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瞎折腾
把父母的行李放好,顾山溜了出来,跟在一眾长辈的后面充当小尾巴。
这时候的顾山只带著耳朵没有带嘴,就算他带了也插不上嘴,长辈们的聊兴正浓。
小院子在三位老人的打理下,那真是並並有条,千千净净的,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那都是一目了然,就算是院子里养了鸡鸭,养了骆驼这样的大牲口。
院子里也没什么臭味。
不光是没有什么臭味,院子墙角种了草草的,时不时顺著风还能飘过来草的香味。
院子大,老人家铲屎铲的非常勤快,还有就是这些禽粪什么的都是很好的肥料,都运到堆肥处堆了肥,等著发酵好了就可以用在地里了。
这才让院子看起来舒坦,味道闻起来也是清清爽爽別看顾山家已经有个超级大棚了,但三位老人家依旧在小院的边边角角开闢出了一些种菜的地方,不光是种了,还搞的生机盎然的,闹的一看就知道成果十分显著。
“这菜长的好,比顾山那棚子里长的都好!”
顾明远顺手拍了一下自家老子,老娘还有老丈人的马屁。
“你这话说的,咱们这菜种的可比不过人家,人家那是专业的,雷主任带著几个学生在搞呢,
咱们这边业余就业余”顾宪伟笑呵呵的说道。
“雷主任还带学生了?我怎么不知道?”
顾明远有点吃惊,问著问著目光转到了儿子顾山的身上。
“不早就说给雷主任配了一些助手么,这段时间才正式配上,只不过这些助手不在我那里住著,现在都在鱼场的宿舍住著,时不时的过来一趟,来的也不勤,我都当他们不存在”顾山说道。
以前就说给雷主任配过助手,开始说的好好的,只不过雷主任这边热脸贴了冷靛,相中的人家哎哎唔唔的,也不乐意钻到顾山这边的穷窝里窝里。
人家寧可呆在家里啃老,哪怕是老肯不到,去做临时工小时工,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生活,这你就没有办法了。
由此你也可以知道,雷主任自己的感觉有多不靠谱,他觉得一些学生需要他的帮助,但这些学生,哪怕是所谓的贫困生,也不乐意跟他钻穷地沟子。
对於人性的理解,雷主任这是属於天生的缺陷,这辈子估计改不了了。
所来鱼场这边建好了,这才有人乐意过来,毕竟也算是个正规公司了嘛,不像是以前搞的跟个皮包公司一样,实验室还在人家里,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正规。
“哦,那真的挺好的,要不然你这什么事也不做,都是人家雷主任在干活,你也好意思”。
李彩英今天难得训了一下儿子。
顾山呵呵笑了两声没有应声。
倒是黄巧珍护起了孙子:“也不是这么说,现在小雷在镇子上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还是专门的一个研究所,估计还有几个月就能用了吧?这都是顾山等人给弄起来了”。
看到母亲好奇的望向自己,顾山点了点头:“家里的地方太小了,很多设备放不下,所以就在镇上给弄了一个更大的,算是给雷主任弄了一个专业的研究所吧”。
雷主任的研究所是这段时间大傢伙商量出来的。
不是嫌雷主任住在顾山那里碍事什么的,当然了碍事是有一丟丟的,但是让雷主任搬出去就不光是因为这个,而是顾山的家里实在是摆不下將来雷主任要的设备。
还有一点重要的,有些设备没防护的常接触,可能对身体有影响,你说这样的顾山敢让这些东西进自家院子么。
所以乾脆在镇子上给雷主任弄个独立的研究所,反正雷主任这傢伙人是傻了一点,但是搞研究真的挺在行的。
况且,雷主任的价格,也值得顾山等人投资,不说別的,只说弄出来的这些喷植的草配方,就让老外的公司掏了钱,和这边顾山几人的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这边出技术,那边出设备一起合作挣国內市场的钱。
只不过公司並不是在边疆,而是在沿海罢了。
对於草地绿化的需要,沿海发达省份比边疆的需要大,市场也更广阔。
现在还没能挣钱,但钱景广阔,用蔡瀚文的话说如果真的打开了市场,这公司每年给老顾的分红,能比的上老顾一年卖湖里鱼的收入。
这个饼画的,顾山差点都吃美了。
顾山依旧是那样,饼只有吃到了嘴里还才是饼,要不然都是西北风。
至於什么外资什么老外投资就保到挣钱,顾山可是见过国外骗子的,也见过老外在国內亏的连媳妇都快卖了的,现在国內市场哪里还是几十年前,顶著一张外国脸就是贏利的保证,天早就变了。
至於为什么研究所並没有直接放到鱼场里面去,顾山几人都是有想法的。
鱼场这边摊子铺的实在是大,银行里掏出来的钱那更是不少,这才算是头期,以后指不定还得投,这万一要是有个万一啥的,鱼场改了姓,归了银行那也就罢了。
这些实验的设备那可不能归了银行,因为这些都是顾山刘昂几人掏钱买的,所以乾脆把鱼场和研究所断了联繫,研究所归研究所,鱼场归了鱼场。
不是说顾山等人就准备给银行挖坑,而是以备不时之需,都想著鱼场搞大搞强,但天还有不测风云呢,不留一手准备怎么能行。
再说了,这也是很多老板的常规操作,公司亏的裤都快没有了,欠的钱都嚇死人,但老板和高管依旧拿著天价工资。
怎么,这靛,和尚摸得,顾山和小伙伴就摸不得了?
那自然是要摸的。
总而言之,鱼场这事要是做起来了,那就是实业,做不起来那就失败嘍,大了不弄几人进去,
估计也弄不到顾山这几个,因为大家只是投资人。
反正不管是谁进去,吴秋山这傢伙倒霉也算是让顾山最后还能剩下点开心事。
当然,这些弯弯绕儿不能和长辈们讲,他们要是知道非得担心的睡不著觉不可。
看完了院子,大家回到了馆子里坐了下来。
黄巧珍问道:“饿了吧,饿了给你们下一碗麵尝尝”。
李彩英听后笑道:“还真是有点饿了,下午的那一顿吃的也有点太早了,几乎是午饭连著晚饭一起吃的,您不说还好一说肚子就叫了”。
黄巧珍听后开心说道:“等著,我去给你们做去,我这面啊现在都有回头客了”
提起自己的面,黄巧珍真的挺开心的,虽然每天的生意不多,但是偶尔这么两三个回头客夸奖,就成了老太太的动力,感觉越干越有劲。
老人家不就是这样,没事可干了,精神头也会跟著垮下来,就像是很多人一退休,很快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出来了,上班有活可乾的时候反而啥病都没有。
就是因为每天有事可做,精神上有个寄託,
“你別进来了,出去等著吃就行了,让你爸过来打个下手”。
见儿媳妇要跟自己进厨房,黄巧珍连忙说道。
顾山见了,衝著母亲说道:“妈,您就別进去了,奶奶现在掌勺一般不让人搅和”。
李彩英也知道,电话中听儿子提起过婆婆现在小馆子做的干劲十足,於是便笑呵呵的坐了回去黄巧珍那边开动了机器压面,煮汤下麵,然后浇卤堆浇头什么的一气呵成,很快三碗热气腾腾的面便端了上来。
“皮肚面!”
黄巧珍笑道。
“这里人很少吃,不过现在有几个回头客挺喜欢的———”黄巧珍很得意。
面卤浇头什么的手艺都是从蔡瀚文那里学来的,唯有这皮肚是黄巧珍自己做的,而且由以前老家时候用的猪皮换成了这里很多的羊皮,做出来的皮肚更加细腻吸汤也更多,收的也更紧,带汤的效果也更强,也就是说汤汁进到嘴里比猪皮肚要多。
最主要的是更適应这边人的口味,或者说是习俗。
面很好吃,李彩英和顾明远两人赞的一点水份也没有。
顾山这边埋头吸溜著面,很快一碗吃完,又让奶奶给自己加了一份面,连著拖了两份面进肚,
这才觉得心满意足。
正准备拍拍肚皮大讚一下奶奶的手艺,结果手机响了起来。
顾山掏出手机来一看,发现还是个几乎不给自己打电话的人打来的,四方村的徐大哥,说老实话,如果不是手机上的號码明確標註著四方村徐大哥,后面跟著他家的位置,顾山一时间都不一定想的起来这个人。
拿著手机来到了屋子外面,顾山提了一下裤角,蹲了下来。
“喂,徐大哥,我是顾山”顾山等电话一通便说道:“这些天日子过的好么,地里的庄稼该收了吧,您家里种的是玉米还是?.”。
一通閒扯。
也就是假客气,谁都明白这话打的肯定有事,但第一时间都没有扯事,而是胡鸟扯。
顾山以为徐大哥可能是要问自己借拖拉机啥的,因为马上就农忙了嘛,顾山家也没种什么地,
所以顾山的拖拉机就有不少人惦记著借来用一用。
去年到也没什么,借就借吧,但今年顾山亲舅舅在这儿种地,这拖拉机哪还能借给別人。
结果,徐大哥说出事来,把顾山给弄懵了,人家根本就不是借拖拉机的事。
“什么?您开玩笑吧,来我们家拜拜?拜什么?”
顾山有点憎圈了,不是小憎圈还是大懵圈,
把父母的行李放好,顾山溜了出来,跟在一眾长辈的后面充当小尾巴。
这时候的顾山只带著耳朵没有带嘴,就算他带了也插不上嘴,长辈们的聊兴正浓。
小院子在三位老人的打理下,那真是並並有条,千千净净的,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那都是一目了然,就算是院子里养了鸡鸭,养了骆驼这样的大牲口。
院子里也没什么臭味。
不光是没有什么臭味,院子墙角种了草草的,时不时顺著风还能飘过来草的香味。
院子大,老人家铲屎铲的非常勤快,还有就是这些禽粪什么的都是很好的肥料,都运到堆肥处堆了肥,等著发酵好了就可以用在地里了。
这才让院子看起来舒坦,味道闻起来也是清清爽爽別看顾山家已经有个超级大棚了,但三位老人家依旧在小院的边边角角开闢出了一些种菜的地方,不光是种了,还搞的生机盎然的,闹的一看就知道成果十分显著。
“这菜长的好,比顾山那棚子里长的都好!”
顾明远顺手拍了一下自家老子,老娘还有老丈人的马屁。
“你这话说的,咱们这菜种的可比不过人家,人家那是专业的,雷主任带著几个学生在搞呢,
咱们这边业余就业余”顾宪伟笑呵呵的说道。
“雷主任还带学生了?我怎么不知道?”
顾明远有点吃惊,问著问著目光转到了儿子顾山的身上。
“不早就说给雷主任配了一些助手么,这段时间才正式配上,只不过这些助手不在我那里住著,现在都在鱼场的宿舍住著,时不时的过来一趟,来的也不勤,我都当他们不存在”顾山说道。
以前就说给雷主任配过助手,开始说的好好的,只不过雷主任这边热脸贴了冷靛,相中的人家哎哎唔唔的,也不乐意钻到顾山这边的穷窝里窝里。
人家寧可呆在家里啃老,哪怕是老肯不到,去做临时工小时工,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生活,这你就没有办法了。
由此你也可以知道,雷主任自己的感觉有多不靠谱,他觉得一些学生需要他的帮助,但这些学生,哪怕是所谓的贫困生,也不乐意跟他钻穷地沟子。
对於人性的理解,雷主任这是属於天生的缺陷,这辈子估计改不了了。
所来鱼场这边建好了,这才有人乐意过来,毕竟也算是个正规公司了嘛,不像是以前搞的跟个皮包公司一样,实验室还在人家里,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正规。
“哦,那真的挺好的,要不然你这什么事也不做,都是人家雷主任在干活,你也好意思”。
李彩英今天难得训了一下儿子。
顾山呵呵笑了两声没有应声。
倒是黄巧珍护起了孙子:“也不是这么说,现在小雷在镇子上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还是专门的一个研究所,估计还有几个月就能用了吧?这都是顾山等人给弄起来了”。
看到母亲好奇的望向自己,顾山点了点头:“家里的地方太小了,很多设备放不下,所以就在镇上给弄了一个更大的,算是给雷主任弄了一个专业的研究所吧”。
雷主任的研究所是这段时间大傢伙商量出来的。
不是嫌雷主任住在顾山那里碍事什么的,当然了碍事是有一丟丟的,但是让雷主任搬出去就不光是因为这个,而是顾山的家里实在是摆不下將来雷主任要的设备。
还有一点重要的,有些设备没防护的常接触,可能对身体有影响,你说这样的顾山敢让这些东西进自家院子么。
所以乾脆在镇子上给雷主任弄个独立的研究所,反正雷主任这傢伙人是傻了一点,但是搞研究真的挺在行的。
况且,雷主任的价格,也值得顾山等人投资,不说別的,只说弄出来的这些喷植的草配方,就让老外的公司掏了钱,和这边顾山几人的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这边出技术,那边出设备一起合作挣国內市场的钱。
只不过公司並不是在边疆,而是在沿海罢了。
对於草地绿化的需要,沿海发达省份比边疆的需要大,市场也更广阔。
现在还没能挣钱,但钱景广阔,用蔡瀚文的话说如果真的打开了市场,这公司每年给老顾的分红,能比的上老顾一年卖湖里鱼的收入。
这个饼画的,顾山差点都吃美了。
顾山依旧是那样,饼只有吃到了嘴里还才是饼,要不然都是西北风。
至於什么外资什么老外投资就保到挣钱,顾山可是见过国外骗子的,也见过老外在国內亏的连媳妇都快卖了的,现在国內市场哪里还是几十年前,顶著一张外国脸就是贏利的保证,天早就变了。
至於为什么研究所並没有直接放到鱼场里面去,顾山几人都是有想法的。
鱼场这边摊子铺的实在是大,银行里掏出来的钱那更是不少,这才算是头期,以后指不定还得投,这万一要是有个万一啥的,鱼场改了姓,归了银行那也就罢了。
这些实验的设备那可不能归了银行,因为这些都是顾山刘昂几人掏钱买的,所以乾脆把鱼场和研究所断了联繫,研究所归研究所,鱼场归了鱼场。
不是说顾山等人就准备给银行挖坑,而是以备不时之需,都想著鱼场搞大搞强,但天还有不测风云呢,不留一手准备怎么能行。
再说了,这也是很多老板的常规操作,公司亏的裤都快没有了,欠的钱都嚇死人,但老板和高管依旧拿著天价工资。
怎么,这靛,和尚摸得,顾山和小伙伴就摸不得了?
那自然是要摸的。
总而言之,鱼场这事要是做起来了,那就是实业,做不起来那就失败嘍,大了不弄几人进去,
估计也弄不到顾山这几个,因为大家只是投资人。
反正不管是谁进去,吴秋山这傢伙倒霉也算是让顾山最后还能剩下点开心事。
当然,这些弯弯绕儿不能和长辈们讲,他们要是知道非得担心的睡不著觉不可。
看完了院子,大家回到了馆子里坐了下来。
黄巧珍问道:“饿了吧,饿了给你们下一碗麵尝尝”。
李彩英听后笑道:“还真是有点饿了,下午的那一顿吃的也有点太早了,几乎是午饭连著晚饭一起吃的,您不说还好一说肚子就叫了”。
黄巧珍听后开心说道:“等著,我去给你们做去,我这面啊现在都有回头客了”
提起自己的面,黄巧珍真的挺开心的,虽然每天的生意不多,但是偶尔这么两三个回头客夸奖,就成了老太太的动力,感觉越干越有劲。
老人家不就是这样,没事可干了,精神头也会跟著垮下来,就像是很多人一退休,很快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出来了,上班有活可乾的时候反而啥病都没有。
就是因为每天有事可做,精神上有个寄託,
“你別进来了,出去等著吃就行了,让你爸过来打个下手”。
见儿媳妇要跟自己进厨房,黄巧珍连忙说道。
顾山见了,衝著母亲说道:“妈,您就別进去了,奶奶现在掌勺一般不让人搅和”。
李彩英也知道,电话中听儿子提起过婆婆现在小馆子做的干劲十足,於是便笑呵呵的坐了回去黄巧珍那边开动了机器压面,煮汤下麵,然后浇卤堆浇头什么的一气呵成,很快三碗热气腾腾的面便端了上来。
“皮肚面!”
黄巧珍笑道。
“这里人很少吃,不过现在有几个回头客挺喜欢的———”黄巧珍很得意。
面卤浇头什么的手艺都是从蔡瀚文那里学来的,唯有这皮肚是黄巧珍自己做的,而且由以前老家时候用的猪皮换成了这里很多的羊皮,做出来的皮肚更加细腻吸汤也更多,收的也更紧,带汤的效果也更强,也就是说汤汁进到嘴里比猪皮肚要多。
最主要的是更適应这边人的口味,或者说是习俗。
面很好吃,李彩英和顾明远两人赞的一点水份也没有。
顾山这边埋头吸溜著面,很快一碗吃完,又让奶奶给自己加了一份面,连著拖了两份面进肚,
这才觉得心满意足。
正准备拍拍肚皮大讚一下奶奶的手艺,结果手机响了起来。
顾山掏出手机来一看,发现还是个几乎不给自己打电话的人打来的,四方村的徐大哥,说老实话,如果不是手机上的號码明確標註著四方村徐大哥,后面跟著他家的位置,顾山一时间都不一定想的起来这个人。
拿著手机来到了屋子外面,顾山提了一下裤角,蹲了下来。
“喂,徐大哥,我是顾山”顾山等电话一通便说道:“这些天日子过的好么,地里的庄稼该收了吧,您家里种的是玉米还是?.”。
一通閒扯。
也就是假客气,谁都明白这话打的肯定有事,但第一时间都没有扯事,而是胡鸟扯。
顾山以为徐大哥可能是要问自己借拖拉机啥的,因为马上就农忙了嘛,顾山家也没种什么地,
所以顾山的拖拉机就有不少人惦记著借来用一用。
去年到也没什么,借就借吧,但今年顾山亲舅舅在这儿种地,这拖拉机哪还能借给別人。
结果,徐大哥说出事来,把顾山给弄懵了,人家根本就不是借拖拉机的事。
“什么?您开玩笑吧,来我们家拜拜?拜什么?”
顾山有点憎圈了,不是小憎圈还是大懵圈,