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意境和暗讽
“京剧院,来走台的。”
“哎呦喂,是您二位啊?我是您二位的戏迷——”
隨著霸王和看门人的对话,观眾得知霸王和虞姬已经二十二年没有一起登台,十一年没有见面了,突出了那个时代,將一切都归咎到f4。
只不过提到f4,霸王的语气忧伤而无奈,特別没有底气。其实主要原因並不是f4,而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
隨著对话结束,看门人关闭大门去开灯,黑暗中一道刺眼的顶光乍亮,这在舞台艺术中叫做“天使光”。灯光慢慢扣下来,打在二人身上,把两个人物聚焦成了一个剪影,强调人物,突出一种沧桑感。
“好像有点不一样?”
“当然,这里灯光的运用真棒。”
观眾也不禁窃窃私语,从演员的妆容到镜头,以及从逆光到侧逆再到顶光,没有一个正面打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也给观眾造成了无限的憧憬,想忍不住去探究一下,他们究竟经歷了怎样盪气迴肠的故事。
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
隨著京剧鼓点渐起,捲轴出片头,出字幕,
字幕过后,戏曲的音乐背景停了,镜头一转,开场1924年北平街头的黑白画面,这是北洋政府时期。
人声鼎沸,小全景跟著蒋文丽交代环境,隨著扮演客的冯晓刚切入,从全景跟拍变为中景跟拍。
这是一个黑白的长镜头,体现出一种歷史的厚重感,
蒋文丽摆脱了冯晓刚的纠缠,同时也交代了她妓女的身份。此时镜头由纵向全景和中景的跟拍,转到横向近景的跟拍。
一路跟拍都是交代人物和环境的关係,这么大一个场景的调度,始终不见大全景,而是通过跟拍在渗透,体现出老京城闹市的一个群像。
隨著京剧的背景音乐再次响起,硕大的旌旗在镜头掠过,自然转场过渡,结束了跟拍,隨即来到蒋文丽的主观镜头。
这种人物跟拍的开场其实很像《教父2》中维托.柯里昂的出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眾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进入故事。
因为跟拍有种很强的代入感。
直到这场戏的最后,才出现了大全景。这是《霸王別姬》和《教父2》的不同之处,
《教父2》开场便是纽约街头的大全景,然后才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维托.柯里昂跟拍的镜头。
而赵坤反其道行之,开场用蒋文丽的中景和小全引出人物和故事,最后跳大全,比较新颖。
这种拍摄手法在欧洲都很少见,也让观眾眼前一亮,这样方便观眾直接进入故事。
这个大全景是这场戏的结尾。
镜头跳转,出现戏班师傅打小石头的镜头,打著打著色调从黑白变成了彩色,结束了上一场悲愴时代大背景的黑白映衬。
接下来便是小豆子和小石头在戏班学艺成长的故事,在经歷了“去势”和“破处”之后的小豆子明显展现出女性的柔美。
至於小豆子和张公公的那一幕,观眾们只是会心一笑。
这种对於见多识广的欧洲观眾来说不过是小case罢了,且不说黑暗的中世纪,就算在当下,那些有钱人玩的样多了去了。
成长过程隨著小豆子和小石头的成名,戏班的大合影作为结束。
一般来说,这种结尾十个导演有九个会用闪光灯效果做一个白闪转场,但赵坤却没有用,而是直接黑场了。
紧接著一道闪光亮起,张国荣和张丰易终於出场了。
这是一个跨越时间的白闪,小豆子和小石头成年了,两人分別以西装和长袍马褂的造型拍了两张合影。
这也充分詮释了那个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这时也已经跨越了两个时代,北洋政府时期和民国时期。
背景声是学生游行,通过对影楼摄影师的跟拍长镜头带出时代和环境。
日本人兵临城下,学生们都在抵制日货,號召抗日。
此时的程蝶衣和段小楼早已是京城名角。
师兄弟二人在舞台上唱著《霸王別姬》,第一次唱《霸王別姬》赵坤用一个长镜头突出程蝶衣的风情万种。
拂手兰,托腮凝思,每个动作身段都没有用替身。
坐在观眾席上的张国荣眼中闪著光,今天他是第一次看到成片,心中难掩激动又透著浓浓的自豪。
两次唱《霸王別姬》分別引出了袁四爷和菊仙。
亲密无间的师兄弟俩终於出现了隔阁,因情生怨。
段小楼要和菊仙成亲,失意的程蝶衣终於同意去赴袁四爷的约。
这一段的高潮就是程蝶衣和袁四爷化身的霸王在月下唱《霸王別姬》。
朦朧的月光下,大冷色调渲染气氛。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半醉昏晕中,有戏不算戏,无戏才是戏。
“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程蝶衣翻起舞,纵然脚步蟎,却依旧挡不住那风情万种的美感。如果是细心的观眾,不难听出,这四句虞姬自勿前最悲壮的唱词,正是出自张国荣本人之口。
此时的程蝶衣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了,眼前的霸王毕竟不是旧人。
程蝶衣心灰意冷,隨著“仓唧螂”宝剑出鞘。
酒醉的袁四爷瞬间被嚇醒,大喝一声:“別动,这可是真傢伙!”
戏痴已经疯魔到分不清戏和现实了,静夜里忽地传来雷声,仿佛鸣咽声,不停地惆啾,一如鬼哭。
镜头给到程蝶衣的大特写,两行清泪,正应了程蝶衣的流著泪的我的脸。
画著霸王脸谱的袁四爷被这一幕惊艷,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不得不说,袁四爷高手,有文化有底蕴,是会撩的。
两人亲密近景关係递进。
正当两人最终即將贴在一起之时,背景出现了一个炸弹声,程蝶衣从了。
当下一场戏,炸弹落下炸响,城外枪炮声一片。
一辆孤独的黄包车拉在午门广场前,隨著一束灯光刺来,一队举著太阳旗的日本骑兵出现在画面中。
京剧的背景声音又响起来。
黄包车夫扔下车子就跑,日本兵包围了黄包车,用刺刀挑开车帘,赫然是衣衫不整的程蝶衣,
诉说著半宵的风尘。
颇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的意境和暗讽。
抗日、光復、內战、解放、人道洪流两位京剧名角在时代的变幻中,命运也隨之跌岩起伏。
电影如画卷一般给观眾展示了近代中国歷史的变迁。
当然最吸引人还是人道洪流的那一段。
不好过於展开,欧洲观眾显然都很兴奋。
不像网飞版的《三体》,为了那点醋才包了那顿饺子,却也是无法迴避的歷史现实。
(还有)
“京剧院,来走台的。”
“哎呦喂,是您二位啊?我是您二位的戏迷——”
隨著霸王和看门人的对话,观眾得知霸王和虞姬已经二十二年没有一起登台,十一年没有见面了,突出了那个时代,將一切都归咎到f4。
只不过提到f4,霸王的语气忧伤而无奈,特別没有底气。其实主要原因並不是f4,而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
隨著对话结束,看门人关闭大门去开灯,黑暗中一道刺眼的顶光乍亮,这在舞台艺术中叫做“天使光”。灯光慢慢扣下来,打在二人身上,把两个人物聚焦成了一个剪影,强调人物,突出一种沧桑感。
“好像有点不一样?”
“当然,这里灯光的运用真棒。”
观眾也不禁窃窃私语,从演员的妆容到镜头,以及从逆光到侧逆再到顶光,没有一个正面打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也给观眾造成了无限的憧憬,想忍不住去探究一下,他们究竟经歷了怎样盪气迴肠的故事。
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
隨著京剧鼓点渐起,捲轴出片头,出字幕,
字幕过后,戏曲的音乐背景停了,镜头一转,开场1924年北平街头的黑白画面,这是北洋政府时期。
人声鼎沸,小全景跟著蒋文丽交代环境,隨著扮演客的冯晓刚切入,从全景跟拍变为中景跟拍。
这是一个黑白的长镜头,体现出一种歷史的厚重感,
蒋文丽摆脱了冯晓刚的纠缠,同时也交代了她妓女的身份。此时镜头由纵向全景和中景的跟拍,转到横向近景的跟拍。
一路跟拍都是交代人物和环境的关係,这么大一个场景的调度,始终不见大全景,而是通过跟拍在渗透,体现出老京城闹市的一个群像。
隨著京剧的背景音乐再次响起,硕大的旌旗在镜头掠过,自然转场过渡,结束了跟拍,隨即来到蒋文丽的主观镜头。
这种人物跟拍的开场其实很像《教父2》中维托.柯里昂的出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眾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进入故事。
因为跟拍有种很强的代入感。
直到这场戏的最后,才出现了大全景。这是《霸王別姬》和《教父2》的不同之处,
《教父2》开场便是纽约街头的大全景,然后才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维托.柯里昂跟拍的镜头。
而赵坤反其道行之,开场用蒋文丽的中景和小全引出人物和故事,最后跳大全,比较新颖。
这种拍摄手法在欧洲都很少见,也让观眾眼前一亮,这样方便观眾直接进入故事。
这个大全景是这场戏的结尾。
镜头跳转,出现戏班师傅打小石头的镜头,打著打著色调从黑白变成了彩色,结束了上一场悲愴时代大背景的黑白映衬。
接下来便是小豆子和小石头在戏班学艺成长的故事,在经歷了“去势”和“破处”之后的小豆子明显展现出女性的柔美。
至於小豆子和张公公的那一幕,观眾们只是会心一笑。
这种对於见多识广的欧洲观眾来说不过是小case罢了,且不说黑暗的中世纪,就算在当下,那些有钱人玩的样多了去了。
成长过程隨著小豆子和小石头的成名,戏班的大合影作为结束。
一般来说,这种结尾十个导演有九个会用闪光灯效果做一个白闪转场,但赵坤却没有用,而是直接黑场了。
紧接著一道闪光亮起,张国荣和张丰易终於出场了。
这是一个跨越时间的白闪,小豆子和小石头成年了,两人分別以西装和长袍马褂的造型拍了两张合影。
这也充分詮释了那个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这时也已经跨越了两个时代,北洋政府时期和民国时期。
背景声是学生游行,通过对影楼摄影师的跟拍长镜头带出时代和环境。
日本人兵临城下,学生们都在抵制日货,號召抗日。
此时的程蝶衣和段小楼早已是京城名角。
师兄弟二人在舞台上唱著《霸王別姬》,第一次唱《霸王別姬》赵坤用一个长镜头突出程蝶衣的风情万种。
拂手兰,托腮凝思,每个动作身段都没有用替身。
坐在观眾席上的张国荣眼中闪著光,今天他是第一次看到成片,心中难掩激动又透著浓浓的自豪。
两次唱《霸王別姬》分別引出了袁四爷和菊仙。
亲密无间的师兄弟俩终於出现了隔阁,因情生怨。
段小楼要和菊仙成亲,失意的程蝶衣终於同意去赴袁四爷的约。
这一段的高潮就是程蝶衣和袁四爷化身的霸王在月下唱《霸王別姬》。
朦朧的月光下,大冷色调渲染气氛。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半醉昏晕中,有戏不算戏,无戏才是戏。
“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程蝶衣翻起舞,纵然脚步蟎,却依旧挡不住那风情万种的美感。如果是细心的观眾,不难听出,这四句虞姬自勿前最悲壮的唱词,正是出自张国荣本人之口。
此时的程蝶衣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了,眼前的霸王毕竟不是旧人。
程蝶衣心灰意冷,隨著“仓唧螂”宝剑出鞘。
酒醉的袁四爷瞬间被嚇醒,大喝一声:“別动,这可是真傢伙!”
戏痴已经疯魔到分不清戏和现实了,静夜里忽地传来雷声,仿佛鸣咽声,不停地惆啾,一如鬼哭。
镜头给到程蝶衣的大特写,两行清泪,正应了程蝶衣的流著泪的我的脸。
画著霸王脸谱的袁四爷被这一幕惊艷,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不得不说,袁四爷高手,有文化有底蕴,是会撩的。
两人亲密近景关係递进。
正当两人最终即將贴在一起之时,背景出现了一个炸弹声,程蝶衣从了。
当下一场戏,炸弹落下炸响,城外枪炮声一片。
一辆孤独的黄包车拉在午门广场前,隨著一束灯光刺来,一队举著太阳旗的日本骑兵出现在画面中。
京剧的背景声音又响起来。
黄包车夫扔下车子就跑,日本兵包围了黄包车,用刺刀挑开车帘,赫然是衣衫不整的程蝶衣,
诉说著半宵的风尘。
颇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的意境和暗讽。
抗日、光復、內战、解放、人道洪流两位京剧名角在时代的变幻中,命运也隨之跌岩起伏。
电影如画卷一般给观眾展示了近代中国歷史的变迁。
当然最吸引人还是人道洪流的那一段。
不好过於展开,欧洲观眾显然都很兴奋。
不像网飞版的《三体》,为了那点醋才包了那顿饺子,却也是无法迴避的歷史现实。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