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历来皆是种田的造反,没见商贾翻天
('\n\t张允修站在书房门口有那么一会儿了。<br /><br />本来好奇老爹盯着那幅“狸猫神仙图”做什么,却不想这个老头,一会儿将画摘下来,一会儿又将画给挂上去,如此往复不断。<br /><br />看着看着,张允修险些以为自己陷入到什么时间循环之中。<br /><br />忍不住高声一喊,看到了老爹摇摇欲坠的身子后才发现,时间线还是很正常。<br /><br />确确实实是老爹张居正出了点问题。<br /><br />“逆子!你如何跟老夫说话?想要了老夫命不成!”<br /><br />张居正身子险些从椅子上摔下来,好不容易这才扶住了身边的桌案,若稍有不慎,他这把老骨头跌上一跤,说不准还真就一命呜呼了。<br /><br />张允修止住向前奔去的身子,佯装很是无所谓的样子,转而笑着说道。<br /><br />“爹爹心思如此反复,可是有什么深意在里头?”<br /><br />他一脸惬意的样子,漫步进入到书房之中,一眼便看到了书房中央竖起来的两幅堪舆图。<br /><br />一幅是江南各地,一幅便是福建月港与吕宋岛之间的航道。<br /><br />再看看书案之上,镇纸下头压着一张摊开的信件,那旁边的红色封泥,看起来还十分新鲜。<br /><br />傻子也能猜出来,老爹这是为了江南之事而烦恼。<br /><br />可张居正却也佯装无事一般,背着手将目光回到那“狸猫神仙图”上,语气不在意地说道。<br /><br />“没有的事情,你这狸猫图挂在书房里头有些时日了。<br /><br />虽说画工还算是不错,可终究是有些离经叛道,长此以往下去也不是办法,为父想着摘下来换上一幅,给书房里头增添点新气象。”<br /><br />“新气象?”张允修语气中带着些探究。“爹爹连月来,在这书房里头读书写字,批阅编写奏疏,可从未有觉得不妥,怎么今日忽的起意?”<br /><br />张居正目光如炬回答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br /><br />特娘的,又开始拽文了!<br /><br />张允修在心里头吐槽着。<br /><br />读书人便是有这点毛病,特别是在朝廷上的这些大臣,皆是由进士出身,各个都是读书人里头的翘楚。<br /><br />谈论起政治来,基本上都是喜欢引用四书五经里头的句子,要理解起来,就还要绕着一个弯子。<br /><br />不过好在张允修能够明白,他在脑袋里头稍加思索,便知道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br /><br />最为直白的意思便是“根基不稳,大局乃安”,也同样强调着中庸之道。<br /><br />张居正嘴上说着,自己没有意有所指,可张允修绝对不会天真的相信,他真就是在说什么“狸猫神仙图”。<br /><br />显然,老头子脑袋还是清醒的,不会平白无故的去做什么事情。<br /><br />对待这一幅“狸猫神仙图”,看起来更像是对待自己与江南一干政策的态度。<br /><br />他有些怕了。<br /><br />这是张允修脑袋里头生出的第一个想法,一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不满。<br /><br />狗一样的东西,我正想跟敌人死战到底,你个老登竟想要临阵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退缩了?<br /><br />门都没有!<br /><br />他开动脑筋,立马就想到了应对之策,笑着提醒说道。<br /><br />“爹爹独独想到了这一句,却忘记这一句前头还有半句。”<br /><br />张居正拧眉:“何意?”<br /><br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张允修一边说一边自己解答起来,“人心往往是浮动的,容易受着外界所影响而动摇,这正道却也是精妙难明的.”<br /><br />“这上下四句结合来看,比起中庸之道来说,坚守本心不才是最为重要的?”<br /><br />张允修抬眸看向老爹。<br /><br />“爹爹难道忘记了,当初为何许我于江南推行一干政令?”<br /><br />“错了。”<br /><br />他一拍脑袋,立马改口说道。<br /><br />“爹爹你难道忘记了,当初为何要留这一幅狸猫图在此,不就是为了让我等当儿子的时刻警醒?<br /><br />您先前还说什么,这一幅狸猫图很是憨态可掬,时常看看也能排解心中烦闷。”<br /><br />张居正嘴角肌肉一抽,他没想到幼子搞起文人这一套来,竟然也变得如此轻车熟路。<br /><br />可他显然不会就此放弃,背着手在书房里头踱步,思虑良久之后回头说道。<br /><br />“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br /><br />“这狸猫仙挂得有些时日了,初时看起来,确实似是能带来新气象,可老夫如今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br /><br />狸猫仙在此扰乱人之心智,坏乱我书斋常序。<br /><br />上头钉卯松弛,恐有掉落伤人之危。<br /><br />还有此画,未经细致框裱,久了恐发黄沾染蛀虫。<br /><br />今日我已然看到这般弊病,便定然要改之。<br /><br />取下来换上往日的画作,先稳定下阵脚,待着将这狸猫仙画装裱完毕,一干准备周全,亦或是天下底下文人墨客认同之后,再重新挂上去,岂不是更好?”<br /><br />你最好是在说狸猫仙!<br /><br />张允修在心里头疯狂吐槽,但也听出张居正的言外之意。<br /><br />对于这位锐意进取的元辅大人来说,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推行的东西,还是太过于激进的。<br /><br />最为关键的是,在张居正看来,一切时机还未成熟。<br /><br />若是贸然强硬推行,引发江南动乱,那就是他不愿看到的。<br /><br />改革是要改革的,可稳定也是重中之重。<br /><br />如何在改革中又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从古至今都难以解决的命题。<br /><br />若是在从前,张允修想必就是妥协了,可现在他的“翅膀硬了”,不再是那个打打嘴炮的少年人,而是真正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改革之中。<br /><br />张允修懒得再打什么机锋了,眯起眼睛,直截了当地说道:“附骨之疽,此时不除更待何时?”<br /><br />“这道理是你教给为父的。”张居正眯起眼睛提醒说道。“行将就木之人,若是用上猛药,怕是会一命呜呼。”<br /><br />“我大明还有救,何曾行将就木?”张允修反驳说道。<br /><br />“你!”张居正一挥袖子,“牙尖嘴利!”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张允修则是摇摇头说道:“爹爹只是看着江南士族叫得欢,觉得江南百姓真就水深火热了。<br /><br />百姓们不会叫唤,他们若真活不下去了,只会揭竿而起,反他娘的!<br /><br />如今这江南似乎怨声载道,可又有哪些是百姓的声音?<br /><br />照着孩儿看来,这江南叫得越惨,越是证明我们作对了,恰恰便是这群士绅们身上疼了,才能叫唤起来。<br /><br />百姓们身上疼了,能将这冤屈叫到京师之中么?”<br /><br />“你这是何道理?不过是臆测罢了!”<br /><br />张居正瞪着眼睛有些怒意,拍了拍桌上那封书信,显然正是那殷正茂送来的。<br /><br />张允修很是笃定地说道:“非是什么臆测,爹爹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br /><br />江南物价是涨了,许多百姓的日子是难过了,可我们推行的政令依旧是有益的。”<br /><br />他来到那堪舆图面前,用手点了点南京的位置。<br /><br />“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不单单产生丝棉花,还生产了我大明将近三成的粮食,这地方若非是遇到灾年干旱,如何能够缺粮缺棉?”<br /><br />张允修并非是无头苍蝇,仅仅凭借着臆测,便开始推行江南的改革。<br /><br />他将赵睿和三哥张简修派往江南,不单单是推行“借贷法”,更是在收集数据统计。<br /><br />借助着锦衣卫早就拥有的情报网络,收集各地的统计数据也并非是什么难事。<br /><br />所以他根本不怕跟张居正辩论这些。<br /><br />“事实是,自我等推行‘借贷法’以来,单单是南京周边便有一万余户参与其中。”<br /><br />张允修详细地解释说道。<br /><br />“单单算一家五口人,这便是涵盖了五万余人。<br /><br />恰恰由于江南士族们的推波助澜,参与到‘借贷法’的百姓,皆是江南各地活不下去的赤贫之人!”<br /><br />说到最后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加重了语气。<br /><br />“物价确实是涨了,可这些零散小户的收入也涨了,士族大家都能封锁大宗商品交易,可无法抑制小门小户偷偷交易。<br /><br />一来一去之间,普通百姓反倒是得到了生计。”<br /><br />张居正紧紧皱起眉头,盯着地图上标注,脑袋里头似乎还在消化张允修所论述的信息。<br /><br />忽然,张允修话锋一转,反问着说道。<br /><br />“敢问爹爹,我等推行新政是为了什么?”<br /><br />张居正愣了一下,不知何意,却还是习惯性回答说道。<br /><br />“为国家安定,为吏治清明,为民生安定,为小民有立锥之地。”<br /><br />“错!”<br /><br />张允修斩钉截铁地说道。<br /><br />“这不过是告诉世人的道理,自古以来王朝改革,无非就是为了一件事而已。”<br /><br />他顿了顿盯着老爹的眼睛。<br /><br />“让百姓不要造反,让皇帝、勋贵、大臣的位置,坐得更加安稳!”<br /><br />“荒谬!”<br /><br />张居正愤然斥责,可身子却忍不住后退两步,耳朵里头似有些嗡嗡作响。<br /><br />他神色愤怒,又转而变成了悲怆,又现出一丝怅然,最后叹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一口气说道。<br /><br />“你所说的有之,为天下百姓也有之。”<br /><br />这句话,似乎是一个儒家之人最后的倔强。<br /><br />张允修没有反驳而是说道:“道理都写在史书里头,不过寻常人看不见罢了。”<br /><br />“依你的意思。”张居正算是明白过来了,“你推行这‘借贷法’,乃是让赤贫百姓有了生计,至于稍微富贵些的确实受了影响,却可忽略不计?”<br /><br />张允修往前迈了一步,目光里头似要放出光来。<br /><br />“爹爹,丘八吃不饱了会揭竿而起,王公大臣心怀野心会有谋逆之举,自古可有士绅商贾率先造反的道理?”<br /><br />这句话犹如一声闷雷,算是彻底将张居正思维给拉了回来。<br /><br />对于他这样一名饱读诗书之人,很多道理不可能不懂,只是不愿去提及罢了。<br /><br />他低头望着那南京之地,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br /><br />“你那所谓数据,可会准确,可有弄虚作假?”<br /><br />张允修笑着说道:“江南织造局将一干加入之农户棉户,皆是登记在册,黄册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抄录一份送到京城,做不得假。”<br /><br />“农民造反,士绅商贾从无率先造反之理。”<br /><br />张居正嘴里念叨着这句话,似乎说进了心坎里头。<br /><br />一直以来,他推行万历新政,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底层百姓能有喘息之机?<br /><br />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br /><br />若是百姓们皆是能够有口饭吃,谁会将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跟着人去造反?<br /><br />就算是士绅商贾们想要煽动民意,一同对抗朝廷,可百姓们有所生计,又有几人会响应?<br /><br />没有一呼百应,任何起义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br /><br />一时间,张居正看向身高已然有自己高的幼子,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br /><br />只不过,这个影子相较于自己从前,更加懂得如何利用人心,更加懂得变通事故。<br /><br />此番似乎真能成事?<br /><br />自古以来王朝变革,成事者寥寥无几,似乎在这小子身上能够得到例外?<br /><br />心里头有这般想法,可张居正面上却还是提醒着说道。<br /><br />“莫要高兴的太早,底层百姓确实得了便利,可江南士族将你那销路一断,百姓们尚且能够偷偷出去售卖,你这江南织造局、西山钱庄又能卖到哪里去?<br /><br />长此以往下去,你在京城坑蒙拐骗的银子,照样也是杯水车薪!”<br /><br />坑蒙拐骗?<br /><br />张允修对于这个词语很是不满,凭本事赚来的银子,怎么能够叫骗呢!<br /><br />可他懒得跟老爹掰扯了,笑着摇摇头说道。<br /><br />“离了他张屠夫,我等便吃不了猪肉了?”<br /><br />张居正忍俊不禁,脑袋里头没想到这句俗语的出处,便觉得这臭小子又在编排自己呢。<br /><br />想着想着,手里头便有些痒了。<br /><br />“尔这是何意?”<br /><br />“有两个途径。”<br /><br />张允修没给老爹发作的机会,继续解释着说道。<br /><br />“其一乃是向内,孩儿设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立那期货市场便是这个道理,以期货市场打破价格信息差,以报纸将其广泛传播,按照经济学无形大手的理论,自然会有无数商贾逐利,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江南之地。”<br /><br />“可是.”张居正显然不太认同,难道朝廷解决问题点办法,要靠那群唯利是图的商贾。<br /><br />商贾固然不是铁板一块,可他们是一丘之貉,若是让外地商贾参与到江南之事,不知是福还是祸。<br /><br />张允修却强势打断说道:“其二便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那便是拓宽海上渠道,佛郎机商人很喜欢我们的丝绸,南洋也是海上贸易的重要窗口,还有一个地方更为方便,倭国人可是一直缺棉布、生丝的。”<br /><br />“倭国?”<br /><br />张居正面露狐疑之色说道。<br /><br />“便是要陛下派戚元敬前往南洋,处置倭寇一事?”<br /><br />调配戚继光出海一事,他显然对此事是知晓的,却是没那么支持。<br /><br />眼神颇为凝重地说道。<br /><br />“陛下虽然已经应允,可老夫先前就有言,倭国乃是贫瘠之地,倭人乃是贫贱之人,这些素来不讲道义,你想与他们做生意,那是断然会吃亏的。”<br /><br />在明朝许多士大夫看起来,日本人那妥妥就是蛮夷,甚至还不如北方的鞑靼人。<br /><br />这些人身材矮小,身性好杀,没有什么道德观念。<br /><br />不过是弹丸小国,能做什么生意?<br /><br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还桀骜不驯,难以控制。<br /><br />在张居正看来,偶尔跟倭国人有些贸易没问题。<br /><br />可你要认认真真跟他们做生意?无异于跟一群疯狗讲道理,那能够行得通么!<br /><br />张允修却不着急解释,笑着询问说道。<br /><br />“爹爹可知道一人。”<br /><br />“倭国之人?”张居正很是嫌弃的模样。<br /><br />“在倭国倒也算是个人物。”<br /><br />张允修发出一声感慨。<br /><br />“名为织田信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