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特拉维夫,总理办公室。<br /><br />希尔伯特总理握着电话听筒,他的声音里保持着一种克制的愤怒。<br /><br />“大使先生,我必须严肃地向联合国提出抗议!这次的边境冲突,是阿拉伯国家联盟蓄意挑起的、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他们正在破坏中东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br /><br />电话那头,联合国大使礼貌回应道:“总理阁下,我理解您的愤怒。但在此次事件爆发前,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确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正式照会,申明其‘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被占领土’的立场。<br /><br />虽然联合国支持一切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的手段.但前提是双方都支持联合国的停火调解。”<br /><br />此时联合国的大使心中其实充满轻蔑,你们锡安过去屡次视联合国决议视为无物,现在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击,却第一时间要求我们维护秩序?<br /><br />这不是搞笑吗?<br /><br />既然信奉强权至上,那就别怪当更强的拳头落在脑袋上时,抱怨公平为什么不在了。<br /><br />问,就是你们自己踩碎的。<br /><br />希尔伯特追问道:“如果他们的野心不止于此呢?如果那个阿米尔执意要将战火引向锡安公认的领土呢?”<br /><br />“从目前战况来看,阿米尔中将所率部队的行动范围,似乎仍集中在哈希姆王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哈希姆河西岸地区。在此框架下,联合国介入调停的法理依据尚不充分。”<br /><br />大使的回答相当官方,也滴水不漏:“不过锡安作为联合的成员国,我会将您的担忧正式列入下一次紧急会议的议程。<br /><br />但是,总理阁下,作为我的个人建议,我希望锡安能认真考虑执行第244号决议,从阿拉伯被占领土上撤军。这才是中东通往和平的唯一途径,也更能为国际社会支持贵国提供道德基础。”<br /><br />阿尔伯特沉默了两秒:“看来我们是无法达成一致了。”<br /><br />通话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希尔伯特放下电话,一旁的国防部长摩达司令神色不愉:“联合国一帮和稀泥的,谁能给他们提供石油,他们就会帮谁!”<br /><br />表面碰了一鼻子灰的希尔伯特总理却并未动怒,反而是露出了笑容:“联合国的态度本就在意料之中,这也恰恰印证了国际社会在道义上的模糊与双重标准。我们的首要目的,是在舆论场上牢牢确立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基础,是阿拉伯人选择了战争,而我们,只是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自身安全的那一方。”<br /><br />目前在锡安的社会中,几乎所有民众对两年前的“六日战争”看法出奇一致。<br /><br />不管是同时对数个阿拉伯国家发起战争,还是侵略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甚至阿尔伊拉格,都被主流思想认为是“防御性的必要”、“为了生存而别无选择”。<br /><br />同时闪电般压倒性的胜利,也给整个锡安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自豪感和安全感,还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国际地位上的提升。<br /><br />这也使得整个国家变得更具野心和侵略性起来。<br /><br />而就在这种氛围下,整个国家由上到下开始自我“洗脑”,淡化侵略的表象,同时政府利用多年与阿拉法特人民之间的摩擦,将阿拉法特塑造成锡安的仇敌,使得人民更加团结一心。<br /><br />希尔伯特停下踱步,看向自己的心腹大将们:“只要这个基调定下了,将来就算我们把阿拉伯人再次打垮,联合国也只能怪阿拉伯人自己不争气。”<br /><br />摩达司令又提议:“或许我们可以直接联系合众国的国务卿埃里希·冯·施特恩?他毕竟也有着锡安的血统.”<br /><br />埃里希·冯·施特恩,出生于普洛森,也是最早一批从大屠杀中逃往合众国的锡安人,在那之后的三十年,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了现任合众国的国务卿,这般崛起之路,在国内也受到了许多锡安人敬仰。<br /><br />“不必了。”<br /><br />希尔伯特果断否决,“埃里希首先是一位合众国国务卿,然后才是一名锡安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合众国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更何况,目前合众国明显在支持双志,白宫和国会山都会极力避免让他直接插手,以免授人以柄。”<br /><br />“我知道各位都很忙,但现在我需要各位的战略建议。”<br /><br />这位锡安的总理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指向目前爆发战争的两处:“虽然我们现在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面的迦太基,但东面的阿拉伯联军明显对我们的威胁更大。”<br /><br />希尔伯特顿了顿:“我必须要承认我犯下的错误,让阿米尔这样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是我身为总理的失职。”<br /><br />他在这个阿拉伯军官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令他感到不安的气质。<br /><br />根据摩萨德传回来的情报,这个阿米尔在努科希尔侥幸生还以后,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br /><br />对方并不像其他双志的王公贵族那样沉迷享乐,也没有其他阿拉伯军官身上的那种固步自封和傲慢——虽然对方也不排斥那些享受。<br /><br />可希尔伯特却清楚地知道,这个年轻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br /><br />对方想要干死锡安,仅此而已。<br /><br />这个感觉是如此的清晰,哪怕二人只在联合国上有着一面之缘,希尔伯特也能确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br /><br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希伯来圣经》16:9)”<br /><br />两年前这个阿米尔还是个边境哨卡的少校,而如今却成长为了阿拉伯盟军总司令,希尔伯特甚至升起一种荒诞的错觉。<br /><br />这个人就是对面那个真主,选定的“剑”。<br /><br />“我们不是还有摩萨德吗?”<br /><br />空军司令戈罗迪什开口道:“也许我们可以让他们采取斩首行动,一劳永逸。”<br /><br />这时,一个身影从办公室的阴影中悄无声息地走出,他好像一直站在那里,又根本没人注意。<br /><br />这位就是希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尔伯特亲手提拔的摩萨德局长,伊扎克·霍菲。<br /><br />对方亲自回答了戈罗迪什的问题,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在过去的十四个月里,我们一共策划了二十三起针对阿米尔·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的清除行动。<br /><br />但是很可惜,这些行动全部失败了。”<br /><br />伊扎克·霍菲面容冷峻,看人的眼神总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仿佛时刻在评估对方的愚蠢程度。<br /><br />这可能源自于他职业病,也可能是长相天生如此。<br /><br />戈罗迪什感到十分诧异:“怎么会这么难?你们的行动不是一直以高效和高成功率著称的吗?”<br /><br />霍菲局长看了戈罗迪什一眼,似乎有点不愿意浪费口舌,但还是开口道:“这个阿米尔与其他的双志贵族都不一样,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自己位于哈夫巴尔的军区大本营,那里戒备森严,而在他返回利雅得的时候,双志的国家安全总局会立刻接管安保工作,我们很难有机会渗透进去。”<br /><br />戈罗迪什:“难道你们就不能想办法渗透进他们的国家安全总局吗?”<br /><br />在六日战争之前,马斯尔、苏尔里亚等阿拉伯国家的情报部门和保密机构,都被摩萨德渗透成了筛子。<br /><br />霍菲转过头,用他那标志性的、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向格罗迪什(这也许并非他的本意,也可能就是故意的):“双志的国家安全总局,专门为了保护阿米尔成立了一个部门,而这个部门的所有特工,都来自贝尼部落。”<br /><br />“贝尼部落?”格罗迪什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名字。<br /><br />“那是阿米尔母亲出身的部落,”霍菲解释道,“换句话说,他们招募了一群与阿米尔有着血缘关系的表亲做他的保镖。”<br /><br />格罗迪什哑然,这下他知道为什么摩萨德一直没能刺杀成功了。<br /><br />那些双志的部落虽然愚蠢,但是对自家人十分忠诚,这也跟他们从小培养的观念有关。<br /><br />双志是部落的聚合,甚至对于大部分的家族而言,内部的利益还要大于国家的利益。<br /><br />而这种血缘上的纽带,也让贝尼部落天然就是阿米尔的死忠。<br /><br />“不过我们仍然不会放弃继续执行刺杀计划的。”霍菲局长表示。<br /><br />眼下,暗杀这条路路似乎走不通,众人的焦点回到了正面战场。<br /><br />总参谋长阿里·拉扎斯朝着希尔伯特总理提议:“总理阁下,也许我们应该进行全国总动员了,就像去年那样,及时向前线补充兵力。”<br /><br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摩达司令的率先反对:“频繁的总动员会过度消耗国力和民众的耐心,导致社会对政府信任度的下降。<br /><br />况且,目前在东线指挥的是什穆埃尔司令,他以稳健著称很少犯错。再加上地理上的优势,就算对手是那个阿米尔,他想要强行突破,也一定得付出惨重的代价!”<br /><br />希尔伯特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点头赞同了摩达的观点:“什穆埃尔的能力是值得信赖的。”<br /><br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什穆埃尔率领的装甲师,曾与耶沙维申的第52师一起穿插敌后,成功切断了西奈半岛上埃及军队的退路,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br /><br />摩达司令也借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我们在西奈半岛驻扎了两个师,我认为我们可以撤出来一支装甲师,进行回防。”<br /><br />阿里·拉扎斯立马质问道:“那马斯尔那边怎么办?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威胁,很难确保对方不会有其他想法!”<br /><br />“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就在苏伊士运河边上。”摩达司令对此早已想好了对策:“吓唬他们一下,最好能威胁到开罗,好让马斯尔不要轻举妄动。”<br /><br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耶沙维申大将身上,作为目前锡安的元帅,他才是军队的主心骨。<br /><br />耶沙维申大将开口道:“如果什穆埃尔能在正面顶住阿拉伯联军的攻势,我们就不该把宝贵的预备队填进正面绞肉,这点我赞同摩达司令的意见,我们可以从耶路撒冷卫戍部队抽调一个装甲旅,与从西奈抽调的装甲师合并,组成一个强大的突击集群。”<br /><br />接着,他走到地图前,将手指向亚喀巴湾以北的区域:“然后我们从这里穿越亚拉巴谷,指挥这支装甲突击群插进哈希姆王国进行北上,切断阿拉伯联军的后勤生命线,或者干脆更大胆一点——”<br /><br />耶沙维申的手指停在哈希姆河东岸的红星上:“直接兵临哈希姆的首都,安曼。”<br /><br />在场的诸位都微微点头,这种战术实在太“耶沙维申”了。<br /><br />大胆、出其不意、主动进攻、不拘一格,也极具创造性。<br /><br />耶沙维申也被锡安视为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军事将领和战略家之一,甚至带动现在一大批的军官的作战风格朝他靠拢。<br /><br />至于阿尔伊拉格方面的失利,统帅部将其归咎于自杀殉国的拉丹上将,对耶沙维申本人并没有太多影响。<br /><br />听到耶沙维申的战术构想,身为空军司令的格罗迪什立刻附和:“我可以派出第890伞兵旅,直接空降到阿拉伯联军的后方,如马弗拉克或伊尔比德,配合装甲机动部队制造混乱,打乱他们的所有部署!”<br /><br />锡安的伞兵部队是国防军中最传奇和精锐的单位,以其极高的士气、严格的训练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br /><br />尤其是第890伞兵旅(原第890伞兵营),他们曾在六日战争时期,帮助锡安夺下了耶路撒冷。<br /><br />格罗迪什的这个举措明显是带着“蹭功劳”的嫌疑的,但耶沙维申大将却不以为意。<br /><br />在他看来,锡安的胜利高于一切。<br /><br />“很好,就这么办。”<br /><br />希尔伯特总理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沉声道:“命西奈半岛第162装甲师秘密朝东部亚喀巴湾集结,耶路撒冷第10机械化旅解除卫戍任务,向其靠拢,组成特遣突击集群,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同时令第890空降旅即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等待空投指令。”<br /><br />在场的所有人纷纷面色肃然。<br /><br />希尔伯特总理声音昂然:“告诉什穆埃尔,他要的增援没法抵达了,因为我们会抽调现有的兵力奇袭敌后!一旦这个计划成功了,阿拉伯的战争潜力就被我们彻底耗尽了,而锡安在这片土地上,也就再也没有了威胁!”<br /><br />办公室内一片肃静,这一刻,他们仿佛不再是讨论战术的军事领袖,而是正在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历史见证者。<br /><br />“愿上帝保佑锡安。”<br /><br />耶沙维申微微颔首:“我这就去拟定突击集群的作战方案。”<br /><br />其余高级将领也纷纷行礼,随后相继离去。<br /><br />办公室里很快空无一人,希尔伯特转身望向窗外,他看着湛蓝色的天空轻声自语:<br /><br />“就让我们看看,谁的脚步终将被命运指引至悬崖。”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