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发布会现场
('\n\t李振华似乎预料到了这种反应,他微微一笑:“我知道这个目标听起来很有挑战性,但请记住,十年前当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还不到100万辆时,很多人也认为2025年达到10%的目标是天方夜谭。而实际上,我们提前三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br /><br />屏幕上显示出大夏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增长的曲线,那条几乎呈垂直上升的线条令人印象深刻。<br /><br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br /><br />他特意停顿了一下,环顾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专项基金规模将会是——5000亿元!”<br /><br />李振华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一张醒目的资金分配图表,鲜红的5000亿元字样在黑色背景上格外醒目。<br /><br />会场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一阵低声的骚动。记者席上,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br /><br />“这只是一期投资,”李振华特意强调,声音在会场回荡,“如果不够,我们还会继续追加!”<br /><br />台下,一位财经记者忍不住对身旁的同行小声说道:“天啊,上次5000亿投资冷链已经够震撼了,这才过了多久?又拿出5000亿砸向新能源,咱们现在这么有钱吗?”<br /><br />“你没听李主任说吗?这还只是一期,”同行低声回应,手指飞快地在平板上记录着,“看来国家是铁了心要拿下新能源这块高地了。”<br /><br />后排的摄影记者们纷纷调整镜头,对准大屏幕上那个震撼人心的数字。<br /><br />闪光灯接连不断地亮起,将5000亿这个数字一次次定格在历史性的画面中。<br /><br />李振华等待现场稍微平静后,才继续道:“这5000亿元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五个方面的工作。”他点击遥控器,图表展开为五个色彩分明的区块。<br /><br />沈舟竖起耳朵,这正是他关心的部分。<br /><br />“第一,1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坚。”李振华详细解释道,“包括下一代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技术、电驱动系统升级和氢燃料电池技术。我们要确保在关键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br /><br />“第二,1250亿元用于充电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他指着屏幕上显示的充电桩分布图,“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城乡、高速公路的智能充电网络,实现县县通快充,高速公路服务区间隔不超过50公里就有超充站。”<br /><br />台下不少记者快速记录着这些具体数字和目标。<br /><br />“第三,1000亿元用于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李振华说,“我们将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br /><br />“第四,1000亿元用于市场推广与消费刺激。”他笑了笑,“除了延续现有的购置补贴外,我们还将推出以旧换新专项补贴、充电优惠、停车费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减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好新能源汽车。”<br /><br />“最后,750亿元用于综合保障与体系构建。”李振华的表情变得严肃,“这包括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标准法规制定、人才培养和金融支持等。我们要确保整个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br /><br />李振华的介绍持续了约四十分钟,详细阐述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措施和目标。<br /><br />沈舟注意到,尽管内容专业且数据密集,但会场几乎没有人分心,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这场将改变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战略发布。<br /><br />“以上是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李振华总结道,“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br /><br />主持人接过话筒:“请提问的记者先举手示意,并简要介绍自己所在的媒体。”<br /><br />一只只手立刻举了起来。主持人点了一位前排的女记者。<br /><br />“您好,我是新社记者王雪。”她站起来问道,“刚才提到5000亿元专项资金,请问这些资金将如何筹措?是否会增加财政负担?”<br /><br />财政部部长王建军接过话筒:“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5000亿元资金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包括财政专项资金、绿色债券、社会资本等。<br /><br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笔投入不是支出而是投资,它将带动数万亿的社会投资,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并最终通过产业升级和税收增长回馈财政。从长远看,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br /><br />下一个提问的是路透社记者:“大夏政府设定如此激进的燃油车淘汰目标,是否考虑过传统汽车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br /><br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张明远回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产业转型确实会带来阵痛,但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就业过渡计划。<br /><br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本身将创造大量新岗位;<br /><br />另一方面,我们将对传统汽车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型到新能源领域。<br /><br />实际上,许多传统车企已经在积极转型,他们的工人正在学习新的技能。”<br /><br />一位小八嘎记者提问:“大夏在电池技术方面已经领先,但日本在氢能源汽车方面有优势。大夏如何看待氢能源的发展前景?”<br /><br />科技部部长陈立新回答:“我们坚持多元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行动计划中专门安排了100亿元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br /><br />我们认为,氢能源在商用车、长途运输等领域有独特优势,将与纯电动技术互补发展。”<br /><br />提问环节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问题从技术路线到国际竞争,从补贴政策到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方方面面。<br /><br />台上的领导们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细而专业的回答,展现出大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与准备。<br /><br />当一位日耳曼记者问及新能源汽车出口是否会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对欧罗巴车企造成冲击时,李振华坚定得体的回答:“大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也是为全球绿色转型做出贡献。<br /><br />我们欢迎公平竞争,相信欧罗巴车企也会加快转型步伐。最终,受益的将是全球消费者和环境。”<br /><br />发布会接近尾声时,主持人问道:“最后一个问题,有请那位穿蓝色衬衫的记者。”<br /><br />一位年轻男记者站起来:“我是《财经》杂志记者刘畅。刚才提到2035年基本淘汰燃油车,这是否意味着届时将禁止燃油车销售?对现有的燃油车将如何处理?”<br /><br />李振华笑了笑:“‘淘汰不等于禁止。我们的策略是通过市场手段和政策引导,让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价格、便利性等各方面全面超越燃油车,自然完成替代。<br /><br />对于现有燃油车,将主要通过以旧换新政策逐步替换,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措施。”<br /><br />发布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开始有序离场。沈舟和顾临川仍坐在原位,等待人群散去。<br /><br />“怎么样,有什么感想?”顾临川收起笔记本问道。<br /><br />沈舟若有所思:“比我想象的更系统、更全面。不只是砸钱搞技术,而是构建整个产业生态。”<br /><br />顾临川点点头:“这正是大夏模式的优势——顶层设计,系统推进。<br /><br />你看那些西方记者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我们怎么能把政府规划、市场力量和科技创新结合得这么好。”<br /><br />两人起身向外走去,会场已经空了大半。经过主席台时,沈舟注意到几位领导正在与车企代表热烈讨论着什么。<br /><br />“那个固态电池技术,三年内真能量产吗?”沈舟突然问道。<br /><br />顾临川神秘地笑了笑:“有我们的资金支持,两年都有可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