然后再有理有据的提出自身看法。<br /><br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做法一出,哪一个做法更能得到诸将的拥护,是显而易见的。<br /><br />帐内诸将在田重进与王全斌的带领下,齐齐起身对着赵德秀拜道:<br /><br />“遵太原王命!”<br /><br />诸将声音响亮,听得赵德秀面露笑意。<br /><br />军心尚在,此战大有可为。<br /><br />诸将齐拜后,赵德秀留下田重进、潘美等人,并示意其余人等先行退下。<br /><br />等其他将领走后,赵光义有些坐不住了。<br /><br />赵光义的脸皮,天下一绝。<br /><br />不论方才心中羞愧情绪多浓,当下都已消散无踪。<br /><br />“德秀”<br /><br />欲要说什么的赵光义,情急之下习惯性的喊起了赵德秀的名字。<br /><br />这可让吕端不高兴了。<br /><br />吕端正色挺身,盯着赵光义道:<br /><br />“侯与王,下与上,军中上下分明,岂可逾距?<br /><br />郡侯,当称我主为王!”<br /><br />在皇室的家庭宴会中,皇室论不论叔侄之分,那是天家私事。<br /><br />在外界,上下界限必须分明。<br /><br />吕端说完后,就直勾勾的盯着赵光义,等着赵光义对称呼做出修改。<br /><br />被吕端盯着的赵光义,无奈之下只能转口唤道:<br /><br />“太原王。”<br /><br />听到这一声称呼,吕端才满意的将挺直的身体放软。<br /><br />要是赵光义执意不改,他都准备开喷了。<br /><br />当吕端将目光移开后,赵光义急忙说道:<br /><br />“来安一战中,四散而逃的士卒,太原王不准备做出惩戒吗?”<br /><br />赵光义这话一出,王全斌人都快麻了。<br /><br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br /><br />赵德秀还未到来前,王全斌对赵德秀的了解,大多限于传闻。<br /><br />传闻多夸大,让王全斌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并不怎么相信。<br /><br />而当刚才亲眼做过赵德秀的举措后,王全斌心中对赵德秀是有着敬佩的。<br /><br />赏罚并举,坚定心志。<br /><br />赵德秀初至后的这两个举措,成功地将日渐颓丧的军心,给重新收拾起来。<br /><br />眼看着大军的局势,正有着变好的趋势。<br /><br />在这关头,赵光义又出来闹幺蛾子。<br /><br />按照常理,士卒临阵脱逃自然是死罪。<br /><br />然在五代中,军法再严苛,有时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br /><br />来安一战,身为主将的赵光义先逃,失去指挥的宋军,除去逃离外还能如何?<br /><br />赵光义不是不知这一道理。<br /><br />他之所以要建议处罚来安县外战败的士卒,在于他想将战败的罪责,大多推到士卒的身上。<br /><br />若赵德秀还未来,尚为主将的他,就会亲自操办这一件事。<br /><br />赵光义的提议,让田重进等人不齿,更不必说赵德秀。<br /><br />“军中赏罚,皆出主将一人之命。<br /><br />今将权已移,郡侯旁听即可,建言却是不必。”<br /><br />赵德秀说完后,就扭头不再看赵光义。<br /><br />要不是在来淮南前,赵匡胤有嘱咐过赵德秀,让他多多提点赵光义一番。<br /><br />早在方才,赵德秀就已找个由头,将赵光义给赶回汴京了。<br /><br />既无法做不到眼不见为净,那就让赵光义闭口不言。<br /><br />赵德秀的话,让赵光义失望的耷拉了下头。<br /><br />赵光义的垂头丧气,让潘美及田重进暗喜。<br /><br />当某人不再聒噪后,田重进就开口问道:<br /><br />“我军拿下滁州后,是否要直接进逼扬州?”<br /><br />若不是赵光义先前阻止,滁州早该被宋军拿下。<br /><br />听到田重进的提议后,赵德秀摆摆手道:<br /><br />“时移世易,我军当下首要之务,是先拿下滁州休整一番。”<br /><br />兵法一事,虽千变万化,然有几条基本原则不会改变。<br /><br />其中有一条就是:军心稳定,士气高昂,是获胜的基础。<br /><br />宋军刚进入淮南时,刚获得潞州一战胜利的他们,士气是相当高昂的。<br /><br />反观叛军,士气并不算高涨。<br /><br />否则来安县一战,拥兵数万的李重进不会只带来数千精锐。<br /><br />然来安县一战后,战场的情势已发生变化。<br /><br />叛军士气高涨,反抗朝廷之心大起。<br /><br />若这时宋军贸然与叛军野战,并未有多大的把握获胜。<br /><br />赵德秀的话,让潘美及王全斌点了点头。<br /><br />点完头后,潘美开口说道:<br /><br />“太原王所言有理,休整是当务之急。<br /><br />然叛军初胜一场,李重进在淮南又多有威望。<br /><br />若我军迟迟不迎战,长久相抗下,我军的局势恐会进一步恶化。<br /><br />末将担心,时日一久,淮南其他州亦会响应李重进。”<br /><br />整片淮南地域,州足足有十几个。<br /><br />当年初定淮南后,身为淮南节度使的李重进,十数个淮南地域内的州皆受他管辖。<br /><br />后来周世宗感觉李重进势力太大,将淮南境内的数州划归给其他节度使。<br /><br />这一举动,虽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效削弱了李重进的势力,但被划分出的数州中,有不少官吏是李重进时期委任的。<br /><br />那些官吏要是见官军对叛军“无可奈何”,难保不会群起响应。<br /><br />而要是整片淮南地域都响应李重进,正如赵德秀刚才担忧的那般,南唐、南平等国会无动于衷吗?<br /><br />潘美一针见血,让赵德秀看他的目光多有欣赏。<br /><br />不能怪赵德秀见一个爱一个,潘美长得又帅又有才干,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br /><br />“仲询所言,却是我军当下之最大难题。”<br /><br />“然破局之法,并非没有。”<br /><br />赵德秀这话一出,引得帐内众人脸上露出惊诧。<br /><br />这当中,就包括着一直在旁旁听的赵光义。<br /><br />虽被禁言,然赵光义一直在思考着潘美的话。<br /><br />从潘美的话中,赵光义意识到当下的战局,有可能会对宋军变得越来越不利。<br /><br />身为始作俑者的他,自我怪罪的心思不会有,却难免会筹谋着破局之策。<br /><br />筹谋许久后,赵光义只能道一声无奈。<br /><br />同时赵光义亦不认为,初至淮南的赵德秀,一时之间能有什么破局之策。<br /><br />结果这一推断刚出现,赵德秀便自信的说出“他有破局之法”。<br /><br />这怎能不让赵光义感到震惊——差距真就这么大?<br /><br />在潘美等人惊诧的目光下,赵德秀笑道:<br /><br />“吾有一支奇兵,可攻叛军之后!”<br /><br />这话一出,赵光义思绪几乎宕机。<br /><br />奇兵?<br /><br />我军哪有奇兵!<br /><br />南唐,江宁府。<br /><br />以曹彬为首的使团,在金陵城中居住已有一段时日。<br /><br />在这段时日中,曹彬如愿的拿到了,南唐愿奉大宋为宗主国的国书。<br /><br />拿到国书后,曹彬并未第一时间离去—他在等着赵德秀的密信。<br /><br />当时光悄然迈入九月之际,赵德秀的密信,终于送至他的手中。<br /><br />看完密信中的内容后,曹彬遣人去告知李从嘉,两日后他便要启程回国。<br /><br />得知此消息的李从嘉,大喜过望。<br /><br />尽管这段时日中,大宋使团除去参加宴饮外,一直恪守本分,很少踏出过使馆。<br /><br />但国家腹心处有着宗主国使团,还是让李从嘉有些如芒在背。<br /><br />李从嘉的确收到过,来自李重进的书信。<br /><br />对于援助李重进一事,李从嘉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br /><br />这一件事,在金陵城内不少人知道。<br /><br />李从嘉担心会有暗通大宋的朝臣,将这件事透露给曹彬等人。<br /><br />在未确定要与宋朝撕破脸皮前,李从嘉自然不想与宋朝交恶。<br /><br />今曹彬等人主动有意离去,可谓是让李从嘉心中的一块大石悄然落地。<br /><br />因心中欣喜,李从嘉在曹彬等人离去的前一日,于皇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br /><br />宴会中,喝醉酒的李从嘉在卢多逊的吹捧下,更是表示第二日会亲自相送。<br /><br />身为一国储君,总不能当众言而无信。<br /><br />第二日清晨,李从嘉果真领着一众大臣,将曹彬等人一路送至港口处。<br /><br />李从嘉此举,亦是为之前他的怠慢致歉。<br /><br />送至港口后,本想回城的李从嘉,却被曹彬一把抓住了手腕。<br /><br />手腕上传来的力道,让李从嘉脸色微变。<br /><br />“尊,尊使这是何意?”<br /><br />面对李从嘉声音微颤的询问,曹彬笑着说道:<br /><br />“既已送至港口,何不再送至船上。<br /><br />殿下厚待之礼,我回朝后定会向陛下美言。“<br /><br />打心底里,李从嘉是不想遵从曹彬的。<br /><br />可这时一旁的卢多逊,似不经意间露出了腰间的匕首,这吓得李从嘉连连说道:<br /><br />“送,一定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