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39章 让你讲遇到的困难,没让你讲天堑啊!(6.2k)
    姜劲风知道周宇没研究过量子,但在人工智慧这块,周宇的专业能吊打不少所谓的专家。
    不过怎么说服对方,这个就难了。
    姜劲风看周宇没什么反应,硬著头皮,说:“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复杂精密的控制问题,或许正是人工智慧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
    “例如,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大气湍流的变化规律,预测信道衰减,
    並精確控制自適应光学系统进行补偿,或者,优化纠缠光子对的製备参数,提高生成效率和纠缠度,这些都是传统方法难以办到的。”
    “我知道这很为难你,其实周宇你只要能给一个解决的方向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周宇不好推脱,只能说:“我先看了再说吧。”
    他顿了顿,生怕周宇反悔似的,赶紧道:“明天你有没有时间?要不我们明天就去量子卫星研究所一趟,见见潘院士?”
    周宇点头。
    他对量子卫星这东西还是蛮好奇的。
    大家都知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说的是现实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会被人用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企图矇混过关。
    可量子力学不是玄学,而是实打实的科学。
    量子力学恰恰是建立在严谨数学和实验基础之上的、实打实的现代物理学中最核心,
    最前沿的科学之一。
    它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虽然其理论常常反直觉,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现象,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等,但无数的实验已经无数次地验证了其正確性。
    早在1984年,贝內特和布ls德就提出了bb84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这就是量子密码学的诞生。
    量子相关科研工作,比人们想像中要早得多。
    量子科技的研发是一部跨越世纪的科学史,从对微观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到利用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和安全通信的创新尝试,无数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说潘院土並不是研发量子卫星的第一人。
    早在潘院士之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关於量子通信和量子卫星的早期探索和设想。
    例如,一些科学家曾提出利用卫星作为量子密钥分发的中继节点,以克服地面传输距离的限制。
    然而,由於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实现的难度,这些设想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但他无疑是將量子卫星从理论构想变为现实的关键人物。
    周宇当天晚上看了下量子技术相关的专业书,做了一些准备后才去睡觉。
    第二天,和姜劲风来到量子卫星实验室,周宇发现潘院土居然早已在实验室门口站看了。
    他头髮白但目光炯炯,精神十足,身穿一件朴素的白大褂,脸上带著温和的笑容。
    姜劲风连忙上前热情地握手:“老潘,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周宇同志,他在人工智慧方面非常有想法。”
    潘院士立刻將目光转向周宇,主动伸出手,热情地说道:“周宇同志,久仰大名!你的事跡我可是听说了,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能在多个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欢迎来到我们的量子卫星实验室。”
    周宇连忙握住潘院士的手,马上谦虚说道:“潘院士您好,您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国家的量子通信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只是在人工智慧领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
    潘院士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但也要对自己有信心。”
    “人工智慧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说不定真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难题,走,我们进去边走边说,我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量子卫星。”
    他指了指实验室中央一个巨大的、被精密仪器环绕著的卫星模型。
    “这个量子卫星是目前来说,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全面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潘院士本来不想加上“之一”的,但做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
    “它的核心目標,就是验证星地之间以及卫星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隱形传態等关键技术,为构建未来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宇同志,你如果加入我们的团队,我相信,將来量子通信这一块,一定留有你的名字!”
    姜劲风在旁边好笑地摇摇头,说:“周宇同志是来合作的,看看能不能用他的人工智慧技术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没说要直接加入你们团队,再说了潘院土,你们项目组里那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你打算给周宇同志的名字留多大的位置?”
    潘院士这种项目说白了,就算成功了,大部分人都可能只记得他的名字,其他人的名字只能属於“有点印象”那一类。
    姜劲风其实也在提醒周宇,別为名声一口答应了。
    以周宇在人工智慧领域展现出的潜力,未来完全有机会在属於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周宇耸耸肩,他来这本来就不是为了名声。
    隨著潘院土的介绍,周宇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眼前的卫星装置上。
    不对啊。
    潘院士说他们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来补偿大气湍流,但周宇注意到,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
    以大气湍流的复杂性和动態性而言,这种简单的控制策略可能难以应对所有情况,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者长距离传输时,补偿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还有,潘院土提到他们已经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纠缠光子源,但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来看,实际產生的可用纠缠光子对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密钥生成速率。
    周宇突然发现他脑子转得飞快,不像是刚刚才接触量子卫星的样子。
    他悄悄打开个人属性面板,才发现他的个人属性居然涨了不少!
    【宿主:周宇】
    【数学:lv3(6000/10000)】
    【物理:lv2(1700/2000)】
    【生化学:lv2(1020/2000)】
    【计算机科学:lv3(5680/10000)】
    【语言:lv1(700/1000)】
    【魅力:100/100((系统赠送))】
    【身体素质:30/100】
    【技术:六代战机(已学习370/1000)】
    【天赋:无】
    【积分:2600】
    最近他都没有开掛,怎么经验值全都在涨?
    周宇想了下,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近期他不断在参与项目,每一次对复杂技术难题的思考和分析,每一次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著他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种並非通过开掛获得的经验值增长,更加真实和扎实,代表著他自身能力的切实在提升。
    和不同的科研人交流,都像是一块块新的知识碎片,不断地融入他的知识体系中,拓展著他的认知边界。
    正因为如此他的个人属性才会增长,脑子也比以前转得快多了。
    周宇尝试著提出他对於目前量子卫星的看法。
    “关於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效率,目前似乎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优化纠缠光源的晶体材料和雷射器参数?或者,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来实时调控雷射器的功率、频率和偏振態。”
    “再比如.”
    周宇开了头之后,就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了,先开始潘院士等人脸上还有微笑,觉得周宇到底是年轻,一上来就开始指点了,都不知道委婉一点。
    隨著周宇的深入分析,他们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了。
    周宇所提出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了量子卫星远距离稳定传输、纠缠光子对高效生成与分发、以及地面站信號高精度接收与测量这三个当前项目面临的最核心、最棘手的技术瓶颈。
    搞人工智慧的,怎么连他们的这些东西都清楚?
    这群人哪知道,为了不闹出笑话,周宇昨晚提前做了功课。
    “针对远距离量子信號传输的稳定性问题,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眾人憎了,你才刚来多久,就有初步想法了?
    我们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自適应光学系统进行补偿,但大气湍流的变化是非常复杂和动態的。”
    “我建议可以尝试引入预测控制的理念,利用歷史气象数据、实时的信標光探测信息,甚至结合卫星自身的运动状態数据,建立一个大气湍流的预测模型。”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使用强化学习算法来训练这个控制系统,让它能够自主学习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补偿策略。”
    “关於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效率,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尝试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来优化我们雷射器的参数,比如功率、频率和脉衝形状,以及晶体的温度和入射角度等等。”
    “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人工智慧或许能够找到一组最优的参数组合,使得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纠缠光子对的產率和纠缠度。”
    潘院士沉吟了一会儿,说:“嗯,想法目前来说是可以的。”
    “但是,周宇同志,你刚才提到的『大量的实验数据”,我们目前积累的数据量是否足够支撑如此复杂的模型训练?”
    “而且,量子系统的特性非常微妙,一些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人工智慧真的能够精確地捕捉並预测这些细微的变化吗?最终能否达到你所说的『最大限度地提高』的效果,恐怕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和实验验证。”
    人工智慧项目是最需要团队合作的,就算周宇设置的模型没有问题,如果缺乏大量的数据,那么最终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潘院士您说得非常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確实是人工智慧模型训练的关键。”
    “就目前的数据量而言,直接训练一个能够完美预测和优化所有参数的通用模型如果不够,那我建议是可以分阶段、分模块地引|入人工智慧。”
    “例如,我们可以先针对纠缠光子源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尝试,比如雷射器的功率或者晶体的温度。”
    “这样所需的数据量相对较小,也更容易控制变量,验证人工智慧算法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先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训练,如果效果显著,再逐步扩大优化的参数范围。”
    “那具体的呢?”
    潘院士听得非常入迷,忍不住问了一句。
    “具体的內容,周宇这边应该还要考虑下,到时候就让鄔院士那边来讲吧。”
    姜劲风连忙说道。
    他找周宇帮忙,本来是想让周宇给一个解决的方向就行了,没想到周宇直接有了思路!
    他可不敢耽误周宇太多时间,上面要是兴师问罪起来,他负不起责任。
    所以姜劲风就提醒周宇,沟通和传达技术上的事,交给智囊团来的人就好。
    周宇觉得正好,智囊团来替他做这些事情,可以帮他节约不少时间,他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六代机。
    与潘院士和量子卫星研究所的专家们简单告別后,周宇便婉拒了姜劲风共进晚餐的提议,而是直接前往科技中心,找到了正在伏案工作的卫宏。
    “卫总,”周宇走进卫宏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六代机的项目现在能否继续往下推动了?”
    卫宏听到周宇这么说,知道他心里最牵掛的还是六代机,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说:“还记得之前大豆的事情吗?”
    “我们按照你给出的报告操作,前前后后赚了有200多亿。”
    “六代机项目的经费目前暂时不用担心了。”
    周宇脸上一喜,经费问题解决了,六代机的推进速度就能大大加快,他正想追问下一步的计划。
    “对了,你今天有没有时间,跟我去一个地方。”
    周宇有些疑惑地看向卫宏,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卫宏这个人一向目標明確,
    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这么问了,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原因。
    於是,他点了点头,乾脆地回答:“有时间,卫总您说去哪儿,我跟著您。”
    卫宏没有多解释,只是起身拿起桌上的外套,示意周宇跟他走。
    两人乘坐一辆黑色的轿车,离开了科技中心,一路向著西北方向驶去。
    车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开阔而肃穆,高耸的建筑群渐渐被低矮的树木和起伏的山峦所取代。
    道路也变得豌蜓崎嶇,最终在一片没什么人气的山脚下停了下来。
    卫宏带著周宇下了车,眼前是一条铺著青石板的小路,两旁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空气中瀰漫著淡淡的松香和泥土的气息,让人忍不住静下心来。
    沿著小路缓缓向上走去,周围越来越安静,只能听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和山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走了大约十几分钟,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平地上整齐地排列著一座座墓碑。
    墓碑都是统一的样式,庄重而肃穆,每一座墓碑前都立著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鐫刻著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周宇的目光扫过那些墓碑,心头一震,他注意到,很多墓碑上的名字都带著“飞行员”三个字,有些墓碑的年代已经久远,但墓碑一看就有人经常打扫。
    卫宏停下脚步,神色凝重地看著这片墓地,轻声说道:“这里是试飞员公墓。”
    周宇的心头如同被什么东西轻轻撞击了一下,瞬间明白了卫宏带他来这里的用意。
    这是一片为了龙国的航空事业默默奉献,甚至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长眠之地,他们为了探索飞行的极限,为了国家的蓝天安全,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祖国的航空史册。
    卫宏缓缓地走上前,在一座相对年轻的墓碑前停了下来,墓碑上刻著“李明,空军一级试飞员,1985-2010”。
    卫宏轻轻地抚摸著冰冷的墓碑。
    “李明是个非常优秀的试飞员,他参与了我们很多新型战机的试飞工作,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年前,他在一次高难度试飞中,为了保护飞机和地面人员的安全,错过了最佳的跳伞时机,牺牲了。”
    “很多试飞员其实不是没有跳伞的机会。”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飞机出现重大险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跳伞的边缘时,往往会为了保住飞机,为了获取最后的数据,为了避免飞机坠毁在人口稠密区造成更大的伤亡,而选择坚持到最后一刻,甚至错过了最佳的跳伞时机。”
    “所以,不管是飞机製造所的人还是飞行大队的人,都很都很清楚这些牺牲的意义和分量,也异常珍惜每一位试飞员。”
    “他们用生命为我们趟平了道路,换来了我们今天在航空技术上的一点点进步,我们任何时候都无法忘记他们,更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他转过身,再次凝视著周宇,:“你的小苔蘚很聪明,潜力巨大,我们对它寄予厚望,但你要记住,它最终是要服务於我们的飞行员,要成为他们最可靠的伙伴,而不是冰冷的机器。”
    “它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辅助功能,都必须以確保飞行员的安全为最高前提,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周宇年轻有为,这样的人大多数都缺少对生命的敬畏。
    卫宏知道周宇想推动六代机的项目,但是他怕,
    周宇之前的科研项目,都不会涉及到都没有直接涉及到人类生命的安危。
    无人机可以损失,实验失败也可以从来,但人的生命永远没有重来的机会。
    六代机不同,一旦投入使用,驾驶它的將是活生生的飞行员,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財富,是空军的未来。
    任何技术上的瑕疵或安全隱患,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李明的牺牲,至今仍让卫宏感到痛心。
    他不想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也不想周宇成为一个冷血的科研工作者。
    要知道,聪明人对外造成的伤害值本就高,冷血的聪明人造成的伤害值基本上属於无法预估的那种!
    他看著周宇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龙国航空事业后继有人,担忧的是年轻人的锐气和对技术突破的渴望,是否会让他们在安全问题上有所疏忽。
    他必须给周宇敲响警钟,让周宇明白这项事业的责任之重。
    “卫总,你知道我搞科研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吗?”
    “什么?”这下轮到卫宏愣住了。
    “为了我弟弟能够重新站起来。”
    “卫总,你带我来这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肩上的责任。”
    “我所追求的科技进步,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守护生命,无论是我们弟弟的健康,还是我们飞行员的安全,在我心中都占据著最重要的位置。”
    “我绝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技术突破而忽视安全,更不会拿人命去冒险,我对生命的敬畏,不会比任何人少。”
    卫宏点点头。
    他知道周宇弟弟的情况,但是没想到周宇是为了这个走上科研的路。
    “无论是攻克疾病的难题,还是提升飞行的安全性,科技的最终归宿都应该是服务於生命,守护生命,如果我的研究最终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那就完全背离了我的初衷。”
    “我可不是什么疯狂的科学家。”
    “我会让六代机的试飞员都完好无损的从飞机上下来!”
    卫宏不得不打断他说:“估计你得先保证j35试飞员的安全才行。”
    “j35?”
    “对,盛飞的j35会率先用上你的人工智慧系统进行部分功能的试飞验证。”
    “六代机的技术太过超前,风险也更高,我们需要更稳妥的验证途径。”
    “j-35作为我们新一代的舰载战斗机,其航电系统也需要大幅升级,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试验平台,先行验证你的人工智慧在实际飞行中的辅助决策、態势感知等功能,
    为未来的六代机积累经验,降低风险。”
    “当然,除了这件事以外,你还需要主导六代机项目。”
    “目前,上面已经確认了你和盛飞一共两款机型作为六代机的机型。”
    “只不过,经过川飞的专家评估,目前你设计的气动力布局,在涡轮风扇与超燃衝压组合循环发动机下,达到的数值可能和你的预估有点出入,所以你的设计还需要再改改。”
    周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减少了一组动力系统。”
    “哦?是什么动力?”
    “你可以说出来,让专家们探討下。”
    “小型的核聚变装置。”
    卫宏:???
    不是,我是让你讲遇到的困难,没让你讲天堑啊!
    我们连核聚变都没有搞定,怎么做小型的核聚变装置?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活人深处

穿黄衣的阿肥

万世之名

古羲

玄鉴仙族

季越人

守序暴君

不在意中人

大道之上

宅猪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