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兴师北伐
('\n\t真到了那种时候,这是在引来外部势力的扶持。<br /><br />天命之子占据州郡,立时便能掀起反叛,大势力便也可以凭借扶持新皇,来占据苍元洲。<br /><br />此前一直没有这样的行动,一来是因为皇道龙气相对来说较为鸡肋。<br /><br />只有在苍元洲内才能够施展出全部力量。<br /><br />距离越是遥远,削减越狠。<br /><br />这种限制使得大势力对于苍元洲的兴趣大大减小了。<br /><br />再就是,苍元洲并无六级灵脉存在。<br /><br />况且如此庞大之地域,也不好布置大型聚灵阵法。<br /><br />在这接近边陲之地,也不会有六级灵阵师的存在。<br /><br />使得这个庞大的大洲,实在不具备孕育返虚道果的先决条件。<br /><br />再加上先来者提前布局,已经使得这大洲之上出现了两个大国。<br /><br />便相当于有两位返虚道君的存在。<br /><br />这才让那些大势力,打消了自身的念头。<br /><br />韩天明并不知道是何人布下的此局,只能说这样的人确实很厉害。<br /><br />先分灵脉,使得这片土地变得相对鸡肋。<br /><br />再便是创造两座王朝。<br /><br />大魏与大晋,或者说此前的一些朝代,自古以来便没有一统者。<br /><br />这样的两座王朝看起来针锋相对,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相互依存。<br /><br />两位返虚道君,足以在这一片地界立足。<br /><br />外部之人,很难升起什么非分之想。<br /><br />可一旦一统,那堪比返虚大圆满的力量,必然会引起外界的窥视。<br /><br />财帛尚且能动人心,何况是这堪比返虚大圆满的皇道龙气?<br /><br />在这种时刻,便是有着一些限制,也会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之下而被忽略。<br /><br />但是不一统,是不符合韩天明的利益的。<br /><br />他需要整个苍元洲有臣民的信仰,而并非仅仅只有大魏五域。<br /><br />那样他的境界将会停滞不前,最多最多只能到返虚后期。<br /><br />当然了,若是大晋,也愿意将天师教奉为国教,他自然也不会主张一统了。<br /><br />但是这显然是绝不可能的。<br /><br />信仰的统一,会使任何一个一国君主产生危机感。<br /><br />即便大晋这一任的国君,没有雄才大略,但只要他是一个帝王,便不会坐视这样的情况发生。<br /><br />果然,在大魏的传教士,到两国边境,并且将天师教信仰带到晋国之后。<br /><br />晋国朝臣,顿时便感受到了一股极度明显的危机感。<br /><br />并且在朝堂之上屡次谏言,只不过都被晋国的国君否决了。<br /><br />初始时这位皇帝不以为意。<br /><br />但是在这样的信仰风靡一片大域之后,即便是他也感受到了惊慌。<br /><br />此时,便已到深秋。<br /><br />晋国经历了历时三日三夜之久的朝会,来商讨如何杜绝这种对于天师教的信仰。<br /><br />因为这种信仰就像飓风一样,在飞速扩散之中。<br /><br />所有人都小瞧了韩天明汇集无数世,化凡所得来的宗教成果。<br /><br />他所修改并发行的经文,几乎可以堪称是微言大义。<br /><br />加上精心挑选的传教士,犹如蒲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公英一般散入大晋国境内。<br /><br />几乎是落地便生根。<br /><br />大晋的制度与大魏是一脉相承的,皆是与世家共天下。<br /><br />自身朝廷对于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够集中。<br /><br />百姓在从前便被世家大族所蒙蔽,而天师教所带来的思想,是开化且文明的。<br /><br />这几乎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碾压。<br /><br />传教士们在大晋国内,宣扬教义的同时,为百姓们免费进行灵根测试,并且发掘人才。<br /><br />接引这些人进入修行道路。<br /><br />亿万之众,被埋没者何其之多?<br /><br />这些人都不需要彻底踏上修行之路,只要稍微有一点成果,能够感应到灵气。<br /><br />便已经足以令他们对于天师教信仰,推崇备至。<br /><br />并且不遗余力的,投身于传播信仰的事业之中。<br /><br />而对于朝廷与世家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动摇根基的事。<br /><br />尤其是世家,世家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一直扎根于一地,恰恰正是因为他们蒙蔽了思想,垄断了修行之路。<br /><br />现在,有人在引导百姓们开化,引导他们之中拥有灵根者踏上修行之路,这便是在放这些世家大族的血!<br /><br />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br /><br />大晋国君也正是被他们所撺掇,这才终于重视起了天师教之事。<br /><br />大朝会又持续了整整半个月之久。<br /><br />整个大晋所有的朝臣一起讨论,最终在这一日终于宣布:<br /><br />“要创立一个属于大晋国自己的国教!”<br /><br />“号称天国教统,由境内世家,带头信服供奉。”<br /><br />“并且号召疆域臣民,信仰新教,抵制天师教,并斥责天师教为邪教。”<br /><br />这一项举措,进行得轰轰烈烈。<br /><br />却又正中韩天明之下怀。<br /><br />他之所以要派出传教士,本就不完全为了收割信仰之力。<br /><br />恰恰正是为了师出有名。<br /><br />大国之间的功伐,必须要师出有名。<br /><br />若仅仅只是为战而战,那便是穷兵黩武,掀起不义之战。<br /><br />于国于民,都说不过去。<br /><br />但是,事情既然进行到此,那便是信仰之争。<br /><br />对方斥责大魏臣民之信仰为邪教,此等事自然不可忍。<br /><br />当元宏叡先以天师教教主之名,将大晋斥责天师教教统为邪教的消息,告知于大魏民众之后。<br /><br />五域生民,顿时沸腾。<br /><br />民众怒不可遏,这是在玷污他们的信仰,为他们所动容。<br /><br />随后元宏叡在以自身大魏皇帝之身份,颁布讨晋檄文之时,顿时便引来万民簇拥。<br /><br />民心调动如此,更令小皇帝明白了,政教合一的强大之处。<br /><br />在从前,他的政令只能驱动各大世家。<br /><br />远远做不到民众簇拥的地步。<br /><br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即将打响。<br /><br />小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更使得臣民振奋。<br /><br />百万大军,转眼北上。<br /><br />汇聚于两国边境之地。<br /><br />北晋南魏,共有两域之地接壤。<br /><br />小皇帝北出邺京,兵锋直指晋国黄域洛河洲!<br /><br />大晋朝野震动,万万没有想到,本来只是一个应对别国教统思想入侵的举措,竟然会引来大魏如此反应。<br /><br />“他,他怎敢如此?”<br /><br />朝堂之上,晋国皇帝都惊愕莫名。<br /><br />这个时候,晋国丞相走出,这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臣了。<br /><br />他分析道:<br /><br />“魏晋两国,唇亡齿寒,相互依存已久。”<br /><br />“本不应该掀起灭国之战,想必是有人挑拨关系,欺大魏皇帝年少,故而受此蒙蔽。”<br /><br />“陛下不必惊慌,老臣愿携三寸不烂之舌,赶赴大魏,陈明其中利害,说服魏帝,罢兵休战!”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