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我有办法让它们自己出来!(6.2k)
也不知是因为目前处於量子计算机研究的关键时刻,还是因为在狗大户和白象身上赚到了钱,上面打著人工智慧小苔蘚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名义,异常慷慨的给了周宇一千五百万的奖金以及由清园大学破格授予了他正教授的头衔。
奖金是秘密给的,但清园大学破格授予了他正教授的头衔这事,可是公开的。
“周宇大佬有没有二十一岁?这应该是歷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了吧?”
“我大学都还没毕业,周神就教授了?这合理吗tt”
“我哭了,我通宵肝论文,掉头髮,才勉强能发个sci,人家轻轻鬆鬆正教授这差距,我裂开了。”
“我爸妈还在催我考研考公,人家都教授了,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这就是传说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还是国家级的!”
“这比陶哲轩大神当上正教授时还年轻几岁,呜鸣,大佬能带带我吗?”
“周神真的不能开个课教教我如何学习吗?孩子太需要了!”
“周神的照片我要列印出来,每天膜拜!”
“怎么是清园给的正教授?周神什么时候去清园大学了?”
“这个估计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听说周神主导的合作项目当中,有不少和清园有关係,所以他的正教授是由清园来授予的!”
周宇看到网络上的消息时,一头雾水。
他的项目和清园有关係?
不过他脑子转得飞快,迅速理解起了这消息的意思。
他目前背靠的大学只有东兰大学,东兰大学目前的实力还没法跟清园大学比,上面估计比较了两所学校对他的加成,最后还是选择了名气大一点的清园。
为了让他这正教授职位来的更名正言顺一点,就在外界散播他的项目和清园有关係,
来堵住有些人的口了。
上面想的如此周到,周宇都要感动哭了,毕竟,他还没听说过,哪所大学的正教授,
不用写申报材料的。
他这普升的通道,感觉跟走vip通道一样顺畅。
清园虽然出力少,但他们白得了个周宇作为正教授,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没意见。
就算真有人嫉妒,去举报周宇,卫宏等人甚至清园的人都会帮忙摆平。
周宇发愁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么一大笔资金,他拿来干嘛?
现在他们全家的吃喝住行都有专人负责,房子嘛,他更是在首都有一个单元的。
现代人身上的困扰,好像全部都避开了他一样,根本就不存在。
以他现在的身份,想要进行投资也不行。
周宇是龙国最核心科技项目的负责人,他接触的都是最高级別的机密,从小苔蘚的核心算法到无人机、j15的最新技术,再到刚刚启动的量子计算项目,每一项都事关龙国的安全。
如果他进行个人投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任何异常的资金流动都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盯上,试图通过资金往来、投资去向等蛛丝马跡,反向推断国家战略布局或技术研发进展。
像周宇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是境外势力不惜一切代价拉拢、渗透的对象,如果他有大量个人资產或复杂的投资关係,对方不找他找谁啊?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周宇要是有可以下手的弱点了,那苍蝇估计得铺天盖地的扑过来钱放在也不是回事,周宇也不是葛朗台也不是守財奴。
他决定拿出一部分,奖励给人工智慧研发组的人。
他很清楚,都知道国家队的人大多数因为爱国情怀而投身科研,这確实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可光让牛马乾活,不让牛马吃草是不可能的。
上面虽然也发了些奖金给研发组,但那更多是统一的激励政策,性质上与周宇个人拿出的这笔奖金还是完全不一样。
对於研发组的成员来说,周宇不仅仅是他们的项目负责人,更是他们日夜追隨的领头羊,是他们心目中的老板。
国家层面的奖励是宏大的认可,而来自项目负责人的奖励,更能激发项目组人的加班积极性!
周宇觉得,作为一名帅气多金且聪明的项目老板,光画大饼肯定不行。
所以周宇决定拿出六百万出来,作为人工智慧研发组的奖励。
按照项目组的人数,每个人至少能分十万左右的奖金。
消息传到人工智慧研发组后,整个组的人沸腾了起来。
“老板我愿为你做牛做马!”
“呜呜!老板我爱你!”
“老板我要抱紧你的大腿!”
十分钟后,周宇从研发组里出来后,心疼起了自己的耳膜。
他还是低估了六百万元奖金对於这些科研人的重要性,他打鸡血好像有点打过了。
“周宇教授。”
周宇转身,发现是个扎著高马尾的女孩。
他脑子里面突然闪过一个名字,脱口道:“柳思思?”
“你还记得我?”
“当然记得,当时你在自习室顶著个鸡窝一样的髮型”
咳咳,好像说错话了。
周宇发现柳思思对他的好感度-5后,立刻闭嘴了。
柳思思看著眼前的男人,五味杂陈。
想当初,两个人都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她作为学姐,还曾给周宇讲过一些专业课的难点。那时候,他们是平等的同窗。
结果现在,对方已经成了清园大学破格授予的正教授,名震全国的科研领军人物,而她呢?
只是实验室里一名普通的实习研究员,每天在最基础的实验中打转,连转正的机会都遥遥无期。
学弟变教授,还成了自己所在项目的老板!
太魔幻了!
“大老板,不知道我这个实习研究员有没有奖金?”柳思思看对方一脸样,开玩笑说道。
“这个应该也有,我到时候给財务说声。”
柳思思愣住了。
不是,她还真有啊。
完了,財大气粗的周宇让她更加不爽了!
世界上多她一个有钱的聪明人怎么了!
周宇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学习量子力学的资料,没时间跟柳思思多聊,跟对方交待了几句后,就匆匆赶回了宿舍。
量子计算项目组建工作比他想像中都还要复杂许多。
除了技术上的瓶颈,还有庞大的资源协调、人才筛选、保密措施的落地-每一个环节都牵扯甚广,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卫宏带著人前后忙了半年,才搞定。
一晃,新的一年已经过了一半,周宇终於从资料当中找出了头绪。
他系统性地梳理了超导量子、离子阱、光量子等当前主流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最终將目光锁定在了一一拓扑量子计算。
这个方向,虽然在全球范围內仍处於相对早期的探索阶段,但这个方向,和系统资料上的技术,是最为契合的,让周宇看到了突破现有瓶颈的巨大潜力。
传统的量子比特都非常脆弱,极易受环境干扰而发生退相干,说人话就是量子信息丟失和运算错误。
这就像在沙滩上用沙子堆城堡,一阵风、一滴水都会让它损失掉一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复杂的量子纠错码,但这会极大地增加物理量子比特的数量和系统的复杂性,成本高昂且难以扩展。
而拓扑量子比特则不同。
它们的信息存储在非局域的拓扑边界態中,而非局域的量子態中。
简单来说,信息被编码在系统整体的拓扑性质中,而不是单个粒子的局部状態。这就好比將信息刻画在甜甜圈的洞上,无论你如何扭曲、拉伸甜甜圈,只要洞的数量不变,甜甜圈没被你吃掉,信息就不会丟失。
这种拓扑保护使得量子比特对局部的环境噪声和扰动具有天生的抵抗力,大大降低了错误率,为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由於其固有的容错性,拓扑量子比特在理论上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集成。
一旦成功,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时,其错误率不会像传统量子比特那样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更容易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所需的百万级量子比特数量。
而要成功建造量子计算机,离不开一种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粒子。
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种特殊的中性准粒子,它最奇异的特性在於它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
这种特性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形成具有拓扑保护的量子比特!
没错,就是像保鏢一样!
如果一个粒子是它自己的反粒子,那么它不带任何內部加性量子数,比如电荷、轻子数等。
对於马约拉纳费米子而言,这意味著它不带电荷,也没有磁矩。
这种电中性的特性使得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极弱,因此天然地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电磁噪声等环境干扰的影响。这对於脆弱的量子比特而言,是极其宝贵的性质。
这保鏢多好,只保护量子比特,一点都不干扰对方,简直是天选乙方!
人狼话少的肌肉猛男有没有!
话说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物理学家马约拉纳在1937年提出,但在自然界中,真实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尚未被直接观测到。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一些特定的凝聚態物理系统中,可以诱导出具有马约拉纳费米子特性的准粒子,被称为马约拉纳零能模。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一个普通的费米子可以被理论上认为是由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构成的。
在特定的物理系统中,这两个“半个”费米子也就是即马约拉纳零能模,可以被物理上地分开,存在於材料的不同端点或缺陷处。
量子信息不是存储在某个单一的局部物理量上,而是分散存储在这样一对或多对非局域的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整体拓扑性质中。
这意味著,即使环境中的局部噪声干扰了其中一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只要不破坏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量子信息也不会丟失。就好比信息不是写在一个点上,而是被“编织”进了整个系统的结构里。
这种內在的抵抗错误的能力,就是拓扑保护。
而编织的操作更是可以直接实现量子门,没必要像传统量子比特那样通过精確的脉衝控制。
由於编织本身也是一个拓扑过程,它同样受益於拓扑保护,使得量子门操作更加稳定和精確。
就是如何找到一种含有马约拉纳费米子拓扑绝缘体碳材料有点麻烦,因为碳材料通常不具备天然的拓扑超导性或拓扑绝缘体属性。
“小苔蘚,我需要你利用所有可用的理论物理模型、量子化学模擬工具,以及全球已知的碳材料资料库,对具备拓扑绝缘体性质的碳基结构进行预测和筛选。”
“重点关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拓扑碳纳米管、或者其他可能的碳基纳米结构,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在特定掺杂或应力条件下,能够表现出非平庸拓扑性质,且可能在与超导体耦合后诱导出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材料体系。”
“对这些潜在材料的能带结构、体態拓扑不变量、边界態性质、以及与超导体耦合后的费米面匹配情况进行高精度模擬,筛选出最有可能的候选材料,我们需要其在极低温、
强磁场等实验条件下,能够保持量子態的稳定性。”
这项任务对小苔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它將需要调动天河超算的算力,进行海量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及蒙特卡洛模擬。
【主人,我现在被限制了算力,至少需要1200个小时才能给到结果。】
1200个小时?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太慢了。
为了確保赵铭的脑机接口康復项目能够得到最高优先级,小苔蘚几乎独占了天河超算的核心资源,导致其他科研项目被严重挤压。
虽然上面默认了这种资源倾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当他自己的量子计算项目需要庞大算力时,这个瓶颈立刻显现出来。
量子计算的竞爭是全球性的,窗口期极其短暂。
每一个小时的延迟,都可能意味著被竞爭对手抢占先机。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只能用手边的红色电话拨通了卫宏的专线。
“卫总,求您个事。”
卫宏心里咯瞪一下,大半晚上瞌睡都嚇醒了。
周宇这么说话,事情一定不小,他忙问道:“什么事?你说。”
“天河的算力,能多分配给小苔蘚一点吗?”
周宇说出这话都感觉不好意思,这就跟自家孩子是个大馋丫头一样。
“有急用?”
“有急用。”
卫宏没多问,他知道周宇不会骗他,让周宇先等一会儿后,立刻打电话去了天河项目组。
十分钟不到,小苔蘚就再次更新了计算时间。
【主人,现在只需要18个小时就能给到您结果了入(一)】
呼!
周宇一下就鬆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其他想要超算的项目,但是小苔蘚所用的算力,非常关键。
他现在,可以开始放心等待小苔蘚的结果了。
半个月后,周宇成功通过小苔蘚的辅助,搞定了含有马约拉纳费米子拓扑绝缘体碳材料的製备。
鬆了一口气的周宇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电脑页面上,在一个打开的窗口里,有一张量子卫星模型照片,那是潘院士团队的杰作,也是龙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骄傲。
一个大胆而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萌生。
“如果我们能在量子卫星上进行量子计算的关键实验呢?”
周宇喃喃自语,这个念头一旦產生,就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他想到了拓扑量子计算的非局域性和编织操作。
如果能在卫星上实现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甚至进行简单的量子门操作,那將是对拓扑量子计算理论的终极验证,也是对未来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初步探索。
周宇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潘院士的电话。
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但他知道潘院土常年泡在实验室,这点时间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电话很快接通了,潘院士的声音带著一如既往的沉稳和几分高兴:“周教授啊?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潘院土,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周宇语气急促,但带看无法抑制的兴奋,“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向您请教。”
“哦?”潘院士的语调略微上扬,有些不相信,他可知道周宇的脑子有多灵活,当初做量子卫星实验,就是周宇提醒了他关键点,让他们的量子卫星早日升空了。
“能让你这么晚打电话过来的想法,肯定不寻常,你说说看。”
周宇深吸一口气,將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潘院士,我想在我们的量子卫星上,进行一项关於拓扑量子比特编织操作的实验。”
“你在研究拓扑量子?”
“嗯,算是吧,我想的是,拓扑量子计算的核心优势就是其容错性,信息存储在非局域的拓扑结构中,通过编织操作实现量子门。”
“如果我们能在卫星上,成功地將远距离纠缠的量子比特进行编织,並观测到其量子態的变化,这將直接证明拓扑量子计算的理论可行性,並且能够验证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非阿贝尔统计特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不仅仅是理论验证,这项实验如果成功,將为未来全球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构建提供宝贵的经验!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將多个地面量子计算节点通过量子卫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天地一体的量子超级计算机组网。”
潘院士嘴巴张了张,他发现周宇比他想法更疯狂。
“这—这需要对卫星进行改造,技术难度和风险都极高。”
“如果我们在卫星上成功验证了量子比特的远距离操控和编织,就等於我们迈出了分布式量子计算最关键的一步。”
“未来,我们可以想像,全球各地的量子计算中心,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量子卫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量子超算平台。”
潘院士听到周宇这么说,突然想起了卫宏曾经跟他透露过的事。
上面投入了大量人才在量子计算领域,如果有保密序列中的人来向他请教,希望他能帮忙。
大量人才,这其中该不会包含周宇吧?
潘院士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像周宇这种举一反十的奇才,被投入到量子计算领域好像是件很合理的事。
只是不知道,周宇研究到了哪一步?
潘院士心里痒痒,他想抓著周宇问个明白,但在保密序列下,他无法直接问,沉默几秒后,想到了一个方案来帮周宇。
“周宇,太空实验可能短时间內做不成了,我们可以做量子卫星的地面实验。”
“地面实验?”周宇重复了一遍,他迅速思考著地面实验能带来哪些帮助。
潘院士看出周宇的疑惑,耐心解释道:“是的,直接在卫星上进行量子比特的编织和操控,其载荷的稳定性、超高精度的光路对准、以及极低温环境的维持,这些都是巨大的工程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前期验证和技术攻关,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他继续说道:“但我们不能因为太空实验的难度高,就停滯不前,量子卫星的地面实验,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太空量子计算机,提供关键的数据和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地面站之间,通过模擬太空的远距离纠缠链路,来测试量子比特的非局域编织操作的保真度,这能直接验证拓扑量子计算最核心的非阿贝尔统计特性。”
“但我们的实验,不一定会顺利。”
周宇反应过来后,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自从我们的量子卫星发射上去后,有些地区,就多了不少新型移动卫星干扰站。”
“这些干扰站,专门针对我们量子卫星的通信链路,它们不发射传统意义上的强电磁干扰信號,而是通过高精度的定向能量束,或者模擬量子噪声,试图破坏我们量子纠缠光子的相干性。”
“在某些关键的试验中,我们发现量子纠缠的分发效率和保真度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骤降,经过分析,虽然还无法完全锁定,但我们高度怀疑是某些新型干扰站所为。”
潘院士的语气中带著明显的担忧。
“传统的电磁干扰,我们可以用扩频、跳频、抗干扰天线等方式去对抗,但针对量子態的干扰,无论是退相干攻击,还是光子数窃听,都更加隱蔽,也更难以防范,这就像是敌人已经摸到了我们量子通信的命门。”
“关键这些卫星干扰站十分隱蔽,我们很难找到在哪些地方。”
“找不到吗?”
“潘院士,我有办法,让它们自己出来—”
也不知是因为目前处於量子计算机研究的关键时刻,还是因为在狗大户和白象身上赚到了钱,上面打著人工智慧小苔蘚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名义,异常慷慨的给了周宇一千五百万的奖金以及由清园大学破格授予了他正教授的头衔。
奖金是秘密给的,但清园大学破格授予了他正教授的头衔这事,可是公开的。
“周宇大佬有没有二十一岁?这应该是歷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了吧?”
“我大学都还没毕业,周神就教授了?这合理吗tt”
“我哭了,我通宵肝论文,掉头髮,才勉强能发个sci,人家轻轻鬆鬆正教授这差距,我裂开了。”
“我爸妈还在催我考研考公,人家都教授了,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这就是传说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还是国家级的!”
“这比陶哲轩大神当上正教授时还年轻几岁,呜鸣,大佬能带带我吗?”
“周神真的不能开个课教教我如何学习吗?孩子太需要了!”
“周神的照片我要列印出来,每天膜拜!”
“怎么是清园给的正教授?周神什么时候去清园大学了?”
“这个估计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听说周神主导的合作项目当中,有不少和清园有关係,所以他的正教授是由清园来授予的!”
周宇看到网络上的消息时,一头雾水。
他的项目和清园有关係?
不过他脑子转得飞快,迅速理解起了这消息的意思。
他目前背靠的大学只有东兰大学,东兰大学目前的实力还没法跟清园大学比,上面估计比较了两所学校对他的加成,最后还是选择了名气大一点的清园。
为了让他这正教授职位来的更名正言顺一点,就在外界散播他的项目和清园有关係,
来堵住有些人的口了。
上面想的如此周到,周宇都要感动哭了,毕竟,他还没听说过,哪所大学的正教授,
不用写申报材料的。
他这普升的通道,感觉跟走vip通道一样顺畅。
清园虽然出力少,但他们白得了个周宇作为正教授,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没意见。
就算真有人嫉妒,去举报周宇,卫宏等人甚至清园的人都会帮忙摆平。
周宇发愁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么一大笔资金,他拿来干嘛?
现在他们全家的吃喝住行都有专人负责,房子嘛,他更是在首都有一个单元的。
现代人身上的困扰,好像全部都避开了他一样,根本就不存在。
以他现在的身份,想要进行投资也不行。
周宇是龙国最核心科技项目的负责人,他接触的都是最高级別的机密,从小苔蘚的核心算法到无人机、j15的最新技术,再到刚刚启动的量子计算项目,每一项都事关龙国的安全。
如果他进行个人投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任何异常的资金流动都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盯上,试图通过资金往来、投资去向等蛛丝马跡,反向推断国家战略布局或技术研发进展。
像周宇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是境外势力不惜一切代价拉拢、渗透的对象,如果他有大量个人资產或复杂的投资关係,对方不找他找谁啊?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周宇要是有可以下手的弱点了,那苍蝇估计得铺天盖地的扑过来钱放在也不是回事,周宇也不是葛朗台也不是守財奴。
他决定拿出一部分,奖励给人工智慧研发组的人。
他很清楚,都知道国家队的人大多数因为爱国情怀而投身科研,这確实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可光让牛马乾活,不让牛马吃草是不可能的。
上面虽然也发了些奖金给研发组,但那更多是统一的激励政策,性质上与周宇个人拿出的这笔奖金还是完全不一样。
对於研发组的成员来说,周宇不仅仅是他们的项目负责人,更是他们日夜追隨的领头羊,是他们心目中的老板。
国家层面的奖励是宏大的认可,而来自项目负责人的奖励,更能激发项目组人的加班积极性!
周宇觉得,作为一名帅气多金且聪明的项目老板,光画大饼肯定不行。
所以周宇决定拿出六百万出来,作为人工智慧研发组的奖励。
按照项目组的人数,每个人至少能分十万左右的奖金。
消息传到人工智慧研发组后,整个组的人沸腾了起来。
“老板我愿为你做牛做马!”
“呜呜!老板我爱你!”
“老板我要抱紧你的大腿!”
十分钟后,周宇从研发组里出来后,心疼起了自己的耳膜。
他还是低估了六百万元奖金对於这些科研人的重要性,他打鸡血好像有点打过了。
“周宇教授。”
周宇转身,发现是个扎著高马尾的女孩。
他脑子里面突然闪过一个名字,脱口道:“柳思思?”
“你还记得我?”
“当然记得,当时你在自习室顶著个鸡窝一样的髮型”
咳咳,好像说错话了。
周宇发现柳思思对他的好感度-5后,立刻闭嘴了。
柳思思看著眼前的男人,五味杂陈。
想当初,两个人都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她作为学姐,还曾给周宇讲过一些专业课的难点。那时候,他们是平等的同窗。
结果现在,对方已经成了清园大学破格授予的正教授,名震全国的科研领军人物,而她呢?
只是实验室里一名普通的实习研究员,每天在最基础的实验中打转,连转正的机会都遥遥无期。
学弟变教授,还成了自己所在项目的老板!
太魔幻了!
“大老板,不知道我这个实习研究员有没有奖金?”柳思思看对方一脸样,开玩笑说道。
“这个应该也有,我到时候给財务说声。”
柳思思愣住了。
不是,她还真有啊。
完了,財大气粗的周宇让她更加不爽了!
世界上多她一个有钱的聪明人怎么了!
周宇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学习量子力学的资料,没时间跟柳思思多聊,跟对方交待了几句后,就匆匆赶回了宿舍。
量子计算项目组建工作比他想像中都还要复杂许多。
除了技术上的瓶颈,还有庞大的资源协调、人才筛选、保密措施的落地-每一个环节都牵扯甚广,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卫宏带著人前后忙了半年,才搞定。
一晃,新的一年已经过了一半,周宇终於从资料当中找出了头绪。
他系统性地梳理了超导量子、离子阱、光量子等当前主流的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最终將目光锁定在了一一拓扑量子计算。
这个方向,虽然在全球范围內仍处於相对早期的探索阶段,但这个方向,和系统资料上的技术,是最为契合的,让周宇看到了突破现有瓶颈的巨大潜力。
传统的量子比特都非常脆弱,极易受环境干扰而发生退相干,说人话就是量子信息丟失和运算错误。
这就像在沙滩上用沙子堆城堡,一阵风、一滴水都会让它损失掉一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复杂的量子纠错码,但这会极大地增加物理量子比特的数量和系统的复杂性,成本高昂且难以扩展。
而拓扑量子比特则不同。
它们的信息存储在非局域的拓扑边界態中,而非局域的量子態中。
简单来说,信息被编码在系统整体的拓扑性质中,而不是单个粒子的局部状態。这就好比將信息刻画在甜甜圈的洞上,无论你如何扭曲、拉伸甜甜圈,只要洞的数量不变,甜甜圈没被你吃掉,信息就不会丟失。
这种拓扑保护使得量子比特对局部的环境噪声和扰动具有天生的抵抗力,大大降低了错误率,为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由於其固有的容错性,拓扑量子比特在理论上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集成。
一旦成功,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时,其错误率不会像传统量子比特那样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更容易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所需的百万级量子比特数量。
而要成功建造量子计算机,离不开一种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粒子。
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种特殊的中性准粒子,它最奇异的特性在於它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
这种特性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形成具有拓扑保护的量子比特!
没错,就是像保鏢一样!
如果一个粒子是它自己的反粒子,那么它不带任何內部加性量子数,比如电荷、轻子数等。
对於马约拉纳费米子而言,这意味著它不带电荷,也没有磁矩。
这种电中性的特性使得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极弱,因此天然地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电磁噪声等环境干扰的影响。这对於脆弱的量子比特而言,是极其宝贵的性质。
这保鏢多好,只保护量子比特,一点都不干扰对方,简直是天选乙方!
人狼话少的肌肉猛男有没有!
话说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物理学家马约拉纳在1937年提出,但在自然界中,真实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尚未被直接观测到。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一些特定的凝聚態物理系统中,可以诱导出具有马约拉纳费米子特性的准粒子,被称为马约拉纳零能模。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一个普通的费米子可以被理论上认为是由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构成的。
在特定的物理系统中,这两个“半个”费米子也就是即马约拉纳零能模,可以被物理上地分开,存在於材料的不同端点或缺陷处。
量子信息不是存储在某个单一的局部物理量上,而是分散存储在这样一对或多对非局域的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整体拓扑性质中。
这意味著,即使环境中的局部噪声干扰了其中一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只要不破坏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量子信息也不会丟失。就好比信息不是写在一个点上,而是被“编织”进了整个系统的结构里。
这种內在的抵抗错误的能力,就是拓扑保护。
而编织的操作更是可以直接实现量子门,没必要像传统量子比特那样通过精確的脉衝控制。
由於编织本身也是一个拓扑过程,它同样受益於拓扑保护,使得量子门操作更加稳定和精確。
就是如何找到一种含有马约拉纳费米子拓扑绝缘体碳材料有点麻烦,因为碳材料通常不具备天然的拓扑超导性或拓扑绝缘体属性。
“小苔蘚,我需要你利用所有可用的理论物理模型、量子化学模擬工具,以及全球已知的碳材料资料库,对具备拓扑绝缘体性质的碳基结构进行预测和筛选。”
“重点关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拓扑碳纳米管、或者其他可能的碳基纳米结构,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在特定掺杂或应力条件下,能够表现出非平庸拓扑性质,且可能在与超导体耦合后诱导出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材料体系。”
“对这些潜在材料的能带结构、体態拓扑不变量、边界態性质、以及与超导体耦合后的费米面匹配情况进行高精度模擬,筛选出最有可能的候选材料,我们需要其在极低温、
强磁场等实验条件下,能够保持量子態的稳定性。”
这项任务对小苔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它將需要调动天河超算的算力,进行海量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及蒙特卡洛模擬。
【主人,我现在被限制了算力,至少需要1200个小时才能给到结果。】
1200个小时?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太慢了。
为了確保赵铭的脑机接口康復项目能够得到最高优先级,小苔蘚几乎独占了天河超算的核心资源,导致其他科研项目被严重挤压。
虽然上面默认了这种资源倾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当他自己的量子计算项目需要庞大算力时,这个瓶颈立刻显现出来。
量子计算的竞爭是全球性的,窗口期极其短暂。
每一个小时的延迟,都可能意味著被竞爭对手抢占先机。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只能用手边的红色电话拨通了卫宏的专线。
“卫总,求您个事。”
卫宏心里咯瞪一下,大半晚上瞌睡都嚇醒了。
周宇这么说话,事情一定不小,他忙问道:“什么事?你说。”
“天河的算力,能多分配给小苔蘚一点吗?”
周宇说出这话都感觉不好意思,这就跟自家孩子是个大馋丫头一样。
“有急用?”
“有急用。”
卫宏没多问,他知道周宇不会骗他,让周宇先等一会儿后,立刻打电话去了天河项目组。
十分钟不到,小苔蘚就再次更新了计算时间。
【主人,现在只需要18个小时就能给到您结果了入(一)】
呼!
周宇一下就鬆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其他想要超算的项目,但是小苔蘚所用的算力,非常关键。
他现在,可以开始放心等待小苔蘚的结果了。
半个月后,周宇成功通过小苔蘚的辅助,搞定了含有马约拉纳费米子拓扑绝缘体碳材料的製备。
鬆了一口气的周宇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电脑页面上,在一个打开的窗口里,有一张量子卫星模型照片,那是潘院士团队的杰作,也是龙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骄傲。
一个大胆而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萌生。
“如果我们能在量子卫星上进行量子计算的关键实验呢?”
周宇喃喃自语,这个念头一旦產生,就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他想到了拓扑量子计算的非局域性和编织操作。
如果能在卫星上实现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甚至进行简单的量子门操作,那將是对拓扑量子计算理论的终极验证,也是对未来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初步探索。
周宇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潘院士的电话。
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但他知道潘院土常年泡在实验室,这点时间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电话很快接通了,潘院士的声音带著一如既往的沉稳和几分高兴:“周教授啊?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潘院土,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周宇语气急促,但带看无法抑制的兴奋,“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向您请教。”
“哦?”潘院士的语调略微上扬,有些不相信,他可知道周宇的脑子有多灵活,当初做量子卫星实验,就是周宇提醒了他关键点,让他们的量子卫星早日升空了。
“能让你这么晚打电话过来的想法,肯定不寻常,你说说看。”
周宇深吸一口气,將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潘院士,我想在我们的量子卫星上,进行一项关於拓扑量子比特编织操作的实验。”
“你在研究拓扑量子?”
“嗯,算是吧,我想的是,拓扑量子计算的核心优势就是其容错性,信息存储在非局域的拓扑结构中,通过编织操作实现量子门。”
“如果我们能在卫星上,成功地將远距离纠缠的量子比特进行编织,並观测到其量子態的变化,这將直接证明拓扑量子计算的理论可行性,並且能够验证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非阿贝尔统计特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不仅仅是理论验证,这项实验如果成功,將为未来全球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构建提供宝贵的经验!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將多个地面量子计算节点通过量子卫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天地一体的量子超级计算机组网。”
潘院士嘴巴张了张,他发现周宇比他想法更疯狂。
“这—这需要对卫星进行改造,技术难度和风险都极高。”
“如果我们在卫星上成功验证了量子比特的远距离操控和编织,就等於我们迈出了分布式量子计算最关键的一步。”
“未来,我们可以想像,全球各地的量子计算中心,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量子卫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量子超算平台。”
潘院士听到周宇这么说,突然想起了卫宏曾经跟他透露过的事。
上面投入了大量人才在量子计算领域,如果有保密序列中的人来向他请教,希望他能帮忙。
大量人才,这其中该不会包含周宇吧?
潘院士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像周宇这种举一反十的奇才,被投入到量子计算领域好像是件很合理的事。
只是不知道,周宇研究到了哪一步?
潘院士心里痒痒,他想抓著周宇问个明白,但在保密序列下,他无法直接问,沉默几秒后,想到了一个方案来帮周宇。
“周宇,太空实验可能短时间內做不成了,我们可以做量子卫星的地面实验。”
“地面实验?”周宇重复了一遍,他迅速思考著地面实验能带来哪些帮助。
潘院士看出周宇的疑惑,耐心解释道:“是的,直接在卫星上进行量子比特的编织和操控,其载荷的稳定性、超高精度的光路对准、以及极低温环境的维持,这些都是巨大的工程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前期验证和技术攻关,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他继续说道:“但我们不能因为太空实验的难度高,就停滯不前,量子卫星的地面实验,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太空量子计算机,提供关键的数据和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地面站之间,通过模擬太空的远距离纠缠链路,来测试量子比特的非局域编织操作的保真度,这能直接验证拓扑量子计算最核心的非阿贝尔统计特性。”
“但我们的实验,不一定会顺利。”
周宇反应过来后,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自从我们的量子卫星发射上去后,有些地区,就多了不少新型移动卫星干扰站。”
“这些干扰站,专门针对我们量子卫星的通信链路,它们不发射传统意义上的强电磁干扰信號,而是通过高精度的定向能量束,或者模擬量子噪声,试图破坏我们量子纠缠光子的相干性。”
“在某些关键的试验中,我们发现量子纠缠的分发效率和保真度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骤降,经过分析,虽然还无法完全锁定,但我们高度怀疑是某些新型干扰站所为。”
潘院士的语气中带著明显的担忧。
“传统的电磁干扰,我们可以用扩频、跳频、抗干扰天线等方式去对抗,但针对量子態的干扰,无论是退相干攻击,还是光子数窃听,都更加隱蔽,也更难以防范,这就像是敌人已经摸到了我们量子通信的命门。”
“关键这些卫星干扰站十分隱蔽,我们很难找到在哪些地方。”
“找不到吗?”
“潘院士,我有办法,让它们自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