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造物主都没有你这么大胆!(6.6k)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工程师都面面相,
陈刚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感受到两位大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气场,仿佛不是在討论科研项目,而是在集体奔赴刑场。
他们当然想提一个更完美的方案出来,但问题是,他们真的想不出来!
铝合金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头了,高能效热管理的需求摆在那里,而碳纳米管虽然是理想,但他们没成品啊!
现在,两位大佬更是直接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让他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还能说什么呢?
“宋工、卫总————这—”一位工程师试图打破沉默,但话到嘴边,又变成了无力的嘆息。
陈刚的脸色更是复杂,他看著周宇那张年轻的脸,心里复杂极了。
他既感到压力山大,又隱隱觉得,有这样一群敢於担当的领导,或许真的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是..代价可能就是集体脱髮了。
最终,还是宋建泽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家都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那就按照周宇同志的思路来。”
“我会向上面提议,成立碳纳米管热管理攻关小组,周宇同志任组长,现有的碳纳米管研发团队全力配合,所有资源,只要是项目需要的,优先向你们倾斜,至於风险我们一起承担。”
陈刚无奈地看了一眼周宇,又看了看会议室里其他同样一脸生无可恋的同事们。他知道,这艘名为“碳纳米管”的巨轮,已经由周宇掌舵,並且有两位大佬亲自保驾护航,他们这些船员,就算心里再打鼓,也只能硬著头皮跟著走了。
他好岁也是个工程师,怎么就没有大佬给他撑腰?
鬱闷!
周宇这边也鬱闷,因为他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研发成功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消息还处於保密当中,系统並没有给出任务完成的奖励。
他趁著其他人没注意,在脑海中翻了翻系统商城,他在搜索框尝试了“碳纳米管”“碳纳”这些关键词,结果发现商城里面也没有碳纳米管相关的技术。
“什么破商城,怎么连碳纳米管技术都没有?”
【碳纳米管技术目前还没有资格进入本商城。】
许是听见了周宇的抱怨,系统小小为自己解释了一波。
周宇:
进入系统商城门槛这么高吗?
碳纳米管居然都没有资格?
你是不是瞧不起碳纳米管啊?
它再怎么说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之王』潜力股好吗?!
轻质、高强、导电、导热样样精通!多少科学家为了它茶不思饭不想,结果你告诉我它没资格?
你这商城门槛是镶钻了吗?!
【聪明的宿主一定有办法搞定。】
周宇语塞。
激將法啊!
他突然系统就算用激將法,他也只能照做。
如果这个时候承认他搞不定,那系统肯定会认为他还不够聪明。
笑话,堂堂人类,怎么能让你一个系统看扁?
带著一肚子对系统的怨念,周宇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首都清园大学的碳纳米管研发实验室。
“周教授,欢迎来到我们的『髮际线终结者”基地。”李教授苦笑著伸出手,自嘲地说道。
周宇也好笑回应:“李教授,我现在是同道中人了。”
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周宇参观了实验室。
最终,他们停在一个透明的展示柜前。
里面赫然摆放著一根约半米长的碳纳米管管材,呈乌黑色,表面泛著微光。
“这就是我们自前能製备出的最好样品。”
李教授介绍道,“我们採用的是改进型的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製备出了较高纯度、特定直径分布的多壁碳纳米管,並將其通过特殊工艺进行了预排布和致密化,初步形成了这种管材。”
他指了指管材的某个区域,有些遗憾地说:“但是,周教授你看这里儘管我们已经尽力优化了工艺,但仍然无法避免在管材內部出现微米级的结构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是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以及部分纳米管排列方向的局部错位。”
李教授又打开一台连接著透射电镜的屏幕,上面清晰地显示出管材內部的微观图像。
果然,在致密的碳纳米管束中,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暗影区域,以及一些纳米管末端並未完全对齐的毛刺。
“这些缺陷,在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热导率的局部不均匀,並且会显著降低其横向力学性能。更要命的是,在极端温度循环下,这些缺陷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导致疲劳裂纹萌生,甚至引发失效。”
李教授嘆了口气:“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调整催化剂组分、改变反应温度、优化气体流量、引入外部场辅助,但这些缺陷始终无法彻底消除,或者说,无法在保证成本和效率的前提下,將其控制在航空级標准以內。”
周宇仔细观察著屏幕上的图像,眉头紧锁。
他能看出这个团队確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达到了目前国內乃至国际上相当高的水平。
但正如李教授所说,这些缺陷確实是工程应用中无法接受的“致命伤”。
“李教授,你刚才说,这些缺陷目前解决不了?”周宇轻声问道。
李教授苦笑著点头:“是的,至少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和思路,无法在满足航空標准的前提下完全解决。”
周宇犯难了。
李教授说的没错,他们现在遇上的问题確实没法解决。
连他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办法。
带著一堆沉甸甸的实验数据,周宇回到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实验室。
他把所有能拿到的碳纳米管制备参数、缺陷表徵数据、以及各种测试结果一股脑地让人扫描进了小苔蘚的后台资料库。
“小苔蘚,运行一个多维度参数关联分析模型,目標为在现有製备工艺和材料限制下,找出能有效降低宏观缺陷影响,或者-利用缺陷提高特定性能的潜在路径。”
周宇对著电脑命令道。
他知道,直接让小苔蘚去解决世界级难题有点强人所难,但让它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不寻常的关联,却是小苔蘚的强项。
【任务已接收,正在建模与並行计算预计需要80.7小时。】
周宇嘆了口气,抓了抓已经感觉不太稳固的头髮。
他开始在实验室里步,脑海里不断回放著李教授展示的缺陷图像,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错位的纳米管这些都是他们极力想消除的杂质和错误。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悄无声息地滑开,柳思思走了进来。
“怎么?又在为你的头髮操心?”柳思思把一杯咖啡放到周宇手边,另一杯自己端著,轻轻抿了一口。
周宇苦笑著接过咖啡:“这可不是操心头髮那么简单了,我被卫总进来搞碳纳米管了?
“我现在要製备一种超级抗拉、耐高温、热膨胀係数极小的小孔径碳纳米管。”
周宇皱著眉描述著他的终极目標:“我去清园那边看了下,那边碳纳米管遇到的缺陷问题,我暂时也想不到突破口。”
柳思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確实是个硬骨头,不过,你当初製造锯合金的时候,不也是遇到了很多难题吗?那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周宇回忆了一下:“锯合金的关键在於晶粒度的精准控制和晶界强化。”
“我们当时解决了硅晶体生长的问题后,引入了纳米级的稀土元素,结合快速凝固与热处理工艺,诱导形成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第二相粒子。”
“这些粒子能有效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並且在高温下形成稳定的强化相,从而大幅提升了合金的强度、韧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晶界脆化。”
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在实验室的白板上画著示意图:细小的晶粒、均匀分布的纳米粒子、被钉扎的晶界就在他画完最后一笔时,周宇的眼神突然凝固了。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柳思思,眼中闪烁著异样的光芒。
“等一下!”
周宇激动地说道:“你说得对!合金的关键是晶粒度和晶界!而碳纳米管,我们一直纠结的是它的无定形碳颗粒和错位排列,把它们看作缺陷!”
他猛地衝到小苔蘚的显示屏前,在小苔蘚还在味味计算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新的灵感。
“如果-如果我们將这些无定形碳颗粒,甚至是部分错位的纳米管,不再视为单纯的缺陷或杂质,而是像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样,通过某种方式让它们均匀、可控地分布在碳纳米管基体中呢?”
周宇自言自语道,声音越来越兴奋。
他脑海中迅速构建著一个全新的模型:“假设,我们故意控制製备过程,让这些无定形碳颗粒在纳米管束中均匀弥散分布,甚至像晶界钉扎剂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纳米管的滑移和错位。”
“那些局部错位的纳米管,如果能形成某种微观互锁结构,是不是反而能增加材料的横向剪切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分级结构!让宏观的缺陷区域成为某种应力缓衝带,或者热流的微观导流路径,而非单纯的失效点!”
周宇越说越激动,他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柳思思被他的想法惊呆了。
不是,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我说得对?
我说什么了?
太跳跃了,她都跟不上思路了。
周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想,需要无数的实验去验证。但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终於抓住了碳纳米管的软肋。
“小苔蘚!”
周宇大声命令道:“立即调整计算模型!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加入缺陷作为增强相的可能性,分析其在不同分布、形貌和体积分数下,对宏观热导率、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重点关注应力分布和热流路径的模擬!”
【新指令已接收,正在重新建模,预计计算时间:107.5小时。】
其他研究人员,很快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周宇守在小苔蘚旁边,柳思思则在一旁坐著。
“我听说,周教授之后是柳思思的学弟!”
这些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小声议论了起来。
“学弟?真的假的,周教授都评上教授,柳思思还是研究员?”
“千真万確,他俩之前都是一个大学的,周教授原本並不是人工智慧系的人,反而柳思思是。”
“那周教授可太牛了,不是专业人土居然都能造出小苔蘚!”
“周教授毕竟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数学又好,能造出人工智慧其实不奇怪吧!”
“话说,柳思思来咱们实验室是不是因为周教授啊?”
“还真有可能,周教授人长得帅,这么年轻手上成果无数,还是国家级人才,要不因为我是男的,我都想要追他了!”
“南通收收味!你要把周教授嚇死吗?”
“你別说,柳思思还真的有机会,周教授好像从来都没有谈过恋爱,没准儿能拿下周教授这个小处男!”
“得了吧,周教授一心都在科研上,什么时候想谈恋爱了,追他的人估计都能排到珐国去!”
“我们还是多操心下自己吧!”
107.5小时后,漫长的等待终於结束。
当小苔蘚发出完成指令时,周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衝到屏幕前,眼睛死死地盯著显示出的数据和三维模擬图。
柳思思也好奇地奏了过来。
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的、理想化的碳纳米管模型,而是各种复杂结构下,缺陷颗粒和错位纳米管的不同分布模式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小苔蘚不仅给出了数值结果,还通过高精度有限元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擬,直观地展示了热量和应力在这些“缺陷”结构中的传递路径。
周宇的目光飞速扫过那些曲线图和热力学梯度图,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
“李教授,你们之前说的无定形碳颗粒团聚,以及纳米管局部错位———“
周宇指著屏幕上的几张图,声音带著抑制不住的兴奋:“如果我们將这些缺陷的尺寸、形貌和体积分数控制在特定范围內,並且通过定向生长或后处理,让它们在管材內部形成一种弥散分布的微观多孔结构,或者一种层级交联网络”
他指向其中一张热流路径模擬图,图上显示,在某种特定排布下,原本被视为阻碍热传导的团聚体,反而成了热流的分流器,有效地均化了局部热点。
“看这里!”
周宇指著另一张应力分布图:“如果错位的纳米管能够形成类似於搭接点或锚固点的结构,它们在受力时並不会成为失效源,反而能像铆钉一样,將周围的纳米管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材料的横向剪切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热管材料:“这意味著,我们不需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碳纳米管,那样的成本太高,也太难实现。”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与缺陷共存,最好让缺陷为我们服务!”
柳思思:?
缺陷为你服务?
造物主都没有你这么大胆!
和周宇一比,柳思思瞬间感觉自己像个学渣。
她搞不明白,周宇是如何从眼前的图中找到研究方向的。
她现在特別想知道天才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就像当初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样,它们本身不是,却能通过精巧的调控,大幅增强合金的整体性能!”
“碳纳米管的这些缺陷,如果能被我们精確调控並有效利用,就能成为构建高性能、
高可靠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单元。”
在小苔蘚完成了新一轮的复杂计算后,周宇对照著分析结果,在笔记本上飞速地写画著。
他发现,虽然理论上缺陷工程化可行,但如何精准控制这些缺陷的尺寸、形貌和空间分布,使其真正发挥增强而非破坏的作用,依然是个巨大的工艺挑战。
尤其是在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方面,小苔蘚的模擬结果显示,如果界面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整体材料性能会有显著提升。
周宇放下笔,拿起手边的快乐肥宅水,习惯性地抿了一口。
不行,光坐看可想不出东西来。
周宇开始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论文,
他发现了一本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在线期刊。
封面上是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骨骼植入物图片,上面布满了微小的孔洞,以及一些模糊的化学基团示意图。
“表面改性·”周宇喃喃自语,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锯合金的成功,除了晶粒控制,还在於稀土元素的引入,这些元素在晶界处形成了特定的第二相,有效提升了晶界强度。
那么,碳纳米管呢?它的界面在哪?
碳纳米管表面通常是惰性的,这使得它很难与聚合物、金属等基体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虽然可以通过氧化处理引入羧基、羥基等,但这些含氧基团往往会损伤碳纳米管的结构完整性,降低其本徵性能,而且在高温下稳定性也欠佳。
周宇的大脑里开始进行了一场高速的化学反应。
他想到了生物材料的仿生设计,很多生物材料的表面都会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来改变其亲疏水性,增强与细胞的结合。
这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纳米管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本质上是相似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在纳米管骨架上开刀,而是有选择性地、温和地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呢?”
周宇自言自语道。
什么和碳原子具有相似的尺寸。
周宇灵光一闪。
是—氮原子。
氮原子在碳材料中的掺杂或表面修饰,在催化、储能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重要的是,氮原子与碳原子具有相似的尺寸,可以很容易地取代碳晶格中的碳原子,
或者以各种官能团的形式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
“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以形成路易斯硷性位点,这会显著改变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活性!”周宇眼中精光闪烁。
他迅速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含氮基团的结构式:吡啶型氮、吡咯型氮、石墨型氮,以及氨基、醯胺基等。
“这些含氮基团,尤其是氨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反应活性。”
周宇一边思考,一边在白板上画著这些基团如何与聚合物基体中的活性位点形成共价键,或者与金属基体形成配位键。
“更重要的是,含氮基团的引入,特別是吡啶型氮或吡咯型氮的掺杂,能诱导碳纳米管表面產生缺陷位点,从而增加其活性吸附能力。”
“这可能有助於我们之前设想的缺陷工程化,让无定形碳颗粒或其他增强相更好地锚定在这些含氮缺陷位点上,形成更稳定的界面结合!”
周宇兴奋地在白板上圈出表面修饰含氮基团几个字,並在旁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均匀分散与界面强化那一栏。
“是的,就是它!”
他猛地一拍手:“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化学气相沉积或湿化学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可控的含氮官能团。”
“这样既能保持碳纳米管自身的结构完整性和高热导率,又能大幅提升其与聚合物或金属基体的相容性,形成更牢固的界面,而且,这些含氮基团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可能比含氧基团更稳定!”
他立刻转身,对著小苔蘚发布了新的指令:“小苔蘚,重新跑一下模型!现在加入碳纳米管表面含氮基团修饰的参数,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含氮基团,如何影响碳纳米管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热量传递效率,以及在复合材料中对力学性能和热膨胀係数的贡献!”
【新指令已接收,正在重新建模,预计计算时间:203.2小时。】
一周后,周宇带著结果去了清园大学。
在李教授的开放会议室门口,他看到了两个不像是科研人员的中年人。
“郭导,你说的太空电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没法造,你那是科幻,你让我们提供科学数据,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被叫做郭导的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们就是想有科学依据,想让我们目前拍摄的电影剧情更真实一点。”
李教授摆了摆手,察觉到周宇来后,他急忙对郭导说:“郭导,不好意思,我这有重要的事要做。”
郭导也是个人精,立刻就明白了李教授的意思,他连忙和旁边的人一起拿起斜挎包,
说:“这次真是打扰李教授了,我们之后再请教您。”
李教授点点头。
郭导和旁边的人经过周宇时,郭导忍不住看了两眼对方。
察觉到郭导的视线,周宇的安保也警惕地盯著。
郭导不敢再多看,赶紧走人。
等走出清园大学的校门后,他才对旁边的人说:“老宫,咱们好像遇到大人物了。”
老宫不明所以地看著他,问道:“哪儿呢?”
“在李教授门口,你看到一个被安保人员围著的年轻人吗?”
“啊,看到了。”
“那个人,好像是研发天才周宇教授,刚才李教授还说了,他有重要的事要做,李教授目前手里的研发项目就只有碳纳米管,我怀疑,周教授就是来解决难题的。”
老宫非常了解郭导,听到这里后,他眨了眨眼,倒吸了一口凉气,问:“老郭,你想干嘛?”
“你该不会连周教授也想吧?”
“这可不行啊,周教授平时应该很忙,哪有空搭理我们?”
“再说了,周教授身边的安保那么多,我俩估计都不能接触他。”
郭导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工程师都面面相,
陈刚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感受到两位大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气场,仿佛不是在討论科研项目,而是在集体奔赴刑场。
他们当然想提一个更完美的方案出来,但问题是,他们真的想不出来!
铝合金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头了,高能效热管理的需求摆在那里,而碳纳米管虽然是理想,但他们没成品啊!
现在,两位大佬更是直接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让他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还能说什么呢?
“宋工、卫总————这—”一位工程师试图打破沉默,但话到嘴边,又变成了无力的嘆息。
陈刚的脸色更是复杂,他看著周宇那张年轻的脸,心里复杂极了。
他既感到压力山大,又隱隱觉得,有这样一群敢於担当的领导,或许真的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是..代价可能就是集体脱髮了。
最终,还是宋建泽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家都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那就按照周宇同志的思路来。”
“我会向上面提议,成立碳纳米管热管理攻关小组,周宇同志任组长,现有的碳纳米管研发团队全力配合,所有资源,只要是项目需要的,优先向你们倾斜,至於风险我们一起承担。”
陈刚无奈地看了一眼周宇,又看了看会议室里其他同样一脸生无可恋的同事们。他知道,这艘名为“碳纳米管”的巨轮,已经由周宇掌舵,並且有两位大佬亲自保驾护航,他们这些船员,就算心里再打鼓,也只能硬著头皮跟著走了。
他好岁也是个工程师,怎么就没有大佬给他撑腰?
鬱闷!
周宇这边也鬱闷,因为他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研发成功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消息还处於保密当中,系统並没有给出任务完成的奖励。
他趁著其他人没注意,在脑海中翻了翻系统商城,他在搜索框尝试了“碳纳米管”“碳纳”这些关键词,结果发现商城里面也没有碳纳米管相关的技术。
“什么破商城,怎么连碳纳米管技术都没有?”
【碳纳米管技术目前还没有资格进入本商城。】
许是听见了周宇的抱怨,系统小小为自己解释了一波。
周宇:
进入系统商城门槛这么高吗?
碳纳米管居然都没有资格?
你是不是瞧不起碳纳米管啊?
它再怎么说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之王』潜力股好吗?!
轻质、高强、导电、导热样样精通!多少科学家为了它茶不思饭不想,结果你告诉我它没资格?
你这商城门槛是镶钻了吗?!
【聪明的宿主一定有办法搞定。】
周宇语塞。
激將法啊!
他突然系统就算用激將法,他也只能照做。
如果这个时候承认他搞不定,那系统肯定会认为他还不够聪明。
笑话,堂堂人类,怎么能让你一个系统看扁?
带著一肚子对系统的怨念,周宇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首都清园大学的碳纳米管研发实验室。
“周教授,欢迎来到我们的『髮际线终结者”基地。”李教授苦笑著伸出手,自嘲地说道。
周宇也好笑回应:“李教授,我现在是同道中人了。”
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周宇参观了实验室。
最终,他们停在一个透明的展示柜前。
里面赫然摆放著一根约半米长的碳纳米管管材,呈乌黑色,表面泛著微光。
“这就是我们自前能製备出的最好样品。”
李教授介绍道,“我们採用的是改进型的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製备出了较高纯度、特定直径分布的多壁碳纳米管,並將其通过特殊工艺进行了预排布和致密化,初步形成了这种管材。”
他指了指管材的某个区域,有些遗憾地说:“但是,周教授你看这里儘管我们已经尽力优化了工艺,但仍然无法避免在管材內部出现微米级的结构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是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以及部分纳米管排列方向的局部错位。”
李教授又打开一台连接著透射电镜的屏幕,上面清晰地显示出管材內部的微观图像。
果然,在致密的碳纳米管束中,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暗影区域,以及一些纳米管末端並未完全对齐的毛刺。
“这些缺陷,在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热导率的局部不均匀,並且会显著降低其横向力学性能。更要命的是,在极端温度循环下,这些缺陷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导致疲劳裂纹萌生,甚至引发失效。”
李教授嘆了口气:“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调整催化剂组分、改变反应温度、优化气体流量、引入外部场辅助,但这些缺陷始终无法彻底消除,或者说,无法在保证成本和效率的前提下,將其控制在航空级標准以內。”
周宇仔细观察著屏幕上的图像,眉头紧锁。
他能看出这个团队確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达到了目前国內乃至国际上相当高的水平。
但正如李教授所说,这些缺陷確实是工程应用中无法接受的“致命伤”。
“李教授,你刚才说,这些缺陷目前解决不了?”周宇轻声问道。
李教授苦笑著点头:“是的,至少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和思路,无法在满足航空標准的前提下完全解决。”
周宇犯难了。
李教授说的没错,他们现在遇上的问题確实没法解决。
连他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办法。
带著一堆沉甸甸的实验数据,周宇回到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实验室。
他把所有能拿到的碳纳米管制备参数、缺陷表徵数据、以及各种测试结果一股脑地让人扫描进了小苔蘚的后台资料库。
“小苔蘚,运行一个多维度参数关联分析模型,目標为在现有製备工艺和材料限制下,找出能有效降低宏观缺陷影响,或者-利用缺陷提高特定性能的潜在路径。”
周宇对著电脑命令道。
他知道,直接让小苔蘚去解决世界级难题有点强人所难,但让它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不寻常的关联,却是小苔蘚的强项。
【任务已接收,正在建模与並行计算预计需要80.7小时。】
周宇嘆了口气,抓了抓已经感觉不太稳固的头髮。
他开始在实验室里步,脑海里不断回放著李教授展示的缺陷图像,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错位的纳米管这些都是他们极力想消除的杂质和错误。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悄无声息地滑开,柳思思走了进来。
“怎么?又在为你的头髮操心?”柳思思把一杯咖啡放到周宇手边,另一杯自己端著,轻轻抿了一口。
周宇苦笑著接过咖啡:“这可不是操心头髮那么简单了,我被卫总进来搞碳纳米管了?
“我现在要製备一种超级抗拉、耐高温、热膨胀係数极小的小孔径碳纳米管。”
周宇皱著眉描述著他的终极目標:“我去清园那边看了下,那边碳纳米管遇到的缺陷问题,我暂时也想不到突破口。”
柳思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確实是个硬骨头,不过,你当初製造锯合金的时候,不也是遇到了很多难题吗?那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周宇回忆了一下:“锯合金的关键在於晶粒度的精准控制和晶界强化。”
“我们当时解决了硅晶体生长的问题后,引入了纳米级的稀土元素,结合快速凝固与热处理工艺,诱导形成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第二相粒子。”
“这些粒子能有效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並且在高温下形成稳定的强化相,从而大幅提升了合金的强度、韧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晶界脆化。”
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在实验室的白板上画著示意图:细小的晶粒、均匀分布的纳米粒子、被钉扎的晶界就在他画完最后一笔时,周宇的眼神突然凝固了。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柳思思,眼中闪烁著异样的光芒。
“等一下!”
周宇激动地说道:“你说得对!合金的关键是晶粒度和晶界!而碳纳米管,我们一直纠结的是它的无定形碳颗粒和错位排列,把它们看作缺陷!”
他猛地衝到小苔蘚的显示屏前,在小苔蘚还在味味计算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新的灵感。
“如果-如果我们將这些无定形碳颗粒,甚至是部分错位的纳米管,不再视为单纯的缺陷或杂质,而是像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样,通过某种方式让它们均匀、可控地分布在碳纳米管基体中呢?”
周宇自言自语道,声音越来越兴奋。
他脑海中迅速构建著一个全新的模型:“假设,我们故意控制製备过程,让这些无定形碳颗粒在纳米管束中均匀弥散分布,甚至像晶界钉扎剂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纳米管的滑移和错位。”
“那些局部错位的纳米管,如果能形成某种微观互锁结构,是不是反而能增加材料的横向剪切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分级结构!让宏观的缺陷区域成为某种应力缓衝带,或者热流的微观导流路径,而非单纯的失效点!”
周宇越说越激动,他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柳思思被他的想法惊呆了。
不是,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我说得对?
我说什么了?
太跳跃了,她都跟不上思路了。
周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想,需要无数的实验去验证。但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终於抓住了碳纳米管的软肋。
“小苔蘚!”
周宇大声命令道:“立即调整计算模型!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加入缺陷作为增强相的可能性,分析其在不同分布、形貌和体积分数下,对宏观热导率、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重点关注应力分布和热流路径的模擬!”
【新指令已接收,正在重新建模,预计计算时间:107.5小时。】
其他研究人员,很快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周宇守在小苔蘚旁边,柳思思则在一旁坐著。
“我听说,周教授之后是柳思思的学弟!”
这些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小声议论了起来。
“学弟?真的假的,周教授都评上教授,柳思思还是研究员?”
“千真万確,他俩之前都是一个大学的,周教授原本並不是人工智慧系的人,反而柳思思是。”
“那周教授可太牛了,不是专业人土居然都能造出小苔蘚!”
“周教授毕竟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数学又好,能造出人工智慧其实不奇怪吧!”
“话说,柳思思来咱们实验室是不是因为周教授啊?”
“还真有可能,周教授人长得帅,这么年轻手上成果无数,还是国家级人才,要不因为我是男的,我都想要追他了!”
“南通收收味!你要把周教授嚇死吗?”
“你別说,柳思思还真的有机会,周教授好像从来都没有谈过恋爱,没准儿能拿下周教授这个小处男!”
“得了吧,周教授一心都在科研上,什么时候想谈恋爱了,追他的人估计都能排到珐国去!”
“我们还是多操心下自己吧!”
107.5小时后,漫长的等待终於结束。
当小苔蘚发出完成指令时,周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衝到屏幕前,眼睛死死地盯著显示出的数据和三维模擬图。
柳思思也好奇地奏了过来。
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的、理想化的碳纳米管模型,而是各种复杂结构下,缺陷颗粒和错位纳米管的不同分布模式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小苔蘚不仅给出了数值结果,还通过高精度有限元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擬,直观地展示了热量和应力在这些“缺陷”结构中的传递路径。
周宇的目光飞速扫过那些曲线图和热力学梯度图,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
“李教授,你们之前说的无定形碳颗粒团聚,以及纳米管局部错位———“
周宇指著屏幕上的几张图,声音带著抑制不住的兴奋:“如果我们將这些缺陷的尺寸、形貌和体积分数控制在特定范围內,並且通过定向生长或后处理,让它们在管材內部形成一种弥散分布的微观多孔结构,或者一种层级交联网络”
他指向其中一张热流路径模擬图,图上显示,在某种特定排布下,原本被视为阻碍热传导的团聚体,反而成了热流的分流器,有效地均化了局部热点。
“看这里!”
周宇指著另一张应力分布图:“如果错位的纳米管能够形成类似於搭接点或锚固点的结构,它们在受力时並不会成为失效源,反而能像铆钉一样,將周围的纳米管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材料的横向剪切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热管材料:“这意味著,我们不需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碳纳米管,那样的成本太高,也太难实现。”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与缺陷共存,最好让缺陷为我们服务!”
柳思思:?
缺陷为你服务?
造物主都没有你这么大胆!
和周宇一比,柳思思瞬间感觉自己像个学渣。
她搞不明白,周宇是如何从眼前的图中找到研究方向的。
她现在特別想知道天才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就像当初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样,它们本身不是,却能通过精巧的调控,大幅增强合金的整体性能!”
“碳纳米管的这些缺陷,如果能被我们精確调控並有效利用,就能成为构建高性能、
高可靠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单元。”
在小苔蘚完成了新一轮的复杂计算后,周宇对照著分析结果,在笔记本上飞速地写画著。
他发现,虽然理论上缺陷工程化可行,但如何精准控制这些缺陷的尺寸、形貌和空间分布,使其真正发挥增强而非破坏的作用,依然是个巨大的工艺挑战。
尤其是在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方面,小苔蘚的模擬结果显示,如果界面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整体材料性能会有显著提升。
周宇放下笔,拿起手边的快乐肥宅水,习惯性地抿了一口。
不行,光坐看可想不出东西来。
周宇开始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论文,
他发现了一本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在线期刊。
封面上是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骨骼植入物图片,上面布满了微小的孔洞,以及一些模糊的化学基团示意图。
“表面改性·”周宇喃喃自语,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锯合金的成功,除了晶粒控制,还在於稀土元素的引入,这些元素在晶界处形成了特定的第二相,有效提升了晶界强度。
那么,碳纳米管呢?它的界面在哪?
碳纳米管表面通常是惰性的,这使得它很难与聚合物、金属等基体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虽然可以通过氧化处理引入羧基、羥基等,但这些含氧基团往往会损伤碳纳米管的结构完整性,降低其本徵性能,而且在高温下稳定性也欠佳。
周宇的大脑里开始进行了一场高速的化学反应。
他想到了生物材料的仿生设计,很多生物材料的表面都会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来改变其亲疏水性,增强与细胞的结合。
这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纳米管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本质上是相似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在纳米管骨架上开刀,而是有选择性地、温和地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呢?”
周宇自言自语道。
什么和碳原子具有相似的尺寸。
周宇灵光一闪。
是—氮原子。
氮原子在碳材料中的掺杂或表面修饰,在催化、储能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重要的是,氮原子与碳原子具有相似的尺寸,可以很容易地取代碳晶格中的碳原子,
或者以各种官能团的形式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
“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以形成路易斯硷性位点,这会显著改变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活性!”周宇眼中精光闪烁。
他迅速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含氮基团的结构式:吡啶型氮、吡咯型氮、石墨型氮,以及氨基、醯胺基等。
“这些含氮基团,尤其是氨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反应活性。”
周宇一边思考,一边在白板上画著这些基团如何与聚合物基体中的活性位点形成共价键,或者与金属基体形成配位键。
“更重要的是,含氮基团的引入,特別是吡啶型氮或吡咯型氮的掺杂,能诱导碳纳米管表面產生缺陷位点,从而增加其活性吸附能力。”
“这可能有助於我们之前设想的缺陷工程化,让无定形碳颗粒或其他增强相更好地锚定在这些含氮缺陷位点上,形成更稳定的界面结合!”
周宇兴奋地在白板上圈出表面修饰含氮基团几个字,並在旁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均匀分散与界面强化那一栏。
“是的,就是它!”
他猛地一拍手:“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化学气相沉积或湿化学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可控的含氮官能团。”
“这样既能保持碳纳米管自身的结构完整性和高热导率,又能大幅提升其与聚合物或金属基体的相容性,形成更牢固的界面,而且,这些含氮基团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可能比含氧基团更稳定!”
他立刻转身,对著小苔蘚发布了新的指令:“小苔蘚,重新跑一下模型!现在加入碳纳米管表面含氮基团修饰的参数,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含氮基团,如何影响碳纳米管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热量传递效率,以及在复合材料中对力学性能和热膨胀係数的贡献!”
【新指令已接收,正在重新建模,预计计算时间:203.2小时。】
一周后,周宇带著结果去了清园大学。
在李教授的开放会议室门口,他看到了两个不像是科研人员的中年人。
“郭导,你说的太空电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没法造,你那是科幻,你让我们提供科学数据,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被叫做郭导的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们就是想有科学依据,想让我们目前拍摄的电影剧情更真实一点。”
李教授摆了摆手,察觉到周宇来后,他急忙对郭导说:“郭导,不好意思,我这有重要的事要做。”
郭导也是个人精,立刻就明白了李教授的意思,他连忙和旁边的人一起拿起斜挎包,
说:“这次真是打扰李教授了,我们之后再请教您。”
李教授点点头。
郭导和旁边的人经过周宇时,郭导忍不住看了两眼对方。
察觉到郭导的视线,周宇的安保也警惕地盯著。
郭导不敢再多看,赶紧走人。
等走出清园大学的校门后,他才对旁边的人说:“老宫,咱们好像遇到大人物了。”
老宫不明所以地看著他,问道:“哪儿呢?”
“在李教授门口,你看到一个被安保人员围著的年轻人吗?”
“啊,看到了。”
“那个人,好像是研发天才周宇教授,刚才李教授还说了,他有重要的事要做,李教授目前手里的研发项目就只有碳纳米管,我怀疑,周教授就是来解决难题的。”
老宫非常了解郭导,听到这里后,他眨了眨眼,倒吸了一口凉气,问:“老郭,你想干嘛?”
“你该不会连周教授也想吧?”
“这可不行啊,周教授平时应该很忙,哪有空搭理我们?”
“再说了,周教授身边的安保那么多,我俩估计都不能接触他。”
郭导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