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p> 第161章<br />
那螃蟹壳儿青青薄薄的,里头的黄看着像浓稠的汤,还丝丝缕缕一条一条的,好像无数的小虫困在里头,不成形状。<br />
小孩回去后,柴娘子掰开看了看,就直摇脑袋。<br />
小孩看着那还在活动的蟹脚,也忍不住往一边躲。<br />
柴娘子说这样的蟹没吃头,清蒸都嫌苦,可又叫她去要一篓过来,做什么面拖蟹。<br />
小孩没有多嘴,就去办了,回来后听厨娘们说话才知道。<br />
王府的官员,有几个南方人,最爱吃鲜蟹,往往等不到七月膏肥他们就想动嘴了。<br />
大厨房里最紧要的就是这些官员的饮食,其次是大小管事,和一等二等的丫鬟小厮,剩下那些人的饭,就很好做了,一锅出了也就得了,是最不费工夫的。<br />
但这些和小孩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厨娘们是不会教她手艺的,传完了话,把蟹拿回来,柴娘子就叫她洗白樱桃去了。<br />
洗完了,沥干水,装在盘子和别的果子装在一起,这些白玉珠子一样的小东西,就成了点缀,过一会儿会和饭食一起,分送到各处。<br />
柴娘子看她闲得发慌,就叫她去问问库里还有没有菊酒,要是没有,黄酒也成。<br />
府里自然是不缺东西的,小孩问完了回来,柴娘子就指派她去煮姜茶了。<br />
因为有些人是不饮酒的。<br />
干菊姜枣茶还加了枸杞,倒出去的总共也没多少,小孩就把枣和枸杞捞出来吃了。<br />
被水煮过的干枣已经泡发了,很面,大颗的枸杞嚼起来也甜,吃着很好玩儿,和新鲜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br />
浓郁的红水里,有一丝恰到好处的辛辣,小孩甚至吃掉了那些姜。<br />
柴娘子她们笃定小孩要不了多久,就会腻了捡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吃,小孩觉得那根本就不可能嘛。<br />
忙一个上午,该准备的就差不多都准备好了,下午小孩不过是跟着摘摘菜,听她们说些闲话。<br />
临到傍晚时,一个做点心的厨娘,打发她去街上买胭脂,指明了要家铺子的金胭脂。<br />
小孩常帮她们跑腿买东西,许多路都已经混熟了。<br />
点点头,等着她给钱。<br />
有人在这时候问起她买胭脂做什么?<br />
“都这把年纪了,你莫不是还要学学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来一把老来俏。”<br />
她们嘻嘻哈哈的玩笑起来。<br />
这厨娘也不恼:“什么呀,是给我女儿买的。”<br />
她这么一说,有人就想起来了:“是了,你家玉娘快出门子了吧,那是得好好打扮打扮。”<br />
“那张秀才家说了何时来迎娶了嘛?”<br />
“没呢,可也快了,”厨娘不紧不慢的说道,“已经算好了几个日子,都在近前,可我那女儿胆子小,喜事将近反倒怕起来了,总觉得许多事都没准备好,硬是挑不出个日子来。”<br />
“哎呦,怕什么,又不是不认不识的,早点嫁完你也省心了,要我说,这样的事你们做主就是了,犯不着问她。”<br />
“谁说不是呢,婚姻大事,哪有自己做主的,你们俩也是宠的太过了,这种事怎么能依着她的性子呢,简直是胡来嘛。”<br />
“是呀,回头那头等的着急了,再恼了,直接悔了婚该要么办?”<br />
“我也着急,可这到底是一辈子的事,总得叫她自己乐意才成呀。”<br />
她嘴上说着着急,可神色一点儿都看不出,说话的工夫已经数好了钱,递给小孩时又说道,“若是有多的,你就拿着买点心吃吧,若是少了,你回来和我说,我再补给你。”<br />
才不会少呢。<br />
小孩可太知道她们了,这些人厉害着呢,什么东西多少钱,能买多少,算的分明,要是买回来的对不上数,一准儿是她被人坑了。<br />
这样的事发生过两次,叫她去的人扯着她就去找那小贩吵架去了,那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一个指头都没动就‘杀’的那小贩落荒而逃了。<br />
再之后就没人坑她了。<br />
小孩对她们难免有些拜服,这次也是一样的,买完了胭脂,还剩了两文。<br />
可见这厨娘是个大好人。<br />
毕竟有些人只是这样说,实际上可丁可卯的,一文钱都不会多出来,有次还差了十文。<br />
小孩哪有这么多钱可以垫,只好空着手回去了。<br />
那个厨娘脸色还很难看呢。<br />
大概是因为太晚了,来不及再去买吧。<br />
管她呢,反正她后来也没让小孩再去过,少跑一趟小孩还乐得轻松呢。<br />
小孩拿着两文钱,自己又添了些,买一大包炸槐,边往回走边吃着,别提多美了。<br />
这摊主急着回家去,给的也格外多,倒是便宜她了。<br />
吃了一路还剩下不老少呢,小孩放到佩囊里,准备拿回去叫虞大娘也尝一尝。<br />
擦了擦嘴,从一个小门进了府,走不多时也就到了。<br />
她把金胭脂交给厨娘,还问了一句:“是这个对吧?”<br />
“没错,就是这个,我上次去看过,听说抿在唇上,会有细碎的金箔,也不知道那怎么就美了,反正就风靡起来了,我家女儿念叨了好些次,都嫌贵,没狠下心来买,这回好了,一盒子怎么也够她用了。”<br />
这大娘也是跟谁都能唠的主儿,也不管小孩能不能听懂,就一通说。<br />
也不必小孩说什么,自有旁人搭话。<br />
二两多呢,两个月的月钱都搭进去了,这够她们聊好一会儿的了。<br />
都说她疼女儿疼的太过,她也有的答,左不过就是一句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总得叫她顺心顺意云云。<br />
这话才没人信呢,她平日里聊的最多的就是她那个女儿玉娘,小孩都听到过好多次了。<br />
甚至怀疑过,这玉娘会不会是个真的玉像,所以她才这样宝贝。<br />
可听别人说起来,显然不是那样的。<br />
柴娘子做了个好人,见她急着想回去,把金胭脂交给女儿,就叫她先走了。<br />
她一走,刚刚和她说话的那些人很自然的聊起了她女儿的事。<br />
听她们的说法,那玉娘就是个普通的姑娘,谈不上有多漂亮,只能算是都很齐全,就因为出生时候生的白,就叫玉娘了。<br />
那厨娘两口子是老来得女,再没有别的孩子,所以拿她当宝贝一样养,本意是招个女婿上门。<br />
可她有个青梅竹马,就是那个张秀才的儿子,人家也是独子不能上门,两个人感情又好。<br />
厨娘两口子也不愿意棒打鸳鸯,索性就答应了。<br />
挺好一件事,两家欢天喜地的筹备着,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可玉娘不知为何又犹豫起来了。<br />
迟迟选不出一个日子来。<br />
大家都说她这样拿娇会出问题,但毕竟是别人家的事,她们不好多说。<br />
保不齐人家就愿意等着呢?<br />
她们说到最后,反而都是好话了,都盼着这对儿能成,还互相打听起了,要随多少份子的事。<br />
小孩吃了一肚子槐,听了许多闲话,连晚饭都吃不下了,左右无事也就回去了。<br />
从小门出去,穿过一条长巷子,再拐过两个胡同就是安家了,她都走了好多回了,但今天大概是回来的太早,她反而想找条更近的路,于是换个方向,想看看另一条路能不能直穿过去。<br />
就换个胡同的事,一条狗就冲过来,把她给抢了!<br />
狗嘴扯着佩囊拉扯,小孩往回使劲拽着。<br />
这布料也是不结实,撕拉一声,就裂开了,槐撒了满地,它闻了闻,吃了一个,直接呕了一声,朝她翻了个白眼就要走。<br />
小孩呆滞了一下。<br />
冲上去就把狗给咬了!<br />
太过分了!不爱吃它抢什么?!<br />
(本章完)</p>
那螃蟹壳儿青青薄薄的,里头的黄看着像浓稠的汤,还丝丝缕缕一条一条的,好像无数的小虫困在里头,不成形状。<br />
小孩回去后,柴娘子掰开看了看,就直摇脑袋。<br />
小孩看着那还在活动的蟹脚,也忍不住往一边躲。<br />
柴娘子说这样的蟹没吃头,清蒸都嫌苦,可又叫她去要一篓过来,做什么面拖蟹。<br />
小孩没有多嘴,就去办了,回来后听厨娘们说话才知道。<br />
王府的官员,有几个南方人,最爱吃鲜蟹,往往等不到七月膏肥他们就想动嘴了。<br />
大厨房里最紧要的就是这些官员的饮食,其次是大小管事,和一等二等的丫鬟小厮,剩下那些人的饭,就很好做了,一锅出了也就得了,是最不费工夫的。<br />
但这些和小孩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厨娘们是不会教她手艺的,传完了话,把蟹拿回来,柴娘子就叫她洗白樱桃去了。<br />
洗完了,沥干水,装在盘子和别的果子装在一起,这些白玉珠子一样的小东西,就成了点缀,过一会儿会和饭食一起,分送到各处。<br />
柴娘子看她闲得发慌,就叫她去问问库里还有没有菊酒,要是没有,黄酒也成。<br />
府里自然是不缺东西的,小孩问完了回来,柴娘子就指派她去煮姜茶了。<br />
因为有些人是不饮酒的。<br />
干菊姜枣茶还加了枸杞,倒出去的总共也没多少,小孩就把枣和枸杞捞出来吃了。<br />
被水煮过的干枣已经泡发了,很面,大颗的枸杞嚼起来也甜,吃着很好玩儿,和新鲜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br />
浓郁的红水里,有一丝恰到好处的辛辣,小孩甚至吃掉了那些姜。<br />
柴娘子她们笃定小孩要不了多久,就会腻了捡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吃,小孩觉得那根本就不可能嘛。<br />
忙一个上午,该准备的就差不多都准备好了,下午小孩不过是跟着摘摘菜,听她们说些闲话。<br />
临到傍晚时,一个做点心的厨娘,打发她去街上买胭脂,指明了要家铺子的金胭脂。<br />
小孩常帮她们跑腿买东西,许多路都已经混熟了。<br />
点点头,等着她给钱。<br />
有人在这时候问起她买胭脂做什么?<br />
“都这把年纪了,你莫不是还要学学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来一把老来俏。”<br />
她们嘻嘻哈哈的玩笑起来。<br />
这厨娘也不恼:“什么呀,是给我女儿买的。”<br />
她这么一说,有人就想起来了:“是了,你家玉娘快出门子了吧,那是得好好打扮打扮。”<br />
“那张秀才家说了何时来迎娶了嘛?”<br />
“没呢,可也快了,”厨娘不紧不慢的说道,“已经算好了几个日子,都在近前,可我那女儿胆子小,喜事将近反倒怕起来了,总觉得许多事都没准备好,硬是挑不出个日子来。”<br />
“哎呦,怕什么,又不是不认不识的,早点嫁完你也省心了,要我说,这样的事你们做主就是了,犯不着问她。”<br />
“谁说不是呢,婚姻大事,哪有自己做主的,你们俩也是宠的太过了,这种事怎么能依着她的性子呢,简直是胡来嘛。”<br />
“是呀,回头那头等的着急了,再恼了,直接悔了婚该要么办?”<br />
“我也着急,可这到底是一辈子的事,总得叫她自己乐意才成呀。”<br />
她嘴上说着着急,可神色一点儿都看不出,说话的工夫已经数好了钱,递给小孩时又说道,“若是有多的,你就拿着买点心吃吧,若是少了,你回来和我说,我再补给你。”<br />
才不会少呢。<br />
小孩可太知道她们了,这些人厉害着呢,什么东西多少钱,能买多少,算的分明,要是买回来的对不上数,一准儿是她被人坑了。<br />
这样的事发生过两次,叫她去的人扯着她就去找那小贩吵架去了,那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一个指头都没动就‘杀’的那小贩落荒而逃了。<br />
再之后就没人坑她了。<br />
小孩对她们难免有些拜服,这次也是一样的,买完了胭脂,还剩了两文。<br />
可见这厨娘是个大好人。<br />
毕竟有些人只是这样说,实际上可丁可卯的,一文钱都不会多出来,有次还差了十文。<br />
小孩哪有这么多钱可以垫,只好空着手回去了。<br />
那个厨娘脸色还很难看呢。<br />
大概是因为太晚了,来不及再去买吧。<br />
管她呢,反正她后来也没让小孩再去过,少跑一趟小孩还乐得轻松呢。<br />
小孩拿着两文钱,自己又添了些,买一大包炸槐,边往回走边吃着,别提多美了。<br />
这摊主急着回家去,给的也格外多,倒是便宜她了。<br />
吃了一路还剩下不老少呢,小孩放到佩囊里,准备拿回去叫虞大娘也尝一尝。<br />
擦了擦嘴,从一个小门进了府,走不多时也就到了。<br />
她把金胭脂交给厨娘,还问了一句:“是这个对吧?”<br />
“没错,就是这个,我上次去看过,听说抿在唇上,会有细碎的金箔,也不知道那怎么就美了,反正就风靡起来了,我家女儿念叨了好些次,都嫌贵,没狠下心来买,这回好了,一盒子怎么也够她用了。”<br />
这大娘也是跟谁都能唠的主儿,也不管小孩能不能听懂,就一通说。<br />
也不必小孩说什么,自有旁人搭话。<br />
二两多呢,两个月的月钱都搭进去了,这够她们聊好一会儿的了。<br />
都说她疼女儿疼的太过,她也有的答,左不过就是一句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总得叫她顺心顺意云云。<br />
这话才没人信呢,她平日里聊的最多的就是她那个女儿玉娘,小孩都听到过好多次了。<br />
甚至怀疑过,这玉娘会不会是个真的玉像,所以她才这样宝贝。<br />
可听别人说起来,显然不是那样的。<br />
柴娘子做了个好人,见她急着想回去,把金胭脂交给女儿,就叫她先走了。<br />
她一走,刚刚和她说话的那些人很自然的聊起了她女儿的事。<br />
听她们的说法,那玉娘就是个普通的姑娘,谈不上有多漂亮,只能算是都很齐全,就因为出生时候生的白,就叫玉娘了。<br />
那厨娘两口子是老来得女,再没有别的孩子,所以拿她当宝贝一样养,本意是招个女婿上门。<br />
可她有个青梅竹马,就是那个张秀才的儿子,人家也是独子不能上门,两个人感情又好。<br />
厨娘两口子也不愿意棒打鸳鸯,索性就答应了。<br />
挺好一件事,两家欢天喜地的筹备着,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可玉娘不知为何又犹豫起来了。<br />
迟迟选不出一个日子来。<br />
大家都说她这样拿娇会出问题,但毕竟是别人家的事,她们不好多说。<br />
保不齐人家就愿意等着呢?<br />
她们说到最后,反而都是好话了,都盼着这对儿能成,还互相打听起了,要随多少份子的事。<br />
小孩吃了一肚子槐,听了许多闲话,连晚饭都吃不下了,左右无事也就回去了。<br />
从小门出去,穿过一条长巷子,再拐过两个胡同就是安家了,她都走了好多回了,但今天大概是回来的太早,她反而想找条更近的路,于是换个方向,想看看另一条路能不能直穿过去。<br />
就换个胡同的事,一条狗就冲过来,把她给抢了!<br />
狗嘴扯着佩囊拉扯,小孩往回使劲拽着。<br />
这布料也是不结实,撕拉一声,就裂开了,槐撒了满地,它闻了闻,吃了一个,直接呕了一声,朝她翻了个白眼就要走。<br />
小孩呆滞了一下。<br />
冲上去就把狗给咬了!<br />
太过分了!不爱吃它抢什么?!<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