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十三岁了
<p> 第309章 十三岁了<br />
裴飞鸣和蚕豆头也不回的走了,独留黄玉泉一个在原地呜咽着,可能是在叫骂吧?<br />
但真的听不清,没过多久他捂着嘴一瘸一拐的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br />
小孩、芸豆和狗娃这时才从暗处走出,不忘初心道——<br />
“咱们还去打你哥嘛?”<br />
“也不急于一时吧。”<br />
“改天再说好了。”<br />
“我有点儿饿,你们饿了嘛?”<br />
“有点儿。”<br />
“咱们去找东西吃吧。”<br />
“去哪里找?”<br />
“先去看看厨房有没有剩饭,不行再回去,陈公公他们若是没睡,咱们还能吃些点心。”<br />
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三个人愉快的决定放过豆哥儿一马,奔着厨房去了。<br />
值守的厨娘心情很一般,也不认识她们,所以她们难免要说半天的好话,还掏了几个钱给她,才让她喜笑颜开的端出两盘饺子来,都是冷的。<br />
不过也不要紧,芸豆弄了火炉陶锅和油来,煎一煎就很好吃了。<br />
她们也不算太饿,但说着话,笑闹间,就把两盘饺子都吃光了。<br />
瘫坐在那里摸着肚子说:“好饱啊!”<br />
撑的人发困,三个人坐在屋檐下昏昏欲睡。<br />
狗娃想起什么,忽然惊醒道:“糟了,忘了给师父他们拜年了!”<br />
子正都过了,但外头仍热闹的很,一时停不下来,就叫人忘记了时辰。<br />
“那怎么办?!”芸豆也精神了。<br />
小孩说:“要不明天再去?”<br />
“那就太不尽心了,”狗娃不乐意,他没小孩那么心大,处处都想做到尽善尽美,匆匆起身说,“兴许师父还没有睡,我现在就去,你们要不要一起来。”<br />
“走吧!”芸豆起身比小孩还快,还拉了她一把。<br />
三个人回去时,那些小公公都不在了,只有陈公公和连理对坐闲话。<br />
见她们回来还笑眯眯的问:“烟好看嘛?”<br />
似乎是并没有生气。<br />
狗娃一副憨样道:“好看,小子还是头次看到这么好看的烟,都忘了给师公、师父拜年。”<br />
说着撩起袍子喜气洋洋的笑着说起了吉祥话。<br />
芸豆给小孩使了个眼色,也跟着跪了,说多谢陈公公对她们的照顾,也祝小陈公公会过的越来越好。<br />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br />
一看就是早背好了的。<br />
小孩肚子里也有那么几句,可她这时候倒不好意思起来了,一句都想不出,所以她呆瓜一样跪了一会儿说:“祝你们长寿安康发大财。”<br />
好朴实无华。<br />
陈公公和连理一视同仁的分了红纸包好的压祟钱给她们。<br />
这真是意外之喜了。<br />
小孩还以为不会有呢,乐颠颠的接了,就被他们赶去睡觉了。<br />
芸豆出来就叹息道:“你怎么不多说点好听的?没准会有更多钱呢。”<br />
这小孩可就不乐意了:“有就不错了,再说了,我这不没想起来嘛,你要背诗前怎么也没告诉我一声,我也好准备一下。”<br />
“我哪知道你那么不长心啊,本来还想等你带我去呢,谁知你压根没想起来。”<br />
“说的好像你刚刚想起来似的,要不是狗娃说起来,你连眼睛都闭上了,那不是准备直接睡了嘛!”<br />
刚刚还好的一个人似的,眨眼又吵了起来,扭着头离对方八丈远,过一会儿瞧见好看的烟,芸豆一说话,小孩一抬头,两个人又不知不觉的走到一块了。<br />
嗯,她们又长了一岁,但看起来也没什么长进,生气时还是互不搭理,或许等她们八十多岁牙都掉了时,也还是这样。<br />
小孩畅想道:“你说咱们以后还会在一起嘛?”<br />
芸豆问:“你要搬去别的地方嘛?”<br />
小孩摇摇头,没必要了:“我会一直在遂城的。”<br />
“那我们肯定会在一起的,到时候咱们可以把房子盖在一处做邻居,或者干脆嫁到同一家去,这样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咱们两个还能作伴,也不怕被婆家人欺负,回头我娘替我找媒人时,我让她也帮你留心一下,咱们不说找个富贵人家,也得找个不穷的……”<br />
小孩看向侃侃而谈的芸豆这才惊觉到,她是比自己大三岁的,已经到了要找婆家的年纪。<br />
只是她长得慢有点矮,小孩又长得快有点高,所以看起来差不多。<br />
这发现,让她突然有些难过了,嘴里喃喃道:“芸豆,你好老。”<br />
刚还在想和她嫁去同一家会有多么快乐的芸豆:……我何必呢?<br />
没等她吵起来,小孩又说:“咱们就不能不嫁人嘛?”<br />
芸豆:“你想得倒美,不嫁人干嘛?在家里当一辈子的老姑娘?我要是真敢那么敢,我娘还不得疯了,到时候嫂子进了门,一问那个谁——你家谁管钱啊?<br />
他一答——我妹。<br />
嫂子——哪怕是你娘我也不说什么,凭什么是你妹?<br />
他答——她非要管。<br />
嫂子说——我也非要管,你去给我要回来。<br />
他答——家和万事兴,算了吧。<br />
嫂子——好啊,那你跟你妹过去吧。”<br />
芸豆憨里憨气的说完,啪一拍手,做一拍两散状道:“得,那大傻子也娶不着了,非得成黄老小子不可。<br />
到时候就算是我说我不管钱,可但凡疼闺女的,哪个会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到有老小姑子的家里呀?<br />
人家不得想,这婆婆是姑爷的亲娘,是小姑子的阿母,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闺女去了算哪根儿葱,万一有个口角争起来,人家肯定会向着自家的孩子,到时候我闺女还不得成个小可怜儿?<br />
肯定是媒人一说,就不理了。”<br />
小孩:“不至于吧,那些家里好多个兄弟的不也能娶到媳妇嘛?”<br />
“那能一样嘛,那都是壮劳力,兄弟越多越兴旺,要是个个都能干,这家的日子肯定好,闺女嘛。<br />
俗话都说女生外向。<br />
再好也是旁人家的。”<br />
芸豆这么说着,嘴角却斜勾着,有些不以为然的讥讽在脸上,过了会儿又说,<br />
“我是不可能不嫁人的,但或许你可以,毕竟你家里是你做主,不过你知道吧,要是到了年纪不成婚是要多交人头税的,府里不可能替你出这个钱,你又不是家生子,只是契奴不入贱籍,为了图省心到时或许就直接不用你了,你又该怎么办呢?”<br />
小孩顺嘴接:“凉拌。”<br />
“什么?”<br />
“害,我也不知道。”小孩有点烦恼。<br />
她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嫁人如何如何,或是做不好什么事嫁人如何如何,好像一个女孩子所有的事都要和嫁人沾边,那时候她就不太爱听。<br />
长大后更觉得刺耳了,刺耳的同时还有种无力感,像是在抗衡一颗遮天蔽日的大树,它正在缓缓倒下,倒的很慢,树根牵引拖拽着它,想让它站起来,叫所有人再次处于阴影之下,而小孩既不是推倒树的人,也不是拉住树的人,她正站在一个随时会被砸死的地方,左右为难着,不知道怎么办。<br />
那就睡吧。<br />
芸豆笑着说:“但你也不用愁,你才十三岁,又欠着债,就是想嫁人,也没有敢要你的呀。”<br />
本来挺叫人难过的事。<br />
但不知为何,小孩却因为这句话开心起来了,还说:“你也晚一点嫁人吧,咱们以后一起嫁还能作伴。”<br />
“好啊,”芸豆满口答应道,伸出指头说,“我就…再等你两年好啦,够意思吧。”<br />
再等两年的芸豆,就快成老芸豆了,小孩还觉得远远不够呢,不过她还是配合道:“你是我的好姐妹!”<br />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br />
——宋·詹初《新春》<br />
(本章完)</p>
裴飞鸣和蚕豆头也不回的走了,独留黄玉泉一个在原地呜咽着,可能是在叫骂吧?<br />
但真的听不清,没过多久他捂着嘴一瘸一拐的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br />
小孩、芸豆和狗娃这时才从暗处走出,不忘初心道——<br />
“咱们还去打你哥嘛?”<br />
“也不急于一时吧。”<br />
“改天再说好了。”<br />
“我有点儿饿,你们饿了嘛?”<br />
“有点儿。”<br />
“咱们去找东西吃吧。”<br />
“去哪里找?”<br />
“先去看看厨房有没有剩饭,不行再回去,陈公公他们若是没睡,咱们还能吃些点心。”<br />
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三个人愉快的决定放过豆哥儿一马,奔着厨房去了。<br />
值守的厨娘心情很一般,也不认识她们,所以她们难免要说半天的好话,还掏了几个钱给她,才让她喜笑颜开的端出两盘饺子来,都是冷的。<br />
不过也不要紧,芸豆弄了火炉陶锅和油来,煎一煎就很好吃了。<br />
她们也不算太饿,但说着话,笑闹间,就把两盘饺子都吃光了。<br />
瘫坐在那里摸着肚子说:“好饱啊!”<br />
撑的人发困,三个人坐在屋檐下昏昏欲睡。<br />
狗娃想起什么,忽然惊醒道:“糟了,忘了给师父他们拜年了!”<br />
子正都过了,但外头仍热闹的很,一时停不下来,就叫人忘记了时辰。<br />
“那怎么办?!”芸豆也精神了。<br />
小孩说:“要不明天再去?”<br />
“那就太不尽心了,”狗娃不乐意,他没小孩那么心大,处处都想做到尽善尽美,匆匆起身说,“兴许师父还没有睡,我现在就去,你们要不要一起来。”<br />
“走吧!”芸豆起身比小孩还快,还拉了她一把。<br />
三个人回去时,那些小公公都不在了,只有陈公公和连理对坐闲话。<br />
见她们回来还笑眯眯的问:“烟好看嘛?”<br />
似乎是并没有生气。<br />
狗娃一副憨样道:“好看,小子还是头次看到这么好看的烟,都忘了给师公、师父拜年。”<br />
说着撩起袍子喜气洋洋的笑着说起了吉祥话。<br />
芸豆给小孩使了个眼色,也跟着跪了,说多谢陈公公对她们的照顾,也祝小陈公公会过的越来越好。<br />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br />
一看就是早背好了的。<br />
小孩肚子里也有那么几句,可她这时候倒不好意思起来了,一句都想不出,所以她呆瓜一样跪了一会儿说:“祝你们长寿安康发大财。”<br />
好朴实无华。<br />
陈公公和连理一视同仁的分了红纸包好的压祟钱给她们。<br />
这真是意外之喜了。<br />
小孩还以为不会有呢,乐颠颠的接了,就被他们赶去睡觉了。<br />
芸豆出来就叹息道:“你怎么不多说点好听的?没准会有更多钱呢。”<br />
这小孩可就不乐意了:“有就不错了,再说了,我这不没想起来嘛,你要背诗前怎么也没告诉我一声,我也好准备一下。”<br />
“我哪知道你那么不长心啊,本来还想等你带我去呢,谁知你压根没想起来。”<br />
“说的好像你刚刚想起来似的,要不是狗娃说起来,你连眼睛都闭上了,那不是准备直接睡了嘛!”<br />
刚刚还好的一个人似的,眨眼又吵了起来,扭着头离对方八丈远,过一会儿瞧见好看的烟,芸豆一说话,小孩一抬头,两个人又不知不觉的走到一块了。<br />
嗯,她们又长了一岁,但看起来也没什么长进,生气时还是互不搭理,或许等她们八十多岁牙都掉了时,也还是这样。<br />
小孩畅想道:“你说咱们以后还会在一起嘛?”<br />
芸豆问:“你要搬去别的地方嘛?”<br />
小孩摇摇头,没必要了:“我会一直在遂城的。”<br />
“那我们肯定会在一起的,到时候咱们可以把房子盖在一处做邻居,或者干脆嫁到同一家去,这样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咱们两个还能作伴,也不怕被婆家人欺负,回头我娘替我找媒人时,我让她也帮你留心一下,咱们不说找个富贵人家,也得找个不穷的……”<br />
小孩看向侃侃而谈的芸豆这才惊觉到,她是比自己大三岁的,已经到了要找婆家的年纪。<br />
只是她长得慢有点矮,小孩又长得快有点高,所以看起来差不多。<br />
这发现,让她突然有些难过了,嘴里喃喃道:“芸豆,你好老。”<br />
刚还在想和她嫁去同一家会有多么快乐的芸豆:……我何必呢?<br />
没等她吵起来,小孩又说:“咱们就不能不嫁人嘛?”<br />
芸豆:“你想得倒美,不嫁人干嘛?在家里当一辈子的老姑娘?我要是真敢那么敢,我娘还不得疯了,到时候嫂子进了门,一问那个谁——你家谁管钱啊?<br />
他一答——我妹。<br />
嫂子——哪怕是你娘我也不说什么,凭什么是你妹?<br />
他答——她非要管。<br />
嫂子说——我也非要管,你去给我要回来。<br />
他答——家和万事兴,算了吧。<br />
嫂子——好啊,那你跟你妹过去吧。”<br />
芸豆憨里憨气的说完,啪一拍手,做一拍两散状道:“得,那大傻子也娶不着了,非得成黄老小子不可。<br />
到时候就算是我说我不管钱,可但凡疼闺女的,哪个会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到有老小姑子的家里呀?<br />
人家不得想,这婆婆是姑爷的亲娘,是小姑子的阿母,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闺女去了算哪根儿葱,万一有个口角争起来,人家肯定会向着自家的孩子,到时候我闺女还不得成个小可怜儿?<br />
肯定是媒人一说,就不理了。”<br />
小孩:“不至于吧,那些家里好多个兄弟的不也能娶到媳妇嘛?”<br />
“那能一样嘛,那都是壮劳力,兄弟越多越兴旺,要是个个都能干,这家的日子肯定好,闺女嘛。<br />
俗话都说女生外向。<br />
再好也是旁人家的。”<br />
芸豆这么说着,嘴角却斜勾着,有些不以为然的讥讽在脸上,过了会儿又说,<br />
“我是不可能不嫁人的,但或许你可以,毕竟你家里是你做主,不过你知道吧,要是到了年纪不成婚是要多交人头税的,府里不可能替你出这个钱,你又不是家生子,只是契奴不入贱籍,为了图省心到时或许就直接不用你了,你又该怎么办呢?”<br />
小孩顺嘴接:“凉拌。”<br />
“什么?”<br />
“害,我也不知道。”小孩有点烦恼。<br />
她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嫁人如何如何,或是做不好什么事嫁人如何如何,好像一个女孩子所有的事都要和嫁人沾边,那时候她就不太爱听。<br />
长大后更觉得刺耳了,刺耳的同时还有种无力感,像是在抗衡一颗遮天蔽日的大树,它正在缓缓倒下,倒的很慢,树根牵引拖拽着它,想让它站起来,叫所有人再次处于阴影之下,而小孩既不是推倒树的人,也不是拉住树的人,她正站在一个随时会被砸死的地方,左右为难着,不知道怎么办。<br />
那就睡吧。<br />
芸豆笑着说:“但你也不用愁,你才十三岁,又欠着债,就是想嫁人,也没有敢要你的呀。”<br />
本来挺叫人难过的事。<br />
但不知为何,小孩却因为这句话开心起来了,还说:“你也晚一点嫁人吧,咱们以后一起嫁还能作伴。”<br />
“好啊,”芸豆满口答应道,伸出指头说,“我就…再等你两年好啦,够意思吧。”<br />
再等两年的芸豆,就快成老芸豆了,小孩还觉得远远不够呢,不过她还是配合道:“你是我的好姐妹!”<br />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br />
——宋·詹初《新春》<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