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25章 突破进展,试车!(6.2k)
    发信息的人是马振邦。
    卫宏找了个藉口接电话,拿著手机就走出了会议室。
    “喂,马教授,你刚才发的消息是真的吗?超燃衝压发动机下个月可进行首次高空台试验,预计模擬马赫数可以达到6-8?”
    电话那头传来了马振邦的声音:“卫总,是真的,我们经过攻关,在关键的燃烧稳定性和推力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所有的地面测试数据都非常理想,各项指標都达到了进行高空台试验的要求。”
    “怎么这么快?”卫宏难以相信,这还不到半个月,就已经攻关了?
    本来研发进度也没那么快的,但多亏了周宇给了新的燃烧模型后,马振邦等人发现实验进度快了不少。
    电话那头传来了马振邦略带感慨的声音:“卫总,说实话,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能这么快,这多亏了你们带来的那位周宇,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帮了我们大忙!”
    “他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燃烧模型,比我们之前使用的模型更加精细,能够更准確地预测超高速气流下的燃烧特性。”
    “按照他新模型的指导,我们调整了一些实验参数和燃烧室结构,结果发现燃烧的稳定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之前的实验瓶颈,都在他的模型下迎刃而解了。”
    卫宏听懂了。
    周宇,让这群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实验进展的顺利,研发时间自然也就缩短了。
    这对於一直以来都承受巨大时间压力的卫宏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照亮了龙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漫长道路!
    由於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超燃衝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一直处於缓慢爬坡的阶段,甚至一度让他对能否在短期內取得实质性进展感到担忧。
    与大毛合作的提议之所以让他如此犹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担心自主研发项目无法在可预见的未来拿出成果,从而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卫宏深呼吸一口气,回到会议室,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情,对古特涅夫说:“不好意思先生,你刚才提出的合作方案,听起来確实很有吸引力,但和我们的关键技术路线上有差异,所以无法合作了。”
    “什么?!无法合作了?”卫宏的话出乎古特涅夫意料。
    古特涅夫原本以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对方即使有所保留,最终也会为了现实利益而选择合作。
    毕竟,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难度摆在那里,而大毛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对於正在追赶的龙国来说,无疑是一条相对稳妥的捷径。
    结果卫宏如此乾脆利落地拒绝,让他感到措手不及!
    “卫总,您您刚才说什么?您確定是无法合作了吗?”古特涅夫努力维持著镇定。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理由吗?
    广“是这样的,我们自前技术难以支持这种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卫宏想著那位大忽悠张教授的话,乾脆也张口胡说了起来。
    卫宏面不改色心不跳,继续胡编乱造:“正如各位所知,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工业基础。”
    “虽然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核心材料、精密加工、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製造工艺方面,与贵方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复杂程度非常高,对这些基础工业的要求也极为苛刻,
    坦白地说,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强行进行合作研发,很可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最终导致项目停滯不前,浪费双方的宝贵资源。”
    “我们非常清楚自身的不足。与其贸然合作,最终可能一无所获,不如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提升我们自身的技术实力。”
    “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技术非常难,至少我们现在无力消化相关技术。”
    古特涅夫的脸上露出了明显的错,他显然没有预料到卫宏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无力消化相关技术”。
    在他看来,龙国一直以来都展现出对先进技术的强烈渴望和快速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航空领域,更是有著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现在对方竟然以“无力消化”为由拒绝合作,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理解。
    他皱紧了眉头,语气中带著一丝疑惑:“卫总,恕我直言,贵国在技术引进和消化方面的能力,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航空领域,你们的学习速度和创新能力都非常惊人,我不认为仅仅是技术难度,就能完全阻碍我们之间的合作,或许,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卫宏装作很难为情的样子,说:“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资金不多了,各个研发项目都需要申请经费。”
    古特涅夫恍然大悟。
    原来是没钱了。
    这个他们可太熟悉了,大毛的科研项目也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很多有前景的项目就是因为经费迟迟不到位而耽搁甚至天折,对於一个正在快速发展,摊子铺得很大的国家来说,科研经费的分配永远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难题。
    加上在大毛和龙国这种非发达国家,经费不足很常见。
    想到这里,古特涅夫的脸色缓和了不少,语气也带著同情:“卫总,我明白了,资金问题確实是困扰所有科研机构的难题,研发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所需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我们深有体会。”
    “那么,如果资金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贵方是否会重新考虑与我们进行技术合作呢?
    毕竟,合作可以有效地分摊研发成本,减轻贵方的资金压力。”
    卫宏微微一笑,说:“当然!”
    到时候我们发动机估计都造好了,根本用不著你的技术了。
    不过现在还是要稳住古特涅夫。
    “不过,任何合作都需要建立在双方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仔细评估贵方提供的技术细节,以及合作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这段时间,我们自身也会积极寻求其他的资金支持渠道。”
    卫宏並没有直接承诺合作,而是將合作的可能性与“资金问题解决”以及“对贵方技术和合作模式的评估”掛鉤,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翰旋空间。
    他既没有完全拒绝,也没有给出明確的肯定,而是採取了一种模稜两可的態度,让古特涅夫看到了希望,不会马上跟他们翻脸。
    古特涅夫无奈,只能接受这个答案。
    人家没钱总不可能刀架在別人脖子上吧?
    等古特涅夫一走,一旁的专家坐不住了。
    “卫总,刚才我就想问你,航发项目资金什么时候缺少过?虽然我们经费申请流程繁琐一些,但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投入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
    “而且,这次的项目更是重中之重,经费方面应该是有保障的,你刚才那样说,是不是上面有什么新的指示?”专家察觉不对劲的时候不敢说话,只能等古特涅夫等人走后,
    才问起来。
    “您確实猜到了,不过不是上面的指示,而是我们的研发有了突破,具体是什么,这个您需要等我消息了,现在还没法说。”
    “不过,我想我们確实应该释放出技术能力不足,资金也不足的消息。”
    他们研究超燃衝压发动机的事,目前还处於高度保密阶段,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项技术一旦曝光,势必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阻挠。
    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底牌,无疑是不明智的。
    古特涅夫合作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丑国。
    居然拒绝了大毛的技术合作?这著实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他的情报分析中,龙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处於追赶者的地位,与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大毛合作,无疑是一条快速提升实力的捷径,他们竟然放弃了?
    “確定消息属实吗?”
    “是的,先生。”
    站在他对面的情报分析员语气肯定地回答道:“我们的线人从多个渠道证实,龙国方面在与古特涅夫的谈判中態度坚决,最终以“技术目前无法完全消化”和“自身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合作提议。”
    “技术自前无法完全消化,这倒是合理。”
    “龙国航发製造一向不强。”
    他顿了顿,眼神中带著轻蔑:“看来他们也清楚自己的斤两,知道硬撑是行不通的,
    这样看来,他们拒绝合作,倒也並非完全是坏事,至少,他们没有选择一条充满不確定性的道路,还算老实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就是不知道目前他们在研究哪一代航发?”
    “这个你有消息吗?”
    “目前还没有。”
    “继续关注著,一定要弄清楚他们在研究什么。”
    卫宏知道古特涅夫回去后,这次没有成功的合作会引起注意,他找到了那位军事专家张教授。
    两人商量了一个小时,有了主意。
    当天晚上,张教授上军事节目的时候,主持人特地询问了他关於国內航发的问题。
    “我们现在研究的航发,不是第六代,而是基於第四代,也就是外界说的第五代,做的一个改进版。”
    “如果j20的航发是4的话,那我们现在研究的航发,就是4.5。”
    “外界有人故意在炒作,说我们在造六代航发,这个消息一点都不准確。”
    “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搞出来?”
    “你们说对吧,人丑国科研人员搞了那么久,都还没有出来,我们怎么可能去试呢?”
    “而且,我们现在的重点仍然是解决现有发动机的一些技术瓶颈,例如推力不足、寿命有限等等问题,这才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张教授脸上现出了忧色,说:“至於第六代航发,那还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积累,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主持人適时地引导道:“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自前並没有在进行第六代航发的研发工作?”
    张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改进和提升上,这才是符合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发展现状的务实选择,有些传言,大家听听就好了。”
    节目播出后,立刻在军迷圈和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之前对龙国航空发动机抱有很高期望的军迷,感到非常失望。
    “什么?只是4.5代?我还以为我们已经在搞六代机发动机了呢!”
    “张教授都这么说了,看来是真的了,我们和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啊!”
    “唉,看来我们还得继续忍受研製不出好航发的苦!”
    “我就说嘛,六代航发哪有那么容易搞出来,那些自媒体就知道瞎炒作!”
    “专家的话还是比较靠谱的,看来我们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
    与此同时,远在丑国的帕罗上將也收到了这份节目的情报分析报告,他仔细观看了张教授的访谈视频,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现在我们可以放心了,加大对我们航发研究的宣传力度,现在正是让其他人看到我们之间差距的时候!”
    “您的意思是?”约翰有些不確定地问道帕罗上將嘴角上扬:“龙国人自己都承认了,他们还在基於第四代改进,连真正的第五代都还在努力,更別提第六代了。”
    “这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確的信號,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依然拥有著巨大的技术优势,他们短时间內根本无法追赶。”
    “明白了,先生。”
    “我们会安排媒体进行一系列的报导和专访,突出我们第六代航发的先进性,进一步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上的优势。”
    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在全球范围內悄悄展开了。
    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刊登或播出了关於丑国第六代航空发动机的深度报导和专家访谈。
    报导中,各种尖端科技名词被拋出,像是自適应循环、陶瓷基复合材料、矢量推力、
    超音速巡航能力、革命性的冷却技术都推了出来。
    评论员和专家们纷纷盛讚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巨大领先优势,强调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些军事分析家甚至断言,丑国在未来数十年內,都將牢牢占据航空动力技术的制高点,任何国家想要追赶都將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
    丑国人看到这些评论后,更是骄傲了起来。
    “正如龙国专家所言,他们自前仍在基於第四代发动机进行改进,与我们已经迈向第六代相比,其差距可见一斑!”
    “航发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投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龙国人別哭!你们跟在我们后面追吧!”
    “龙国人可真惨,还在改进四代发动机,看样子,他们也没有吹得那么厉害!”
    外面一片热闹,周宇埋头苦干。
    周宇作为一个航发外行人,不能把全套航发技术如同变魔术般地拿出来,但他也有他的办法。
    只要他发现问题,那他就会將问题拆解成一个个数学模型。
    反正数学大佬这身份已经深入人心了,周宇不怕別人来质疑。
    当发现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时,他不会直接说“你们的燃烧室设计有问题”,而是会深入分析燃烧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模擬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燃烧状態,然后用数据说话,指出哪些参数可能导致不稳定性。
    幸好的是,马振邦组上都是能人,周宇每次指出问题,大家都能迅速调整过来。
    就这样还算风平浪静过了二十多天,已经研发了五年多时间的超燃衝压发动机组,在周宇有意的引导下,走上了正途,关键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整个研发过程如同加满了燃料的火箭,开始加速。
    超燃衝压发动机很快进入了试车阶段!
    很多保密序列內的专家收到了消息,需要赶往位於航发研究院的秘密试验基地进行现场观摩。
    其中包括了之前和大毛合作谈判的专家。
    但此刻他们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型號的发动机要进行试车,一个个都在那猜测。
    “你说这次是什么?”一位戴著厚重眼镜的老专家,一边整理著手中的记录本,一边低声询问身旁的同事。
    他身旁的另一位专家,同样是满头银髮,闻言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镜,摇了摇头:“不太清楚,保密级別很高,只说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需要我们去现场评估。”
    “关键技术攻关难道是ws-15的改进型號终於要成熟了?”一位对航空发动机型號比较熟悉的专家猜测道,语气中带著一丝期待。
    毕竟,ws-15一直以来都是龙国航空人心中的一个重要期盼。
    “应该不是。”另一位专家摇了摇头,否定了他的猜测,“如果是ws-15的重要进展,动静不会这么大。”
    “这次的通知显得比较突然,而且集合了我们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恐怕不是单一型號发动机的改进那么简单。”
    “那会是什么?”有人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猜测,“难道是传说中的下一代发动机?”
    这个猜测一出口,周围的几位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彼此交换著震惊的眼神。
    下一代发动机的研发,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那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不太可能吧,下一代发动机的研发周期非常漫长,而且技术跨度很大,这才多久时间·.”
    “你们说会不会是超燃衝压发动机,他们都已经研究五年多时间了吧,不知道出没有出成果。”
    “不可能是超燃衝压发动机,一个月以前我才和马振邦聊过,他们的实验估计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行。”
    “是吗?马振邦亲口说的?”先前猜测是下一代发动机的专家有些疑惑地问道。
    “当然,我们还一起喝了茶,他当时还在为一些关键的燃烧稳定性和高超音速气流组织问题头疼呢。
    那位专家回忆道:“超燃衝压发动机的技术难度,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大得多,五年时间,能有一些理论突破就不错了,想要进入试车阶段,恐怕没那么容易。”
    “应该不是下一代发动机,我们哪有那个能力,按我说,就应该和大毛聊合作,不知道卫宏在想什么!”
    “唉卫总肯定有他的想法嘛,我们看看再说。”
    “反正这方面的事说不清楚,耽误了时间,卫宏肯定要承担责任!”
    “卫宏真的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那这次究竟是什么呢?”一位专家见情况不妙,赶紧转移话题。
    眾人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各种猜测都出来了。
    有人认为是某种新型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是变循环发动机的测试。
    试车场地上全是各种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连接著巨大的发动机试验台。
    穿著防护服的技术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著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就在专家们议论纷纷之际,指挥中心的大门缓缓打开,马振邦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带著兴奋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跟著一位他们不太熟悉的年轻人,正是周宇。
    “各位专家,欢迎来到试验基地。”
    “今天,我们將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试验,这项试验的成果,將直接关係到我国在未来航空动力领域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要进行试车的发动机,它是我们歷经多年艰苦攻关,由我们这位年轻的周宇同志,在理论上给予关键性指导,並最终在全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促成了今天这场试车的一—”
    马振邦的声音陡然提高,带著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超燃衝压发动机!”
    话音落下,整个指挥中心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所有专家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著马振邦,又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站在他身后的周宇。
    刚才还信誓旦旦否定超燃衝压发动机试车可能性的那位专家,此刻嘴巴张得足以塞下一个拳头,脸上的表情如同见了鬼一般。
    超燃衝压发动机?
    一个月前他还和马振邦喝茶,对方还在为技术难题焦头烂额,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內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突破,甚至直接进入了试车阶段?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活人深处

穿黄衣的阿肥

万世之名

古羲

玄鉴仙族

季越人

守序暴君

不在意中人

大道之上

宅猪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