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抨击和吹捧
赵坤知道自己拿到最佳剪辑奖就已经结束了。
果然之后麦当雄凭藉《跛豪》获最佳编剧,《黄飞鸿》的导演徐克拿到了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则被《跛豪》斩获。
另外叶童凭藉《婚姻勿语》二度封后,唯一爆出冷门的就是之前呼声最高刘得华最终和金像影帝无缘,给了《双城故事》的曾志伟。
《五亿探长:雷洛传》在影帝和最佳影片中双双落败,使得刚刚准备转型的刘得华遭遇重大失败,成为在外界眼中继赵坤之后最大的失意者。
这大概就是他接下来再度披上偶像外衣,正式以四大天王之一的名义征战娱乐圈的最原始的驱动力吧。
“赵坤导演,作为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得者,你觉得这次《黑色通缉令》没能获得最佳影片奖,
你对此有何评论?”
当赵坤走出文化中心大剧院时,早已守候在外面的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鯊鱼一般,一窝蜂地涌上来。
面对无数镜头和不停闪烁的镁光灯,赵坤一脸淡定,推开了几支差点戳到自己的脸上的话筒,
待现场慢慢平静下来后,才开口道:“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我当然很遗憾,不过我觉得最佳剪辑奖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据传闻,未来金像奖將面临改革,最大的变革就是入围电影的导演必须是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居民,这是不是意味著未来你的作品將无法参加金像奖的评选?另外,你今天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声称希望將来能够有机会再次站上金像奖的舞台,是不是针对这次金像奖的改革的回应?”一个自称是《星岛日报》的记者提问道。
赵坤笑了笑道:“你也知道这是传闻,在正式改革措施出台之前我暂时不对此做出评价。”
“那你会加入香港籍吗?”
人群中有人冒出来一句。
“大家都是中国人,而且97快到了。我个人觉得无所谓加入不加入,另外大家可能还忽略了我另一个身份,我是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这才是我真正的本职工作。”
“如果改革措施正式出台的话,你不加入香港籍那就意味著未来你將失去金像奖的评先资格,
对此你有何评价?”
一个听起来阴侧的声音。
赵坤抬眼一看,就见这货手里拿著的话筒上带著《苹果日报》的標识,难怪!
在香港,这家报纸一向以各种八卦著称,是出了名的搅屎棍。
赵坤本来不想对这次金像奖的改革说三道四,一则尚未正式出台,二则真要改变那也是关起门来商量的事儿,没必要在媒体面前大放词。
话说后世李安不是也获奖了嘛,这货可是美国人,由此可见总有商量的余地,
但此时听到眼前这个《苹果日报》的记者,揪著这个话题不放,他心里倒是一动,如果把这滩水搅浑了,或许会有机会。
还是那句话,金像奖內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当下,被一帮新浪潮的电影人把持。这些人天然青睞文艺片,鄙视武打片和喜剧片。
你就比如程龙经常入围,包括这次周星星也入围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能获奖吗?
其实都是陪衬!
这次开奖之前,外界的预测,周星星获奖的概率是最低的。
至於入围嘛,无非就是藉此吸引关注度而已。
而且还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施捨的態度,
瞧瞧,连外界都知道其中的猫腻,当事人难道心里没数吗?
对金像奖不会没有意见吗?
不存在的。
只是他们现在的话语权太小,或者传统思维就认为自己的武打片和喜剧片就低艺术片一头,而且这还是世界范围內的普遍认知。
可如果让他们看到希望,自已將来也有获奖的那一天,他们会不会起来反抗呢?
什么是斗爭?
斗爭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把敌人搞的少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隨即,赵坤一脸正色道:“如果这些仅限於香港电影人评选规则的改革措施正式出台的话,就我个人而言是反对的—
此言一出,在场的记者们顿时眼晴一亮,內心不约而同地大喊:大新闻来了!
他们採访赵坤的目的就是想听到他击传闻中即將出台的金像奖评选规则的改革措施。
今天他们堵在大剧院门口最想採访的人除了赵坤还有刘得华,毕竟他是本届金像奖最大的失意者。
可惜刚刚得到消息,鸡贼的刘得华偷偷从后门溜了,於是大家就把目標集中到赵坤身上。而诸多获奖者居然无人问津,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观。
尤其是曾志伟,好不容易爆冷拿下了影帝,本来还想在媒体面前显摆一番,结果走出来一看,
几乎所有记者都围在赵坤身边,竟然无人主动过来採访自己,难免心里一阵鬱闷。
想多停留一会儿吧,又怕掉价,只得上车灰溜溜地走了。
“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市场的繁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金像奖作为香港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奖项,我觉得不应该认为地製造障碍,让更多优秀的华语电影都参与进来,做成华语电影奖项评选的標杆。我觉得未来完全可以和大陆的金鸡奖,湾湾的金马奖一起並称华语电影的三金。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追求的就是开放和包容,为什么要局限在香港一城一地呢?我觉得如果这样的改革措施出台,並不是进步,相反是倒退。
香港电影想长盛不衰,使得金像奖更有含金量,不是圈地自嗨,而是应该开胸怀,去拥抱更多更多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在当下电影市场繁荣的基础上,將华语电影做大做强。让华语电影不再仅限於华人圈,而是要出海,让华语电影走向全世界!”
爽!
一通发泄之后,赵坤感觉浑身舒坦,既然要抖击,那么就不要扭扭捏捏。
上辈子他早就看这个所谓的金像奖不顺眼了,港片都衰弱到那个地步了,还独上小楼成一统,
好像自己很有逼格的样子,殊不知在旁人眼里早就成了笑话。
去年他拿到最佳导演奖后,原本以为现在的金像奖还算有点样子,结果是人家內部博弈的產物,到了今年还是那副鬼样子。
尤其自己堂堂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得者,更是成功出海,结果在你们这里只配拿一个最佳剪辑奖还以为自己没有脾气吗?
最后,面对眾多记者兴奋的眼神,赵坤一脸沉重地道:“同志们,振兴华语电影任重而道远,
我辈更需努力。所以,藉此我想借各位手中的笔,正式向金像奖的主办方呼吁,不要设置壁垒,要开放包容,如此才能振兴我华语电影!”
同志们?
什么鬼?
现场的香港记者们面面相靚,但並不妨碍他们快速地將赵坤的话记录下来。
“赵坤导演,刚刚你说要振兴华语电影,就要开放,要包容,但据说所知,你们大陆的金鸡奖就只是大陆的奖项,不充许香港电影人参与。而且据说你们那里还有一个审查机制,如果审查通不过就不能放映,对此你何有评论?”
那个阴侧的声音又来了。
赵坤丝毫不慌,嘴角甚至露出一抹微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你们不问,他相反还会感到失望。
都说香港记者是出了名的搅屎棍,要是不问这种敏感问题,比起你们祖家舰队街的那些货色差远了。
“我承认目前內地的金鸡奖確实只是內地电影的奖项,暂时还不允许香港和湾湾的电影人参与,我也承认內地有审查机制。但是你们別忘了我们才刚刚改革开放不久。
以前是什么状况?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们的改革的事业浩浩荡荡,
但有句古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审查机制也一样,我们不希望有杂音干扰到我们伟大的改革事业,这些都是可以理解。
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將来,我们也会开放,欢迎香港和湾湾的电影人参加金鸡奖的评选,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件盛事!”
他没说谎,后世的金鸡奖確实做到了这一点,至於公信力嘛,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於审查嘛,虽说未来只能是越收越紧,但在庞大的市场召唤下,香港电影人还不都是纷纷缴械投降。
还是那句话,到哪个山头就唱哪个山头的歌,你想挣这里的钱就必须要遵守这里的规矩,要融入。
赵坤先是狡,辩解了一番。
未等记者有反应,马上话锋一转道:“香港是什么地方?刚刚我已经再三强调过,香港是东方好莱坞,是整个亚洲最繁荣的电影市场。说句不怕丟脸的话,香港一年的票房要超过內地的年度总票房。
同志们,这是什么概念?
这可是六百方比十个亿啊!
更別说现在的香港早已风靡湾湾、东南亚,乃至日韩。”
现场的记者们被他左一个“同志们”,右一个“同志们”都听麻了。
刚开始开始或许还有些牴触心理,但多听几声也就习惯了。
接著赵坤又一脸感慨道:“除了这些,你们知道香港电影繁荣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吗?”
“什么?”
“自由!创作的自由!
大家都知道我时常参加欧洲的电影节,前不久《黑色通缉令》在北美市场也创造了一系列华语电影—呢,不,是外语片和独立电影的一系列记录,所以我对欧洲和北美的电影创作有到一定的了解。”
说到这里,他不免也为自己吹嘘一番。
接著道:“要论创作自由,纵然是欧洲和北美都无法和香港相比。欧洲有种族和纳粹的禁忌,
在美国更是提都不能提。但在香港,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什么都拍,什么都可以拍。正是当下自由的创作环境,才造就了今天香港电影市场的繁荣。”
在场的记者都笑了,满满的自豪。
赵坤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的香港电影堪比后世的韩国电影,当真是什么都能拍,什么都敢拍。
可惜他们都遭遇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太小,註定是曇一现。
对香港电影大大夸赞一番之后,赵坤再次把话题绕回到正题上来。
“所以,正是因为香港电影的这一份创作自由,我认为更不应该固步自封,而且以更加开放的態度欢迎两岸三地的电影人共襄盛事。
虽然目前內地和湾湾的电影远不如香港电影如此百齐放,但还是不少的优秀的电影人,比如金熊奖的获得者张一谋导演,湾湾的侯孝贤导演是金狮奖的获得者。哦,当然还有兄弟我去载也侥倖拿了金狮奖,但大家別忘了《黑色通缉令》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电影哟!”
,真的嘢,大陆、湾湾、香港各有一部电影获得欧洲三大奖之一的最高奖。
只是看看笑眯眯的赵坤,虽然口口声声说《黑色通缉令》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电影,却掩盖了他这位导演是內地导演的事实。
为毛在这个节骨眼上金像奖要改革,抵制一切不是香港导演的电影?
为毛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黑色通缉令》在本届金像奖上仅仅获得一个最佳女配和最佳剪辑奖,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甚至连个最佳编剧也不给呢?
是不是这项改革措施是专门针对赵坤的?
在场的记者不约而同地都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顿时一个个神情都兴奋起来。
此时有一个看起来挺年轻稚嫩的眼镜记者怯生生提问道:“请问赵坤导演,刚才你说的香港电影的繁荣,更多的是商业电影的繁荣。你觉得香港的商业电影能出海吗?”
“当然!”
赵坤毫不迟疑。
“另外,我想纠正一点,为什么非要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呢,难道艺术电影电影更高级吗?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商业电影拍的好,一样能获奖。艺术电影同样能大卖。《黑色通缉令》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我想说,目前香港电影的繁荣恰恰是商业电影所造就的,而且在我看来部分商业电影的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起码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一句俏皮话,引来现场一阵笑声。
这让一些正在路边等车的电影人为之侧目,搞不懂赵坤明明是此次金像奖的失意者,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还会有笑声?
该不会是嘲笑吧?
眼镜小哥接著又问:“能具体举例吗?”
“比如程龙大哥的功夫片,周星星的喜剧片,我都觉得非常好,而且未来如果能够出海的话,
一定会是程龙大哥和周星星的电影。”
“可程龙大哥几次出海都失败了?”
“失败了吗?別忘了这次《黑色通缉令》在北美打破一系列记录,其中一项就是华语电影的票房记录,就是程龙大哥的电影保持的。另外,你说程龙大哥几次出海失败,我想问题不应该在大哥身上。”
“难道是嘉禾的问题?”
赵坤笑道:“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
“周星星的无厘头也是艺术吗?
“卓別林是喜剧大师,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
“赵坤导演,你把周星星和卓別林相提並论?”
“我只能说周星星是中国的卓別林!”
(不太好分章,二合一)
赵坤知道自己拿到最佳剪辑奖就已经结束了。
果然之后麦当雄凭藉《跛豪》获最佳编剧,《黄飞鸿》的导演徐克拿到了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则被《跛豪》斩获。
另外叶童凭藉《婚姻勿语》二度封后,唯一爆出冷门的就是之前呼声最高刘得华最终和金像影帝无缘,给了《双城故事》的曾志伟。
《五亿探长:雷洛传》在影帝和最佳影片中双双落败,使得刚刚准备转型的刘得华遭遇重大失败,成为在外界眼中继赵坤之后最大的失意者。
这大概就是他接下来再度披上偶像外衣,正式以四大天王之一的名义征战娱乐圈的最原始的驱动力吧。
“赵坤导演,作为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得者,你觉得这次《黑色通缉令》没能获得最佳影片奖,
你对此有何评论?”
当赵坤走出文化中心大剧院时,早已守候在外面的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鯊鱼一般,一窝蜂地涌上来。
面对无数镜头和不停闪烁的镁光灯,赵坤一脸淡定,推开了几支差点戳到自己的脸上的话筒,
待现场慢慢平静下来后,才开口道:“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我当然很遗憾,不过我觉得最佳剪辑奖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据传闻,未来金像奖將面临改革,最大的变革就是入围电影的导演必须是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居民,这是不是意味著未来你的作品將无法参加金像奖的评选?另外,你今天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声称希望將来能够有机会再次站上金像奖的舞台,是不是针对这次金像奖的改革的回应?”一个自称是《星岛日报》的记者提问道。
赵坤笑了笑道:“你也知道这是传闻,在正式改革措施出台之前我暂时不对此做出评价。”
“那你会加入香港籍吗?”
人群中有人冒出来一句。
“大家都是中国人,而且97快到了。我个人觉得无所谓加入不加入,另外大家可能还忽略了我另一个身份,我是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这才是我真正的本职工作。”
“如果改革措施正式出台的话,你不加入香港籍那就意味著未来你將失去金像奖的评先资格,
对此你有何评价?”
一个听起来阴侧的声音。
赵坤抬眼一看,就见这货手里拿著的话筒上带著《苹果日报》的標识,难怪!
在香港,这家报纸一向以各种八卦著称,是出了名的搅屎棍。
赵坤本来不想对这次金像奖的改革说三道四,一则尚未正式出台,二则真要改变那也是关起门来商量的事儿,没必要在媒体面前大放词。
话说后世李安不是也获奖了嘛,这货可是美国人,由此可见总有商量的余地,
但此时听到眼前这个《苹果日报》的记者,揪著这个话题不放,他心里倒是一动,如果把这滩水搅浑了,或许会有机会。
还是那句话,金像奖內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当下,被一帮新浪潮的电影人把持。这些人天然青睞文艺片,鄙视武打片和喜剧片。
你就比如程龙经常入围,包括这次周星星也入围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能获奖吗?
其实都是陪衬!
这次开奖之前,外界的预测,周星星获奖的概率是最低的。
至於入围嘛,无非就是藉此吸引关注度而已。
而且还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施捨的態度,
瞧瞧,连外界都知道其中的猫腻,当事人难道心里没数吗?
对金像奖不会没有意见吗?
不存在的。
只是他们现在的话语权太小,或者传统思维就认为自己的武打片和喜剧片就低艺术片一头,而且这还是世界范围內的普遍认知。
可如果让他们看到希望,自已將来也有获奖的那一天,他们会不会起来反抗呢?
什么是斗爭?
斗爭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把敌人搞的少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隨即,赵坤一脸正色道:“如果这些仅限於香港电影人评选规则的改革措施正式出台的话,就我个人而言是反对的—
此言一出,在场的记者们顿时眼晴一亮,內心不约而同地大喊:大新闻来了!
他们採访赵坤的目的就是想听到他击传闻中即將出台的金像奖评选规则的改革措施。
今天他们堵在大剧院门口最想採访的人除了赵坤还有刘得华,毕竟他是本届金像奖最大的失意者。
可惜刚刚得到消息,鸡贼的刘得华偷偷从后门溜了,於是大家就把目標集中到赵坤身上。而诸多获奖者居然无人问津,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观。
尤其是曾志伟,好不容易爆冷拿下了影帝,本来还想在媒体面前显摆一番,结果走出来一看,
几乎所有记者都围在赵坤身边,竟然无人主动过来採访自己,难免心里一阵鬱闷。
想多停留一会儿吧,又怕掉价,只得上车灰溜溜地走了。
“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市场的繁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金像奖作为香港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奖项,我觉得不应该认为地製造障碍,让更多优秀的华语电影都参与进来,做成华语电影奖项评选的標杆。我觉得未来完全可以和大陆的金鸡奖,湾湾的金马奖一起並称华语电影的三金。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追求的就是开放和包容,为什么要局限在香港一城一地呢?我觉得如果这样的改革措施出台,並不是进步,相反是倒退。
香港电影想长盛不衰,使得金像奖更有含金量,不是圈地自嗨,而是应该开胸怀,去拥抱更多更多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在当下电影市场繁荣的基础上,將华语电影做大做强。让华语电影不再仅限於华人圈,而是要出海,让华语电影走向全世界!”
爽!
一通发泄之后,赵坤感觉浑身舒坦,既然要抖击,那么就不要扭扭捏捏。
上辈子他早就看这个所谓的金像奖不顺眼了,港片都衰弱到那个地步了,还独上小楼成一统,
好像自己很有逼格的样子,殊不知在旁人眼里早就成了笑话。
去年他拿到最佳导演奖后,原本以为现在的金像奖还算有点样子,结果是人家內部博弈的產物,到了今年还是那副鬼样子。
尤其自己堂堂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得者,更是成功出海,结果在你们这里只配拿一个最佳剪辑奖还以为自己没有脾气吗?
最后,面对眾多记者兴奋的眼神,赵坤一脸沉重地道:“同志们,振兴华语电影任重而道远,
我辈更需努力。所以,藉此我想借各位手中的笔,正式向金像奖的主办方呼吁,不要设置壁垒,要开放包容,如此才能振兴我华语电影!”
同志们?
什么鬼?
现场的香港记者们面面相靚,但並不妨碍他们快速地將赵坤的话记录下来。
“赵坤导演,刚刚你说要振兴华语电影,就要开放,要包容,但据说所知,你们大陆的金鸡奖就只是大陆的奖项,不充许香港电影人参与。而且据说你们那里还有一个审查机制,如果审查通不过就不能放映,对此你何有评论?”
那个阴侧的声音又来了。
赵坤丝毫不慌,嘴角甚至露出一抹微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你们不问,他相反还会感到失望。
都说香港记者是出了名的搅屎棍,要是不问这种敏感问题,比起你们祖家舰队街的那些货色差远了。
“我承认目前內地的金鸡奖確实只是內地电影的奖项,暂时还不允许香港和湾湾的电影人参与,我也承认內地有审查机制。但是你们別忘了我们才刚刚改革开放不久。
以前是什么状况?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们的改革的事业浩浩荡荡,
但有句古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审查机制也一样,我们不希望有杂音干扰到我们伟大的改革事业,这些都是可以理解。
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將来,我们也会开放,欢迎香港和湾湾的电影人参加金鸡奖的评选,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件盛事!”
他没说谎,后世的金鸡奖確实做到了这一点,至於公信力嘛,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於审查嘛,虽说未来只能是越收越紧,但在庞大的市场召唤下,香港电影人还不都是纷纷缴械投降。
还是那句话,到哪个山头就唱哪个山头的歌,你想挣这里的钱就必须要遵守这里的规矩,要融入。
赵坤先是狡,辩解了一番。
未等记者有反应,马上话锋一转道:“香港是什么地方?刚刚我已经再三强调过,香港是东方好莱坞,是整个亚洲最繁荣的电影市场。说句不怕丟脸的话,香港一年的票房要超过內地的年度总票房。
同志们,这是什么概念?
这可是六百方比十个亿啊!
更別说现在的香港早已风靡湾湾、东南亚,乃至日韩。”
现场的记者们被他左一个“同志们”,右一个“同志们”都听麻了。
刚开始开始或许还有些牴触心理,但多听几声也就习惯了。
接著赵坤又一脸感慨道:“除了这些,你们知道香港电影繁荣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吗?”
“什么?”
“自由!创作的自由!
大家都知道我时常参加欧洲的电影节,前不久《黑色通缉令》在北美市场也创造了一系列华语电影—呢,不,是外语片和独立电影的一系列记录,所以我对欧洲和北美的电影创作有到一定的了解。”
说到这里,他不免也为自己吹嘘一番。
接著道:“要论创作自由,纵然是欧洲和北美都无法和香港相比。欧洲有种族和纳粹的禁忌,
在美国更是提都不能提。但在香港,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什么都拍,什么都可以拍。正是当下自由的创作环境,才造就了今天香港电影市场的繁荣。”
在场的记者都笑了,满满的自豪。
赵坤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的香港电影堪比后世的韩国电影,当真是什么都能拍,什么都敢拍。
可惜他们都遭遇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太小,註定是曇一现。
对香港电影大大夸赞一番之后,赵坤再次把话题绕回到正题上来。
“所以,正是因为香港电影的这一份创作自由,我认为更不应该固步自封,而且以更加开放的態度欢迎两岸三地的电影人共襄盛事。
虽然目前內地和湾湾的电影远不如香港电影如此百齐放,但还是不少的优秀的电影人,比如金熊奖的获得者张一谋导演,湾湾的侯孝贤导演是金狮奖的获得者。哦,当然还有兄弟我去载也侥倖拿了金狮奖,但大家別忘了《黑色通缉令》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电影哟!”
,真的嘢,大陆、湾湾、香港各有一部电影获得欧洲三大奖之一的最高奖。
只是看看笑眯眯的赵坤,虽然口口声声说《黑色通缉令》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电影,却掩盖了他这位导演是內地导演的事实。
为毛在这个节骨眼上金像奖要改革,抵制一切不是香港导演的电影?
为毛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黑色通缉令》在本届金像奖上仅仅获得一个最佳女配和最佳剪辑奖,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甚至连个最佳编剧也不给呢?
是不是这项改革措施是专门针对赵坤的?
在场的记者不约而同地都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顿时一个个神情都兴奋起来。
此时有一个看起来挺年轻稚嫩的眼镜记者怯生生提问道:“请问赵坤导演,刚才你说的香港电影的繁荣,更多的是商业电影的繁荣。你觉得香港的商业电影能出海吗?”
“当然!”
赵坤毫不迟疑。
“另外,我想纠正一点,为什么非要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呢,难道艺术电影电影更高级吗?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商业电影拍的好,一样能获奖。艺术电影同样能大卖。《黑色通缉令》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我想说,目前香港电影的繁荣恰恰是商业电影所造就的,而且在我看来部分商业电影的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起码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一句俏皮话,引来现场一阵笑声。
这让一些正在路边等车的电影人为之侧目,搞不懂赵坤明明是此次金像奖的失意者,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还会有笑声?
该不会是嘲笑吧?
眼镜小哥接著又问:“能具体举例吗?”
“比如程龙大哥的功夫片,周星星的喜剧片,我都觉得非常好,而且未来如果能够出海的话,
一定会是程龙大哥和周星星的电影。”
“可程龙大哥几次出海都失败了?”
“失败了吗?別忘了这次《黑色通缉令》在北美打破一系列记录,其中一项就是华语电影的票房记录,就是程龙大哥的电影保持的。另外,你说程龙大哥几次出海失败,我想问题不应该在大哥身上。”
“难道是嘉禾的问题?”
赵坤笑道:“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
“周星星的无厘头也是艺术吗?
“卓別林是喜剧大师,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
“赵坤导演,你把周星星和卓別林相提並论?”
“我只能说周星星是中国的卓別林!”
(不太好分章,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